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七言古詩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創作的的七言古詩。內容大致如詩題所言,是中秋夜間賞月之作,寫景的同時也抒發了惆悵之情。

作品賞析


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
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髮自然;最後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情感,略出桃源別後,難再重遊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遊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至於其他欣賞者怎麼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有聯繫劉禹錫仕宦失意,解釋後半部分是以仙宮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歸;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釋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魅力。

創作背景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謫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縣就位於這裡。在這裡他不免悲涼之感,所以寫了許多詩詞以排遣愁緒。著名的《竹枝詞》《浪淘沙》都寫於這一時期。更巧的還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寫於桃源就不可知了。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一說是匈奴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貞元九年進士及第釋褐太子校書,遷淮南記室參軍,進入節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為相,遷監察御史。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讀王叔文為首的“二王八司馬”政治集團。唐順宗即位后,實踐“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后,宦海沉浮,屢遭貶謫。
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著有《劉夢得文集》《劉賓客集》。
會昌二年,遷太子賓客,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追贈戶部尚書,葬於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