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州

栝州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從栝州劃出永嘉、安固兩縣建立溫州后,栝州又只管轄栝蒼、松陽兩縣。武則天萬歲登封三年(公元696年),又分栝北和永康南鄉之境恢復縉雲縣,這時栝州管轄栝蒼、松陽、縉雲三縣。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又恢復遂昌縣建制,屬栝州,栝州又管轄栝蒼、松陽、遂昌、縉雲等四縣。

地點介紹


栝州梅氏分派
一枝梅花
前言
在講栝州梅氏分派之前,有必要先說說栝州的歷史淵源。
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名著《尚書•禹貢》,成書於兩千多年前,它用自然分區法將全國分為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於是“九州”就成了中國大地的代稱了。栝州所轄區域屬“揚州之域”。
春秋時期,栝州屬越國戰國時期越國都城和越北之地曾經為楚所滅,但越閩之地則乃是越國諸子爭王的區域,並未歸屬楚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接著對南方進行了征戰,終於征服了“百越之地”,在甌越(今天的溫州一帶)、閩越(今天的福州一帶)推行郡縣制,建立了閩中郡,栝州屬閩中郡。
秦末東甌(今天的溫州)之地的騶搖越王勾踐的七世孫)領兵投靠劉幫。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漢王朝封騶搖為東海王,世稱東甌王建都東甌(今天的溫州),此時栝州之地大多屬東甌管轄。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攻打東越,漢武帝派中大夫嚴取從會稽民兵援救,閩越退兵。后東甌王騶望帶領東甌百姓北遷到今天的長江淮河之間。
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終於征服了閩越,將東甌(東甌)和閩越併入會稽郡管轄,至此,栝州所在之地才真正在大一統的漢王朝的管轄之下。
漢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在原來的東甌舊地(今天的溫州)建立回浦縣,仍屬會稽郡,縣域包括今天的台州、溫州、麗水三市地域。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回浦縣改為章安縣
東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分出章安縣的南鄉建立松陽縣(治所在今天麗水市松陽縣的古市鎮),仍屬會稽郡,管轄今天的麗水市全境和溫州市一部。松陽縣是麗水市建制最早的縣。首任縣長(萬戶以下稱長,萬戶以上稱令)為丁蕃。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松陽曾被改為松州,但管轄地域不變。後幾經更名,到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后複名為松陽縣后至今未變。
槍陽縣建立394年後的隨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分松陽東鄉置栝蒼縣(今天的麗水市區所在區域),治所在今天的麗水市郊碧湖鎮附近的資福村(古名芝溪,又稱資溪)。至此,古栝州大地為松陽、栝蒼兩縣管轄。
公元589年,隨文帝在建立栝蒼縣后不久,又廢除當時的臨海郡(今天的台州市)、永嘉郡(今天的溫州市),改為縣,並置栝州(因州治所在現在麗水市區的小栝蒼山),又稱處州。這時的古栝州管轄栝蒼(西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曾經從栝蒼縣分出麗水縣,治所在現麗水市區,因城北有麗陽山而得名)、松陽、永嘉(今天的溫州)、臨海(今天的台州市域,治所在臨海市區)、安固(今天的瑞安泰順北部)、樂成(今天的樂清玉環)六縣,包括今天的麗水、溫州、台州三市,是歷史上栝州管轄最大的區域。栝州梅氏一世梅護(隨戶部員外郎)就是在這個時期遷到栝州的,史稱遷栝一世。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淵又廢除永嘉郡,正式置栝州,管轄當時的栝蒼、麗水兩縣,並在栝州設立總管府,管轄栝州、松州、嘉州、台州等四州。同年,分栝蒼縣東北和永康縣南部之地建立縉雲縣(縣治在今天的五雲鎮,因縣東面的仙都縉雲山而得名),但隸屬當時婺州管轄。
自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式置栝州后,栝州行政區域有過多次變動。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將設在栝州的總管府改為都督府。625年又將松州改為松陽縣,並將遂昌縣(東漢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分太末縣南境置遂昌縣,治所在今天的妙高鎮,但漢時遂昌縣不歸松陽縣管轄)併入松陽縣;廢除麗水縣,將其併入原栝蒼縣;廢除縉雲縣;栝州又只管轄栝蒼、松陽兩縣。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都督府,並廢除嘉州,栝州管轄栝蒼、松陽、永嘉、安固等四縣(相當現今天的麗水市、溫州市、台州市大部,是僅次於隨朝時的行政區域),屬江南道。
唐高宗上元二年,從栝蒼分出南境建立青田縣,這時(公元711年),栝州管轄五縣,即栝蒼(治所在今天的碧湖資福村)、松陽(治所在今天的古市鎮)、縉雲(治所在今天的五雲鎮)、遂昌(治所在今天的妙高鎮)、青田(治所在今天的鶴城鎮),治所設在小栝蒼山(今天的麗水市區內)。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分出遂昌和松陽各一部建立龍泉縣(治所在龍淵鎮),這時栝州管轄六縣,即栝蒼、松陽、遂昌、縉雲、青田、龍泉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為避諱,因栝字與唐代宗時的太子李適(音讀kuo)之名同音,將栝州改為處州(隸屬浙江西道),並將栝蒼縣改為麗水縣。從隨朝的589年到唐朝的779年,栝州作為州建制名使用了足足189年,栝蒼縣名也同時使用了189年。若不是封建王朝的避諱,栝州、栝蒼說不定會使用到現今也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