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明法師
現明法師
北京廣濟寺,初創於南宋時代,緣有僧且住的皈依弟子劉望雲,在其故宅建立西劉村寺。後來萬松行秀禪師入主本寺,曾應耶律楚材之請,於寺中著《從容錄》;他弟子林泉從倫繼主此寺,道風不墜。後來遭到兵燹,寺宇盡毀。
明季景泰年間,喜雲普慧禪師於此寺故址得佛像、石龜、石柱等,遂於天順年間,在西劉村寺故址上復建道場,賜額「弘慈廣濟寺」。萬曆十一年,恆明性美禪師與信士張守忠、張元善等合力重修。清順治十三年,世祖順治皇帝幸此,建立戒壇,後來即改為律院,以弘律法。廣濟寺佔地二十五畝,坐北朝南,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閣、舍利閣等。西路院內有三層白玉石築成的戒壇,即順治皇帝臨幸時所建。至清末民初時代,以住持不得其人,年久失修,殿宇荒圮,香火冷落。幸有現明和尚入主法席,慘淡經營,修復殿宇,予以中興。
現明和尚俗家姓王,出家後法名現明,號永芝,湖南省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清光緒六年(一八八○)出生。現明幼即敏慧澹泊,入塾受學,讀孔孟書,旁及老莊,仍有出世之志。光緒二十八年,投入祁陽白雲山,依隱林長老落髮披緇,時年二十三歲。翌年冬受具戒于衡陽西禪寺,戒師為華崖律師。圓戒後即於西禪寺依明果法師學習教觀,及依好心長老參究禪理。
宣統元年(一九○九年),衡陽金錢山寺住持道階法師,由北京請得《龍藏》回歸衡陽,於金錢山傳千佛大戒,任現明為為知客兼副訓。傳戒法會之後,現明即依道階法師研習經教。道階法師俗家姓許,湖南省衡山縣人,清同治九年出生,十九歲投入衡州智勝寺,依真際和尚剃度出家,翌年於耒陽報恩寺依碧崖律師受戒,自此專志參禪。他曾依敬安禪師習禪於衡山精舍,繼於岐山仁端寺掩關。三年出關,於南嶽祝聖寺依默掩老和尚閱藏經,學經教。光緒二十一年於衡州西禪寺升座宣講《法華經》,繼於龍角山講《天台教觀》,學徒盈室,深受歡迎。光緒二十六年,受請出任金錢山寺住持,是湘北有名的大德。
現明依道階受學經教,並依赭山寺惺愷法師受學「水陸儀軌」。道階法師以年前入京請藏的因緣,得識京中法源寺住持智果禪師,智果欣重道階德學,攬為法嗣,為道階傳法授記。宣統三年,道階受智果禪師之命,出任北京法源寺住持。由此他身兼南北兩大名剎--湖南金錢山寺、北京法源寺法席。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道階法師於法源寺建二千九百四十年佛誕紀念大會,召現明法師到京佐理,現明於此表現出他的治事的才能,一場法會辦理得有條不紊,深獲道階法師器重,三年春,任現明為法源寺監院。在此期間,現明入法源寺的法師養成所,深究天台、賢首各宗教觀。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為京中諸山長老推舉為廣濟寺住持。
這時廣濟寺以年久失修,殿宇荒圮,法器殘缺,兼且負債纍纍,有人以艱巨難勝勸阻現明,現明慨然曰∶「古德於荒山曠野,尚能建叢林,開道場,況有此基礎乎。」卒力排此議,毅然晉山蒞任。接事後即整肅清規,恢復祖制,安單接眾,朝暮課誦,二時齋堂,雖寒璁疾病,從未間斷。齋主來寺祈福薦亡者,必親自主壇,如法熏修。如此辛勤經營,寺況逐漸好轉。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建延壽堂及香積廚;八年,建凈業堂,修比丘壇;九年,建藥師殿,修大悲壇;十年,整修大雄寶殿,建天王殿、山門及鐘鼓二樓;十一年,於寺西築學院四十餘間,是年冬,傳授千佛大戒;十二年,建三學堂;十三年,造五觀堂。
現明和尚早有設立僧學、培育弘法人才之志,年前即預為建造學院房舍,乃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創設弘慈佛學院,招收青年僧徒,修習各宗典要,這是北京最早開辦的佛學院。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修藏經閣及東西方丈。經現明和尚八年的辛勤努力,至是廣濟寺規模具備,法程條緒,次第成立。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和尚為輔助社會教育,在寺中開辦廣濟平民小學,招收附近貧困人家子弟,免費入學就讀。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現明和尚年已知命,以建寺工程已經完成,即付法傳位於顯宗和尚,現明退居淺修。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辛未歲十一月,廣濟寺修建七七華嚴道場,不意壇事將竣,橫禍飛來。祝融肆虐,烈焰衝天。大雄寶殿,藏經樓、華嚴壇、大悲壇等重要殿堂一百餘間全毀,並寺中所藏明本《大藏經》亦焚。尤有甚者,世人視為希世珍寶的白旃檀佛--康熙年間,佛弟子王國弼與其弟國臣,得白檀高數尺,由馳名江南的藝壇巨匠劉拱北費時三年雕琢而成的傑作,亦霎時悉化為灰燼,十數年間櫛風沐雨,銳意經營締造者盡付一炬。處處瓦礫,堆堆煙火,滿目凄涼,一時人情 擾,僧眾頗有星散之狀,現明老和尚與顯宗方丈含悲忍淚,抑情克己,引躬自咎,一面以生滅無常之理,曉喻大眾。一面積極組織籌備委員會,力圖興復。現明老和尚銜悲抱痛,風塵僕僕,奔走呼號,廣募眾緣,至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冬,修復工程終於次第告竣。嵩閎整肅,金碧輝煌,尤勝於前。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天地變色,乾坤震驚。日寇鐵蹄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為,以致河山破碎,哀鴻遍野。現明老和尚目擊時艱,焉如。此時流離失所的難民,群集在北平城外四郊,饑寒交迫,無人聞問。現明心更悲傷,乃含垢忍辱,任勞任怨,聯合各方檀越,設立臨時救濟會,成立難民收容所二十餘處,救護隊十班,分赴各地招集難民,供給居處、衣食、醫藥,數月之間,救人數萬,難民咸曰∶「老和尚活我。」其救世利生之心,人咸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