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遠生

中國地質大學科技處處長

杜遠生,博士,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和海洋地質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處處長、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岩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古生物學會理事等職務。2004 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主要著作有《秦嶺造山帶泥盆系沉積地質學研究》、《古生物地史學概論》等。

個人介紹


杜遠生,博士,教授,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和海洋地質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2 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留校任教。 1989 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碩士學位, 1994 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沉積學博士學位。曾任 2001 — 2005 教育部地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2000 — 2008 )。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處處長,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岩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古生物學會理事、 《古地理學報》副主編、《地質科技情報》副主編、《地球科學》雜誌編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位點評審專家 等職務。長期從事沉積地質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先後獲得 5 項自然科學基金和 20 余項其他項目資助,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1 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 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1 項。主要研究方向:
1. 造山帶古海洋學盆山相互作用(秦嶺大別造山帶、北祁連造山帶、華南造山帶)
2. 碳酸鹽沉積學及烴源岩地球生物學(華南泥盆紀、三疊紀等)
3. 事件沉積學(風暴岩、震積岩、海嘯岩、濁積岩、 F-F 事件等)
4. 含油氣盆地沉積學
現已出版專著、教材 5 部,公開發表論文 150 篇,包括 SCI 檢索論文 10 篇, Ei 檢索論文 14 篇。

教學課程


主要承擔《地史學》、《古生物地史學》、《沉積相與沉積古地理》、《現代沉積學》、《沉積地質學》、《旅遊地學》、《旅遊地理學》等大學生、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任務。

科研項目


1. 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秦嶺造山帶結構、演化及成礦背景 , 1992-1996 2. 國家教委 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 , 晚古生代造山帶綜合地層學及構造史研究 , 1993-1995
3. 國家科委重大基礎關鍵項目 , 中國古大陸及其邊緣層序地層和海平面變化 , 1992-1996
4. 國家計委科技攻關項目 , 雲南元江銅金多金屬礦床找礦預測 , 1995-1997
5. 國家計委科技找礦項目 , 西秦嶺成礦遠景區構造岩相組合及礦源層研究, 1995-1996
6.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秦嶺勉略、桐柏地區非史密斯地層剖析及古海洋意義 ,1996-1998
7. 國家教委 博士點專項基金 , 中國泥盆紀海平面變化節律及圈層耦合關係研究 , 1996-1998
8. 地礦部科技攻關項目 , 陝西勉略寧及鄰區銅金成礦條件、礦床勘探模型及找礦靶區 ,1996-2000
9. 國家科委攀登專項:中國層序地層、地球演化節律和古大陸再造, 1997 ~ 2000
10.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祁連造山帶晚加里東 - 早海西期同造山盆地的沉積響應, 2000-2002
11. 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項目,甘肅永靖老虎口恐龍足跡及其形成時代、環境的初步研究, 2000-2001
12.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祁連造山帶加里東期沉積地質學與古海洋演化研究, 2004-2006
13. 大港油田項目:歧口凹陷下第三系地層研究 ,2006-2007
14.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渤海灣灘海及海域層序地層及砂體展布規律研究, 2005-2007
15. 大港油田,桂中坳陷泥盆 - 石炭系地層剖面評價, 2005-2006
16. 國家攻關項目項目:中下揚子北緣地區天然氣勘探目標優選與關鍵技術研究( 2004-2006 )
17. 中石化南方公司項目:中國南方區域構造與海相盆地原型演化( 2004-2006 )
18. 中石化中南石油局項目:湘東南坳陷上古生界油氣地質條件評價與有利區帶優選( 2005 )
19.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北祁連加里東造山帶前陸盆地沉積與盆 — 山作用研究, 2007-2009
20. 中石化海相油氣勘探前瞻性項目, 2007-2009 ,( G0800-ZS-319 )

出版著作


1. 龔一鳴,杜遠生,馮慶來等 , 1996, 造山帶沉積地質與圈層耦合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 吳 詒,龔一鳴,杜遠生 , 1997, 華南泥盆紀層序地層和海平面變化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 杜遠生, 1997 ,秦嶺造山帶泥盆系沉積地質學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4. 杜遠生,劉世勇楊坤光 . 2004. 國家地質學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5. 杜遠生、童金南,古生物地史學概論, 1998 , 2009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獲獎


1. 地學專業基礎課模塊課程體系重建、內容調整和教學方法研究,獲 2000 年湖北省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 2. 國家理科地質學專業點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 獲 2000 年湖北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2001 年國家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
3. 國家地質學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獲 2005 年湖北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4. 地學工科創新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獲 2004 年湖北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5 年 國家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 4 )
5. 造山帶沉積地質與圈層耦合, 2004 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 2 )

代表性論文


2000 年以來 (78 篇 )
1. DU Y S, Gong S Y, Wang J S, et al., From back-arc basin to back-arc foreland basin—the sedimentary basi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stages in Corridor and North Qilian Mts. Earth Sciences Frontiers, 2000, 7(suppl.):252-253
2. 杜遠生 , 韓欣 ,2000. 論地震作用與震積岩 . 地球科學進展 ,15(4):389-394
3. 杜遠生,韓欣, 2000. 論海嘯作用與海嘯岩 . 地質科技情報 ,19(1):19-22
4. 杜遠生,韓欣, 2000, 滇中中元古代昆陽群因民組碎屑風暴岩及其意義,沉積學報, 18 ( 2 ): 259-262
5. 李大慶,杜遠生,龔淑雲, 2000. 甘肅永靖鹽鍋峽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的新發現,地球科學, 25 ( 5 ): 498 , 525
6. DU Y., GONG S., HAN X, WANG J., GU S, LIN W., Silurian seismites in Hanxia,Yumen city, north Qilian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1,75(4):385-390
7. 杜遠生 , 周道華 , 龔淑雲等 . 甘肅靖遠 - 景泰泥盆系湖相風暴岩及其古地理意義 , 礦物岩石 , 2001, 21(3): 69-73
8. 李大慶 , 杜遠生 , 彭冰霞等,甘肅永靖縣鹽鍋峽早白堊世恐龍足跡 1 號點的最新發現,地球科學, 2001 , 26(5):512,528
9. Du Yuansheng , Li Daqing , Peng Bingxia et. al., Dinosaur Footprint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in Site 1, Yanguoxia, Yongjing Country , Gansu Provi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1, 12(2): 99,154
10. 杜遠生 , 張傳恆 , 韓欣,顧松竹,林文姣 . 2001. 滇中中元古代昆陽群地震事件沉積的新發現及其地質意義 . 中國科學 (D 輯 ),(4):283-289
11. Du Y , Zhang C, Han X., Gu S., Lin W.2001.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in Mesoproterozoic Kunyang Group in central Yunnan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China Sciences (series D),44(7): 600-608
12. Du Yuansheng and G. R. Shi. Seismites and earthquake-related slump deposits from the Middle Permian of the southern Sydney Basin , eastern Australia (For Fourth Symposium of IGCP Project No.411, Phitsnulok , Thailand , November 17-25,2002)
13. 杜遠生 , 李大慶 , 彭冰霞 , 雷汝林,白仲才 .2002. 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發現大型蜥腳類恐龍足跡 . 地球科學, 27(4) : 367-372
14. 杜遠生 , 張哲 , 周道華 , 彭冰霞 .2002. 北祁連 - 河西走廊志留紀和泥盆紀古地理及其同造山過程的沉積響應 . 古地理學報, 4(4):1-8
15. 彭冰霞,杜遠生 . 2002. 鄂東地區上泥盆統五通組砂岩沉積相及其古地理 . 古地理學報, 4(3): 26-32
16. 雷汝林,杜遠生 .2002. 旅遊經濟與城市經濟協調發展的探討 .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 2 ): 44-46
17. 杜遠生, Guang R Shi. 東澳大利亞悉尼盆地南部二疊紀的地層、沉積環境與盆地演化 . 古地理學報, 2003 , 5 ( 2 ): 143—151
18. Du Y., Wang J., Han X., G. Shi. From flysch to molasse — the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te Caledonian-early Hercynian foreland basin in North Qilian Mountains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3,13 (1 ) : 1-7
19. G. R. Shi , Du Yuansheng .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Permian Wandrawandian Siltstone , southern Sydney B asin : implications fo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basin tectonic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y fifth Sydney basin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Sydney basin. Australia , Convener Adrian Hutton. 2003,307-314
20. 杜遠生,朱傑,韓欣,顧松竹 . 2004. 從弧后盆地前陸盆地 — 北祁連造山帶奧陶紀 — 泥盆紀的沉積盆地和構造演化 . 地質通報 . 23 ( 9-10 ): 911-917
21. 杜遠生,劉士勇,楊坤光 . 2004. 國家地質學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 中國地質教育 , 2 : 25-29
22. 彭冰霞,杜遠生,李大慶等 . 2004. ,甘肅永靖鹽鍋峽早白堊世翼龍足跡的發現及其意義 . 地球科學, 29 ( 1 ): 21-24
23. 朱 傑,杜遠生,劉早學等 . 2005. 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中段中生代放射蟲硅質岩成因及其大地構造意義 , 中國科學( D ), 32 ( 12 ): 1-9
24. D U Yuansheng , G. R. S HI , GONG Yiming. 2005. Earthquake-controlled event deposits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from the Middle Permian Wandrawandian Siltstone in the Sydney B asin, Australia , China Science ( D ) , 48 ( 9 ): 1337-1346
25. 杜遠生 . 2005. 廣西北海潿洲島第四紀湖光岩組的風暴岩,地球科學, 30 ( 1 ): 047-051
26. 杜遠生 . 2005. 廣西北海潿洲島第四紀湖光岩組與火山活動有關的震積岩 . 沉積學報, 23 ( 2 ): 203-209
27. Yuansheng Du, Jie Zhu and Songzhu Gu. 2006.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of Cambrian- Ordovician cherts in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rchipelagic ocea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70(18):148
28. 杜遠生,朱 傑,顧松竹 .2006. 北祁連肅南一帶奧陶紀硅質岩沉積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多島洋構造意義 . 地球科學 ,31(1):101-109
29. 杜遠生,朱傑,顧松竹 .2006. 北祁連永登石灰溝奧陶紀硅質岩地球化學特徵及大地構造意義 . 地質論評 ,52(2):186-189
30. 張 哲,杜遠生,舒雪松,曾雄偉 . 2006. 鄂東南地區早三疊世風暴沉積序列及其環境意義 . 地質科技情報, 25(2) : 29-34
31. 吳沖龍,杜遠生,梅廉夫周江羽孔春芳 . 2006. 中國南方印支一燕山期複合盆山體系與盆地原型改造 . 石油天然氣地質, 27(3): 305-315
32. 楊萍,杜遠生,徐亞軍 . 2006. 黃驊坳陷古近紀地震事件沉積研究 . 地質學報, 80 ( 11 ): 1711-1714
33. 楊江海,杜遠生,朱傑 . 2006. 甘肅省景泰正路下志留統復理石雜砂岩沉積地球化學研究 . 地質科技情報, 25(5):27-31
34. Zhu Jie, Du Yuansheng, Liu Zaoxue, Feng Qinglai, Tian Wangxue, Li Jingping, Wang Changping. 2006. Mesozoic radiolarian chert from the middle sector of the Yalung Zangbo suture zone, Tibe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Science in China (serious D) 49 (4):348-357
35. 洪月英,杜遠生等 . 2006. 馬西窪槽中南部區帶綜合評價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41 (增刊): 86-93
36. 王紅晉 , 葉思源 , 杜遠生 . 2006 . 濕地生態系統的地球化學研究 . 海洋地質動態 , 22 (11)∶7-12
37. DU Yuansheng, ZHU Jie, GU Songzhu.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of chert from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Shihuigou area,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 Front. Earth Sci. China 2007, 1(1): 30–36
38. 楊江海,杜遠生,朱傑 . 2007. 甘肅景泰崔家墩下奧陶統陰溝組砂岩化學組分特徵及物源區構造背景判別 . 古地理學報, 9 (2): 197-206
39. 朱傑 ; 杜遠生 . 2007. 北祁連造山帶老虎山奧陶系硅質岩地球化學特徵及古地理意義 . 古地理學報, 9 ( 1 ): 69-76
40. 許亞軍,杜遠生,楊江海 . 沉積物源分析研究進展 . 地質科技情報, 2007 , 2693):26-32
41. Du Yuansheng , Yang Jianghai , Zhu Jie Xu Yaju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tectonic backgrounds of the Lower Silurian flysch sandstones in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Goldschmidt Conference Abstracts 2007, A239
42. 楊江海 杜遠生 徐亞軍 朱傑 . 砂岩的主量元素特徵與盆地物源分析 . 中國地質, 2007 : 34 ( 6 ) 1028-1039
43. 杜遠生, G SHI ,龔一鳴,徐亞軍 . 東澳大利亞南悉尼盆地二疊系與地震有關的軟沉積變形構造 . 地質學報, 2007 , 81 ( 4 ): 511-518
44. 杜遠生 , 朱 傑 , 顧松竹 , 徐亞軍 , 楊江海 . 北祁連造山帶寒武系 - 奧陶系硅質岩沉積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對多島洋的啟示 . 中國科學 D 輯 : 地球科學 , 2007,37 ( 9): 1314-132
45. DU YuanSheng, ZHU Jie, GU SongZhu, XU YaJun & YANG JiangHai.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of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from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implication on archipelagic ocean. China Sciences (series D), 2007, 50 ( 11 ): 1628-1644
46. Gong Yiming, Shi G. R., Weldon E. A., Du Yuansheng, Xu Ran. 2008. Pyrite framboids interpreted as microbial colonies within the Permian Zoophycos spreiten from southeastern Australia . Geological Magazine, 145(1): 95-103.
47. G. R. Shi, Du Y, Gong Y. 2007.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 from the Middle Permian of the southern Sydney bas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54:861-874
48. 黃宏偉 , 杜遠生 , 黃志強 , 陳海 . 廣西丹池盆地晚古生代震積岩及其構造意義 . 地質論評, 2007 , 53 ( 5 ): 592-599
49. 杜遠生,顏佳新,龔一鳴,馮慶來 . 地球生物相中的生境型:概念、模式和編圖 . 地球科學, 2007 , 32 ( 6 ): 741-747
50. 周 琦,杜遠生,顏佳新,張命橋,尹森林 . 貴州松桃大塘坡地區南華紀早期冷泉碳酸鹽岩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 地球科學, 2007 , 32 ( 6 ): 845-852
51. 張哲,杜遠生,龔一鳴,黃宏偉,曾雄偉,李珊珊,歐陽凱 . 廣西黎塘孤立台地吉維特階 — 法門階碳酸鹽台地生態繫到菌藻生態系的演變及其意義 . 地球科學, 2007 , 32 ( 6 ): 812-818
52. 周琦,杜遠生,覃英,等 . 貴州省松桃縣大塘坡南華紀早期古天然氣滲漏構造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 . 地球科學 ,2007,32 (增刊)
53. 曾雄偉,杜遠生, ,張哲, ,李珊珊, ,歐陽凱 . 廣西桂林地區中上泥盆統風暴岩沉積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 地質科技情報, 2007 , 26 ( 6 ): 42-46
54. 周琦 , 杜遠生 , 王家生 , 等 . 2007. 黔東北地區南華系大塘坡組冷泉碳酸鹽岩及其意義 . 地球科學 , 32(3): 339-346
55. 馬 嚴 , 杜遠生 , 曾克峰 . 黔東北梵凈山地區生態旅遊資源及開發研究 . 安徽農業科學, 2007 , 32 , 10413-10415
56. 余朝豐 , 陳建文 , 杜遠生 , 張銀國 . 東海西湖凹陷平湖組層序地層劃分 .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7 , 27 ( 5 ): 86-90
57. 朱紅濤 ,L IU Ke-yu , 杜遠生 , 何生 . 層序地層學模擬研究進展及趨勢 . 地質科技情報 , 2007 , 26(5):27-34
58. DU YuanSheng, GONG YiMing, ZENG XiongWei, HUANG HongWei, YANG JiangHai, ZHANG Zhe , HUANG ZhiQiang. Devonian Frasnian-Famennian transitional event deposits of Guangxi, South China and their possible tsunami origi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08,51 (11): 1570-1580
59. DU YuanSheng, G. R. SHI , GONG YiMing. First record of contourites from Lower Devonian Liptrap Formation in southeast Australia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2008,51 (7) : 939-946
60. Shanshan LI, Yuansheng DU, Zhe ZHANG, Jinhua WU. Earthquake-related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Palaeogene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 2008, 292): 177-186
61. Zhu Hongtao, Du Yuansheng, Liu Keyu, Yan Jiaxin , Xu Yajun , Yang Ping , Liu Xinyu . Sequence Stratigraphic Deline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in the Nearshore and Adjacent Sea Areas, Bohai Bay Basin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 19(1):54–64
62. DU Yuansheng , XU Yajun and YANG Jianghai.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Related to Earthquake from the Devonian of the Eastern North Qilian Mts.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8, 82(6): 801–840
63. 張哲 , 杜遠生 , 毛治超 , 李瑞 , 原小傑 . 湘東南桂陽蓮塘上泥盆系風暴岩特徵及其古地理、古氣候意義 . 沉積學報, 2008 , 26 ( 3 ): 369-375
64. 楊江海,杜遠生,徐亞軍 . 北祁連東段景泰地區下古生界兩套砂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徵及其構造意義 . 古地理學報, 2008 , 10 ( 4 ): 365-407
65. 張良,杜遠生,左景勛,周琦 . 河南汝州魯山一帶震旦系東坡組碳酸鹽沉積的碳同位素負偏及其地質意義 . 地球科學, 2008 , 33 ( 4 ): 523-530
66. 龔一鳴,杜遠生,童金南等 . 旋迴地層學 : 地層學解讀時間的第三里程碑 . 地球科學, 2008 , 33 ( 4 ): 443-457
67. 杜遠生 , 龔一鳴 , 曾雄偉 , 黃宏偉 , 楊江海 , 張哲 , 黃志強 . 廣西泥盆系弗拉斯 - 法門期之交的事件沉積及其對小行星碰撞引起的大海嘯的啟示 . 中國科學 D 輯 : 地球科學 2008, 38 (12): 1 - 11
68. 杜遠生,楊江海,徐亞軍 . 北祁連志留紀沉積演化:岩石學及地球化學的約束 . 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 2008 (增刊): 75-76
69. 毛治超 , 杜遠生,張敏,顏佳新 . 廣西桂中地區泥盆紀沉積環境及沉積有機質特徵 . 中國科學, 2008 (增刊)
70. 杜遠生,龔一鳴,張 哲,曾雄偉 . 南華海泥盆紀烴源岩的古氧相和缺氧環境模式 — 以廣西中、上泥盆統為例 . 古地理學報, 2009 , 11 ( 1 ): 28-36
1988-1992 年 (16 篇 )
1. 杜遠生,黎觀城,趙錫文 , 1988, 西秦嶺西成地區泥盆系研究的新進展 ,13(5) : 487-493
2. 杜遠生 , 1988, 中上泥盆統界線層型簡介 , 地質科技情報 ,7(1):8
3. 杜遠生 , 1989, 弗 拉斯 - 法門期生物絕滅事件 , 地質科技情報 ,8(4):63-68
4. 杜遠生,趙錫文,黎觀城 , 1990, 西秦嶺中帶 弗 拉斯 - 法門期事件界線研究 , 地質論評 , 36(1):50-56
5. 杜遠生,趙錫文 , 1991, 甘肅西成鉛鋅礦田泥盆紀吉維特 - 弗拉斯期沉積古地理 及控礦意義 , 沉積學報 , 9(3):22-30
6. 杜遠生 , 1991, 生物建隆成因分類 芻 義 , 岩相古地理 ,11(2) :31-35
7. 杜遠生,陳林洲 , 1991, 旋迴沉積作用和地層的動態分析 , 地學探索 (2)27-31
8. 杜遠生,陳林洲 , 1992, 鄂東南早三疊 世 大冶群沉積特徵和古氣候分析 , 地球科學進展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61-62
9. 杜遠生,趙錫文 , 1992, 西秦嶺中帶泥盆紀泥質濁積岩沉積特徵及其意義 , 同 12:91-92
10. 陳林洲,羅新民,肖勁東,杜遠生 ,1992, 鄂東南早三疊 世 研究新進展 , 同 12:59-60
11. 馬瑞申,職太平,杜遠生 , 豫北地區寒武紀沉積地質學研究 , 同 12 :85
12. Chen L Z , Luo X M , Xiao J D , Du Y S, 1992, The cluster of tempersites and the storm depositional zone of the lower Triassic in the Middle Yangtze sea basin ,China, Exploration of Geosciences (6):65-73
13. 杜遠生,趙錫文 , 1992, 甘肅西和洞山一帶紅嶺山組碳酸鹽台地 - 生物礁沉積特徵 , 古大陸邊緣沉積地質文集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68-76
14. 肖勁東,杜遠生,辛建榮 , 1992, 甘肅西成地區泥盆紀吳家山古島嶼地層模型及其意義 , 同 12:37-50
15. 趙錫文,黎觀成,杜遠生 , 1992, 西秦嶺西成地區泥盆系 牙形刺 分帶及地層對比 , 同 12:77-86
16. 肖勁東,賈維民,杜遠生 , 1992, 甘肅禮縣西漢 水推覆構造 與沉積古地理 , 同 12:87-94
1993-1994 年 (7 篇 )
17. 杜遠生,陳林洲 , 1993, 鄂東南早三疊 世 中晚期沉積相和沉積古地理 , 岩相古地理 ,13 (4):19-27
18. 杜遠生,陳林洲 , 1994, 沉積地層的結構分析 , 岩相古地理 ,14(3) :29-=36
19. 杜遠生 , 龔一鳴 , 劉本培等 , 1994, 黔南獨山上泥盆統層序 海平面變化和成岩層序地層研究 , 地球科學 , 19(5):587-596
20. 龔一鳴 , 吳,詒 , 杜遠生 , 1994, ,黔桂地區泥盆系層序地層及海平面變化頻 幅 速度和相位 , 地球科學 , 19(5):576-586
21. 馮慶來,杜遠生,張宗恆 ,1994, ,東秦嶺三疊紀早期放射蟲動物群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 , 地球科學 , 19(5):602
22. 馮慶來,杜遠生,張宗恆 ,1994, ,河南桐柏三疊紀早期放射蟲動物群及地質意義 , 地球科學 ,19(6):787-794
23. 顏家新,杜遠生 ,1994, ,冰川發育對赤道地區碳酸鹽沉積環境和沉積作用的影響 , 地質科技情報 , 13(3):48-56
1995 年 (14 篇 )
24. 杜遠生,顏家新 ,1995, ,碳酸鹽准同生 成岩作用分析在層序地層研究中的意義 , 岩相古地理 ,15(1) :10-17
25. 杜遠生,顏家新,韓,欣 , 1995, ,造山帶沉積地質學研究的新進展 , 地質科技情報 ,15(1):29-34
26. 杜遠生,顏家新 ,1995, 碳酸鹽成岩層序地層研究探析 , 沉積學和岩相古地理學新進展 , 石油工業出版社 ,471-472
27. 杜遠生,馬瑞申,職太平等 , 1995, 豫北輝 汲淇 地區早古生代陸表海碳酸鹽層序地層研究 , 同 26:416-418
28. 龔一鳴,杜遠生,吳,詒 , 1995, 中國泥盆紀層序地層和圈層耦合關係 , 同 26:473-474
29. 杜遠生,韓,欣,顏家新 , 1995, 造山帶沉積地質學的若干進展 , 當代地質科學技術進展 ,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23-229
30. 杜遠生 , 1995, 秦嶺造山帶泥盆紀古海洋研究 , 地球科學 , 20(6):617-622
31. 杜遠生 , 1995, 造山帶沉積地質學研究的思想 內容和方法 , 岩相古地理 , 15(3):53-61
32. 杜遠生 , 1995, 西 秦嶺北 帶泥盆紀前陸盆地沉積特徵和盆地格局 , 岩相古地理 ,15(4):47-62
33. 杜遠生 , 1995, 西秦嶺中帶泥盆紀小型克拉通盆地沉積特徵和盆地格局 , 岩相古地理, 15(5):55-70
34. 杜遠生 , 1995, 西 秦嶺南帶 泥盆紀裂陷槽盆地和摩天嶺地體沉積特徵和盆地格局 , 岩相古地理 , 15(6):48-61
35. 杜遠生 , 1996, 西秦嶺造山帶泥盆紀古地理、層序和構造演化 , 岩相古地理 , 16(1):52-69
36. 王治平,杜遠生 , 1995, 西秦嶺岷縣地區二疊紀 裂陷帶斜坡 帶沉積及其構造意義 , 現代地質 , 9(3):300-310
37. 黃寧生,陳北嶽,杜遠生等 , 1995, 安徽省石台縣溝 汀 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和初步研究 , ,地球科學 , 29(5):505-507
1996 年 (11 篇 )
38. Du Y S , Gong Y M , WU Y et al, 1996,Devonian sequences and sea-level change cycles in China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7(1):72-79
39. Du Y S , Feng Q L , Yin H F et al, 1996,New evidence for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Late Hercynian -Early Indosinian Qinling sea,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7(2):141-146
40. 龔一鳴,杜遠生,馮慶來等 , 1996, 關於非史密斯地層的幾點思考 , 地球科學 , 21(1):19-26
41. 殷 鴻福,杜遠生,許繼鋒等 , 1996, 南秦嶺 勉 略古縫合帶中放射蟲動物群的發現及其古海洋意義 , 地球科學 , 21(2):184
42. 顏佳新,趙錫文,杜遠生 , 1996, 應用化石群落生態學研究分析黃石地區棲霞組沉積環境 , 岩相古地理 , 16(4):40-49
43. 杜遠生,龔一鳴,吳詒等 , 1996, 華南泥盆紀層序地層和海平面變化 , 岩相古地理 , 16(4):14-22
44. 馮慶來,杜遠生,殷鴻福等 , 1996, 南秦嶺 勉略蛇綠 混雜岩帶中放射蟲的發現及其意義 , 中國科學 (D 輯 ) 增刊 :78-82
45. Feng Q L , Du Y S , Yin H F et al, 1996, Carboniferous Radiolarian fauna firstly discovered in Mianlue Ophiolitic Melange Belt , of Southern Qinling Mtountains,China Sciences (D) 39(supp):87-92
46. Du Y S , et al , 1996, Devon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South China , 3oth IGC Abstracts, vol.2
47. Du Y S et al,1996,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Late Hercynian -Early Indosinian Qinling Sea: Evience from the Radiolarians in Qinling Rock-Group.3oth IGC Abstracts, vol.2
48. 杜遠生,龔一鳴,吳詒等 , 1996, 黔桂地區泥盆紀層序地層和台內裂陷槽的形成演化 , 沉積學報 , 15 ( 4 ) :11-17
49. 杜遠生,西秦嶺造山帶泥盆紀沉積地質學和動力沉積學研究:古地理、地層層序及構造演化,岩相古地理, 1996 , 16 ( 1 ): 51-70
1997 年 (7 篇 )
50. 杜遠生,馮慶來,殷鴻福等 , 1997, 東秦嶺-大別山晚海西-早印支期秦嶺古海洋探討 , 地質科學( 2 ) :129-135
51. 杜遠生,殷鴻福,王治平 , 1997 , 秦嶺造山帶晚加里東 - 早海西期的盆地格局和構造演化 , 地球科學 22 ( 4 ) :401-405
52. 賴旭龍,楊逢清,杜遠生等, 1997 ,川西北若爾蓋一帶三疊系層序及沉積環境分析,中國區域地質 16 ( 2 ) :193-199
53. Gong Yiming , Wu Yi, Du Yuansheng ,et al. Devonian sea-level change rhythms in South China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earth-spheres. Acta Geologica Sinica . 1997,71(4):370-385
54. 盛吉虎,杜遠生,馮慶來等。南秦嶺 勉略蛇綠 構造混雜岩帶硅質岩沉積環境研究,地球科學, 1997 , 22 ( 6 ) : 599-602
55. 杜遠生,秦嶺造山帶及鄰區的伸展 - 擠壓演化節律,地學前緣, 1997 , 4 ( 3 ) :116
56. 杜遠生,盛吉虎,丁振舉,造山帶非史密斯地層和地質製圖,中國區域地質, 1997 , 16 ( 4 ) :339-443
57. 龔一鳴,吳詒,杜遠生等,華南泥盆紀海平面變化節律及圈層耦合關係,地質學報, 1997 , 71 ( 3 ): 212-225
1998 年 (6 篇 )
58. 杜遠生,孫克祥,李志偉 . 1998, ,雲南元江地區中元古代昆陽群下亞群的沉積地質 及控礦作用 . 地球科學, 23 ( 1 ) :27-31
59. 杜遠生, 1998 ,滇中地區中元古代昆陽群因民組中碎屑風暴岩的新發現,地球科學, 23 ( 1 ) :31,36
60. 杜遠生 , 盛吉虎等, 1998 ,南秦嶺 勉 略地區“三河口群”的解體及地質意義,地層學雜誌, 22 ( 3 ) :170-175
61. 杜遠生, 1998 ,關於造山帶動力沉積學若干問題的思考,地學前緣, 5 (增刊) :135-140
62. 杜遠生等, 1998 ,南秦嶺 勉 略古縫合帶非史密斯地層和古海洋新知,現代地質, 12 ( 1 ) :25-31
63. 賴旭龍、謝樹成、杜遠生等, 1998, 西秦嶺三疊系一個濁積岩 序列金 的地球化學特徵,地球學報, 1992 :210-214
64. 周漢文,盛吉虎,杜遠生, 1998 ,豫西東秦嶺造山帶核部雜岩中大理岩 Pb-Pb 等時線年齡及其地質意義,礦物學報, 18(4): 385-389
1999 年 (11 篇 )
65. 杜遠生,張克信 . 1999. 關於非史密斯地層的認識 . 地層學雜誌, 23(1):78-81
66. 杜遠生,韓,欣 .1999. 滇中地區中元古代層序地層、海平面變化及盆地動力學演化 . 現代地質, 13(2) :232-233
67. 杜遠生 , 張 傳恆 , 韓,欣 .1999. 滇中地區中元古代大 龍口組震積 岩的新發現 , 地球科學, 24(6)
68. 杜遠生 , 韓,欣, 1999. 滇中地區中元古代昆陽群 落雪組 疊層石礁的新發現及其意義 . 地層學雜誌, 23(4) :294,315
69. 杜遠生 , 1999. 陝甘川鄰接區古海洋盆地格局、構造演化 及控礦作用 . 地球科學, 24 (增刊): 001-005
70. 杜遠生 , 盛吉虎 , 韓欣,林文姣 . 1999. 南秦嶺 勉 略構造混雜岩帶的泥盆紀-石炭紀古海洋演化 , 古地理學報, 1(4) :54-60
71. 杜遠生,盛吉虎,顧松竹, 1999 ,南秦嶺 勉 略構造混雜岩帶非史密斯地層系統和地層格架,地質論評, 45 ( 4 ): 563-570
72. DU Yuansheng , GU Songzhu , LI Baohua , ZHOU Shiqing , ZHANG Hanjin . 1999.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Permian-Triassic of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Yangzhe River . In Yin Hongfu and Tong Jinnan ed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Mesozoic Transi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 100-101
73. 殷鴻福、吳順寶、杜遠生等, 1999. 華南是 多島洋 體系的一部分 . 地球科學, 24(1):001-012
74. 賴旭龍、杜遠生、熊偉、謝樹成 .1999. 西秦嶺地區三疊系地質礦床構造 - 岩相組合研究 . 地球科學, 24( 增刊 ):056-065
75. 曾廣策,劉驪,杜遠生,陝甘川鄰接區碧口群古海相火山岩岩石學特徵及其形成構造環境,地球科學, 24 (增刊): 018-023
76. Yin Hongfu , Wu shunbao , Du Yuansheng et al. 1999. South China as a part of archipelagic Tethys during Pangea time. In Yin Hongfu and Tong Jinnan ed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Mesozoic Transi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69-73
77. Xiong Wei , Lai Xulong , Du Yuansheng . 1999. Paleoenvironment analysis of Ladinian Guanggaishan Formation in Axi area, Zoige county, nor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 In Yin Hongfu and Tong Jinnan ed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Mesozoic Transi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61-63
78. 劉本培,杜遠生, 1999 ,中國古地理學的五十年,見王鴻禎主編:中國地質科學五十年,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