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回鶻汗國
漠北回鶻汗國
目錄
貞觀元年(627),回鶻酋長菩薩與薛延陀、拔野古等共同起兵反抗東突厥的統治。突厥頡利可汗派遣其侄欲谷設率領十萬騎兵討伐之。菩薩指揮五千騎兵在馬鬃山大破突厥軍隊,欲谷設逃走。菩薩追至天山,俘虜了大量突厥部眾,回鶻聲威由此大振。菩薩遂以“活頡利發”為稱號,樹牙獨樂水(土拉河)上。貞觀三年(629),菩薩始遣使入唐朝貢,獻方物。第二年,東突厥汗國滅亡,回鶻與薛延陀二部遂長漠北。
菩薩死後,酋長鬍祿俟利發吐迷度繼位。當時,薛延陀多彌可汗十分暴虐,誅殺了許多臣民,造成諸部離亂。貞觀二十年(646)夏六月,吐迷度聯合仆固、同羅等部進攻薛延陀,唐太宗遣使蕭嗣業至該部,與其聯兵,擊敗了薛延陀,殺多彌可汗。回鶻盡據其地,稱雄漠北。從此,東部鐵勒諸部便都被稱為回紇/回鶻了。
唐朝平定了薛延陀之後,回鶻、契苾、仆固等十三部相繼歸附唐朝。唐太宗親到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南)、涇陽(今甘肅平涼)迎接。唐於薛延陀、回鶻部牧地設置六府七州,以諸部首領為都督、刺史、長史、司馬等職。貞觀二十一年(647)正月,唐在回鶻轄域設瀚海都督府,隸屬於燕然都護府,拜吐迷度為懷化大將軍、瀚海都督。這時吐迷度已暗中自稱可汗,仿照突厥舊制設外宰相六、內宰相三,以及都督、將軍、司馬等,建立了半獨立的地方性政權。
翌年,吐迷度被其侄烏紇殺死。烏紇圖謀率領回鶻部眾歸附突厥乙注車鼻可汗,被唐朝燕然都護元禮臣誘殺。唐太宗為免回鶻諸部再遭離散,特遣兵部尚書崔敦禮前往安撫,以吐迷度子婆閏為左驍衛大將軍、瀚海都督。永徽二年(651),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向唐發難,攻破北庭(治所在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婆閏率騎兵五萬,協助唐將梁建方、契苾何力等擊破之,並收復了失地。顯慶二年(657)再隨燕然都護任雅相等討阿史那賀魯,以功升右衛大將軍。龍朔元年(661),回鶻部內發生比粟毒之亂,一反吐迷度與唐友好的政策,聯合同羅、仆固等侵擾唐朝邊境,被唐擊敗。其後,唐將燕然都護府遷至回鶻地,改名瀚海都護府;將原來的瀚海都督府遷至古雲中城,更名為雲中都護府。以磧(戈壁)為界,磧北諸州府皆隸屬瀚海都護府;磧南諸州則隸雲中都護府統轄。這些措施加強了回鶻在漠北的勢力,同時也鞏固了唐朝在回鶻部的統治地位。漠北由此得以在較長時間相對安定。
垂拱元年(685),仆固、同羅諸部聯合反叛,進攻回鶻。唐朝發兵平定之。長壽二年(693),突厥默啜可汗大舉北征,攻破回鶻,回鶻分裂為兩部。一支由獨解支統領南徙甘、涼,被拜為赤水軍使,佐唐戍邊;另一支留於漠北者則役屬於突厥。開元四年(716),唐軍北伐默啜,赤水軍回鶻從征,漠北回鶻也起兵響應,最後將突厥默啜可汗斬殺於柳林。第二年突厥復興,漠北回鶻南徙橫野軍,成為橫野軍四部之一。后又徙至中受降城一帶。這樣,回鶻便被分成了三支。直到開元十七年(729)這三支回鶻才得以統一,為後來擊破后突厥汗國,代主漠北奠定了基礎。
開元二十二年(734),后突厥首領毗伽可汗病亡,部內大亂。正在這個時候,回鶻、拔悉密、葛邏祿等部日漸活躍。天寶元年(742),回鶻酋長骨力裴羅與拔悉密、葛邏祿酋長合力斬突厥可汗,立拔悉密首領為頡迭伊施可汗,骨力裴羅與葛邏祿首領自稱左右葉護。接著,突厥又立新可汗,號烏蘇米施可汗。三部派兵追擊,於天寶三年(744)擊殺之。同年,骨力裴羅殺拔悉頡迭伊施可汗,自稱骨咄祿毗伽可汗,建牙帳於烏德鞬山(今鄂爾渾河上游杭愛山之北山)。唐朝封他為奉義王,稍後又封他為奉義可汗,至此,雄強一時的漠北回鶻汗國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