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李天德的結果 展開
李天德
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參謀長
李天德大校(原名葉宗德)(1916-1996)湖北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青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出任中南軍政委員會總務處處長、後勤部副部長,廣州軍區後勤部副參謀長等職務。
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 中國共青團,一九三四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彭楊軍事學校學員,黃安獨立師改編十二師供給部通信隊隊長,紅九軍軍部通信隊隊長,
紅四軍軍部通信隊隊長、排長、政治指導員、通信營教導員、三十六團三營營長、教導營連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省三十一軍七七一團五連連長、冀東南趙鐸支隊大隊長,新教導三旅九團團長、冀魯豫後勤部參謀長、冀魯豫八分團基幹團團長、六團團 長。
李天德[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參謀長]
在蔣介石政府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革命方針后,一些地方反動分子伺機破壞抗日運動,殘害抗日軍民。菏澤縣偽縣長張梅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他盤踞馬壙,勾結日軍,積極反共,殘害群眾,屠殺抗日將士,群眾對其恨之入骨。我2分區基幹團根據群眾反映的情況,經請示分區首長同意后,決心消滅這股匪徒,為民除害。1943年6月16日,團長 李天德帶領各連連長化裝成農民,以趕集為名到達馬壙,實施現地勘察。返回后,認真地研究了作戰方案,並區分了任務,決心以1、2連為突擊隊,採取2路攻擊的作戰方式進行圍剿。4連在馬壙村外佔領陣地,阻敵增援,防敵逃竄。3連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加入戰鬥。17日傍晚,我基幹團從周口、任橋出發,秘密進入馬壙地區。晚24時到達預定位置,完成了對敵圍殲的部署。戰鬥打響后,我1、2連官兵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經過30分鐘的激烈戰鬥,全殲馬壙之敵,生俘了張梅生等200餘人偽軍。為平民憤,激發群眾的抗日熱情,戰鬥結束后,召開了群眾大會,公審處決了偽縣長張梅生,為菏澤地區的人民消除了公害。
鄆城縣偽中隊死心塌地充當日軍的走狗和幫凶,經常侵入我根據地村寨騷擾,搶劫糧食及群眾財物,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生活安全。為消滅該敵,我基幹團派出偵察人員,深入群眾,查明敵人的動向,掌握其活動規律。在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和作戰準備后,決定乘敵在高庄搶劫之機,伏殲敵人。1943年7月下旬一個夜晚,全團隱蔽進入高庄,團長 李天德率1連在村內設伏,2連、3連擔任突擊隊,4連在村外擔任阻擊任務。次日中午,鄆城縣偽中隊100餘人進入高庄村內進行搶劫。李團長一聲令下,1連從圍牆內和房頂上向敵猛烈開火,敵人頓時被打得暈頭轉向,亂作一團。此時,政委關盛志指揮隱蔽在村外的2連、3連,分別從村西、村東向敵人勇猛衝擊,並命令4連在村南阻擊敵人,在村北殲滅敵人。由於我基幹團的官兵動作迅猛,很快就結束了戰鬥。此次戰鬥,共俘敵50餘人,殲敵60餘人,繳獲敵全部武器裝備。官兵僅傷亡3人,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受到了2分區的表揚,被冀魯豫軍區授予“伏擊團”的稱號。
1943年10月12日,15000餘名日偽軍,800輛汽車,8輛坦克,5架飛機,分13路以范縣為中心,展開了一次較往年大“掃蕩”更為嚴密的“鐵壁合圍”。敵散布了許多疑兵疑陣,遍地三五成群,白天以旗聯絡,夜間放火為號,各路齊頭並進,步步為營、逐步向范縣推進。為防止走漏消息,敵出動時一律不通知前沿據點,待其形成合圍后,令各據點偽軍作為其二線部隊跟進。當敵人開始合圍前,我軍區機關和2分區部隊已分成數支梯隊,靠到敵區附近。待敵人向第一線展開運動時,軍區機關已適時撤至沙區。我基幹團在2分區的編成內擔負後續梯隊任務,於13日拂曉前,在壽陽公路中段敵薄弱部位沖開缺口躍向昆張地區,並迅速轉移。我基幹團作為分區後續梯隊,在團長 李天德、政委關盛志的帶領下,兵分兩路向外突圍。團長 李天德帶領2連、4連和機關人員。政委關盛志帶領1連、3連和團輪訓隊,利用交通壕突圍至安星集時,日軍見我部即將跳出其合圍圈,慌忙集中輕、重機槍火力封鎖我部突圍路線,並開始炮擊我部先頭1連。1連傷亡較大,連長中彈犧牲。在這緊急關頭,政委關盛志在仔細觀察地形和火力情況后,果斷地做出決定,選改敵薄弱處進行突圍。同時,命令1連利用交通壕、田埂和南麻子樹叢,向鄆城方向邊打邊突圍。團長 李天德率領2連、4連和機關人員,利用地形地物,從另一方向突圍。經過奮勇衝殺,全團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向巨菏地區轉移。在突圍戰鬥中,全團指戰員英勇頑強,殺傷大量敵人,粉碎了敵人的合圍企圖。
1944年12月,陝甘寧邊區召開大會,毛主席在會上提出解放區1945年要執行的十大任務,明確地指出:“1945年應該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大發展的一年。”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大反攻,冀魯豫軍區召開了全區縣大隊以上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練兵大會,以整風精神為指導,廣泛發揚民主,各級領導誠心聽取了群眾的意見,深入檢查過去存在的教條主義和軍閥主義,揭露了不關心部隊建設和不注重提高部隊建設質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和討論了貫徹中央指示,整訓主力部隊,加強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的問題,如何繼續推行更大規模的“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等問題。歷時1月的練兵大會,對邊區部隊建設和提高部隊戰鬥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會後,我8分區基幹團遵照軍區的統一部署,利用戰鬥間隙,於 1945年 1月前後,在菏澤馬庄展開了軍事、政治大整訓。整訓分兩期進行:第一期為政治整軍,主要開展了以密切官兵關係和軍民關係為內容的“民主運動”和“擁政愛民運動”。整訓中,各級領導以“古田會議”決議為指導,帶頭在民主大會上檢查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接受廣大戰士和群眾的意見。在此基礎上,組織幹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戰士在幹部帶動下,自覺地查鬥志、查紀律、查作風。隨後,從幹部到戰士、從班到團進行了總結,制定了尊干愛兵和擁政愛民措施,評選出英模集體和個人。我基幹團還召開了表彰大會,表彰突出單位和個人。第二期為軍事整訓,主要開展了以射擊、投彈、刺殺、土工作業四大技術為主的群眾性練兵活動。練兵中,發揚了官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苦學苦練等傳統練兵方法,大大提高了部隊的軍政素質。同時,在整風學習基礎上,繼續在各級幹部中肅清各種錯誤思想和作風,進一步純潔了幹部的思想和作風。
通過開展軍事、政治大整訓,我基幹團的廣大指戰員提高了階級覺悟,激發了鬥志,增進了官兵團結,密切了軍政軍民關係,加強了部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幹部在組織指揮、作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取得大反攻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整訓結束后,軍區根據形勢任務需要,結合部隊建設實際,決定擴編部隊。先後把10團、16團、20團、9團擴編為大團。把8分區獨立團和基幹團擴編為由2個營構成的乙種團,改番號為5團、6團(我團)。9分區衛河支隊整編為14團。鮮四路、衛南大隊合編為15團。10分區民1團改為18團。獨立團改為17團。11分區組建了巨南獨立團。同時,8分區8團與水東、昆張、東漢地區支隊改由5團接替。8分區基幹團擴編為該分區6團后,楊育才任團長,不久 李天德繼任團長、關盛志任政委,兩個月後候效章任政委,再不久蘆鳳翔接任政委,曾長柏任副團長、磨力任參謀長、王猛任政治處主任。原來基幹團4個連隊編為1營,郭奇寶任營長、黎波任營政委。把壽張大隊2個連和抗日3支隊的3個連編為2營,唐家富任營長、吳正海任營政委。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蘇聯紅軍兵分4路進入我國東北,對盤踞我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展開了凌厲的攻勢。同日,毛主席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全國人民,所有抗日武裝力量舉行全國性的大規模反攻,密切配合蘇聯及其他盟軍作戰。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和其它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願投降的日偽軍進行猛烈的攻擊,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奪取其武器、資財,迅速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蘇聯紅軍迅速擊潰了日寇精銳的關東軍,摧毀了日寇負隅頑抗的戰略基地—東北。
8月10日,朱德總司令命令各武裝部隊向一切敵占區城市和交通要道積極進攻,收繳日偽軍的武器,如遇拒絕投降的堅決消滅。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時退居西南峨嵋山的蔣介石為搶奪人民的勝利果實,一方面命令我軍“原地駐守待命”,另一方面命令日軍、偽軍“繼續維持地方治安”,甚至命令日軍、偽軍武裝向我軍進攻,奪回被我軍已解放的城鎮,11日,蔣介石發布命令,要求國民黨軍隊向被我軍包圍的城市與交通要道“積極推進,勿稍鬆懈”。同時,給日偽軍加上所謂“國軍”的番號。這樣,蔣、日、偽3股反動勢力正式合流,與人民為敵。面對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於8月13日去電駁斥蔣介石給我軍的反動命令,併發出七道受降命令和反進攻進軍的命令。15日,蔣介石令日軍“維持佔領區秩序,等待向國民黨投降”。
冀魯豫軍區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為粉碎蔣介石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的企圖,進行了統一部署。展開收復失地的大反攻,開始向日寇控制城市的交通線進擊。我第8軍分區部隊,剛剛熱烈慶祝完陽谷戰役的勝利,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又給我廣大軍民增添了更大的歡樂。遵照軍區的命令,我6團在第8軍分區的編成內參加了外線作戰機動兵團,編為冀魯豫軍區的中路軍,全體指戰員興高采烈地慶祝了抗戰勝利后整裝待發。我6團、4團和7團為第8軍分區第二縱隊,由曾思玉司令員、楊俊生政治部副主任、李覺參謀處長3人組成前指率領進入豫北敵占區作戰。組織了南、北、中3路反攻大軍向開封、新鄉、安陽等地出擊。8月15日,各路大軍從駐地出發,踏著泥濘的征途,冒著盛夏的酷暑,日夜兼程奔向豫北地區,揭開了抗戰大反攻的序幕。
我第2縱隊的第一目標是向隴海鐵路沿線出擊,準備攻佔當時河南省會開封市。部隊一路上顧不上炎熱酷暑,也不管狂風暴雨,頂烈日踏泥濘,晝夜兼程,鬥志昂揚地趕赴豫北戰場。8月20日夜,我6團隨同中路軍第二縱隊以急行軍的速度,來到開封北部封丘城下。8月21日,中路軍第二縱隊包圍了封丘縣城。
封丘縣城地處黃河北岸,與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市隔河相望。過去,它是日軍、偽軍進攻我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前哨和門戶。而今,日軍、偽軍又以它為戰略基地,成了負隅頑抗的後衛屏障。封丘城有保安團和日軍1個中隊共2千餘人。封丘城四周有高約5米多的城牆,城牆上偽軍築有堅固的掩體和工事,城樓和城垛都配有較強的火力。城牆外有寬約10餘米、深3米的護城河,並設有鹿砦。城中心十字街口有1座高20米的青磚中心炮樓,其火力控制東、西、南、北4條大街。城裡有機槍兵工廠,由日軍駐守,欲奪開封必須拔除封丘這個障礙。21日,攻城戰鬥開始。6團(我團)擔任進攻城西關的突擊任務。在團長 李天德、政委蘆鳳翔率領下六團指戰員十分英勇。由於,敵人早有準備,防守嚴密,幾次攻城受挫均未奏效。團長 李天德與主任王猛迅速召集各營營長、教導員開會,研究攻城的對策。大家圍坐在一起,正好敵人1發炮彈擊中開會現場中央,各指揮員就地一滾,炮彈在瞬間爆炸,10多名戰士負傷,王猛主任左胳膊負傷,耳朵被震傷,2營副政委黎如純臀部負重傷,突擊排也傷了20多人。
重新調整部署后,6團(我團)對敵發起了再次攻擊。由於敵人依託工事防守,攻佔了陣地后,雙方陷入相持狀態。分區最後把善打攻堅戰的特務連調過來,進行第3次攻城。攻城果然奏效,特務連指戰員打開了敵城牆突破口,6團(我團)、4團(後為我團)隨後跟進,各部隊以穿插分割的戰術手段,與敵展開了爭奪房屋、巷道、大街的戰鬥。我六團衝進城內,穿插分割形成東、西夾攻,戰鬥進展順利。首先攻下偽縣政府、保安團,接著攻下兵工廠,並將鬼子壓縮在中心炮樓,團團包圍了起來。鬼子兵龜縮在中心炮樓里,不斷遭到我軍各種火器的轟擊。敵人如熱鍋上的螞蟻驚恐難熬。我六團用日語喊話,責令其交械投降。夜幕來臨了,龜縮在炮樓里的鬼子已感到他們的末日即將來臨。炮樓里傳出來一陣嚎啕大哭的聲音,接著又傳出一聲手榴彈的爆炸聲,之後,再也聽不到炮樓里的動靜。
固守東大街炮樓10餘人1個小分隊的日軍負隅頑抗,拒絕投降,並對我軍施放毒氣。我6團立即集中炮火轟炸炮樓,日軍被我軍擊斃一半,其餘全部投降。封丘之戰,殲滅日軍1個小中隊和偽軍2千餘人,繳獲機槍9挺,長短槍2千餘支及大量的軍用物資。23日中午時分,原來開封的敵人以為戰鬥仍在進行,於是派出坦克企圖接應封丘縣城內的日軍突圍出去。曾思玉司令員在城牆上指揮關閉城門,用手榴彈去炸毀坦克。我6團戰士們沒見過坦克,單個手榴彈炸不動它,子彈更無法穿透。敵坦克一直向封丘北門開來,日寇先用炮直射城門柱,然後撞開城門,當即壓傷我軍戰士數人。此時,李覺參謀處長告訴大家,這是坦克,是用鋼鐵鑄造的,輕武器難以對付它,用手榴彈炸時要多枚捆綁起來,方能發揮作用。於是,戰士們立即捆綁手榴彈,準備炸坦克。我防守西門大堤的2營在主任王猛指揮下,在單人掩體里集中火力進行阻擊,未能奏效。王猛主任隨即命令2營撤回城裡。分區特務連繼續阻擊,並關閉西門。但敵坦克用炮火炸塌了門柱,撞開城門沖入城內。我6團抵近阻擊未奏效。敵坦克沿街掃射,直闖入中心炮樓院內,在城內轉了幾圈,發現自己人已被殲滅,又慌忙沖向東門。我六團繼續阻擊敵坦克,並實施火攻,但因沒有反坦克武器,又沒有反坦克經驗,致使敵坦克從東門竄出,逃回開封。此次戰鬥,打得異常激烈、艱苦,我6團2營傷亡較大,其中營長馬斌光榮犧牲。
在此期間,腹地廣大軍民對殘留的敵偽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配合我軍外線主力作戰。我8分區2千餘名民兵,在分區及武委會的領導下圍攻鄄城。守城敵軍棄城往菏澤方向逃跑,我民兵跟蹤追殲,敵偽軍死傷較重,鄄城宣告解放。
部隊離開冀魯豫根據地,進軍東北以來,經過4個月的連續行軍作戰,比較疲勞,減員甚多。當時熱河群眾尚未發動起來,部隊一時得不到應有的補充,戰鬥力有所削弱。為了便於指揮,提高戰鬥力,部隊奉命於 1946年 3月18日,在承德、頭溝、六溝、百丈子地區進行整編。我1旅6團原來的第1營、第2營不變,4團編為第3營。李天德任團長,不久李程接任團長、鍾學林任政委,付學階任副團長,曾長柏任參謀長,于振龍任政治處主任,張喜登任政治處副主任,崔連振任副參謀長,張剛任1營營長,路德(趙文賢)任營政委,XXX任2營營長、XXX任營政委,XXX任3營營長,XXX任營政委。)與4團(前身是以南樂、清豐、觀城縣在抗日初期建立的游擊隊為基礎發展起來的3個縣的基幹大隊,主要在本縣執行襲擾敵人、掩護群眾和黨政機關的活動。在配合主力殲滅清豐縣城之敵後,裝備得到改善,軍政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經常和主力部隊一起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為了壯大武裝力量,冀魯豫軍區決定將上述3個縣的基幹大隊合編為第8軍分區第4團,南、清、觀基幹大隊分別編成該團的第1、2、3營(每營3個連),把清豐基幹大隊的第5中隊編為特務連。付學階任團長,李彬任政委,項立志任副團長、唐德達任參謀長,于振龍任政治處主任,趙川任副參謀長。團隊建立后,同年配合6團(我團)、7團參加了解放陽谷的戰鬥)合編為2團(我團)。整編后,我2團根據縱隊的統一安排,針對停戰後部分人員滋生的驕傲自滿情緒和輕視地方武裝、忽視群眾紀律等不良傾向開展了一次紀律整頓,糾正不良傾向的教育運動。通過重新學習人民軍隊的宗旨,進行擁政愛民和政策紀律教育,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加強了部隊的組織性、紀律性,密切了軍政軍民和兄弟部隊之間的關係。同時,還針對和平的麻痹思想,認真進行了形勢和任務教育,使指戰員認清蔣介石的反動本質,提高革命警惕性,隨時做好戰鬥準備。在此基礎上,還抓緊時機對部隊進行山地戰術、技術訓練。通過教育訓練,激發了部隊新的鬥志,提高了官兵的軍政素質,實現了由平原到山區的轉變。在此期間,部隊還抽調大批指戰員組成工作隊,深入駐地廣大農村,協助地方政府發動群眾,組織農會,建立鄉村政權,進行減租減息,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主要是沒收地方黑田黑地,分配給農民),使貧苦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受了益,生活上得到了改善,對我黨我軍更加信賴,逐步建立了水乳交融的軍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