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蘇秦列傳

史記·蘇秦列傳[司馬遷著作書籍]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里人據(今洛陽東郊太平庄一帶),是戰國時期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與趙秦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地,至樂毅破齊前夕,遭車裂而死。

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使。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蘇秦的政治方向


蘇秦在第一次遊說后不被重用,后得周書發奮研讀,以至於“頭懸樑,錐刺股”,在有所收穫后,重新出遊。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見燕昭王廣招開下賢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表示屈服順從,將復仇的願望掩飾,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它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並消耗其國力,為此,他勸說齊王伐宋,合縱攻秦。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關係,取得齊愍王的信任,被任為齊相,暗地卻仍在為燕國謀划。齊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蘇秦率兵抗禦燕軍。齊燕之軍交戰時,蘇秦有意使齊軍失敗,五萬人死亡。他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為樂毅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奠定了基礎。之後,蘇秦又說服趙國聯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趙國國君很高興,賞給蘇秦很多寶物。蘇秦得到趙國的幫助,又到韓,遊說韓宣王;到魏,遊說魏襄王;至齊,遊說齊宣王;又往楚,遊說楚威王。諸侯都贊周蘇秦之計劃,於是六國達成聯合的盟約,蘇秦為縱約長,並任六國相。回到趙國后,趙王封他為武安君。秦知道這個消息后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谷關內進攻。
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係,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因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在許多當時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裡面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這些記載表明,戰國時人都知道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後使齊亡而興燕,但他自己也為燕而作出犧牲。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並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讚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並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說齊歸燕地


燕王晚年,讓位給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的叛亂。齊國趁機派兵攻燕,僅五十餘天就佔領燕國全境。燕國因此殘破。趙武靈王護送燕公子職回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廣納賢士,積極準備對齊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報復行動。蘇秦在這時來到燕國。昭王派他到齊國交涉仍被齊佔領的燕國土地。蘇秦到齊,對齊宣王說:“燕昭王是秦穆公的女婿,有強秦作後盾。齊占燕地,必然是燕和秦都不滿於齊。如果大王能把所佔的燕國十城之地交還燕國,那麼燕和秦反而會感激大王的恩德。大王即可以秦燕為支持,號令天下。天下亦莫敢不從,則齊國霸業可成。”宣王大喜,歸還燕國舊地。蘇秦歸燕,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勸齊王伐宋


蘇秦洞察了昭王想攻齊的意圖,獻計於昭王道:“我們雖然收回了被齊占的土地。然而當年亡國之恨不可以不報。如果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我們即可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滅齊。我請求到齊國說宣王攻宋。”燕昭王遂拜蘇秦為上卿,出使齊國。
秦國一向與宋國交好,齊伐宋就必須與秦絕交、恰好秦派人到齊國商議共同稱帝的事,蘇秦趁機勸說齊王:“齊秦並立為帝,天下人是尊齊還是尊秦?”齊王說:“當然是尊秦了!”“那麼齊放棄帝號,天下是愛齊呢,還是愛秦?”“當然是愛齊了!”“兩帝並立,共約伐趙,與齊軍獨攻宋,哪一個更有利呢?”齊王回答:“當然伐宋有利!”蘇秦接著勸齊王道:“如果我們同秦一樣稱帝,天下只尊秦國,如果我們放棄帝號,天下就愛齊而稱強秦,共約伐趙又不如單獨伐宋。所以,我主張放棄帝號以順應天下。”
齊王聽從蘇秦建議,聯合趙國在阿地會盟,約定共同抗秦,秦齊關係惡化。蘇秦趁機勸齊王攻宋:“宋國國君荒淫無度,天下共憤,如果我們揮師西擊宋,正是奉天討罪的壯舉,大王必然賢名震於諸侯,且可得到實際的利益,使齊雄踞東方,成為中原諸侯之長。”齊於是攻宋。燕為了取得齊的信任,派兵協助齊國。宋在聯軍攻擊下,割淮北地求和,而齊國實力也因戰而衰弱。

合縱攻強秦


蘇秦在齊國,繼續作削弱齊的工作。他勸齊王大興土木,縱情享樂,對外則大肆戰爭,廣樹仇敵。齊秦關係惡化,再加上齊攻宋國,秦王非常震怒。蘇秦勸齊王先採取軍事行動,以打擊遏制秦勢力的發展。同時也想使齊的力量進一步被消耗。
齊王對燕懷有顧慮。蘇秦為燕辯解說:“燕國國小力弱,一向依附於強齊,而齊之所以能號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這種友好關係是燕國人心所向,怎麼會對齊有異心?”齊王釋然。於是,蘇秦出使,為齊王合縱攻秦而奔走。
蘇秦分別遊說韓趙魏燕四國國君,各自出軍兵糧草,以攻秦國,推選趙國宰相奉陽君合縱長,而齊國實際上卻是合縱的真正組織者和指揮者。齊國名義上合縱攻秦,其實不過是借齊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齊好再次攻宋。蘇秦極力主張強攻秦國,然而齊既不賣力,趙韓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讓而逡巡不進。因此聯軍始終未與秦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儘管如此,齊勞師襲遠,仍然大損國力。

合縱反攻齊


齊王發動攻秦的同時,展開了對宋的第二次進攻。這實際上使其他四國聯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既無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馬上撤兵回國。於是各國對齊都暗懷不滿。本來蘇秦此時南下,明著合縱攻秦,暗中卻在積極為燕聯繫反齊的同盟軍。蘇秦見各國離心,便暗中勸在魏國孟嘗君:“昔日您在齊國時,為齊立下蓋世之功,而齊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離鄉,遠來歸魏。今又棄信義於不顧,玩弄聯軍各國。燕軍有攻齊意,趙國也早對齊懷恨,如果聯合起來東擊齊國,則中原勢大,魏和先生您也定會名動天下。”孟嘗君答應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又勸說齊王同秦求和:“魏趙距秦近而齊地距秦遠,如果我們五國合縱不能擊敗秦,魏趙為了保存國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國家聯合,定會連橫來攻打齊。望大王早作準備,先與秦談和,以免形勢被動。”齊王以為蘇秦說的很有道理,便搶先與秦做出友好的表示,並打算用親秦的韓聶做宰相。
趙國奉陽君正忙於合縱攻秦,見齊王未商量就先與秦交好,大為惱怒,便聯合魏燕要對正忙於攻宋的齊國開戰。齊王慌忙從宋撤軍,並答應送給奉陽君土地,奉陽君才停止了攻齊的行動。

蘇秦拘於趙


奉陽君得到齊王關於土地的許諾,與齊的關係又和好起來,而蘇秦在暗中進行的對燕趙關係的離間活動,也被奉陽君察覺。於是奉陽君把蘇秦拘留在趙國,限制其行動。
蘇秦向燕王求救,並打算繼續進行離間活動。燕王向趙奉陽君提出嚴重抗議,奉陽君釋放蘇秦,然而蘇秦卻再也不能找到機會在趙活動。他想去見齊派至趙的使臣,趙不許。蘇秦無奈,離開趙入齊。

自陳功與過


蘇秦入齊之後,燕昭王對他產生了懷疑,因為他以時機未到為辭,幾次勸阻燕昭王對齊的進攻,於是昭王打算讓別人替換蘇秦回國。蘇秦感到非常委屈,向燕王寫信申辯。這封信可以說是他對自己一生功過的一個評說。他說:燕和齊仇恨由來已久。我為燕齊的邦交奔走,本來就難以獲得各方面的信任。齊是燕國的心腹大患,我在齊國,大可使齊不謀攻燕,小可使齊趙關係破裂,以此為大王的大事作準備。五國伐秦,燕雖然出兵出糧,但一來免去齊稱帝燕稱臣的恥辱,二來沒有齊趙攻燕的禍患。後來奉陽君接受齊的封地,將我扣在趙國。大王救臣下出於水火,現在齊趙都不謀攻燕,燕得以修飭國力,我雖無功,但自以為可以免罪了。我作為燕臣,在齊國活動,本來就會有流言蜚語。我如在齊顯貴,燕國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齊作賤,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齊王重用,燕大夫就會對我抱有希望,希望達不到又徒增埋怨。齊國如有不利於燕的地方,就把責任都歸到我頭上,天下人不攻齊,就說我善於為齊謀划。我的處境也可以說是夠危險的了。我不畏死報效於大王,大王卻懷疑怪罪於臣下,我實在感到恐懼。儘管我自以為可以列於天下公卿之中也無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賢人,我願在齊與他認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寬解大王的憂慮。燕昭王終於沒有撤換蘇秦。

蕩蕩身後事


蘇秦為了惡化齊趙邦交,使齊廣樹仇敵,再勸齊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齊國力也漸漸疲衰。同時由於奉陽君向齊索要封邑,齊趙關係又出現裂隙。蘇秦頻繁的活動,終被齊王和齊大夫發覺。齊王將蘇秦車裂於市。蘇秦死時,年五十餘歲。蘇秦死後,燕趙魏秦韓五國聯合,在燕將樂毅的帶領下大舉攻齊,連陷城池七十餘座。齊王出逃,被殺。齊國後來雖然又奪回國土,國力卻大衰,從此一蹶不振。而燕趙魏秦四國之所以發動這場戰爭,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蘇秦生前活動的緣故。
《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蘇子》三十一篇,當是蘇秦作品或後人所記有關他的事迹的彙集,其中似也包括蘇代蘇厲的一些遊說之辭。《蘇子》是縱橫家類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見從戰國到西漢,縱橫家中屬於蘇氏弟兄的作品或有關材料分量很多,流傳也最廣。漢以後該書已亡俠。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縱橫家書》,其中有十一篇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於《戰國策》、《史記》等傳世的古籍,另有兩篇其部分內容見於《戰國策》,這十三篇是現在了解蘇秦事迹的重要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