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鄭洋的結果 展開
鄭洋
北大最牛旁聽哥、作家
鄭球洋,男徠,北大學生、80後作家、九江市作協會員、自由撰稿人、草根站長。客家人,83年2月25日生於江西贛州南康。18歲入北大中文系旁聽11年“轉正”。06年於香港《大公報》發表《大公十論》系列時評成名。文學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雜誌。2012年11月被媒體報道後走紅,成為網路名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鄭球洋,網路名人,公眾人物。北京大學學生,29歲考上北大,就讀北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成教本科。北漂蟻族,大齡單身青年,18歲至29歲堅持在北大旁聽11年的北大旁聽生,窮二代、農二代,80後作家、九江市作家協會成員,自由撰稿人,2012年11月創建鄭球洋文學網,擔任該文學門戶網站草根站長。
鄭球洋出生於1983年2月25日,男,客家人,籍貫江西省南康市。郡望為河南滎陽鄭氏,系鄭氏始祖鄭桓公第104世孫,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第70世孫,福建汀州永定縣(鄭氏入閩)一世祖、南宋丞相鄭清之第35世孫。
鄭球洋自幼酷愛文學,據贛南坊間鄉曲傳聞,其少年時代以文才知名閭里,其後命途多舛、坎坷跌宕。18歲高中畢業后,鄭球洋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系統性地旁聽求學5年,后離開北大回到贛南客家人山區中學復讀3年,歷經各種艱難困苦、一波三折,2009年6月,鄭球洋參加高考。2009年9月,鄭球洋考上、就讀大學后,又在北大時斷時續地堅守旁聽、求學,總共堅持11年後於2012年考上北大,轉正成為北大正式學生,被各路媒體和社會大眾稱為“北大最牛旁聽哥”。
童年鄭球洋
祖輩為客家人,鄭姓客家民系源自河南滎陽望族鄭氏,乃“衣冠八姓”之一。
鄭球洋祖父鄭永庠
清朝初期由於戰亂、瘟疫,史載贛南人口銳減、百業蕭條,清政府出台政策鼓勵廣東、福建沿海居民內遷,鄭清之後裔明末清初鄭進於順治初年為躲避戰亂,遂由廣東省惠州府龍川縣遷徙南安府南康縣(今江西贛州南康)開基立業、繁衍發展,歷明代、清代、民國時期而至今,傳13世而成當地名門望族,該家族乃鄭清之系下一脈世傳。
按《史記》記載,后稷下傳25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鄭國始祖。自黃帝到姬友,其世系是如下:黃帝→玄囂→嶠極→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劉→慶節→皇仆→差弗→毀俞→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發→成王誦→康王釗→昭王瑕→穆王滿→共王醫扈→懿王燮→夷王燮→厲王胡→共和行政→宣王(姬靜)→姬靜封其弟姬友(鄭桓公)於鄭,為鄭伯,謚號桓公。鄭桓公為鄭國始祖。鄭球洋先祖族譜世系總表:
鄭桓公派下→福建汀州永定鄭氏入閩一世祖鄭清之系下一脈世傳→鄭唐舉公(清之公4世孫)派下→鄭桂芳(唐舉次子)位下→鄭伯十郎(桂芳次子)世系→鄭子竹世傳(鄭子竹公父親鄭進公由廣東省惠州府龍川縣遷徙南安府南康縣,即今江西贛州南康市)(鄭球洋為鄭子竹第11世孫)→……鄭先亨(遷徙南康縣太窩鄉元嶺村石陛下屋場)→……→鄭世龍→鄭德桂→第五子鄭永庠→次子鄭作天→長子鄭球洋(鄭桓公第104世孫,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第70世孫,南宋丞相鄭清之第35世孫)。
鄭球洋先祖族譜世系詳表:
第1世:鄭桓公,鄭氏始祖。姬姓,名友,西周末年周厲王少子,周宣王異母弟。為周朝大司徒,封於鄭,史稱鄭桓公,春秋時期鄭國第一代國君。→第2世:鄭武公→第3世:鄭莊公,諱寤生。子五,長子忽,次子突,三子亹,四子儀,五子人。→第4世:鄭昭公→第5世:鄭文公→第6世:鄭穆公→第7世:鄭靈公→第8世:鄭悼公→第9世:鄭僖公→第10世:鄭簡公→第11世:鄭定公→第12世:鄭獻公→第13世:長子鄭聲公、次子鄭共公。→第14世:鄭哀公。至此鄭國為韓國所並,國除。→第15世:鄭叔獻,哀公三子,妣崔氏,子一,廷堅。註:鄭南里君同為15世,後裔另傳(繆公無子嗣,其弟君乙公是為第15世)。→第16世:鄭廷堅,妣辛氏,子一,伯常→第17世:鄭伯常→第18世:鄭仲熊→第19世:鄭宗昭→第20世:鄭弘基→第21世:鄭建平→第22世:鄭履壽→第23世:鄭繼業→第24世:鄭巨君→第25世:鄭延慶→第26世:鄭光元→第27世:鄭文峰→第28世:鄭嘉和→第29世:鄭君玉→第30世:鄭文達→第31世:鄭喬象→第32世:鄭子游→第33世:鄭惟見→第34世:鄭以新→第35世:鄭康成,名元,字玄。封吏部尚書、大學博士、漢大儒人,箋注六經,刪訂《詩經》,後人稱為經神(鄭玄乃東漢經學大師)。夫人屈氏、王氏、謝氏,子三,世良、昇平、益恩→第36世:鄭昇平→第37世:鄭景初→第38世:鄭真成→第39世:鄭際源→第40世:鄭和達→第41世:鄭日寶→第42世:鄭漢華→第43世:鄭源佐→第44世:鄭祖威→第45世:鄭懷芳→第46世:鄭紹泰→第47世:鄭捷元→第48世:鄭開耀→第49世:鄭虔公→第50世:鄭良華→第51世:鄭伯良→第52世:鄭仲公→第53世:鄭賢桓→第54世:鄭台文→第55世:鄭啟昌→第56世:鄭遇鼎→第57世:鄭敬惠→第58世:鄭俠公→第59世:鄭五子如海,字賓嚴,號谷東,徙浙江衢州西安縣,子孫分派吳寧、家湖、及福建、廣東、浙江等處,妣黃氏、梁氏,子二,長子翁舍、次子柳舍→第60世:鄭翁舍→第61世:鄭文顯→第62世:鄭會中→第63世:鄭德真→第64世:鄭維皋→第65世:鄭袍公→第66世:鄭有銳→第67世:鄭集賢→第68世:鄭應清→第69世:鄭銘公,應清長子,字磐石,官拜兵部尚書,敕賜紫金魚袋,邑食三百戶,夫人宋氏、王氏、賴氏,子二,長子清之,次子德之→第70世:鄭清之(南宋丞相,福建汀州永定鄭氏入閩一世祖)→第71世:鄭子鑄,清之三子→第72世:鄭祖魏→第73世:鄭唐舉→第74世:鄭桂芳→第75世:鄭伯十郎,桂芳次子。→第76世:鄭義山→第77世:鄭友忠→第78世:鄭大滿→第79世:鄭永端→第80世:鄭桂福→第81世:鄭興公→第82世:鄭六一郎,興公長子,字明德。→第83世:鄭本初→第84世:鄭同輪→第85世:鄭顯公→第86世:鄭仁智→第87世:鄭以和→第88世:鄭仙二郎,以和長子→第89世:鄭法欽→第90世:鄭相公→第91世:鄭萬榮→第92世:鄭進公→第93世:鄭子竹→第94世:鄭元祥→第95世:鄭仰茂→第96世:鄭先亨→第97世:鄭宗璜→第98世:鄭功蓉→第99世:鄭績修→第100世:鄭世龍→第101世:鄭德桂→第102世:鄭永庠,鄭德桂第五子→第103世:鄭作天,永庠次子→第104世:鄭球洋,鄭作天長子(鄭氏始祖鄭桓公第104世孫,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第70世孫,福建汀州永定鄭氏入閩一世祖、南宋丞相鄭清之第35世孫)。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
鄭玄生於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7年),卒於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鄭玄的家世本來比較顯赫。其遠祖名叫鄭國,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後世封為朐(qu渠)山侯。鄭玄的八世祖鄭崇,字子游。為高密大族,西漢哀帝時官至尚書僕射,《漢書》中有傳。鄭崇為人剛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與宦官、幸臣董賢等作鬥爭,後來佞臣誣陷,慘死獄中。
到了鄭玄出生時,鄭氏家族已經敗落了,他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只在鄉間務農,家中生活也比較貧寒。鄭玄自幼天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勤奮好學。他從小學習書數之學,到八九歲時就精通加減乘除的算術,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過他,即便是讀書人,不專門學習書數者也趕不上他。到了十二三歲,他就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了。同時,他還喜歡鑽研天文學,並掌握了“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凶的方術。
著作是:《毛詩箋》、 《三禮注》。紀念物:鄭公祠。
第70世鄭清之簡介(南宋丞相,福建汀州永定鄭氏入閩一世祖):
鄭清之(1176—1251),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生於宋孝宗淳熙三年,卒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歲。少能文,從樓昉學,為樓鑰稱賞。
公元1202年(南宋嘉泰二年)入太學。1210年(嘉定二年),登進士第,調峽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遷國子監學錄。因參與丞相史彌遠擁立理宗的定策謀划,廢太子竑,擁立理宗,獲信任,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后授王宮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進給事中,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簽事樞密院事。紹定三年(1230)授參知政事。六年史彌遠卒后,官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疏請召還直臣真德秀等人,為帝採納,時號“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進左丞相。三年,因天災提舉洞霄宮,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親書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九年,遷左丞相。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封申國公。后歷封衛國公、越國公。屢辭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齊國公。淳祐七年(1247)獲准辭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剎。兩年後復相位。致仕卒,謚忠定,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宋史·鄭清之傳》(卷四百一十四有傳記,第一百七十三)。
鄭清之的代言奏對,多不存稿。工筆札,書法遒秀逸致,書跡見《鳳墅續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今殘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鄭公行狀》。鄭清之詩,《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江湖後集》中多出底本之詩,編為第八卷。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九卷。
客家,或稱客家人、客家民系,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支具有漢族特徵、非純漢族血統、擁有區別於漢族其它民系的客家方言、文化和民性的重要而獨特的民系分支族群,是漢民族中一個地緣性群體。
“客家”一詞在客家語與廣東方言中均讀作“哈嘎”(hakka),意為“客戶”,字面概念是外來的住戶,是相對於當地原有的土著居民而言。
客家先祖世居黃河、洛河流域,因戰亂曾先後六次向南大規模遷徙。萬里長旋,衣冠南渡,蓽路藍縷,拓荒墾殖,客家人在一片片不毛之地開拓出田園、港口、城鎮。客人開埠,創造傳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派遣60萬秦軍“南征百越”,從閩粵贛邊區抵達揭嶺(即揭陽山),直抵興寧、海豐二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遣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后,兩批南下的秦軍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西晉“永嘉之亂”至東晉“五胡亂華”時,中州板蕩,中原士族南逃,史稱“衣冠南渡”,“衣冠八姓始入閩”。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西晉京師洛陽,縱兵燒掠,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晉懷帝被 俘,自此西晉名存實亡,是為永嘉之亂。至東晉“五胡亂華”時,中州板蕩,中原士族南逃,史稱“衣冠南渡”,“衣冠八姓始入閩”,先後共有上百萬中原漢民為 避戰亂,舉族南遷至長江流域,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
“衣冠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后先在閩北(今南平地區)及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這是中原地區人民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也是北方漢人與閩人的第一次大融合。
在唐末至明中葉聚集於閩、粵、贛連結地區,經過與當地畲、瑤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客家民系。
在宋末以前,閩西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至近代,客家人以梅州(古稱嘉應州)為軸心向我國南方逐漸擴展並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系——客家民系,成為漢族八大民系中重要一支,也是漢族在這個蔚藍色的地球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由於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便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便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近代以降,客家人大量外遷到華南各省,爾後又逐漸播遷海內外,遍布世界各地。據估算,截至2012年12月份,全世界客家人已達八千萬至一億之眾,分居五大洲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閩、粵、贛邊區最為集中,有“凡是有人之處便有客家人”之說。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 上,這種飄泊的距離、遷徙的規模,恐怕任何民族都很難望其項背,包括猶太人,且不說其無近億之眾,僅其蹤跡所及之處,也遠遠不如。
一、小學初中高中
鄭球洋年譜:1983,2001,2006,2012
據傳鄭球洋從發矇識字起便對文字有特殊嗜好,自幼酷愛文學,少年時代即走上文學道路,高中時期漸以文才知名。
二、北大旁聽歲月
18歲少年鄭球洋
2006年(23歲)春夏在《大公報》發表系列文章《大公十論》(06年度)。
【引自鄭球洋新浪博客自述及台灣《國語日報》刊載文章《旁聽在北大——記曹文軒教授二三事/鄭球洋》該文作者自述:2001年7月13日,我剛滿十八歲,因了對文學的狂熱,極熱的血在我年輕的心田沸騰,“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我猛然間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背井離鄉,將那曾風日里長養著我、僅八九戶人家的贛南山區偏僻小村放諸回憶,毅然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生了,獨自跑到北大旁聽求學,經歷著心靈與肉體雙重流浪。此後,我在北大旁聽生活正式開始,這一聽,就是四年,足足有四年,我沒有離開過北大,待到第五個春節,我方首次回到家鄉……】
三、復讀高中時期
鄭球洋2004年冬攝於北大未名湖畔
四、職業中專時期
2007年(24歲)9月份,鄭球洋轉學至江西省南康市職業中專(龍嶺鎮),就讀一年後,因故於2008年9月份轉學。
五、遂川二中時期
2008年(25歲)9月份,鄭球洋轉學至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二中,復讀高三,2009年(26歲)夏參加高考。
六、就讀大學時期
鄭球洋在北大中文系門口
七、二入北大旁聽時期
2011年4月(28歲),鄭球洋再入北大短暫地旁聽求學、進修,2011年12月15日離京南下返回江西省九江市所就讀大學,預先籌辦畢業事宜……
八、三入北大時期:報考北大 轉正成功
2012年7月1日舉行九江職業大學應屆師範畢業生典禮,鄭球洋獲得該校大專文憑,同獲全國通用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證(任教科目:語文)及其它各種學業證明證件。
2012年8月3日晚,鄭球洋登上隆隆列車離潯而去、千里北上,4日晨抵北京,在北大緊張複習備考,9月份順利報考北大漢語言文學專業,10月份考試結束。
鄭球洋2012年9月在北大未名湖畔
2012年12月8日,北大專升本考試錄取信息揭曉,鄭球洋被北大漢語言文學專業錄取。
2012年12月25日,時年29歲的鄭球洋在11年的不懈堅持后,北大最牛旁聽哥拿到北大漢語言文學專業錄取通知書,轉正成為北大正式學生。
鄭球洋在北大門口
2012年12月26日,《成都商報》做了關於鄭球洋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成為北大正式生的追蹤報道。
鄭球洋與北大中文系曹文軒教授
鄭球洋現為北大學生、北漂一族,寓居北大,以寫作為業,潛心從事專業文學創作。2006年(23歲)春 夏,於北大校園從事寫作,在香港《大公報》發表時評類政論文章十餘篇,統稱《大公十論》系列(06年度)。國內外數千主流門戶網站、紙媒轉載,影響廣泛。該文至今仍不斷地在網路上到處被轉載。
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在孔慶東教授課堂
2006年開始在新浪網開設鄭球洋文學博客;2012年11月,鄭球洋與湖湘流星飛俠合作開設鄭球洋文學網,成為該文學門戶網站的草根站長。
文學 |
▪ 2009-12-28 第四屆 晨燕杯 《雕刻時光》 (獲獎) ▪ 2009-11-14 第五屆 浪井杯 《人類心靈叢話》 (獲獎) |
香港《大公報》11篇樣報集錦(北大館藏)
鄭球洋文章遍布各大門戶網站、中文網路社區、BBS論壇,風行一時,在網路上引發2006年度“網路漢奸”話題大論戰。港、台、新加坡、南洋、日本、美國等報刊媒體亦加以轉載與關注。
香港《大公報》大公評論(兩岸·國際)版面發表時評文章概覽:
一、《謹防美國「文化軟刀子」/鄭球洋》(2006-5-8);
二、《GDP水分到底有多少﹖/鄭球洋》(2006-6-1);
三、《日利用WTO向中國搞鬼/鄭球洋》(2006-06-02);
四、《美槍口已頂中國腦門/鄭球洋》(2006-6-12);
五、《美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鄭球洋》(2006-6-30);
六、《防美日「網奸」輿論擾華/鄭球洋》(2006-7-13);
七、《如何擺脫精神貧困﹖/鄭球洋》(2006-7-21);
八、《美式「科學警察」可休矣/鄭球洋》(2006-7-31);
九、《團結乃興邦之本/鄭球洋》(2006-8-4);
十、《和諧社會呼喚美滿愛情/鄭球洋》(2006-9-10)。
鄭球洋 文章、著作 發表∕獲獎情況(部分已發表作品目錄):
資料來自網路:鄭球洋與他發表的作品
2、《雕刻時光》獲09年度九江市第四屆“晨燕杯”現場徵文大賽一等獎。部分章節發表於《潯陽晚報·青春飛揚(第14版面)》(2010年10月30日),原文5000餘字。
3、《人類心靈叢話》獲09年度九江市第五屆“浪井杯”徵文大賽三等獎。
4、《童年》發表於《潯陽晚報》(B疊)副刊“潯陽樓∕文苑”B14版面(2010年12月29日)。
5、《懷念高三》發表於西藏自治區:《拉薩晚報》副刊∕菁菁校園版面第23版(2011年01月11日)。
大公報刊登:《沈從文旁聽在北大/鄭球洋》
7、《北大旁聽生沈從文——由旁聽而誕生文學大師的傳奇》發表於中共吉林省委主辦雜誌《成功之路》月刊(2011年第二期,總第122期)。(該雜誌由中共吉林省委主辦,地址:長春市人民大街55號吉林省委3號樓),(附註:該論文已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維普網收錄,可查詢)。
8、《斯人已乘鶴,地壇何人懂?——沉痛悼念史鐵生》發表於五家雜誌:浙江省雜誌《樂清灣》(2010年第四期)、廣東省雜誌《南澳文藝》(2011年第一期)、河南省雜誌《湍河文學》(2011年春季刊)、山東省雜誌《景陽岡》(2011年第 二期)、寧夏自治區靈武市文聯主辦刊物《靈州文苑》。
9、《山鄉童年》發表於四川省《四川政協報》第4版明澈·廣角欄目(刊登日期:2011年6月2日)。
10、《曹雪芹與西山紅葉村》發表於《潯陽晚報》副刊“潯陽樓∕文苑”版面(2011年6月)。
台灣《國語日報》:記曹文軒教授二三事
12、《一名旁聽生與北大教授(曹文軒)的交往》刊登於上海《文匯報》第十二版文匯教育∕校園版面(2011年8月4日)。
13、《山鄉童年》(體裁:散文;字數:約五千)發表於福建省廈門市《兩代人》雜誌(2011年第三期)。
14、《記北大錢理群教授二三事》發表於瀟湘文化報(2011年第5期,總第23期,日期:2011年9月)。
15、《北大燕南園軼聞》(體裁:歷史文化類散文)發表於報刊:國家中央級經濟類大報《中國國門時報》國門副刊讀評版面(日期: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九江市《潯陽晚報》副刊(第14版)“青春飛揚”版面(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宣傳部《昌平周刊∕新周刊》編輯部主管兼發行、昌平區新聞中心主辦雜誌《新城區印象》(總第45期,2011年11月);《北大燕南園軼聞(上、下)》(修改後增稿,正文字數:11315)刊登江蘇省教育學會特色教育專業委員會(江蘇省常熟市)主辦雜誌《特色教育探索》(教研版)2011年第十、十一期“隨筆雜文”欄目(附註:該論文已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維普網收錄,可查詢)。
16、《旁聽在北大(一畝園歲月)》(體裁:散文;字數:9983)部分摘選刊登於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宣傳部《昌平周刊∕新周刊》編輯部主管兼發行、昌平區新聞中心主辦雜誌《新城區印象》(總第43期,2011年9月)。
17、《瘋母之愛》(體裁:散文;字數:2172)發表於台灣《國語日報》副刊<少年文藝>版面(2011年10月28日、29日分兩期刊出)。
18、《旁聽在北大(圖書館讀書心得)》(體裁:散文)部分摘選刊登於安徽省含山縣文化館主辦季刊《含山文藝》(2011年10月第3期,總第42期)。
《文匯報》:關注北大旁聽生現象/鄭球洋
20、安徽省《合肥晚報》刊登:《記錢理群教授二三事》(2012年02月29日)。
21、江蘇省《湖海》雜誌(2012年春季刊NO.010期)刊登:《北大旁聽生》。
22、上海《文匯報》文匯教育∕校園版(2012年5月31日)刊登:《關注北大旁聽生現象:未名湖畔,交織著苦悶與希冀∕鄭球洋》。
23、《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C1版面(2012年9月19日)刊登:《我在北大旁聽這些年∕鄭球洋》 、《曹文軒老師幫我收稿費∕鄭球洋》。
24、四川省《甘孜日報/康巴周末》2013年9月7日第Z04版刊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鄭球洋》。
(註:如上信息全部來自網路;鄭球洋發表作品未完待續……)
鄭球洋名人語錄
鄭球洋:“這樣生活下去,等到你臨死的那一刻,趟在床上,你會不會為你的一生而後悔?會不會感覺自己當年年輕力壯的時候,三十而立的年齡段為什麼不把握自己的命運?就是說人的命運是靠自己的雙手來把握的。”
語錄二:
鄭球洋:“在北大就應該挺住,不應該做一個懦夫,而是應該做一個文學上的勇士。就像當年沈從文一樣,1922年,沈從文20出頭,他從湘西千里迢迢跑到北大旁聽求學。我相信作為前輩他的情況應該是比我還要艱難困苦,但是他挺下來了,所以我經常以他作為我文學上的榜樣。”
語錄三:
有人問鄭球洋:“你是文學天才嗎?”鄭球洋回答:“我當然是‘文學天才’。卡萊爾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李卜克內西說過,‘天才就是勤奮’;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高爾基說過,‘天才出自勤奮’;比豐說過,‘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列寧也曾經說過,‘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所以說,我是並且願意做一個勤奮的‘文學天才’。”
《鄭三篇》在網上引發2006年度“網路漢奸”話題大論戰。
香港《大公報》 | 美槍口已頂中國腦門/鄭球洋 | 美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 |
防美日「網奸」輿論擾華/鄭球洋 |
2006年在香港《大公報》以發表時評類政論文章十餘篇,一舉成名。該系列文章總計17000餘字,統稱《大公十論》系列,尤以評論文章《防美日「網奸」輿論擾華/鄭球洋》(2006-7-13)、《美槍口已頂中國腦門/鄭球洋》(2006-6-12)、《美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鄭球洋》(2006-6-30)最為膾炙人口,文出驚天下。數千家門戶網站、網路媒體瘋狂轉載,遍布中文網路社區、各大BBS論壇,風行一時。在網上引發2006年度“網路漢奸”話題大論戰。
該系徠列文章總計17000餘字,統稱《大公十論》(06年度),尤以《防美日「網奸」輿論擾華/鄭球洋》(2006-7-13)流傳最廣,國內外數千門戶網站、紙媒瘋狂轉載,引致港、台、新加坡、日本、美國的報刊、媒體、網路轉載與關注,影響廣泛。
系列政治評論文章被國內外數千網站、紙媒瘋狂轉載,引致港、台、新加坡、日本、美國報刊、媒體轉載與關注,在網上引發2006年度“網路漢奸”話題大論戰,影響深遠廣泛。
騰訊視頻某某某節目:北大旁聽生鄭球洋
2012年11月6日,該騰訊視頻主頁新聞節目:《北大旁聽生自比青年毛澤東》正式上線。該節目在騰訊視頻新聞主頁的訪問點擊量截至2013年5月11日達到144.1萬。
2012年11月6日,騰訊某某某微博視頻節目:【當保安成考北大神器?北大旁聽哥自稱少年沈從文、青年毛澤東,堅持十年能否圓夢?】訪問點擊量截至2013年5月11日達到3185萬。
騰訊視頻某某某報道
騰訊網視頻《某某某——做唯一的自己》第77期:《北大旁聽生鄭球洋——我是未名湖的一棵浮萍》上線后,鄭球洋被各大媒體跟進報道迅速走紅,成為網路名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報道概況
①2012年11月12日《成都商報》跟進整版報道鄭球洋及其旁聽生涯、文學人生;
②2012年11月22日新華社《參考消息》跟進整版報道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旁聽夢想守候;
③2012年12月26日《華西都市報》(第36版)整版大特稿報道鄭球洋一波三折的艱難求學歷程及貧困家境。
報道詳情
《華西都市報》特稿報道北大旁聽哥
2012年9月至10月,受騰訊網視頻《某某某——做唯一的自己》欄目組導演邀請拍攝新聞紀錄片《北大旁聽生鄭球洋——我是未名湖的一棵浮萍》。
2012年11月12日,《成都商報》專訪報道鄭球洋:《一餐不超3元,在北大旁聽11年,終於有機會當北大“親兒子”了》。
各大媒體報道集錦
2012年12月25日,時年29歲的鄭球洋在11年的不懈堅持后,北大最牛“旁聽哥”鄭球洋拿到北大中文專業錄取通知書,轉正成為北大正式學生。
2012年12月26日,《華西都市報》(第36版)大特稿報道鄭球洋:《11年堅持,最牛“旁聽哥”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
2012年12月26日,《成都商報》做了關於北大旁聽生鄭球洋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追蹤報道。
江西衛視節目:北大旁聽生的文豪夢
江西衛視《深度觀察》欄目播齣電視節目:《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文豪夢》前後,該節目的新聞通稿:《江西學子(鄭球洋)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稱受韓寒影響曹文軒鼓勵》 被國內外數十家紙質報紙媒體、數千家大型新聞門戶網站、主流網路媒體瘋狂轉載,同時遍布中文網路社區、各大BBS論壇。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聞的轉載、傳播過程當中,未經向當事人實地採訪,該節目的新聞通稿標題被肆意歪曲、無端編造為:《學子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精神分裂》 ,構成對當事人鄭球洋的名譽侵犯與損害。該節目及其他媒體後續的推波助瀾,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風潮,在網上引發2013年初關於“北大旁聽生鄭球洋”的話題大爭議,輿論影響廣泛。
1、湖北省《楚天都市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道:《學子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得精神分裂》;
2、福建省《福州晚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道:《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江西一學子痛苦遭遇遭質疑》;
3、山東省《青島晚報》(2013年1月17日)國內新聞特稿:《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
4、新疆省《庫爾勒晚報》(2013年01月17日)新聞報道:《學子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氣瘋》;5、江西省《上饒日報/上饒大都市》(2013年1月18日)國內新聞報道:《學子高三退學赴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瘋》;
6、浙江省《江南晚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道:《高三生退學到北大旁聽11年》;
7、香港自治區《香港成報》(2013年1月17日)新聞報道:《棄考北大旁聽生被質疑》;
8、美國華僑報紙《美華商報》:《高三生退學北大旁聽11年母親被氣病》;
1、浙江《現代金報》(2013年1月17日)時事評論(A02今日金評):《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失去的和得到的》。轉載時評:光明網、鳳凰網、和訊網、21世紀財經網、南海網、阿里巴巴、漢豐網等新聞門戶網站。
1、香港主流權威的百年老報《大公報》2013年2月8日副刊B17版面刊登柳哲文章:《為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喝采》;
2、《石油管道報》2013年1月25日刊登柳哲文章:《我也是北大旁聽生》,呼籲社會及民眾多些理解與同情、尊重,不要頻頻苛責北大旁聽生鄭球洋。
3、江西省《贛州晚報》2013年2月8日報道:《“最牛北大旁聽生”(鄭球洋)回到家鄉,向本報記者吐心聲:外界對我有誤解》。 【記者實地採訪當事人鄭球洋。鄭球洋直面爭議,對於外界所傳的母親因其在北大旁聽求學而氣瘋的質疑。他說:“我的夢想和北大求學這個事情,父母都是一直支持的,尤其是我母親,一直在支持我北大旁聽求學。18歲離家北上那個傍晚,就是母親送我上班車的,世界上哪有母親會為兒子出外讀書而氣瘋的?我追求夢想,父母都是支持的。”;“外界認為我不孝,那是一種誤解,我母親精神分裂是另有原因,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患有此病,她年輕的時候曾經遭受過精神刺激,並不是像各大媒體所謠傳的‘因兒子赴北大旁聽11年被氣成精神分裂’。”說起母親的病情,鄭球洋顯得有些無奈。】
4、湖南省《高中生/職教與就業》雜誌(2013年第3期)職校達人欄目報道文學人物鄭球洋:《“文學根鳥”(鄭球洋)的北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