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代醫生沈玄的一首《過海虞》完美地勾勒了常熟的風景畫,成為常熟最具代表性的詩篇。在蘇州下轄的幾個縣市中,常熟是較為特殊的一個。根據相關資料,常熟是江南有史可據最早的一座都市。商末的泰伯虞仲,為了讓國給弟弟,借口採藥,結伴遠行,從遙遠的關中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將這片山水相連的福地建成了當年南方絕無僅有的繁榮城池。而虞仲更是吳王的直系先祖,常熟的虞山也是因為埋葬了這位先人而得名。千年的古城,沉澱了無數的歷史人文景觀。而虞山、尚湖沙家浜的存在,更是把自然與人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了更好地了解常熟,介紹一下幾款常熟特產美食。

特產簡介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虞山,不僅風景秀麗,充滿詩情畫意,而且盛產碧綠清爽、香氣四溢、有養氣頤神之功效的各茶:虞山綠茶。在虞山頂上,有座奇石林立、狀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劍門,周圍山勢平坦,種滿壠壠茶樹。因其面向碧湖,空氣清純,每年“穀雨”前後,茶樹長出嫩芽,及時採摘,精工焙炒,制出馳名中外的高級綠茶,故又稱劍門綠茶。解放后,專門成立了虞山林場,進行統一管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扶植下,進行科學栽培,虞山茶樹更加鬱鬱蔥蔥,碧綠鮮翠,加之,炒培技術不斷改進,茶葉質量直線上升。
虞山最早種植茶樹始於清代,到民國期間虞山祖師廟后、興福寺院兩側山腳地均有種植。新中國成立后,茶樹開始成片拓植。
虞山茶以炒青聞名。1965年,在全國綠茶評比中,虞山一級炒青得第二名,以後在省、蘇州市質量評比中均名列前茅。
虞山林場推出的劍門綠茶首創無公害茶品牌,分劍毫、碧螺春茗毫、雪綠等上規格級別,尤其於1978年開始研製的新產品劍毫,外形扁平、挺直光滑、翠綠披毫,泡水後葉形似劍,根根豎直,香氣濃郁,湯色清而耐沖泡。茗毫呈針形,條形緊細,外裸白毫,幽香撲鼻,湯色翠綠清澈,味道甘甜。其它各個級別皆製作精良,分別受各階層歡迎。
虞山一位作家曾這樣寫道:“虞山常綠任陰晴,遊子相思入夜深,聞道綠茶今勝昔,天涯更激自豪情。”這是只有虞山綠茶才能享有的獨特殊榮。虞山土質優良,還生長一種白葉茶樹,新生葉片呈乳白色,經制茶師的精工製作,以“劍門太白”、“虞山白茶”命名。此茶沖泡十次而不脫桂香之原味,且湯色黃綠明亮,葉片如翡翠起舞,品嘗者無不稱奇,在中國茶葉史上堪稱一大奇觀。劍門牌綠茶為AA級綠色食品、江蘇名牌產品。虞山牌綠茶多次在省質量評比中名列前茅,為江蘇省無公害食品。
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叫花雞
產品產地:常熟
產品特點:脂肪豐富,雞肉酥嫩,味道鮮美。
產品工藝:常熟叫化雞採用當地特產—鹿苑三黃雞為原料,此雞肥大鮮嫩,以每隻1700克左右的為最佳。具體製作方法是:將活雞宰殺后,用菜油、料酒精鹽蔥姜腌漬,在雞膛內加進火腿片香菇蝦米、冬筍片,以及蔥、姜、酒等調料,然後用豬網油緊包雞身,外加荷葉包紮,再用細草繩紮緊呈枕形,整雞外面塗上揉粘黃泥,最後在火上烘烤四至六個小時 即成。
產品典故:傳說當年有一個叫化,不知怎麼撿到了一隻雞,但無法烹制。於是,他就把雞殺死,用爛泥巴把雞團團裹住,放在柴火中燒烤。最後,泥干雞熟。打開泥外殼,雞毛也一併被剝光,剎時間,香氣撲鼻,叫化子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再以後,這種做法被菜館中的人學去,並加以改進。“叫化雞”的名聲便愈來愈大了。
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王四桂花酒
“十里虞山青又青,桂花白酒進北京”,這是五十年代就在社會上流傳的一首民歌。常熟佳釀桂花酒,確實譽滿國中,連毛主席詩詞中也有句“吳剛捧出桂花酒”。
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鴨血糯
鴨血糯米則是非常細長的米,顏色如同鴨血色。因為米質 較硬,先得將其上鍋蒸熟后,再與泡軟的純白糯米一起熬粥,並配上栗子蓮子金絲小棗果脯等。上桌的鴨血糯米黑白相間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的五顏六色,很是美觀,粥則是粘粘的、又香又甜,非常好喝。
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寶岩楊梅
寶岩楊梅是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虞山鎮的特產。寶岩楊梅果實汁多,甜酸適度,風味甘美,含糖及抗壞血酸極多,營養價值高。果實除供鮮食外,還是果品加工業的主要原料之一。
楊梅,又名龍晴、朱紅,因其形似水楊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楊梅,屬楊梅科植物。
虞山寶岩灣,面湖背山,是盛產楊梅的好地方。據史料記載,虞山南麓的寶岩灣,栽種楊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九百多年前。截止2007年6月,在常熟市寶岩生態觀光園的楊梅林里還保存著一百七十多株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楊梅樹
寶岩原有“螳螂子”、“水晶”等13個楊梅品種,20世紀90年代,又從浙江餘姚引進“荸薺種”、“李子種”和“白楊梅”,從吳縣東山引進“大葉細蒂”等良種楊梅。經過長期的改良,現有“小甜山”、“荷葉盤”、“毛滴滴”、“老酸頭”、“大葉細蒂”、“小葉細蒂”、“東魁”、“桃紅”、“早紅”、“螳螂子”、“水晶”等16個品種。不同於其他品種的黑紅、紫紅、桃紅、淡紅,水晶楊梅的底色是“玻璃白”色的,其上撒紅點,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品種。
寶岩楊梅果實汁多,甜酸適度,風味甘美,含糖及抗壞血酸極多。寶岩楊梅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
多年來,每年6、7月間均在寶岩生態觀光園內興辦楊梅節,遊客雲集。
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桂花栗子
在風景秀麗的虞山腳下,盛產珍品虞山桂花栗。常熟素有栽種桂花樹的習慣,每到中秋時節,家前屋后桂花盛開,村村寨寨濃香撲鼻。這時栗子也漸漸成熟。桂花栗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糖分,營養價值很高,既能生吃,也能煮熟吃,生食香甜脆嫩,熟食則甜糯細膩,滿口桂香。若把它做成花栗羹,便是一道香甜爽口的佳肴;若用它燒雞,則雞爛栗酥,味道入骨,是老少皆宜的名菜
常熟特產
常熟特產
蕈油麵
松樹蕈油麵,這種面是常熟的一個傳統的特色面點,有“素中之王”之稱,興福蕈油麵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種野生菌,而松樹蕈則是常熟虞山的一種特產。它生長在松樹的根部,並不是每個季節都有,它的主要生長期是春秋兩季,那個時候的蕈又嫩又鮮,可是新鮮採下來的蕈里有很多小蟲子,先撕去表層膜衣、洗乾淨后必須用鹽水浸泡三四個小時,然後才能下鍋用素油熬。這個素油也不能隨便用,加工蕈油時一定要用純正的農家菜油。基本的步驟就是先將生薑塊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鍋燒到冒青煙時,鍋離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著再將蕈放入油鍋中爆透,再移旺火醬油、鹽、糖等,燒至水分揮發即成。用蕈油作為面“澆頭”的蕈油麵,香氣撲鼻,鮮美異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麵,最早只是常熟興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後來得到了食客們的青睞。1947年10月19日,宋慶齡宋美齡姐妹暢遊罷興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興福蕈油麵端上桌,清香撲鼻,色澤誘人,宋氏姐妹品嘗后覺得名不虛傳,更是讚不絕口,連聲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這麼好吃的菜和面”。
鱔絲炒鱔片和響油鱔糊等都是蘇式菜肴膾炙人口的名菜。響油鱔糊,因鱔糊上桌后盤中油還在噼叭作響而得名。製作響油鱔糊除掌握烹調技術關鍵外,外須上桌及時,否則,油降溫后澆到鱔糊上沒響聲,那響油鱔糊就名不符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