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雞
傳統美食
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是江蘇常熟地區傳統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製作材料有新鮮嫩荷葉、黃泥、活土雞等。
叫化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
其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化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熟的雞肉。
![叫花雞[傳統美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1/mf1959a06a1ae79480814b469b9c256e6.jpg)
叫花雞[傳統美食]
![叫花雞[傳統美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8/md82da06c2dc6787bd974f032ea07905e.jpg)
叫花雞[傳統美食]

叫花
叫化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
原料:新鮮嫩荷葉數張、黃泥足量、活土雞一隻、棉線N米長。
做法:
1.活雞扭斷脖子——不放血,不拔毛;
2.從後門開個盡量小的口把內臟掏出洗凈內腔;
3.依個人口味在腔內塗抹作料,也可以放上香料,不過一般是不放的,因為香料的味道容易搶走荷葉的清香;
4.黃泥加點水調成粘稠的泥漿,用泥漿把雞塗滿,一定要滲透到毛根部,表面抹均勻成橢球狀;
5.用荷葉把球包上,包嚴實,用棉線紮好;
6.地上挖個坑把球埋進去,把坑填平,雞球表面離地面10厘米;
7.在上面生一堆篝火,不要太大了免得受熱不均勻,等火自然熄滅自然冷卻了,把雞球挖出來,用石頭一敲雞球表面的泥塊就碎了,一拔就下來,連毛都帶下來,一根不剩,即可食用。
缺點:不夠衛生。
原料:三黃雞、荷葉、豬網油、肉丁、蝦仁、香菇、筍片、麵粉、料酒、醬油、糖、蚝油、鹽、蔥、姜、丁香粉、八角粉
做法:
1.製作叫花雞的主要原料。
2.麵粉加入料酒和成麵糰。
3.揉好的麵糰,用來取代泥巴。
4.三黃雞洗凈,加入鹽、糖、料酒、醬油、蚝油、蔥姜、丁香、八角粉腌漬1小時。
5.把蝦仁、肉丁、香菇、筍片炒成餡心,塞入雞腹中。
6.用網油裹住雞身。
7.再用開水燙過的荷葉包起。
8.最後把麵糰擀開,包好荷葉雞,入烤箱200℃烤1.5~2小時。
小竅門:
1.雞肚子里的餡料可以換,放些五花肉、筍、蝦仁也很不錯;
2.稀麵糊和軟麵糰可以直接揉成麵糰包在荷葉上即可,就可以不用拌稀麵糊了;
3.錫紙可以不用包;
4.麵糰和荷葉是很容易分離的,不用太擔心,但是打開的時候要注意燙到手,裡面確實是很燙的;
5.加了黃酒的麵糰會有點酒香味,就當酒罈泥用了;
6.把抹雞的調料里的蔥姜蒜最後都塞到雞肚子里。
用料
主料:嫩母雞一隻(1000克)、以頭小體大、肥壯細嫩的三黃(黃嘴、黃腳、黃毛)母雞為好。
輔料:雞丁50克、瘦豬肉100克、蝦仁50克、熟火腿丁30克、豬油400克、香菇丁20克、鮮荷葉4張、酒罈泥3000克。
調料:紹酒50克、鹽5克、油100克、白糖20克、蔥花25克、薑末10克、丁香4粒、八角2顆、玉果末0.5克、蔥白段50克、甜麵醬50克、香油50克、熟豬油50克。
具體做法:
1.將雞去毛,去內臟、洗凈。加醬油、黃酒、鹽,腌制1小時取出,將丁香、八角碾成細末,加入玉果末和勻,擦於雞身;
2.將鍋放在大火上,內加入豬油燒制五成熟,放入蔥花、姜爆香,然後將輔料中的雞丁、瘦豬肉、蝦仁、熟火腿丁、香菇丁分別到入鍋中炒熟。出鍋後放涼備用;
3.雞的兩腋各方一顆丁香夾住,再用豬網油緊包雞身,用荷葉包一層,再用玻璃紙包上一層,外面再包一層荷葉,然後用細毛繩扎牢;
4.將酒罈泥碾成粉末,加清水調和,平攤在濕布上(約1.5厘米厚),再將捆好的雞放在泥的中間,將濕布四角拎起將雞緊包,使泥緊緊粘牢,再去掉濕布,用包裝紙包裹;
5.將裹好的雞放入烤箱,用旺火烤40分鐘,如泥出現乾裂,可用泥補塞裂縫,再用旺火火烤30分鐘,然後改用小火烤90分鐘,最後改用微火烤90分鐘;
6.取出烤好的雞,敲掉雞表面的泥,解去繩子,揭去荷葉、玻璃紙、淋上香油即可。
工藝關鍵
1.製作叫花雞要選用虞山特產、頭小體大、肥壯細嫩的三黃母雞,即黃嘴、黃腳、黃毛。1隻約重1500克左右為佳。
2.用刀背敲斷翅膀、腿骨,脛骨時,不能損傷雞皮,要使整隻雞的雞皮完整。
3.在網油外再包荷葉,是為防止雞烤焦,又增加荷葉香味。
4.用酒罈泥包裹捆紮雞時,把泥平攤在濕布上,約厚1.7厘米,再將雞放在泥中間,把濕布四角拎起緊包,使泥粘緊粘牢,然後揭去濕布,冉用包裝紙包裹即成。
5.在煨烤時,有的用烤箱,而有的卻用炭火煨烤,一般將雞放在架上,緊貼炭火煨烤,每半小時翻動1次,約需要4小時可煨烤熟透。
小貼士:
另可備香油、蔥白、甜麵醬供蘸食。此雞皮色金黃橙亮,肉質鮮嫩酥軟,香味濃郁,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1.叫花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
2.在食此菜時,打開泥殼,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若配蔥白,甜麵醬進食,口味更佳。
第一種做法材料:
童子雞一隻、冬筍片適量、冬菇適量、蝦仁適量、五花肉適量、豬網油適量、馬蓮草適量、黃泥適量、鮮荷葉適量、烘焙紙適量
做法:
1.冬筍切片、冬菇泡發切塊,蝦洗凈去殼、蝦線;五花肉去皮切丁備用。
2.童子雞洗凈,斬去指甲、尾部。
3.用生抽、料酒、鹽、蚝油、蔥薑片,拌勻塗抹雞的內外。
4.蝦仁、五花肉丁、筍片、八角、丁香、冬菇塊,加入生抽、白糖拌成餡料。
5.將餡料填入雞腹。
6.將雞裝入保鮮袋,放冰箱冷藏室腌制一個晚上。
7.鮮荷葉、馬蓮草入沸水鍋中略燙,撈出瀝干待用。
8.黃土泥加適量水合成團。
9.用豬網油裹緊雞身。
10.包裹上荷葉用馬蓮草繫緊,再包上一層烘焙用紙。
11.將和好的黃泥裹在雞上,烤盤墊上油紙放入烤箱,180度中下層、烘焙1.5~2小時即可。
12.熟時取出敲掉泥去荷葉,淋上香油即可。
第二種做法材料
酒泥烤雞,原汁原味,皮色光亮金黃,肉質肥嫩酥爛,腹藏多鮮。
叫花雞的製作食材:
母雞一隻,蝦仁,雞肫丁,豬瘦肉,熟火腿丁,水發香菇丁,大蝦米,豬網油,鮮荷葉,包裝紙,酒罈泥,紹酒,精鹽,醬油,蔥段,薑末,丁香,八角,山奈末,芝麻油,熟豬油。
叫花雞的做法詳細步驟
1.將光雞去腳爪肋下取臟,用刀背敲斷腿,翅,頸骨入壇,加醬油,紹酒,精鹽腌漬一小時;
2.將雞取出,將丁香,八角碾末,加山奈末遍抹雞身;
3.炒鍋入熟豬油,炸蔥,姜起香后撈去,再將蝦仁,雞肫丁,香菇丁,豬肉下火腿丁,蝦米入炒鍋顛炒幾下,加紹酒,醬油,綿白糖炒至斷生,待涼后塞入雞腹,雞頭塞入刀口,腋下放丁香用豬網油包緊雞身,外用鮮荷葉包裹數層用細麻繩紮緊,把酒譚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起粘平攤濕布上,捆難置泥中間用濕布兜起,使泥緊粘揭去濕布,用包裝紙包裹,在戳一小孔;
4.將雞裝入烤箱,旺火烤約四十分鐘取出,用濕酒罈泥封孔再烤半小時,用小文火烤八十分鐘,再用微火烤九十分鐘,取出敲去泥,去繩,荷葉裝盤,淋芝麻油即成。
食材用料:
雞一隻、辣椒粉2勺、濕黏土適量、孜然適量、錫箔紙一卷
做法:
1.將雞處理乾淨,擦抹上菜籽油,孜然粉,辣椒粉。然後用錫箔紙包好,外面裹上一層泥土。
2.將黏土一定要捏實,可以包些肉片,土豆。
3.挖窯,壘土,將雞和土豆放進去,把口封好。
4.燒火,多加一些柴。
5.花燒完,堵住火口,燜半小時就可以刨除出來了。正宗的叫花雞,大自然的味道。
6.除去錫箔紙,很誘人。
菜譜小貼士:
如果想吃外皮脆一點的雞肉,就多燜一會,40分鐘為佳。塗調料的時候雞肉表面用刀劃開,更容易入味。
健康功效:
香菇:補虛、健脾、化痰
洋蔥:健胃、祛痰、利水
荷葉:解暑、清熱、止血
食材用料:
雞1個 | 香菇7個 |
洋蔥1個 | 荷葉2張 |
豆油10克 | 鹽5克 |
雞精5克 | 白糖5克 |
料酒5克 | 大蔥10克 |
生薑10克 | 八角2克 |
步驟:
1.把次爪去掉,雞翅和項,雞大腿的骨頭用刀背打斷,方便最後包荷葉;
2.把醬油、鹽、雞精、料酒、白糖、生薑、大蔥、八角泡在起代用;
3.雞碼味,放冰箱2小時左右,中途要翻動一下方便入味;
4.香菇、洋蔥配上碼味的調料一起填到雞肚子里;
5.填好后怕汁倒流俺用線又縫上了刀口,別外用豬油和大蔥攪拌好塗在雞表面,增香;
6.干荷葉用水發下包住雞,可以用線捆上,然後用麵粉配酒合好,包在荷葉外面;
7.挖個坑底面放上炭,然後放雞,再然後放上炭加上火;
8.二小時后食用。
主料:雞、香菇、生薑、麵粉、大料、干荷葉
輔料:白酒、生抽、老抽、白糖、香葉、水、料酒、蚝油、鹽、香菜
做法:
● ● 生薑、香葉洗乾淨,生薑削皮,一半切成片。
● ● 另外一半生薑磨成茸。
● ● 香菜洗凈切段。
● ● 香菇泡發,去蒂。
● ● 3大勺料酒、3大勺生抽、1大勺老抽、1大勺蚝油、1大勺白糖、2小勺鹽加上薑蓉調成醬汁。
● ● 整雞一隻洗凈后,將泡發、去根的香菇和薑絲、香菜塞入雞肚子。倒一些醬汁到雞肚子里,用牙籤封上。
● ● 然後將剩餘的醬汁倒入保鮮袋裡,把雞也放進去,紮上袋子。放進冰箱冷藏一天。
● ● 干荷葉用清水泡至少半小時。適量白酒和清水倒入麵粉中。
● ● 和成麵糰,蓋上保鮮膜醒一會兒。
● ● 在腌好的雞的表面刷上一層醬汁,用荷葉將雞包起來。
● ● 再用麵糰將雞包起來。烤箱上下火150度預熱,將麵糰先放在鋪著錫紙的烤盤裡,放入烤箱中下層烤大約20分鐘。
● ● 將麵糰烤定型后,移到烤網上,還是放在烤箱的中下層。用130度烤80分鐘。
● ● 將烤好的麵糰和雞取出來,用鎚子敲開麵糰。
● ● 敲開麵糰后,再將荷葉揭開。
● ● 取幾張大的生菜葉子,洗乾淨,鋪在盤子上。剩下的生菜拿去做蚝油生菜。
● ● 將烤好的雞放在生菜上,清香的荷葉、濃郁的酒香,酥爛的雞肉。
1.先用刀背將雞腿的骨頭敲斷,方便包裹定型。
2.腌制雞肉的時間要長一些,中間勤翻動一下,按摩幫助它入味。
3.準備烤制前再在上面抹一層五香粉和胡椒粉混合的調料。
4.荷葉是夏天的,比較干,先用清水泡上三十分鐘。
5.用麵粉包裹更加衛生,而且香氣也全部燜在裡面。
6.加入適量的白酒和面,能讓烤出的雞散發出獨有的香味。
7.腌制過後的調味料將香菇和洋蔥一起拌,不僅調味,而且讓雞肉更香。
小貼士:
1.用酒和面,很難像用水和面一樣和成柔軟的麵糰,只要最後能將雞包住就行了。
2.一般用烤肉的溫度來烤就行。一般烤肉的溫度是200度,這樣的話將麵糰烤定型后,調低20度烤80分鐘即可。
3.如果不喜歡酒味,就用普通的水和面就可以了。用料酒、花雕也是可以的。
常熟叫花雞採用當地特產—鹿苑三黃雞為原料,此雞肥大鮮嫩,以每隻1700克左右的為最佳。具體製作方法是:將活雞宰殺后,用菜油、料酒、精鹽、蔥姜腌漬,在雞膛內加進火腿片、香菇、蝦米、冬筍片,以及蔥、姜、酒等調料,然後用豬網油緊包雞身,外加荷葉包紮,再用細草繩紮緊呈枕形,整雞外面塗上揉粘黃泥,最後在火上烘烤四至六個小時即成。
烹制方法
1.將雞煺毛、斬去腳,在左腋下開長約3厘米左右的小口,挖去內臟,抽出氣管和食管,洗凈血污,晾乾水分。用刀背敲斷雞翅骨、腿骨、頸骨、放入缽中,加醬油475克、黃酒25克、精鹽,腌1小時取出。將丁香2粒、大料1粒一併碾成末,加玉果末和勻,擦抹雞身。
2.將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花薑末,大料煸炒,接著放入蝦仁、豬肉丁、雞噸丁、火腿丁顛炒,烹入紹酒25克,加醬油25克、白糖,炒至斷生,即為餡料。待晾涼后,將餡料從雞腋下刀口處填入雞腹,將雞頭塞入刀口中,兩腋各放1粒丁香夾住,用豬網油緊包雞身,先用1張荷葉包裹,再用玻璃紙,外面再包1層荷葉,用細麻繩紮成長圓形。
3.將酒罈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將泥裹在雞上約1.5厘米厚,再用包裝紙包裹。
4.將裹好泥的雞放入烤箱,用旺火烤40分鐘,視泥乾裂,補泥裂縫,再用旺火烤30分鐘后,改用小火烤1小時20分鐘,最後用微火烤1小時30分鐘,取出敲掉泥,解去繩,揭去荷葉、玻璃紙,淋上芝麻油即成。
![叫花雞[傳統美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0/m80bd38f23a1a890a5ee45b894fedfa92.jpg)
叫花雞[傳統美食]
炸燒味,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在食此菜時,打開泥殼,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若配蔥白、甜麵醬進食,口味更佳。此菜是常熟地區傳統名菜,也是蘇州三雞之一。
熱量:4571.45大卡 | 碳水化合物:80.23克 |
鉀:3144.27毫克 | 維生素E:42.52毫克 |
鈉:1883.15毫克 | 鐵:18.37毫克 |
膽固醇:1841.76毫克 | 鋅:16.58毫克 |
維生素A:1458.22微克 | 硒:7.35微克 |
磷:1379.61毫克 | 維生素C:6.29毫克 |
脂肪:350.9克 | 碘:4.8微克 |
胡蘿蔔素:226.7微克 | 膳食纖維:2.41克 |
蛋白質:226.51克 | 銅:1.22毫克 |
鎂:192.63毫克 | 錳:0.85毫克 |
鈣:94.15毫克 | 維生素B1:0.8毫克 |
煙酸:92.05毫克 | 維生素B2:0.62毫克 |
葉酸:0.27微克 | 維生素B6:0.01毫克 |
健脾開胃調理,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營養不良調理。
三黃雞: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含的蛋白質質量較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且都是人體必需氨基酸,除此之外,三黃雞還是磷、鐵、銅與鋅的良好來源,並且富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等,可用於補血養身。三黃雞雞肉的脂類物質和牛肉、豬肉比較,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對人體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豬肉:營養價值在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瘦豬肉含蛋白質較高,每100克可含高達29克的蛋白質,含脂肪6克。經煮燉后,豬肉的脂肪含量還會降低。豬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可以使身體感到更有力氣。豬肉還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蝦仁: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香菇:我國古代對香菇的食療作用就有一定的研究,《本草綱目》中說“可以益腸胃、化痰理氣。”《本草求真》中說:“香菇,食中佳品……能宜胃助食”。現代研究證實,每百克香菇中,含有蛋白質12~14克,遠遠超過一般植物,含有碳水化合物59.3克,鈣124毫克,磷425毫克、鐵25.3毫克;還含有多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干香菇的水浸物中含有組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以及天門冬素、乙醯胺、膽鹼、腺嘌呤等成分。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幫助消化、降低血壓、減少膽固醇、預防肝硬化、消除膽結石、防治佝僂病等功效。
火腿:火腿色澤鮮艷,紅白分明,瘦肉香咸帶甜,肥肉香而不膩,美味可口,各種營養成分易被人體所吸收,具有養胃生津、益腎壯陽、固骨髓、健足力、愈創口等作用。
雞肉和豬肉、牛肉比較,其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此外,雞肉蛋白質中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其含量與蛋乳中的氨基酸譜式極為相似,因此為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雞肉的蛋白質含量根據部位、帶皮和不帶皮而有差別,從高到底的排序大致為去皮的雞肉、胸脯肉、大腿肉。雞肉皮存在大量的脂類物質,所以絕不能把帶皮的雞肉視為低熱量的食品。
雞肉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好來源,並且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K等。
雞肉的脂類物質和牛肉、豬肉比較,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能夠降低人體對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
老少皆宜。
肥胖和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過敏性皮炎的患者忌食。
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不宜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因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鈣,而瘦肉里則含磷,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鈣磷最佳比為1:1到1:1.5之間,此時互相促進吸收。
蝦仁:忌與狗肉、雞肉、獐肉、鹿肉、南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