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伯升

明朝福建汀州的知府

許伯升,歙縣許村人,元朝處士許友山之孫。乃徽商世家,廣有良田,家蓄甚盈,行善鄉里,地方尊稱開老爹。

個人簡介


元順帝廿五年(1357),朱元璋鄧愈胡大海二部經宣州徽州。朱元璋速戰速決,很快打下徽州一府六縣。朱元璋在許村即得許伯升的鼎力相助。許伯升兄弟五人,除四弟許周安年幼,盡投朱元璋。又盡賣田產、傾其積蓄、充作軍需。從此許伯升在胡大海部下為將佐,跟朱元璋打天下。
明朝建國后,許伯升在軍機處任軍機章京之職。上任不久,許伯升即感到自己謀略不足難堪重任。加之朱元璋已開始濫殺有功之臣,遂請調地方。洪武五年(1374),許伯升調任福建汀州知府五品正堂。才三年,許伯升就辦了三件大事,令朝廷更加器重。一是活捉倭寇300多人,令倭寇聞風喪膽,從此不敢再騷擾汀州。二是剿除大北山土匪(反明復元組織)。三是廉潔奉公,身先土卒,尚不安寧的汀州“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風湧現。國家安寧、百姓安居。汀州百姓稱許伯升為“清天知府”。至今“多索一分一厘是禍國殃民,少一冤一枉乃為官正道”之聯.還掛在汀州許公(伯升)廟內(汀州志)。
洪武十九年(1387),許伯升病故於福建汀州住所。運靈柩回徽州時,百姓夾道數里,直出汀州地界。許村一本堂(許氏總祠)招東十門西八門籌資日夜趕建許公(伯升)墓道石坊,從入徽州地界至許村村頭,共建有二柱一樓一門高一丈五尺的墓道石坊53座(許伯升享年53歲)。僅十里許村地段中就有楊峰嶺頭、善化亭邊、里六路東、新角路口、天馬山腳(許村村頭)5座。1953年修建城(歙)許(村)公路時,歙縣人民政府強調保護許伯升墓道坊,繞道另闢路基,使這一珍貴歷史文物一直保存到1960年前後,終為人為所毀,惜哉、痛哉。
福建汀州百姓感許公恩德,先後於汀水傍建了許公廟,供人祭拜。洪武廿年(1388)至1949年的560多年間,汀州每二年一次派人來許村一本堂(許氏總祠),代表汀州百姓祭拜許知府在天之靈。明正德二年 (1507),朝廷下旨於徽州許村建五馬石坊,福建汀州建木坊,以旌表許伯升於明開國和治理汀州府之功。“五馬坊”三間四柱五樓,石雕精巧,構造典雅,裝飾華麗,現存許村街中。“五馬”有二說:一為許伯升兄弟5人皆於明有功。二是“五馬”為古時對五品知府的最高尊稱。亦於福建汀州建木坊,以旌許伯升在汀州之政績。木坊為四柱三間三樓廊式,立於許伯升廟前。明代後期和清代中期,許村人高陽橋上下兩地修建佔地2000平方米的許伯升祠二座(大邦伯、大郡伯),即現存的“種福廳”“百葵”磚石坊和“百鴒”磚石坊兩座。
凡許伯升“五馬坊”、“墓遭坊”、“百葵坊”、“百鴒坊”(徽州)、木廊坊(福建汀州)和徽州墓道共五十七座,均刻有“大明福建汀州知府許伯升”字樣。

個人生平


許啟,字伯升,別號訥菴。睢陽太守遠裔。德紹公長子。姿表瑰傑,性敏堅正,識量弘博,干局明疆。自少好學,潛心經史,始志舉業,爰睹元政不綱,知道弗行,慨然太息曰:“班超、楊存中非人乎!以班、楊嘗棄文而就武焉。”於是功韜略,習射義。居鄉以義自將,不為詭隨,見人之善如己出,見人之惡如己病,里中有乖爭,皆質公廬,得公片言,歡然領諾。相與歌曰:“有事訴伯升,何須理訟庭。”其得人心,雖穎川嘆服陳寔,太原望廬王烈,何以加諸?然孝友姻睦,本於天性,編葺宗譜,葬其不能葬者,九十餘喪,會至正壬辰(1351年)兵起蘄,黃賊號紅巾,躪陷婺源,蔓延至五邑,室家凜凜,朝不謀夕,時則歙有公與羅宣明,休寧有程均佐、金振祖,婺源,有汪睿汪同各倡義,捍衛其鄉。一日冠犯歙境,公率眾御之。大呼曰:“世道將亨,真人已出,鼠輩斧中魚耳。敢肆侵掠殘吾閭里耶?宜遄散,毋毒吾鄉,不爾,當梟汝首。”賊猶遲,回,樹旗張威。公以旗者,一軍之精,不仆其旗,無以挫其銳。乃發矢連中賊旗者三,竿破旗裂。賊繇是潰遁,居民安堵,賊亦相戒:“勿犯養由基。”蓋以公善射雲。公考盤富資,恬於仕進。
會高皇帝平定胡元。洪武六年,詔諭天下,搜求隱逸山林之士,以尊官之。郡邑上公名,公以疾辭。至十三年復諭群臣,各舉所知,以備任用,於是郡大夫詣公之廬,請曰:“天子聞公聰明正直,有詔徽州守臣,敦喻起公,朝廷士引領東望,而公稱疾不進,何哉?夫公當元季,枕山樓谷歚希跡,貴公許由、許詢則可矣仝。天子仁聖,輔政濟民。適其矣。進則上為爾祖伯夷秩序,次之為睢陽綰符,不亦美耶?”公乃感激,戒行以就。公車至,則受汀州府太守。
汀州南通交廣,北達江右,西鄰贛吉,東接潮梅。歐閩奧壤,崇山復嶺,其人剛愎好鬥,盜冠出沒,古稱難治。公下車謹身,率先勸課農桑,時晉學宮與博士弟子講論人倫,士民感奮,乃洞居百有餘家久矣。負固逋租避。由聞公仁政,不覺下涕曰:“有守如此,吾忍悖之群焉。”歸化多讕訟,公則引譬剖析,率恥且格,期年訟簡。郡人擬公陳軒,陳軒者守汀州名太守雲。方擬超擢,天不愁遺,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年)九月初六日午時,以勤勞卒於官。汀人悲號如喪考妣。立祠肖像,歲時祀焉。公生元至順二年壬申(1332年)十一月十二日酉時,享年五十二歲。柩歸,汀人攀挽送百里余。永樂巳丑(1409年)十二月庚申葬朝字型大小后金村大墓文德公墓后,左畔亥山巽向加巳。配胡氏,早卒,葬朝字型大小毬龍坐艮山庚向,繼配夫人江氏,生元至正丙戌(1346)五月十一卯時,卒洪武辛未(1391年)九月初七日申時,葬大墓南畔巳山亥向,子四人:都福、文憲、美祖、澤同。皆世其家雲。論曰:徵辟賢良方正之詔,肇於漢文帝之二年,漢由是彬彬多得人矣。然則徵辟何負於國哉?馬端臨曰:張建樹之辟,許孟容之辟,李德裕之辟,石洪、溫造而所謂隱逸智略之士,多起自布衣,朝廷常收其俊偉以輔官師之缺,後世以科第選人,故士有不階尺繩於科目,受覊馽於鍂曹少淂以自達矣。乃今觀訥菴公汀州之政,雖龔遂之化,渤海無以過茲矣。宜汀州之人,百世祠之餘,猶喜公明與依日月之光,德如許孟容之徒,繩睢陽袁州之祖,武而展其驥足也。
唐悟岡撰

太守伯升公墓鋕銘


公諱啟,字伯升,號訥菴。公生質粹美,學問淵源,識遠量洪,才高行卓,敬賢愛士,恤寡憐貧,去暴懲頑,擲奸剔蠹。其立己也,主忠信,尚廉恥,身無擇行;其居家也,善父母,友兄弟,庭無閑言;其處鄉也,不以賢,知先人。或有曲直不能辨者,公則為之別其是非而遣之。人曰:“有事訴伯升,何須理訟庭。”而鄉人服其明宗也。惟以親睦為事,族有譜系莫之理者,公是、則為正其親疏,尊卑之等而訂之。人曰:“縱觀可以興孝,橫觀可以興仁,而宗人幸其追遠也。”家有父兄衣冠尚據淺土者十餘喪,公則上下山原,擇其風氣攸鍾者,為之宅,兆而安厝之。後人賴之無事。壬辰間,有紅巾者,劫掠至里,公輒率眾捍禦。諭之曰:“天時將際治平,汝猶橫行天下。”逐取弓向賊連發三矢,悉中旗笴,由旗倒賊潰。而閭里仗以不失舊物。此其武略也。洪武十三年,詔征有不仕胡元,抱德自高者,許所在官司羅而致之闕下。隨才器使,公竟與首選,尋汀州府太守,此其仕進也。下車初,汀州有不籍差而洞居者,數百餘家。公悉除前苛政,撫而化之。不數日,來歸者如市。此其化民也。汀俗驕囂尚訟。公舉里有行誼者,使教之孝悌忠信。久之。民熏其德,而善良焉。厥後,鄰治多來質成。此其聽訟也。居汀三年,當道 往往欲舉之於朝,將大用之,公竟以疾終於官。汀民思其惠政,建貴遺愛祠,肖其像,歲時致祭焉。子都福等奉其喪歸,葬后金村大墓。梧崗唐子儀為之撰其狀。於是請銘於予,予素仰公懿德。特重許氏伯仲之請,爰為之銘。銘曰:“天挺人豪,英邁卓世。識遠量弘,博賢群典,孝友諄諄,內外無異,排劇息紛,剖茲曲直,譜訂世系,惟公是理,續延祖澤,明厥倫理,先輿淺土,衣冠是貽,卜其宅兆,靡一而遺,紅巾內潰,三矢仆旗,賊駭而息,鄉里是依,我明啟運,愍德是征。遍諭郡國,訪舉般勤,賢良正直,惟公是膺,擢次汀海,惠浹威行,蠻夷來格,化驕為淳,三載績最,竟殉以身,惟茲先哲,啟我後人,馬鬣既窆,託此志銘,千祀松楸,鬱郁青青。”
賜進士第朝議大夫湖廣布政司右參議專督糧儲怡庵方勉謹志

家庭關係


【許都福】字邦寧,太守啟公長子。稟性純厚,不忮不求,治家嚴肅,理財有方,富甲郡縣,義振鄉邦。因應宛平縣富戶,二子死於王事,曾無怨言。其忠君愛國之心可見矣。山岸頭宅弟,乃其創居。顧今子孫蕃衍,實翁之餘慶也。生元至正丁酉(135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未時,歿於宣德辛亥(1431年)四月初六日丑時,享年七十有五。配澄塘吳氏,生元至正己亥(1359年)六月十九日未時,歿宣德癸丑年(1433年)三月十三日未時,合葬朝字五十九六十號田,土名石板頭,未山丑向加艮,生五子:雨童、海童、任壽、重慶、天德。(官廳祠支)
【許美祖】字邦善。太守啟公三子,公性孝友,澹泊寧靜,推廣此心,以為家政,太守啟公歸葬大墓時,公築室廬墓於左,今基址存焉。故俗稱公之分曰:大墓門。信乎孝友,忠貞可昭著於萬世矣。公生洪武庚戌(1370年)三月二十六日戍時,歿正統丙辰(1436年)四月初九日酉時,配鄭氏,同葬大墓亥山巳向,生子二:天保、永保。(大墓祠支)
【許澤同】字邦澤,太守啟公四子,生洪武甲寅(1374年)正月十四日子時。歿正統丙辰(1436年)四月初九日戍時,享年六十三歲,葬豐源樊村周字型大小西山墓酉山夘向,配羅氏,生洪武巳未(1379年)三月二十亥時,歿永樂戊戌(1418年)十月初一午時,繼配藍田葉氏,生洪武乙丑(1385年)八月初六夘時,歿正統丙辰(1436年)三月初一辰時,葬大墓,生子德恭。(閘屋廳祠支)
【德恭】(1422--1472)澤同公三子即勝安公。今郡伯門祖。生永樂壬寅七月十一日卯時,歿成化辛卯六月十一日己時。葬蓮塘虎形癸山丁向。配汪氏,生永樂壬寅十一月二十七日寅時,歿正統戊辰六月十八日午時,葬寺後園。繼配程氏,生宣德辛亥四月二十日卯時,歿成化戊子十月初二日寅時,葬羊棧。側室程氏,諱禎祥,生正統辛酉九月十七日戌時,歿正德戊寅十二月初六日丑時,葬山下墳。子五:文升、文貴、文亮、文禮、文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