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饅頭

食品安全問題新焦點

染色饅頭是通過回收饅頭加防腐劑防止發霉,再加上著色劑而做出來的饅頭。2011年4月初,《消費主張》節目指出,在上海市浦東區的一些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的主食專櫃都在銷售同一個公司生產的三種饅頭,高庄饅頭玉米饅頭和黑米饅頭。

這些染色饅頭的生產日期隨便更改,食用過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事件經過


事件簡述

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小麥饅頭、玉米面饅頭被曝系染色製成,加防腐劑防止發霉。饅頭生產日期標註為進超市的日期,過期回收后重新銷售。每天有3萬問題饅頭銷往聯華、華聯、迪亞天天等30多家超市。
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表示,質檢總局已明確要求上海市質監局嚴查嚴辦,堅決打擊,絕不手軟。據質檢總局介紹,上海市質監局已連夜對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進行查處,查封涉案的食品添加劑、產品生產記錄、銷售台賬等證據,責令企業停產整頓並召回涉案產品,企業負責人也被公安部門採取控制措施。上海市質監局正在進一步查清該企業的銷售情況和涉案產品的流向。
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將徹查此案、依法嚴懲,徹查過程將向社會公開,查到哪裡公布到哪裡。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領導為組長,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上海還將在全市範圍內對同類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全面檢查。截至12日16時,上海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的饅頭1.6萬個,涉及多家超市。

銷售地點

在上海市浦東區的一些華聯超市,它們的主食專櫃都在銷售同一個公司生產的三種饅頭:高庄饅頭、玉米饅頭和黑米饅頭。據銷售人員介紹,這些饅頭賣得不錯。
銷售人員說:“這些饅頭兩塊七一個,賣得還可以。從這些饅頭的外包裝上,可以看到,它的生產廠家是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地址是上海市寶山區南大路380號。這些看起來白白香軟的小麥饅頭、淡黃誘人的玉米面饅頭便是在這裡生產出來的。”
2011年3月29日,《消費主張》的記者來到了上海市寶山區南大路380號。記者注意到,門口的牌匾上寫的是上海福鑫運輸有限公司。走進這個院子,記者看到院子里有許多廠房,有生產軸承器件的,也有翻新坐椅的,那生產饅頭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究竟在哪呢?

真相調查

1.在院子的一角,地上擺放著很多盛放饅頭的包裝箱,一些工人正在忙著搬進搬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正是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
工作人員:(咱們這是什麼品牌的公司?)盛祿,公司名字叫盛祿。
進入二樓,一位工人正在給已經包裝成袋的饅頭上貼標籤,記者注意到,這些饅頭的製造商是“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
這時,另一位工作人員走了過來,告訴正在貼標籤的工人,給前一天生產的饅頭也貼上最新的生產日期。工作人員:還有過夜的饅頭你要貼一下,硬的饅頭是過了夜的,這個是新鮮的饅頭,(哪個是過夜的?)這個是過夜的,高庄饅頭,(過夜的饅頭用什麼標貼?)和那些饅頭是一樣的標,標籤上的時間是三十號,(今天多少號?)二十九號。
隔夜的饅頭?這樣算來,饅頭應該是前一天,也就是3月28日生產的,可是更讓記者不解的是,在這些饅頭的標籤上,標註的生產日期竟然全部是3月30日。工人說,這是公司的規矩,標籤上的生產日期按照進超市的時間標註。
工人:(今天是二十九號,為什麼標籤上是三十號?)那是放倉庫里的時間吧,(生產日期全是三十號,明天的日期?)明天進門店嘛。2011年3月30日,記者在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辦公室里發現了一份該公司給上海迪亞天天超市的供貨清單,清單上明確寫著,玉米饅頭、高庄饅頭以及黑米饅頭的供貨數量。
2011年3月31日下午四點,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另一輛貨車,在裝滿了195箱饅頭之後,開到了位於上海市嘉定區銀杏路的迪亞天天倉儲中心。
在卸貨過程中,記者發現一位迪亞天天工作人員正在一旁檢測貨物。
工作人員:(色素能測的出來嗎?)色素測不出來,(那你們能測什麼呀?檢測什麼項目?)什麼大腸桿菌呀,細菌總數啊這種東西。
這位負責檢驗貨物的迪亞天天工作人員雖然說檢測大腸桿菌和細菌總數,但是在卸完饅頭以後,工作人員只核對了數量,隨後就交接了手續。
這位工作人員還介紹說,明天這些饅頭就會被發往上海市的迪亞天天超市。
第二天,記者來到了位於上海市寶山區的一家迪亞天天超市。
工作人員:(高庄玉米饅頭是嗎?)這不是嗎?剛到五分鐘,要不然沒貨,(賣得很好是嗎?)對,一會兒賣完了,(這是幾種饅頭?)三種,黑米、玉米跟白面的,(你這賣多長時間了?)這種饅頭我賣幾年下來了,(一直都這個品牌?)對,高庄饅頭。
3.在上海市浦東區的一些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記者看到它們的主食專櫃都在銷售同一個公司生產的三種饅頭,高庄饅頭、玉米饅頭和黑米饅頭。銷售人員說,這些饅頭賣得不錯。
銷售人員:兩塊七一個,(這饅頭好賣嗎?)還可以。
這些看起來白白香軟的小麥饅頭、淡黃誘人的玉米面饅頭,究竟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
饅頭真相
在旁邊的角落裡,地上還堆放著很多包裝好的饅頭,這些饅頭標籤上標註的生產日期竟然是3月22日。工人告訴記者,這是從超市裡退回來的,可以再加工利用。那麼這些七天前的饅頭,回收回來又會怎樣再利用呢?
標籤上標明的存儲條件是0度到5度,保質期為8天,到這一天,也就是3月29日,這些饅頭的保質期已經到期。工人們會將這些饅頭作什麼用呢?
工人:(這是過期的饅頭?)這個說過期也沒過期,人家用不完,拿回來就重新絞。(有的饅頭到了一個星期賣不出去,咱們再收回來是吧?)因為它有保質期嘛,保質期過了,它就要退回來。
原來,工人所說的再利用,竟然是把這些回收回來的饅頭重新和面加工成新饅頭。
在加工車間記者看到,這些回收回來的2011年3月22日的饅頭被工人從包裝袋裡取出來,直接倒進了和面機里。在一台和面機里記者數了一下,一共放進去了20多個回收回來的饅頭。
隨後,工人把兩桶水倒進了和面機,將饅頭充分浸泡。五分鐘后,工人又把兩袋麵粉倒進了和面機,與泡軟的饅頭一起攪拌了起來。
工人:(一缸能出多少饅頭?)一百五十個饅頭。
和面機的對面是一台饅頭機,把面填進去,在出口就能直接滾出麵糰了,然後麵糰被放在一個個鐵盤子里,準備進入蒸箱。
在蒸饅頭的車間里,地上滿是污漬。
十幾分鐘之後,一個個熱氣騰騰的饅頭就新鮮出爐了。
在饅頭的包裝車間記者看到,幾個工人正在把剛剛蒸熟的饅頭裝進塑料袋,每個塑料袋裝四個饅頭。在包裝饅頭的過程中,工人們都沒有帶手套,也沒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
包裝完成後,每袋饅頭被貼上不同種類的標籤,隨後,一箱一箱的饅頭被發往市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應當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
經過幾天的觀察,每天下午都會有一些臨近或過了保質期的饅頭被運回公司,送到加工車間,再次回爐被加工成新的饅頭。
防腐劑、甜蜜素齊上陣
在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了解到,這裡生產的饅頭主要有三個品種:高庄白饅頭、黑米饅頭和玉米饅頭。在高庄白饅頭的標籤上標註的食品添加劑是維生素C。可事實上呢,和面工人用水泡上回收來的饅頭之後,他又陸續往和面機里加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又是什麼呢?
工人:(山梨酸鉀是做什麼用的?)防霉的呀,(防止饅頭髮霉的?)對,用它之後饅頭的保質期可以長一點。這是甜蜜素,放的時候劑量少一點,以前做饅頭都是放糖精,如今就是加甜蜜素代替了,哪裡有白糖沒有的,你店要做大肯定要用的。
在高庄白饅頭的標籤上,消費者能看到白砂糖和維生素C,可實際上,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添加的不是白糖而是甜蜜素,沒見專門添加維生素C,卻見加進去了防腐劑山梨酸鉀,而這兩樣添加劑根本就沒有標註出來。
在整個饅頭加工過程中記者發現,工人們在添加各種添加劑時非常隨意,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想添加多少就添加多少。
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發酵面製品的食品分類號為06.03.02.03,可以使用的添加劑中,並沒有山梨酸鉀,然而,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產饅頭的時候,卻堂而皇之地添加了這種防腐劑。
而且,記者還發現,工人在生產饅頭的時候又使用了另一種食品添加劑--甜蜜素,《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允許添加甜蜜素的食品種類是烘焙/炒制堅果與籽類,並不包含發酵面製品。

總理痛斥

新華社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說,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新華社昨天播發了溫家寶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的講話全文。溫家寶在講話中強調,要注重對社會轉型期道德文化建設的研究。
溫家寶說,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主法制的推進,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溫家寶表示,要把加強同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的道德文化建設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這不僅是維護正常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有利於從根本上剷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醜惡和腐敗行為的土壤。
溫家寶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道德文化建設,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使有道德的企業和個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尊重,使違法亂紀、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

事件解決


為利執法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把好“入口”安全關該有哪些突破?
監管“馬後炮”: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
來自權威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有關部門共檢查各類食用農產品、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經營單位3552萬戶次,查處各環節違法違規行為1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締和停產違規企業單位10萬餘家。食品安全的整頓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頻現?
隨著上海盛祿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產“染色”饅頭的曝光,相關部門迅速進行了查處。然而,疑問卻並未隨著調查結果公布而消除。一個饅頭從生產到銷售再到最終上到百姓餐桌,需要過企業內控、質監、工商等諸多關口,但遺憾的是,除了經營者“黑心”外,安全監管防線“集體失守”。
記者梳理髮現,曝光的“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頭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馬後炮”監管,並不少見。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從當年3月起三鹿集團、有關部門就陸續接到消費者反映,在前期長達四五個月時間內,各級檢測機構先後多次對三鹿奶粉進行檢驗,“均未發現問題”。直到9月被媒體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業才開始“徹查”。
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當地的假葡萄酒業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條龍”,甚至帶火了當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劑及製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標籤廠家,而當地的監管部門竟“渾然不覺”。直到被曝光,才開始“迅即”介入……
在疑雲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有關部門排查后對外界稱,確認的“瘦肉精”陽性生豬主要集中在河南濟源周邊四縣市。而“巧合”的是,媒體所曝光的,也是這四縣市。“搞調查的媒體掌握得這麼准?沒被曝光的就全都讓人放心嗎?”採訪中,一些百姓仍心存疑慮。
從現實來看,目前我國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40多萬個,人手相對較少,快速和常規檢測能力不夠完善。“監管難度大,但這並不能成為監管缺位的‘擋箭牌’!”山東大學社會問題研究專家馬廣海教授認為,作為百姓食品安全“把關人”,少數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得過且過,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這樣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發生?
以利定取捨:“執法為民”還是“執法為利”
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監管部門“在辦公室看樣品”成為“監管習慣”;“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讓養豬戶自己取樣送檢”的尷尬,更有甚者,少數監管部門和工作人員將能不能創收作為管與不管的取捨標準,甚至存在執法腐敗,監管職責被拋之腦後。
毋庸諱言,雖然近幾年財政支持力度加大,但當前食品安全監管任務繁重,經費需求還有很大缺口。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現行體制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
山東某縣質監局一位食品審查員曾多次向記者反映基層監管問題:“現在的財政供養機制不是很順,收費罰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約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資福利就從收費、罰款中出,這樣的監管能沒漏洞嗎?如果說之前曝出的上海計程車運營是‘釣魚執法’,我們現在就變成了‘養魚執法’,每天的工作目標就是想著如何完成‘創收’任務。”
罰款的目的本來是加強監管,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處,然而,調查發現,在一些基層監管人員那裡,罰款竟然“生財有道”。
這位食品審查員舉例說,執法中即使發現造假也不能罰死,罰太狠了,下年找誰收錢去?本來罰10萬元的罰1萬,企業交了“保護費”,焉有不放之理?這樣的怪象下,監管人員快與違規企業成為‘利益共同體’了。
據了解,這樣的現象並非個例,浙江一名基層監管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有的年份幾個月可以不幹活,因為“前期努力”,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創收”任務。
記者在“質量技術監督人士的網路家園”“中國質量熱訊”網上看到,有些帖子說“我們的工資來源於企業的違法所得”,“只要給了錢,立馬變成甜瓜臉。能否吃上飯比有沒有面子重要些”。
此外,來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壓力,也削弱了監管力度。一位地方質監部門負責人向記者抱怨說,政府頭等大事是發展經濟,監管部門如果只是管管小企業、打打蒼蠅還無所謂,要是對於地方“有重要貢獻”的食品企業、行業“鐵面無私”,領導就會找你“談話”。
問責需到位:嚴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一些專家指出,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雖然部分人員確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但法律法規對於如何判定監管部門是否履職到位,缺乏明確界定。每次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后,監管部門“理直氣壯”地把矛頭指向肇事者,但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的失職卻易被忽視。“這種現象一定要杜絕,監管部門也不能免責。”馬廣海說。
“在信息化高度發達和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的今天,食品安全監管一旦不及時,極易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所以強化監管是重要的突破口。”輿情問題專家、天津社科院研究員陳月生等專家認為,應從問責“查處比曝光慢半拍”現象入手,鐵腕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執法腐敗、部門牟利等行為。
食品安全工作儘管取得一定成效,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食品安全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仍需從體制機制上不斷健全完善,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實現全程無縫監管。食品行業產業鏈條長、環節多,監管力量分散,必須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我們常說食品安全問題是‘九龍治水’,為什麼?這在經濟學上存在著‘搭便車’的尷尬。”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錇說,食品的監管部門眾多,每個監管環節都會認為,我這裡沒管住,自然會有別人來管;反過來,如果我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管,食品安全不出問題反讓其他部門“搭便車”,破除這種職權交叉的體制勢在必行。
強化信息收集,建立群眾舉報獎勵機制。專家建議,按照查獲情況重獎舉報者,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力量,讓不良分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無藏身之地,從而凈化食品市場。
加強基層監管部門人力、設備和經費保障力度,讓罰款與部門利益脫鉤,嚴禁罰款返還、變相“坐收坐支”。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絕大多數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在基層,也解決在基層,黃錇建議將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工作責任制、經費保障落實情況作為檢查和問責的重點。這也就監管的“不作為”或者說“無作為”。

政府舉措

工商部門
寶山區質監人員對廠家有關物品進行查封
寶山區質監人員對廠家有關物品進行查封
上海工商部門連夜採取了應對的措施,組織相關企業自查,並已經發現了涉嫌染色處理的饅頭。上海市工商局表示,昨天已連夜要求全市各大超市、賣場開展自查,發現有涉及相關企業的問題商品,立即作下架處理。
昨天22時,工商行政部門透露,在有關門店已經發現了涉嫌的染色饅頭,並已將樣品提交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將在檢驗結果出來後進一步處理。
工商行政部門將在全市範圍內,對流通領域的超市、賣場企業進行全面檢查。
上海工商部門連夜對相關超市進行了檢查,截至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的“染色”饅頭6048隻。
12日凌晨,上海工商執法人員對報道中涉及的迪亞天天倉儲中心、華聯超市光新路店等進行了執法檢查,並在現場發現了涉嫌使用色素的“染色”饅頭。樣品已送法定食品檢驗機構檢測。此外,華聯等超市的相關饅頭產品也已全部下架。
上海工商部門表示,從12日起,監管部門在全市範圍內對超市銷售的饅頭等產品展開專項檢查,同時要求企業自查並落實召回措施。
質監部門
上海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正在對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使用色素染色、更改生產日期等問題進行調查。
公安部門
上海公安部門對涉嫌犯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法人代表葉維祿、銷售經理徐劍明等5人依法刑事傳喚。經審查,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別交代了企業自2011年1月以來,違法生產、銷售摻有違禁添加劑“檸檬黃”的“染色’饅頭83716袋,共計334864隻,價值20餘萬元。公安部門已依法對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索賠事宜

“染色饅頭”消費者可10倍索賠
中消協律師團認為,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添加劑有規定,不能隨意添加或違規超量添加。就“染色饅頭”來說,“染色”是不允許的,用色素冒充玉米面,是對消費者的一種欺詐行為。律師說,生產者是第一責任人,超市如果明知有問題而銷售,也要承擔責任,按照《食品安全法》,如果銷售不合格食品造成損失的,消費者可要求賠償實際損失,還可以向生產商或者銷售商要求購買食品價款的10倍賠償。律師同時表示,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生產偽劣食品的行為太惡劣。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對人體造成危害,我國刑法第143條有相關規定。律師認為,上海“染色饅頭”行為已涉嫌犯罪。

查處結果

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聯合調查組公布了對“染色”饅頭相關責任人的處理結果,寶山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邢曉金等監管人員分別受到記過、撤職等處分。
聯合調查組表示,“染色”饅頭涉案企業的違法事實基本查清。根據《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員提出了行政處理意見,涉及銷售“染色”饅頭的超市也開展了問責調查。
當天,上海還公布多部門聯合制定的新規。其中,明確要求大型連鎖超市設置獨立的食品安全質控部門,做好所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強化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食品安全培訓;把好選擇食品供應商的“入場關”,完善准入制度;把好變質和過期食品的“銷毀關”以及臨近保質期食品的“退貨關”;開展食品風險評估,切實提高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檢測能力。
聯合調查組要求,上海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推行飛行檢查、交叉執法、定期輪崗等監管措施;加大抽檢力度,豐富科技手段,提高對違法生產銷售問題食品的發現能力和查處能力。
此外,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同時,上海將積極引入第三方監督和檢測機制,加大有獎舉報制度的實施力度,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參與度。

案件進展

2011年4月13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吊銷了生產“染色”饅頭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門依法刑事拘留。
上海市政府聯合調查組表示將進一步查明事實真相,做好問題產品的下架召回工作,嚴肅懲處涉案單位和個人,同時舉一反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

隱患分析


首先,添加劑使用不規範。
過去饅頭、花捲自己蒸,黑點、硬點都沒關係,換成在外面買,如果連兩天的保質期都沒有,怎麼賣?所以,只要進入銷售階段,主食中加入食品添加劑是很自然的事。可問題是,添加劑的數量是否超標、品種是否合適很難控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通常食品添加劑用量都很小,在操作中,絕對不是用勺子、碗和手抓就能搞定的事情。而一些小企業、作坊管理水平比較低,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往往用量超標、混合不勻,或是使用不符合標準的添加劑品種。
第二,貨源、進貨途徑存在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北京華聯超市的主食廚房就是被京城某主食產品龍頭企業所承包,僅該企業就有幾百個營業點遍布各大超市賣場。國家高級烹調師、山東首席烹調技師張亮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如果企業規模大,對食物把關嚴格還可以,否則就很容易被小作坊鑽了空子,使用質量差的米和麵粉等。”
第三,烹調作料二次利用。
據記者了解,為了降低成本,不少主食廚房的大料、辣椒、食用油等烹飪作料都會重複利用,有些沒賣完的油炸麻花甚至會回鍋繼續出售。“其實這種情況一直都存在,以前還出現過用炸雞、烤鴨用的油做面點的事情。”范志紅說。
第四,饅頭生產標準缺失。
“誰會去買粗糧饅頭?是那些關注健康的人。其中很多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他們聽了醫生和營養師的忠告,決定多吃粗糧,於是把白面饅頭換成玉米饅頭。但他們買到健康了嗎?”范志紅反問道。她表示,饅頭、大餅、花捲等食品仍沒有質量標準,有的甚至連包裝都沒有,即使有標籤也可以隨時換,也沒有法律規定這些產品必須要檢測色素、防腐劑、甜味劑等項目。據了解很多超市把過期的小吃退還廠家,重新包裝打上生產日期有效期又拿來出售。

挑選方法


1.天然麵食呈淡黃色。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曄指出,天然麵粉中含微量胡蘿蔔素,越靠外層顏色越重,烹調之後,多少都會呈現一點黃色。但大多數消費者覺得,饅頭應該是又白又大,這就給了商家投機取巧的機會――用添加劑給麵食“美容”。
2.顏色均勻的紫米饅頭,可能是染的。雜糧麵食總是能看出細小顆粒。如果呈藍紫色,通常是真的。范志紅有一個辨別方法:紫米饅頭的色素來自花青素,它遇酸變紅,遇鹼變藍。買回家后,可以在饅頭上加一滴醋,顏色變紅就是真的。綠色麵食的顏色來自葉綠素,加點醋后,顏色變成橄欖綠的是真的,如果不變色,就是染出來的。
3.口感細膩的粗糧有假。有些所謂的玉米饅頭,可能是精白麵粉添加黃色素做成的;全麥饅頭可能是加上焦糖色素做成的;玉米香氣可以用香精來偽造;全麥饅頭也可以撒點麥麩來化妝……但是,粗糧的質地和口感是沒法偽造的。如果粗糧細膩得像白面饅頭一樣,那可能是假冒產品。
4.好饅頭捏一下會恢復原狀,否則,可能加入了膨化劑或過多酵母。張亮指出,如果摸起來很鬆軟,吃上去像麵包,手一捏就剩一小團,最好不要購買。
5.油炸、帶餡主食少買。很多主食廚房為了控制成本,通常是炸一天都不換油,油中有一種叫做“丙烯醯胺”的疑似致癌物,應該少吃,尤其是解毒能力弱的孩子。帶餡食物也一樣,裡面的肉菜新鮮度無從考證。
6.與袋裝主食相比,現場製作的安全性更高一些。另外,一般來說,好饅頭放兩三天就會變硬發霉。買的時候,首先要注意新鮮度,雜糧麵食和不含油脂的麵食最好買當天生產的。一兩天內吃不完的話,不妨分成小包裝,把口紮好,放在冷凍室中保存,可以存兩周以上。

類似案件


重慶“黑心饅頭”
重慶“黑心饅頭”濫用甜蜜素擠垮多家同行。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山水麗都50號門面,執法人員正在現場檢查。許多居民都來圍觀,“我們早上都在這裡買早餐!”居民張大媽說,“這家的饅頭很白,而且甜蜜蜜的。”
“沒想到這是個違法生產窩點,小區居民都喜歡在這裡買早餐。”市民秦先生路過時說,這家賣饅頭包子的店鋪開了一年多,價格是1元錢兩個大饅頭。
“這家店鋪開起來了后,附近有兩家都被擠垮了。”小區居民說,因為饅頭好吃,大家都愛到這家來買,那些生意不好的饅頭鋪子就垮了。
蒸饅頭紗布放在廁所里
重慶晚報記者走進這個店鋪,是三室一廳的一樓房間改成。生產饅頭的客廳,天花板有黑色的霉跡斑點,頂角處還有蜘蛛網。廁所在客廳後面,地板黑黢黢的且很油膩。
走進廁所,一口大的不鏽鋼盆放在正中,擋出了便槽的一半。如果一不小心,排泄物可能就會濺進去。
用來蒸饅頭的紗布,隨意泡在不鏽鋼盆里,蒼蠅成群結隊飛來飛去。“這家店裡面這麼臟呀!我還經常在這裡買饅頭。”一位居民說。
三無黑店內查出甜蜜素
執法人員發現,這家店鋪無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無生產許可證,是一個黑店。此外,還發現了食品添加劑甜蜜素。執法人員稱,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甜蜜素不能作為肉製品添加劑,不能用在饅頭等發酵食品中。
業內人士介紹,甜蜜素是一種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倍到40倍。添加甜蜜素除了有增強甜度、起到代糖的作用外,沒有任何營養作用,是廠家為降低生產成本而使用的。不過,如果經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標食品,會對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
甜蜜素饅頭遠銷五里店
“以前加過甜蜜素的,現在沒有用了。”店老闆說,自己一家是合川人,來主城幾年了,有一兒一女。之前為買設備,還向銀行貸了一些款。
老闆說,自己開始時主要做附近居民的生意,因為“味道好,乾淨衛生”,逐漸有了名氣。每天還會用車拉饅頭到外面送貨,有時則是開著車賣饅頭,遠的有大石壩、五里店的客戶。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一籠剛蒸好的饅頭,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表皮雪白光亮,裡面松嫩軟和。
老闆還透露,如果用白糖做饅頭,每天要用80斤左右,按3元一斤,成本就是240元左右。而甜蜜素十多元一袋,一次用一小點即可,可以用十幾二十天。這成本,誰都看得出來節約了不是一點點。
這個三無家庭作坊已被查封,執法人員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這家做的饅頭比其他店的都要香,我們都喜歡在這裡買。”江北區警方、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在石馬河山水麗都小區查封了一家非法生產、售賣饅頭的窩點。小區居民十分詫異:“原來這麼好吃的饅頭,居然偷偷添加了東西。”

經驗借鑒


如果把過期食品隨意丟棄,會污染環境;如果做環保焚燒,成本也高,而且不管怎麼樣,這些食品還是“浪費”了,也給企業帶來很多損失。實際上,還是有不少既公益環保又節約成本的處理辦法。
美國聯邦法律對除了嬰幼兒食品以外的食品的保質期沒有規定。但是,商人卻不敢輕易販賣過期食品,更不用提改頭換面。這是因為商家既怕食品安全問題,也怕信譽破產。所以,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看似太多,實際上,只要嚴懲,一樣可以“殺一儆百”。

借鑒一

快過期食品送給“食物銀行”,接濟窮人
將快要過期的食品打折販賣已經屢見不鮮了。而在美國,還有許多的商戶把食品捐給“食物銀行”。所謂食物銀行,實際上是一種慈善機構,在這裡窮人可以領到個人或者企業捐贈的免費食品。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往往把快要過期的但是仍在保期內的食品捐贈給“食物銀行”,這既是善舉,它們還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免稅額度。當然,捐獻到“食物銀行”的都不是劣質食品,只是接近過期而已。食物銀行在美國發端,而後在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起來,這樣做,既接濟了窮人,又避免了食物浪費,非常被推崇。

借鑒二

已過期食品,交給專業第三方經過高科技處理再利用,絕不浪費
日本對過期食品的處理頗有心得,當然,這些處理的企業往往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而非食品生產、銷售的任何一方。
日本每年處理大約2000萬噸剩餘食品,大約5倍於2007年援助全球貧困人口的糧食數量。過期食品大多來自嚴格執行衛生標準的商店或餐廳,意味著食物必須當天售完,否則只能拋棄處理。拋棄過期食物,讓許多日本民眾都很不滿。而使用填埋等方式,不僅浪費還會產生溫室氣體,損害環境。日本有專業的過期食品處理企業,將過期食品製成飼料、肥料,或者發酵產生甲烷,作為工業能源。據統計,過期食品的70%能夠得到回收利用。
1992年成立的一家專門的過期食物處理公司更是唯一一個能夠將過期食物進行90%再生利用的公司,過期食品最後能變成上好的有機肥料,甚至在園藝商店裡售賣。

過期食品問題


處理混亂

過期食品的混亂處理
繼瘦肉精之後,染色饅頭又成為食品安全問題新焦點。央視《消費主張》揭露在上海的一些超市裡,那些看起來白白香軟的小麥饅頭、淡黃誘人的玉米面饅頭竟然是用過期饅頭做的。一些臨近或者過了保質期的饅頭被運回到公司,各種食品添加劑齊上陣之後,又被“整容”成了新饅頭回爐。
每天三萬個的問題饅頭數量很龐大。但是染色饅頭絕非獨樹一幟,實際上折射出了中國食品安全領域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過期食品的混亂處理。
誰來定“期”
過期食品:誰來定“期”,如何定“期”在美國,食品包裝上一般有四個日期:銷售截止期、最佳口味期、食用期和封箱包裝期。超過了食用期的食物就不能再吃,應該銷毀了。而我國就分得沒有這麼細了,但是一般來說,我們所說的保質期指的是在期限之內,食物不會發生外觀、顏色、口感、味道、安全性能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實際上這也是廠家的一個承諾,表示在保質期內,廠家要為食品的安全負責。同時,這個保質期一般而言都是生產商來定的,它們會進行嚴格的實驗,然後把實驗中得來的保質期再乘以0.7或0.8,確保安全。由行業甚至政府來統一制定一個保質期標準其實並不現實,因為每個廠家技術有好壞之分,技術落後的,可能沒到保質期就變質了,反之,則能有效延長保質期。質監部門能夠抽出精力監督每個企業制定保質期當然是理想狀態。
過期食品對人身的危害
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傳染病
如果超過保質期,儘管食物不一定出問題,但出事的比例提高了,例如保質期內是萬分之一的機會,過了保質期則可能是百分之一了。許多廠家和銷售商正是抱著僥倖心態,將過期食品重新回爐。
吃了過期食品會怎麼樣呢?據專家介紹,過期食品有可能導致細菌大量繁殖,食用后可導致“生物型”食物中毒和急性傳染病;另一方面,過期的食品也可引起化學變化(如油脂酸敗),食用后可導致“化學型”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按照性質分為生物型和化學型兩種。)

去向複雜

不少過期食品返回餐桌
去向一
銷毀,目前最正規的處理但成本高有的負責任的食品企業設有專門的環保焚化爐設備,可以將過期產品進行燒毀。這也是最遵守相關法律的行為。
但是對於更多的企業來說,他們想要銷毀或者妥善處理過期食品,卻有難處。廢棄食品如果隨意當做垃圾丟棄,會污染環境。過期食品因為有潛在威脅性,要按照和醫療垃圾等非正常垃圾等一樣的級別來處理,垃圾處理企業要價高達兩千左右一噸,許多食品企業都表示承受不起,或者承受得起的企業也覺得徒增成本而放棄。
去向二
發給員工、粉碎做飼料或者直接當垃圾扔掉
有的企業會把過期食品當做“福利”發給員工。還有的企業想的是怎麼最大化地減少損失,而市面上剛好就有專門收購過期食品的人,比如超市的熟食或者蔬菜,有的就會賣給小餐館,所謂大超市的熟食上了小餐館的餐桌就是如此。這兩種行為都免不了過期食品被人吃下肚去。
有的企業會把過期食品的袋扒掉,食品弄碎最後做成飼料。而在農村,食品經營者將過期食品用來喂牲畜也很常見。這本來是環保利用的好事情,但是,有的過期食品做成了飼料之後其實發生了霉變,結果牲畜吃了也要出事。
另外,還有的過期食品就被企業隨意扔掉,這樣做其實污染環境。
去向三
處理后再重新上市,農村成了重災區
不論染色饅頭,還是往日出了名的冠生園月餅,都是把過期食品給整容之後再上市。而過期食品再上市主要有以下幾種辦法:
1.直接隱藏、更換日期。如果過期食品外形看上去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就換個包裝、生產日期標籤或者噴碼再上市,這樣的例子很多。還有的企業更懶,直接把生產日期的標籤給撕了,讓消費者見不到日期。
2.回爐“整容”之後再上市。染色饅頭就是這樣的“絕佳”例子。
結語:
在農村,因為監管更加不嚴,小作坊、小食品加工廠林立,再加上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沒城市裡強,更是過期食品等問題食品、垃圾食品肆意橫行的地方。

解決辦法

要立法
儘快形成法律、法規、規章、規劃和標準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制體系,對於違反食品安全法律的單位或個人要予以嚴懲。
立法監管
規定不完善,監管不積極,法律、文件有漏洞,違法成本不高
《食品安全法》:沒有規定怎麼銷毀、誰來監督
《食品安全法》的第二十八條、四十條、八十五條都有關於過期食品的法律條文。但是,除了籠統地說禁止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並且要及時清理之外,並沒有說明到底怎麼進行清理,怎樣來監督。
質檢總局通知:有進步,但是銷毀規定與監管仍然籠統且無法律效力
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的《關於嚴禁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為生產原料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回收食品的範圍、食品加工企業建立回收食品銷毀制度和相關監督做出了規定。誰來銷毀,誰來監管卻沒說清楚。最重要的是,這個《通知》既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規,只有普遍約束力而無法律效力。
工商總局規定:要求如實記錄過期食品處理情況,但是很好矇混過關
國家工商總局曾發布《規範食品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台賬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對超過保質期或者腐敗、變質、質量不合格等食品,處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但實際上,許多生產企業負責商品的回收,虛構銷毀很容易,賬面上還查不出來。
浙江地方性規範:過期食品不再退回供貨商,銷售方主動銷毀
這是2007年浙江工商局發布的規範,規定了過期食品不退回供貨商,在一定程度上無法讓生產商把食品再加工,相較以前的法規、文件有進步。但是,監管不力一樣會有問題,下文會提到。
另外,過期食品違法成本很低,往往只有幾萬塊的罰款。但是在美國,有家健康食品店CVS銷售了過期食品、藥品,光是在紐約州就主動認罰了85萬美金,超市因為販賣過期食品而被罰關門的例子也有。而對於銷售商而言,假如他們被認為銷售了過期商品,那麼信譽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得不償失。所以有在美國的中國人會感慨,在某個大超市,拆過封的食品只要你表示過期都能夠退貨並且不會再回爐銷售,因為商家也怕顧客真吃出了問題,麻煩就大了。
監管:部門權責不明,重視生產環節、不重視銷售環節
食品安全問題“多龍治水”,結果反而權責不明、帶來混亂。衛生、質檢、工商、商務、農業……每個部門都可以管,但是太多部門管的結果就是“沒人管”,因為這些部門之間往往職能交叉,聯繫脫節。而就算監管,一般而言,各個部門就把力氣都用在了生產環節,對召迴環節投入很少。
要管理
建立健全食品市場認證體系,制訂完善安全檢測監督抽查以及市場准入制度,加強食品安全職能管理部門的建設。重點應建立預防手段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系,探索制定市場分級管理辦法。
要規範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會信用體系,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食品質量安全衛生情況進行跟蹤監測,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將那些沒有安全保證的企業清理出市場。
要公開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向社會發布,讓老百姓知道,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是不安全的,讓老百姓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流進高校
溫州作坊制售近20萬個染色饅頭部分流進高校
溫州工商部門日前查處一家制售染色饅頭作坊。據悉,2011年3月22日到4月14日該作坊賣出約19.48萬個染色饅頭,其中1.1萬個賣給附近一所高校。
用檸檬黃炮製的玉米饅頭
用檸檬黃炮製的玉米饅頭
沒有一顆玉米,卻做出成千上萬的“玉米饅頭”。2011年4月15日,溫州工商部門查處了一家饅頭作坊。該作坊用檸檬黃、糖精鈉、玉米香精等多種添加劑炮製玉米饅頭、白饅頭。
賬本顯示:2011年3月22日至4月14日間,他們共賣出這種饅頭19.48萬個。該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該作坊位於溫州市區的狀元甘嶴村甘中路,條件非常簡陋。
蒸籠就擺放在民房門外(帳篷內)的地上,邊上就是煤炭堆。作坊的地上滿是泥濘,四處是發霉的牆壁。還擺著睡覺的床。看來這裡還是工作人員的休息室。作坊沒有衛生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
執法人員未在現場發現一顆玉米,但該作坊出售的卻是“玉米饅頭”。
作坊的檯面上放了5瓶液體物和3包固體物。5瓶液體物分別是“檸檬黃60”、“甜玉米香精”、“金玉米香精”;3包固體物分別是“糖精鈉”、“紅蘋果高活性乾酵母”。
現場一名女工表示,這些都是和面時直接加入的。
“檸檬黃”、“玉米香精”和成的面是用來製作玉米饅頭的;不加色素的麵粉用來製作白饅頭,為增加甜度和香度會加一些糖精和香精。
“至於加多少量,主要是看手感”,該女工說。
作坊里,執法人員查到一本賬本,記錄了2011年3月22日—2011年4月14日該作坊饅頭的銷售情況。
從賬本的數據看,該作坊每天的營業額在3000元左右。2011年3月22日到2011年4月14日,24天就賣出饅頭約19.48萬個。其中有1.1萬個染色饅頭賣給了作坊附近的一所高校。
溫州市工商部門已經取締這家“黑心”饅頭作坊,並將會把相關情況通報給質監部門。
溫州市食品研究所所長陳顯群表示,檸檬黃色素、玉米香精、糖精鈉等都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添加劑,但使用的範圍是有限的,不是所有食品都適用。
“如麵食製品是禁止添加色素、糖精的。另外,玉米香精在玉米麵包中可以使用,但若直接用玉米香精替代玉米,那就涉嫌假冒偽劣,是違法的。”陳顯群說。
據了解,長期攝入檸檬黃色素、香精、糖精等,會影響青少年的正常發育。

禁再出售

食品生產企業,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安全,就應當立即停止生產。昨日,國家質檢總局就新修訂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徵求意見,問題食品的召回程序比2007年實施的規定有所簡化。同時,對被召回的食品,採取無害化處理措施的,也不能重新用於食品生產和銷售。對於因為標籤、標誌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被召回的食品,採取補救措施並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銷售,但應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召回無須評估聽證
2007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曾發布《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其中涉及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食品主動召回與責令召回的實施、食品召回的法律責任等,共有五章四十五條。而昨日發出的徵求意見稿,首先在篇幅上就大大“瘦身”,不僅不再分章,而且只有二十七條。
在這短短二十七條里,召回程序上的變動很大徵求意見稿規定,食品生產企業發現其生產的食品屬於不安全食品的,就應當立即停止生產。
但在2007年實施的老規定中,判定食品是否屬於不安全食品,應當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如果食品生產者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的結果,與專家委員會的結果不一致的時候,甚至要採取聽證等方式進行處理。最後,只有經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確認屬於生產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應當確定召回級別,實施召回
新規不提換貨說法
此次徵求意見稿不僅在食品召回的程序上進一步簡化,在召回的方式上,也流露出收緊的味道。
2007年規定中定義:“召回,是指食品生產者按照規定程序,對由其生產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類別的不安全食品,通過換貨、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說明等方式,及時消除或減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動。”
徵求意見稿中,則將“換貨、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說明等方式”收緊為“退貨或者修正標誌”兩種。
另外,徵求意見稿在不安全食品的定義中,除了保留“已經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等內容外,還增加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一項。
三天提交召回計劃
2007版規定中,實施的召回分級制度,也在徵求意見稿中不見蹤跡。
原規定根據食品安全危害的嚴重程度,將食品召回級別分為三級,比如“一級召回”最為嚴厲,即已經或可能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範圍廣、社會影響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同時,且對每一級召回的實施都有不同要求。
而新規定對召回不再實施分級。徵求意見稿將提交召回計劃時間統一為3天,徵求意見稿稱:“在3日內向地方質量監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計劃,並採取必要措施,將須召回食品信息通知有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採取退貨等有效措施,召回已經銷售的食品。”
這與2007版規定中的一級召回相當。
召回應上升為法律
此次徵求意見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無疑是為《食品安全法》銜接所作出的舉措。
此時,2007年版的《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實施已近4年,《食品安全法》實施也近兩年。邱寶昌說,作為一個部門規章,《食品召回管理規定》的力度顯然有限,食品召回問題應該上升到國務院的條例,甚至是法律的層面,那樣,處罰力度和措施就大了,震懾力還比較弱。
反饋
徵求意見稿公示歡迎各有關單位或個人提出修改意見,並於5月31日前反饋國家質檢總局。

食品召回問題


食品召迴流程

①自查
發現生產的食品屬於不安全食品
②預案
立即停止生產,3日內向地方質量監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計劃
③退貨
通知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採取退貨等有效措施,召回已銷售食品
④報告
及時向地方質量監督部門報告,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⑤銷毀
及時對被召回的不安全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予以銷毀
⑥總結
召回期限屆滿7日內,向地方質量監督部門提交召回總結

食品召回大事

2007年8月
食品三級召回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共45條。召回級別分為三級;召回實施包括主動召回、責令召回和召回結果評估與監督以及召回食品后處理和法律責任。
2008年9月
三鹿奶粉召回
石家莊三鹿集團公司發出聲明,經自檢發現部分批次三鹿嬰幼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公司決定立即對2008年8月6日以前生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全部召回。
2008年10月
大白兔召回
冠生園集團在滬宣布,該集團已通過設在全國的銷售中心,通知各地經銷商於10月15日前召回大白兔奶糖,上海地區則在10月10日前完成該次召回。
2009年6月
建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安全法》施行,其中規定,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
2011年4月
染色饅頭召回
上海多家超市銷售的“問題饅頭”曝光,上海市質監局執法人員連夜展開了全面檢查,查封扣押了有關涉案的食品添加劑、成品、生產記錄等,責令召回涉案產品。
2011年5月

召回規定修訂

國務院法制辦官網公布《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共27條,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了不安全食品的定義,擬禁止將不安全食品無害化處理后重新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