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

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根據病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根據起病形式可分為急性和慢性低血壓。

臨床表現


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床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癥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範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性低血壓 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癥狀,這些癥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噁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葯或精神類藥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3)繼發性低血壓 某些疾病或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營養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壓藥、抗抑鬱葯。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壓也可以出現頭昏、頭暈等低灌注的癥狀。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內科

病因


● 任何使心排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的生理或病理性因素均可導致血壓降低。
● 青年女性發生低血壓者,無任何不適,多為體質性低血壓。
● 女性患者低血壓,伴怕冷、脫髮、面色蒼白、體溫偏低及脈率緩慢者考慮為內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壓。
● 老年男性低血壓則以特發性直立性低血壓、神經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的直立性低血壓多見。
● 服用安定劑、鎮靜劑、抗抑鬱葯、血管擴張葯、抗心律失常葯、利尿劑、降壓藥及抗震顫葯等要關注血壓,因為這些藥物可引起低血壓。

癥狀


● 生理性低血壓,無任何自覺癥狀,但血壓測值已達低血壓標準,必要時做24小時血壓監測了解血壓波動情況及時調整用藥。

檢查


● 需要進行詢問病史、體檢、心臟超聲、實驗室檢查等,確診低血壓最有效的檢查方法就是血壓監測,包括家庭自測血壓,診室血壓和動態血壓

體格檢查

● 分別測量卧位與立位血壓,以及雙上肢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90/60mmHg,即為低血壓。

心臟超聲

● 可明確有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重度二尖瓣狹窄、左房黏液瘤、心包大量積液等疾病。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可明確患者有無貧血。
● 血糖、尿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有助於糖尿病診斷。
● 甲狀腺功能檢查(T₄、T₃、FT₄、FT₃、TSH、TGA等),明確有無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 腎上腺皮質功能檢查,可進行尿17-羥皮質類固醇和17-酮皮質類固醇測定、血皮質醇和尿遊離皮質醇測定、血尿醛固酮測定,了解腎上腺皮質功能有無異常。
● 腎上腺髓質功能檢查(尿兒茶酚胺測定、尿香草扁桃酸測定),可了解有無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 垂體功能檢查(性激素測定、促甲狀腺激素測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測定及生長激素測定),可明確有無腺垂體功能減退症。

診斷


● 根據臨床癥狀及體格檢查及心臟超聲檢查、實驗室檢查和血壓監測綜合分析。

鑒別診斷


● 急性低血壓如患者出現暈厥,需要和低血糖低氧血症、伴有低碳酸血症的過度通氣代謝性疾病、癲癇、中毒、短暫腦缺血發作(TIA)和心理性假性暈厥等疾病鑒別。
● 老年患者的慢性低血壓需和“假性低血壓”鑒別,兩側上臂收縮壓差大於20mmHg,並在血壓較低一側鎖骨下動脈處有放射性血管雜音。

治療


● 生理性低血壓可以改善生活方式來調節,不必特殊治療。
● 急性低血壓導致突然的暈厥或休克狀態,要立即將其就地放平,抬高雙腳過胸,解開領扣,同時針對引起的病因進行處理。
● 體位性低血壓,睡眠時採用頭高位(25~30cm),起立下床時動作緩慢,直立後進行全身肌肉運動,以促進靜脈的迴流;禁飲酒,禁用安眠藥、鎮靜劑、利尿劑等。鼓勵增加鹽攝入(每日至少8g);每日飲2~2.5L液體,盡量為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多次少量進食,減少每次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考慮腹部束帶、彈力襪增加靜脈回心量。有先兆時,採用對抗性動作控制暈厥的發生。
● 繼發性低血壓需要根據病因,給予相應病因積極治療,如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重度二尖瓣狹窄、心包大量積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腺垂體功能減退症、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糖尿病,控制疾病可改善低血壓程度。
● 低血壓出現與使用藥物密切相關的,及時停用該葯,可使血壓回升。

危害


● 急性低血壓常表現為暈厥或休克,危及生命,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 慢性低血壓可出現頭暈、睏倦無力、嗜睡、健忘、黑矇等癥狀,或有反應遲鈍、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預后


● 急性低血壓常積極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后。
● 繼發性低血壓,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可改善低血壓情況。
● 藥物性低血壓及時停葯,可使血壓恢復。

預防


● 如果有生理性低血壓,應長期定期隨訪,定期測血壓。
● 有原發疾病導致的低血壓,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 規律生活,有氧運動。
● 調整飲食,少食多餐,清晨可飲些溫淡鹽水。
● 改變體位,尤其蹲起時動作緩慢。
●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
● 避免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