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秋分日的結果 展開

秋分日

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秋分日,是秋季三個月(約九十天)的中分點。“秋分”中的“分”為“半”之意。秋分日在每年公曆的9月23日前後,地球到達黃經180度時。太陽在這天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後夜愈長日愈短。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定義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中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氣候特點


天氣變化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秋分以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不過,降雨日數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南方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
氣象專家介紹說,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后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溫度變化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穫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物候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地球上距赤道越遠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獲得的太陽光熱能越少。從南北極點上看,太陽全天在地平線上。此後南極點太陽將升至地平線以上,進入半年的極晝期,北極點則相反。一般北半球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對於中國所在半球,即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正與此相反。即南半球9月23日前後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後是秋分日。
秋分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分所在的日子就是秋分日。
雷始收聲: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蟄蟲坯戶:淘瓦之泥曰坯,細泥也,按《禮記》注曰:坯,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養生


秋分時節多加健身
南方的氣候由這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在精神養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則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複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廣東民間歷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習俗


習俗由來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進入半年的極晝期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豎蛋習俗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其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四邑(今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拜神習俗

秋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農事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據考證,我國很早就以“秋分”作為耕種的標誌了。漢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寫到:“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穫的大好時節。農民朋友們要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還要適時早播冬作物,為來年豐產奠定基礎。
主要農事:
一是中稻要加強後期水漿管理,採用乾濕相間的灌溉技術,收穫前斷水不宜過早,以收穫前5-6天斷水為宜。這樣能提高根系活力,養根保葉,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癟谷。
二是適時分期採摘新棉,堅持“四分四快”,就是分收、分曬、分藏、分售和快收、快曬、快揀、快售,以提高品質。
三是制訂秋播規劃,做好秋播種子餘缺調劑和串換工作。三麥、蠶豆播前做好種子精選和處理,並做好發芽試驗。油菜精做苗床,9月底前搶播育苗,已播油菜加強苗床管理。
四是茼蒿、菠菜、大蒜、秋馬鈴薯、洋蔥、青菜、蒲芹、黃芽菜等播種定植。在田蔬菜加強田間管理,以延長採收供應期。採收菱角、荷藕和茭白
五是家畜秋季配種,繼續加工貯藏青粗飼料。家禽秋孵。開展畜禽秋季防疫。加強成魚飼養管理,防治魚病,增投精料,促進成魚快長,分期捕撈上市。
嚴格地說,秋分並非晝夜平分!
在北京市區,秋分這天日出時間為6:03,日落時間是18:10,白晝時間為12小時7分鐘。專家稱,民諺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也就是說秋分這天白天黑夜都是12小時,實則不然。秋分的白天總要比夜晚稍長一些,這是因為日光折射作用使然。由於地球大氣層產生折射,秋分的白天要比黑夜長一些,這裡所說的白天(黑夜)完全是按照太陽上邊緣位於地平線上(下)的一瞬間開始的,同時加上大氣折射作用。如果再加上太陽尚未升起(落下)前(后)一段黎明(黃昏)的時間,則秋分日白天比黑夜要長2個多小時。
秋分日
秋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