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岔赫哲族鄉

八岔赫哲族鄉

八岔赫哲族鄉位於同江市東北部140公里處,黑龍江下游南岸,東部與撫遠縣接壤,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是赫哲族的主要集居地之一。交通便利。鄉域內泡澤、河流眾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

基本簡介


同江市轄鄉。位於市境東北部,距市府118.5公里。面積508.2平方公里,總戶數1287戶,人口3851人,主要有漢、赫哲、滿、蒙古等民族。鄉政府駐八岔村。通公路,黑龍江通客貨輪。轄八岔、新勝、新宏、新安、新顏、新強6個村委會。以漁業為主。黑龍江鄉境段盛產鰉魚、鱘魚大馬哈魚
“八岔”這一名稱,源於赫哲語“八陳”,即“夾芯子”之意,后演變為“八岔”。
八岔一名源於赫哲語“八陳”,意為“夾芯子”。全鄉境內地勢平緩,綠野如茵,江河如網,泡沼似星。江河中不僅盛產“三花五羅”及鱘、鰉等名貴魚種,還有“大馬哈”等回遊魚類。八岔境內土質肥沃水草豐美,適合種植水稻、大豆和養殖黃牛,是同江市重要的產糧基地和黃牛養殖基地。

內設機構


八岔赫哲族鄉人民政府內設黨委辦、政府辦、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計生服務中心、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綜合文化站。八岔赫哲族鄉現有4個行政村和6個自然屯,即新勝村、新顏村(新顏、新宏)、新強村(新強、新安)、八岔村。

自然資源


八岔赫哲族鄉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盛產名優特魚,八岔赫哲族鄉被譽為魚米之鄉。
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較著名的鳥禽有:丹頂鶴、天鵝、山野雉、野鴨大雁等。野獸有:紫貂水獺猞猁猻、熊、狼、豹、獐子狍子、野豬、獾子貉子、狐狸、鼬鼠、灰鼠等。森林資源有:針葉松樟子松柞樹、楊樹、柳樹、榆樹、椴樹樺樹等幾十種木材。菌類有:元蘑、木耳、猴頭蘑、花臉蘑、榛蘑、白蘑、樺蘑等。野果有:山梨山葡萄、都柿、稠李子山丁子山裡紅等。野菜有:黃花菜柳蒿莧菜、野韭、野蒜、江蔥、蕨菜、薺薺菜、車輪菜山白菜等。水產品資源有:大瑪哈魚(鮭魚)、鱘魚、鰉魚、鯉魚、鯰魚、鯽魚、鯇魚白魚、槐頭、趕條、鴨嘴魚等。特別以盛產“三花”、“五羅”著稱:鰲花鱖魚)、鯿花鯽花、哲羅、發羅、雅羅、胡羅、同羅。農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麥、水稻等。

歷史沿革


1895年建屯,取名“八卡德倫”,意為“低洼地”,屬撫遠州管轄。1929年歸撫遠縣第二區管轄。東北淪陷后,初隸第一區,1944年隸屬撫遠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9年隸屬生得庫村。1956年設置下八岔鄉。1958年,因政社合一,撤消了八岔赫哲族鄉,1984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八岔赫哲族鄉。

民俗文化


服飾

A、“魚皮衣”魚皮衣飾,多是婦女穿用。赫哲族婦女穿著的上衣樣式,相似於滿族人的旗袍,襟長過膝,腰身窄,下身肥大,袖肥而短,只有領窩沒有衣領。領邊、袖口、衣邊都飾有染上各種顏色的皮條雲紋和動物花樣,有的還在衣下擺縫上海貝殼、銅鈴或纓絡珠、疏綉穗之類的裝飾品,以示別緻美觀。
B、“獸皮衣”赫哲族男人,冬季多穿狍皮大衣、狍皮褲、魚皮靰鞡(溫塔)、狍皮、鹿皮靴子和一種用狍、鹿腿皮拼接縫製的“溫得”(靴子)、戴狍、貉皮帽子。“溫得”樣式美觀又結實耐穿;魚皮靰鞡絮上捶軟的靰鞡草,既輕便又暖和,在冰路上走不打滑還不結霜。赫哲人男女勞動時都穿魚皮套褲。他們除了用狍皮製作衣褲鞋帽手套外,還通常用它製作冬季露宿野處的狍皮被褥。

節慶

赫哲族歷史上很早就過舊曆年(春節),對此節日也尤為重視。除夕晚上要“燒包袱”(紙糊口袋形的“搭子”,裝著用金箔疊成元寶形的錁子和列印有銅錢痕迹的黃表紙),以祭祀鬼魂和亡靈。還要供奉祖宗三代之位,供奉灶神,供奉天地。除夕的午夜要接神。接神時要在院中放一個登子,上面放一碗餃子,再早是放一碗小米乾飯,還要焚香磕頭。接過神之後,先給供在西牆壁上的祖宗三代之位磕頭,然後給長輩磕頭。正月初一早晨各家各戶相互拜年祝福道喜。春節期間,人們唱歌、跳舞、彈奏口弦琴、聽唱“伊瑪堪”和比試傳統的遊藝體育項目。他們也過元宵、清明、端午、仲秋等節日,但並沒有太多的節日意識。
烏日貢節
“烏日貢”,赫哲語“歡樂、喜慶”的意思。烏日貢大會,一般每屆都在開江漁汛喜獲豐收后的6月下旬由赫哲族聚居地輪流舉辦,會期兩天。從第三屆開始,定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為赫哲族的烏日貢節。
赫哲民俗。早年農曆七月十五,放燈於江河,以慰溺水者的魂靈和祈求江河神保佑族人捕魚時順利平安。如今,它已演變為放燈人對生活的美好祝福。

基礎建設


八岔赫哲族鄉基礎設施建設較快。鄉內主要街道全部實現硬化,白色路面里程達20多公里,初步形成“五橫二縱”式交通網路,現有3輛客車通往同江及1輛通往撫遠。各村公用建築和服務設施全面加強,衛生所、防疫站點、計生協會服務部門齊全。八岔村、新強村農民吃上自來水,磚瓦化率達50%左右,其中八岔村達到87%。信息通訊迅速崛起,固定、行動電話家家必備,家用電腦併網普及率逐年提高,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有線電視可接收40多個頻道。

農村建設


八岔赫哲族鄉開展以八岔村為重點新農村建設。在赫哲新區,新建磚瓦標準化民居住宅24棟48戶,鋪建色水泥路面5700多平方米,建設中心休閑廣場,並完善中心廣場其它輔助設施。在赫哲族老區完成5200延長米磚鋪巷道改建,完成八岔大街及八岔大街至船塢延伸路段白色路面建設工程,爭取資金對沿江公園進行改造,增加健身器材和路燈等設施,栽種綠化樹木雲杉150棵、垂柳450棵,鋪設人行步道板6000平方米,村內路邊溝硬化1.5公里,完成房屋改造15棟樓房60戶居民,共計3840平方米。加強對全鄉主要道路進行綠化和美化,先後在村屯主要道路兩側栽種垂柳600餘株、銀中楊6000株,在老區栽種樟子松1000餘株,在八岔出口路的1000米路段栽種丁香500餘株,全鄉綠地面積達到3800多平方米;全面實施“亮化工程”,實現八岔村主要街道路燈全覆蓋。積極爭取資金實施人畜改水工程,使每戶村民都免費用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為村民免費安裝有線電視。由村集體出資,為村民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為改善辦公環境和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建設500平方米的辦公及文化活動中心。八岔村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經濟發展


八岔赫哲族鄉堅持穩定農業生產,發展多元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方針發展區域經濟。截至2011年有耕地面積20.4萬畝,2010年種植大豆5.6萬畝、玉米6.81萬畝、水稻1.23萬畝、芸豆5.06萬畝、薯類及蔬菜等其它經濟作物0.7萬畝,實現了水稻種植零的突破。2010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382元,赫哲族人均純收入實現8951元。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建設十里泡養殖基地和600多畝河蟹養殖場,在八岔村八岔河建設網箱養殖場1處,養殖鯉魚、鯽魚、白魚、鰱魚、草根等,逐步向養捕結合的多元化養殖模式發展。加強畜牧生產,全鄉肉牛、生豬、山綿羊(含肉羊)、禽類飼養量分別達到6885頭、9450頭、8135隻、12.15萬隻,有養羊大戶8戶、養豬大戶9戶、養牛大戶7戶,在典型大戶的帶動下,推動畜牧養殖沿著健康方向發展。強化扶持發展第三產業,使全鄉從事第三產業經營的農戶由原來的47戶發展到現在的128戶,全鄉經濟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教育狀況


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八岔中心校新建了600平方米的初中教學樓,並設有中小學微機室、圖書室、衛生室、大隊活動室、檔案室。現有微機16台,圖書近3000冊,中心校的辦學條件達到了省內農村一流水平。1999年八岔中心校通過了國家“普九”驗收。目前中心校校舍面積為1404平方米,共有教職員工44名,其中赫哲族15人,在校學生576名,其中赫哲族學生64名,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鄉衛生院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有醫護人員11名。近年來醫院購置了B超、X光機等新型的診療設備,並選配了一批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師,提高了防病、治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