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茶

新藏茶

新藏茶是一種高溫深度發酵茶,發酵溫度在70-80攝氏度之間,俗稱烏茶。新藏茶是一款新茶類,歷史僅僅三年。在完全保持老藏茶傳統工藝基礎上,在選料、工藝、口感、功能、飲用人群範圍、文化特徵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和優化,將藏茶提升到了又一個歷史高度。

概述


茶湯色
茶湯色
新藏茶是根據現代茶葉科學對茶多糖和茶色素的研究成果,對傳統宮廷藏茶工藝進行優化,採用1芽2、3、4、5葉為原料,將制茶重點放到茶多糖、茶色素(茶褐素、茶紅素、茶黃色)和芳香物的轉化上,經過鮮嫩葉拼配、殺青、揉捻、烘乾、多次高溫渥堆發酵、二次烘乾、篩分、二次拼配、複試秘制等特殊工序,製成具有“純和迷甜、圓潤厚滑”口感特徵;湯色中茶褐素色、茶紅素色、茶黃素色明亮清晰,品飲時茶多糖微甜持久;新藏茶香味混合豐富,芳香醇、芳香酶作用明顯,具有較高的營養功能價值。長期飲用對人體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和免疫力系統健康有很好幫助。新藏茶是相對於老藏茶制茶工藝而言的,與老藏茶存在較大區別。

發展簡史


藏茶起源

新藏茶
新藏茶
藏茶出現在唐朝,其前身是雅安高溫緊壓發酵茶,藏茶因文成公主入藏而起。公元641年,文成公主16歲時入藏與松贊干布和親,帶去了全國各地的貢茶,經過長期飲用實踐,發現只有雅安高溫發酵茶最適應於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到文成公主50歲去世時,整個藏區已經養成煮飲雅安高溫發酵茶的習慣,逐漸成為了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區藏族人的生命茶,到了“寧可三日無米,不能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米則病”的地步,至今已經持續了1373年,從未改變。千百年來,由於西藏的氣候土壤不適合茶葉的生長,西藏不產茶,藏茶也不是西藏生產的茶,而是雅安生產的高溫發酵茶。
緊壓發酵茶始於唐朝,當時茶風盛行,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品茶論道,因此就帶來了全國制茶水平的空前繁榮,龍團鳳餅就是其代表茶品,還有不同形式的緊壓磚茶和條茶。唐朝緊壓發酵茶工藝各異,發酵溫度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低溫發酵、中溫發酵和高溫發酵。黑茶屬於低溫發酵,溫度在30°~40°之間;紅茶發酵溫度在50°~60°之間;雅安發酵茶屬於高溫發酵茶,發酵溫度在70°~80°之間。現在將雅安發酵茶(藏茶)劃分為黑茶,還存在一定分歧,按照歷史記載應該稱之為“烏茶”更為貼切一些。

宮廷藏茶

宮廷藏茶是文成公主入藏茶時帶去的唐朝宮廷御茶師創立的。雅安藏茶雖然最適合西藏高海拔地區人飲用,主要原料卻取於老枝老葉茶樹,茶性剛硬猛烈,單飲難以入喉,藏族人只有將其製作成酥油茶方可飲用。文成公主習慣於唐朝宮廷茶飲,以單飲為主,御茶師們就從雅安藏茶中遴選出一芽二、三、四、五葉的成品干茶來,按照唐朝宮廷制茶工藝研製出藏式宮廷茶,供成文成公主飲用。宮廷藏茶僅有34年的歷史,公元前675年,文成公主去世,宮廷御茶師紛紛返回內地,宮廷藏茶因此失傳。公元二00一年,茶馬古道歷史文化愛好者葉瀧澤到雅安考察,對宮廷藏茶這段歷史產生濃厚興趣,經過11年的研究和反覆試驗,於公元二0一二年成功複製出宮廷藏茶,使這款塵封了1371年茶重現於世。

民間藏茶

民間藏茶長期以來稱之為西路邊茶,也稱之為老藏茶,藏族人製作的酥油茶均採用雅安這種茶,因受傳統工藝和成本因素的影響,1373年來始終保持著藏茶老枝老葉和醇厚剛硬猛烈的獨特風味,相對與文成公主的宮廷藏茶,西路邊茶也稱之為民間藏茶,或者稱之為老藏茶。現在雅安仍有十三家生產企業在生產這種茶。

新藏茶

新藏茶是一款新茶類,歷史僅僅三年。在完全保持老藏茶傳統工藝基礎上,在選料、工藝、口感、功能、飲用人群範圍、文化特徵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和優化,將藏茶提升到了又一個歷史高度。新藏茶與民間藏茶(老藏茶)的區別見本文第五節。

制茶工藝


新藏茶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制茶技術,主要工序包括鮮嫩葉拼配、殺青、揉捻、烘乾、多次高溫渥堆發酵、二次烘乾、篩分、二次拼配和複試秘制。鮮葉拼配是指將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日照土壤、不同時間出葉的新枝嫩葉的原料茶葉進行拼配,拼配時按照不同組分進行;殺青分為頭殺青、二殺青、三殺青,講究濕溫控制;主要在於溫度的控制;揉捻分為輕柔、重揉、熱揉和冷揉;烘乾分為烘黃、烘綠和烘青;多次高溫渥堆發酵分為三蒸渥三遛三揀梗四拼四曬,主要控制濕度溫度,一般耗時25~30天,發酵時間的長短均取決於雅安天氣溫度;二次烘乾講究恆溫烘,要求溫度穩定;篩分按照粗、中、細、長、中、短、園、匾、尖和不同顏色的標準進行,分別選出藍茶、金葉茶、烏金茶、黑珠茶和茶梗,並分類存放;二次拼配是指將篩分后不同規格的半成品茶按照不同組分進行混合,再與基茶拼配;複試秘制是按照一定的流程、后工序整理和制香。通過以上工藝,新藏茶可達到茶褐素茶黃素、茶紅素清澈明亮,口感“純和迷甜、圓潤厚滑”,香氣混合豐富的質量標準。

產品功能


新藏茶主要成分為茶多糖、茶色素和芳香物,對人體血液系統、消化道系統和免疫力系統具有很好幫助。

茶多糖功能

新藏茶
新藏茶
茶多糖是茶中含有的獨特物質,主要對人體血液系統健康有巨大幫助。中國對茶多糖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且發展很快。由於茶多糖多種多樣的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在功能食品和臨床上廣泛使用,使茶多糖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研究日益活躍,成為天然藥物、生物化學、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從原料老嫩看茶多糖含量,老葉含量比嫩葉多。
茶多糖是茶葉複合多糖的簡稱,由糖類、果膠、蛋白質等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等水溶性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減慢心率、增加冠脈流量、抗凝血、抗血栓、增強免疫力和耐缺氧等作用。
近些年來發現茶多糖還具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清水岑夫(1987)研究發現,服用茶多糖鏈脲佐菌素誘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明顯下降,最高下降率達40%;對正常小鼠腹腔注射茶多糖500mg/kg,給葯7h后出現降血糖效果。王小剛等(1991)報道,分別給正常小鼠灌胃50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小鼠血糖濃度分別下降了14%和17%;而分別給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5mg/kg和100mg/kg的茶多糖,其血糖濃度分別下降48%和52%,因此,不同給藥方式降血糖的效果不同。Isiguki k.等(1992)發現腹腔注射茶多糖可使大鼠的血糖下降;將茶多糖用於糖尿病的輔助治療,患者的癥狀均有好轉。Tadadazu T.等(1998)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發的高血糖模型大鼠用茶多糖灌胃,發現有明顯的降血糖用用。據江和源等(2004)報道,茶多糖對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必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這可能與茶多糖能減弱四氧嘧啶對胰島β細胞的損傷或改善受損傷的β細胞的功能有關。

茶色素功能

茶色素是茶中的一類水溶性酚性色素。Roberts E.A.H.(1959)將其分為茶黃素(Theaflavins TFs)、茶紅素(Thearubigins TRs)、茶褐素,並提出了TF的分子式與結構式,闡述了制茶發酵中茶色素形成途徑等,這些至今仍是茶色素化學基礎。 1990年前每噸茶葉僅能提取0.6—1.6千克茶色素,被譽為“藥物中的綠色黃金”。現在隨著提純技術發展,已可大量生產。有關研究表明,茶黃素(TF)是湯色“亮”的重要成分,茶紅素(TR)是湯色“紅”的主要成分,茶褐素(TB )是湯色“暗”的主要原因。當TB含兩達6%~8%時,湯色呈現紅褐明亮的品質特徵,而TB含量低於5%時,湯色則呈現紅橙明亮的特徵,這在工藝上被認為發酵不完全。通過二十餘萬臨床病例證實,茶色素具有抗脂質過氧化、增強免疫力功能、降血脂、雙向調節血壓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抑制實驗性腫瘤等藥理作用,茶色素對於以下癥狀有明確療效: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等。
腦血管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供血不足、腦梗塞、腦血栓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中風及其後遺症。
其他心腦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凝血症、高纖維蛋白原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脂蛋白a增高症。
糖尿病(Ⅰ型和Ⅱ型)、脂肪肝、肺心病、胃腸消化道病、腎病及腎病綜合征、前列腺肥大、陽痿、痛風、外傷所致的植物人以及各種癌症。

茶黃素的功能與作用

茶黃素為茶葉發酵的產物。在生物化學里茶黃素是一類多酚羥基具茶駢酚酮結構的物質。茶黃素是第一次從茶葉中找到具有確切藥理作用的物質物;經過臨床試驗,驗證了茶黃素具有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無毒副作用。這份研究報告已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JAMA上發表。茶黃素被譽為茶葉中“軟黃金”的茶黃素有降血脂的獨特功能,茶黃素不但能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減少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還能抑制人體自身膽固醇的合成。然而茶黃素的功效不僅僅是可以降血脂,它在清除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也具有很大的功用。
清除脂肪肝
茶黃素不僅有卓越的降脂功能,而且還能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而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脂肪飲食和高血脂所致。長期高脂肪飲食形成過高的血脂會引起大量脂肪在肝臟沉澱,從而引發脂肪肝。而服用茶黃素后,不僅能讓血脂逐步下降,同時茶黃素還抑制了人體對脂肪的吸收,這樣人體就必須通過分解肝臟脂肪來補充血脂,經常服用,人體肝部的脂肪就會逐漸減少,久而久之脂肪肝就會被徹底清除了。因此茶黃素具有非常卓越的清除脂肪肝功能,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預防酒精肝
所謂酒精肝,全稱為“酒精性脂肪肝”,它也是脂肪肝的一種,是由於長期過度飲酒,容易造成中性脂肪在肝內積蓄過多所引發的一種常見可逆的瀰漫性脂肪肝,如果及時預防保健,完全可以清除、康復。但由於酒精的毒害性,如果長期酒精肝,容易導致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正常情況下把肝內脂肪含量在5%-10%稱為輕度酒精性脂肪肝,11%-25%為中度,重度則大於26%-50%。人體形成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飲酒,長期飲酒不僅造成脂代謝紊亂,同時飲酒時也會過多的攝入高脂肪物質,因此極易引發酒精性脂肪肝,而人體的酒精分解代謝過程中,又會產生大量的過氧化物和自由基,這樣極易造成肝部脂肪的纖維化與硬化。所以飲酒的人容易傷肝,容易引發多種肝病,但經常服用茶黃素具有卓越的保肝護肝與清除酒精肝功能,因為茶黃素不僅能夠降血脂,而且能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所以在飲酒時,服用茶黃素能有效抑制高脂肪的吸收,控制血脂,同時又能夠降低血脂,加快脂肪的分解與代謝,有效清除脂肪肝,同時茶黃素又是非常好的抗氧化物質,能夠降低與減緩酒精對肝臟傷害,保肝護肝。
預防肝硬化
肝硬化的種類很多,而茶黃素預防的肝硬化是專指由酒精肝與脂肪肝而轉化成的肝硬化。雖然肝硬化品種很多,但由酒精肝、脂肪肝所轉化成的肝硬化占絕大多數。當長期性脂肪肝時就會造成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引發壞死肝細胞周圍區的纖維肝細胞大量增生,從而導致肝硬化。現代醫藥科學研究證明,從脂肪肝、酒精肝轉化成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是長期的脂肪肝造成肝功能下降,肝細胞變性、死亡,從而導致肝臟失掉了正常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這樣壞死的肝細胞脂肪在過氧化物與自由基的侵害下,很容易造成脂質過氧化,從而進一步引發肝硬化。因此預防肝硬化、清除脂肪肝和抗氧化同等重要,而茶黃素不僅具有卓越的降血脂、清除脂肪肝功能,而且又有非常強的抗氧化功能,所以經常服用茶黃素不僅有益於減少脂肪肝、清除酒精肝,也有益於保肝護肝,預防肝硬化。

茶類芳香物質

茶中含有七百多種芳香物質,其芳香醇和芳香酸能有效化濁、去膩、潤腸道、防止脂肪積滯在消化道上。新藏茶芳香物質豐富,通過聞干茶和茶湯,能嗅出20多種芳香,包括:迷甜香味、麥香味、海苔香味、橙香味、玫瑰香味、茉莉香味、果香味等等,是目前茶中芳香物質和茶香較為豐富的茶品。凡是消化不良、便秘、腸干者,飲用后都有明顯改善。

工藝區別


新藏茶與老藏茶的工藝區別
對比項新藏茶老藏茶
原料鮮葉拼配不拼配
殺青分類殺青一次混合殺青
揉捻分類不分類
烘乾分類不分類
發酵多次高溫渥堆多次高溫渥堆
烘乾二次一次
拼配 二次不拼配
篩分分類不篩分
秘制複試法不秘制

分類


【工藝】新藏茶、老藏茶
【品種】原味茶、調味茶
【形式】散茶、袋泡茶

飲用方法


【原味茶】取3克散茶或者袋泡茶,用100°沸水在任何茶具中沖泡2分鐘即可飲用,用瓷器茶具味道更香甜。
調味茶】取3克散茶或者袋泡茶,用100°沸水在任何茶具中沖泡,同時加入牛奶、巧克力、麥片、水果、花草、堅果粉等,再加少許糖,將其調成甜茶,味道鮮美可口,非常適合女士和青少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