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屏
北京大學現代廣告研究所研究員
李傳屏(1955—2009)中國傳媒大學校聘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系高級顧問,北京大學現代廣告研究所研究員,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廣告系榮譽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在中國廣告行業內可謂無人不曉,是被譽為中國廣告第一人、中國廣告教父的大師級人物。
李傳屏(Joseph Lee C.P.),男,漢族,祖籍湖南新化,
1955年生於台灣屏東,2009年11月4日去世,時年54歲。
1977,畢業后,應聘進入台灣白金國際貿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擔任外貿推廣工作,輾轉世界各國業績驕人,迅升任經理
1981,轉戰市場營銷規劃領域,歷任台灣大型地產置業,外銷工廠總裁特助
1986,進入美商李奧貝納國際廣告公司( Leo Burnett Ad. Ltd..Co.),
從底層做起,由於歷煉豐富,屢膺重任,一路高升,任客戶集團總監
1992,出任盛世長城(Saatchi & Saatchi Ad . Ltd. Co.)中國區第一任華人總經理,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為其宏圖發展,奠下堅實基礎
1996,創辦洪福廣告及傳福媒介,與各省媒體及廣告關聯企事業有機聯盟
極大觸動行業細分,專業整合的趨勢,助動行業健全,創新進展,觀念影響深遠
同時,應聘在各知名大學及研究所授課,傳播品牌運動,營銷理念,
併兼任國內多家企業品牌戰略發展顧問
2001,進入中國民營企業東盛集團任副總裁,主掌品牌營銷並建立組織制度
2004,完滿離職,專心著書立說及品牌教育推廣
2005,完成著作《營銷論語》,
詳細闡述其對國內市場趨勢與發展,品牌運動規律與營銷的基本理念
三十年中,
涉足工、商、物流、媒體、廣告、品牌營銷、學術教育等諸多領域,
門生故舊,遍布業內
在中國,大部分國際、國內知名品牌,
都直接間接或多或少與他有所關聯,
作為著名的品牌運動營銷實戰型學者
專業能力倍受業內人士的尊重
歷任:
李傳屏品牌工作室創辦人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廣告系榮譽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傳媒大學校聘兼職教授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系高級顧問
北京大學現代廣告研究所研究員
李傳屏是第一個在國際4A公司任職總裁的中國人。歷任李奧貝納客戶總監,盛世長城中國總裁,中國當代市場營銷開山之人,著有《營銷論語》等影響力作品,神姿瀟灑,才華橫溢而負盛名,又因長年後發綿長而獲“小辮大師”之美譽。后隱居高等學府以授業解惑為任。避談名利相關。有朋友至,大坐清談,無論高日炎炎,抑或長夜漫漫、表均以友信相待深厚,深則以氣度暗查親疏,營銷後來者趨之若鶩,其親者,則男稱為“孩子”,女稱為“寶貝”,清潔坦蕩,無謂他人俗論。對長而親者,如劉國基博士,則親敬守序,堪為楷模。
2009年10月,被任命為北京聯合大學營銷傳播學院院長。
2009年11月,李傳屏先生因意外不慎嚴重摔傷頭部,11月4日,在北京306醫院謝世。
投身廣告營銷行業近30年,以其十分豐富的市場營銷、品牌管理的專業經驗及爐火純青的策劃技巧,服務和造就了數十個國際及中國國內知名品牌。在其專業生涯中,服務多個國際知名大企業,例如寶潔、強生、萬寶路、西安楊森、惠普電腦、菲亞特汽車、索尼、等。中國國內客戶包括:大地豆奶、燈塔、娃哈哈、旭日升、農夫山泉、張裕干紅、美的、完達山、麗珠得樂、白加黑等等。
李傳屏品牌工作室創辦人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廣告系榮譽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
李傳屏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系高級顧問
北京大學現代廣告研究所研究員
歷任李奧貝納國際廣告公司(美商)客戶總監,台灣清華廣告公司客戶群總監,盛世長城國際廣告公司(英中合資)中國區總經理,洪福國際廣告顧問有限公司總裁,傳福媒介事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行走廣告江湖近30載,身經百戰,成功案例無數,門生遍布中國各大廣告公司、企業與媒體,李傳屏,在中國廣告行業內可謂無人不曉,是被譽為中國廣告第一人、中國廣告教父的大師級人物。不過,對此評價,李傳屏本人卻表示,廣告有關人性,溝通的對象是消費者,研究的是消費需求,消費者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沒有誰能夠完全掌握,這個行業從來就沒有大師。其只自謙為“品牌運動”專業人士。
不管外界評價是溢獎之言,還是自我認識為過謙之辭,以跌宕起伏的豐富從業經歷和對中國大陸實戰性品牌營銷體系發展的影響力而論,李傳屏在台灣乃至中國廣告人中確是無人能出其右。
在大學期間主修企業管理的李傳屏,通過廣告選修課老師顏伯勤的精彩講解,對廣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后,雖一心想進入廣告公司,李傳屏卻屢遭拒絕,這樣的經歷也促使其日後執掌盛世長城、開辦福記溝通時更願意給年輕人提供實習機會,幫助其為以後應聘從事廣告行業積累必要的工作經驗。
未能如願從事廣告行業,李傳屏在“made in Taiwan”的年代進入了商貿領域,從拎著皮箱四處攬活開始,10年走了30多個國家。1983年,雖已在台灣一家蜚聲海外的商貿公司做到董事長助理的李傳屏,還是念念不忘大學時期對廣告的好奇和對充滿激情、挑戰的職業生活的嚮往。經過長達一年的面試,他在眾人不解下,放棄了已有的物質基礎、行業地位,帶著對廣告只是渴望但並不了解的衝動進入了台灣李奧貝納,開始從最基層的客戶服務人員做起。對於此次以及日後的種種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瘋狂”舉動,李傳屏認為與自己對人生、事業有種“羅曼蒂克”的個性有關。不過,不同於想象中的浪漫,現實卻總是嚴肅與殘酷的。
剛進入廣告圈,遭遇專業、環境的生疏和同事的冷眼,李傳屏感受到了物質生活落差之餘的精神打擊,也一度有過後悔和不知何為的苦惱與困惑。不過,經過開始的一段陣痛,10年的工作經驗、人生閱歷,對於客戶、市場、消費者的深刻了解開始在工作中發揮作用,在入職5個多月後,經過為當時以“挑剔”著稱的寶潔公司的一次成功提案,李傳屏結束了初進廣告圈的生澀,並在兩年內,創紀錄地迅速升至台灣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客戶總監的職位。營銷實戰的經驗積累和對廣告專業的熱愛、鑽研,造就了李傳屏在台灣廣告行業內的初露鋒芒和之後碩果漸豐的成功,但是,同之前一樣,已有的所得未能束縛住他“羅曼蒂克”式的個性,最終再次被外人看作的“瘋狂”所顛覆。
1989年,李傳屏陪同父親回大陸探親,父親對家鄉的眷念令其深受感動,“我很想親身體驗一下父母親在大陸所走過的路,感受父輩曾經的生命歷程”。
大陸之行的深切感受,讓李傳屏在心中埋下了“去大陸開創歷史”的浪漫種子,並急切要破土生花,當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時,時機隨之到來。“台灣經濟崛起時,我是無意識的參與者,而看到大陸經濟即將開始騰飛,我有明確的意識要參與其中,並自信自己可發揮重要作用”。
“從到達北京走馬上任的那一刻起,我就亢奮地、有意識地隨浪奔騰,與浪潮共舞,參與著意義非凡的歷史進程”。在李傳屏擔任總經理的4年中,盛世長城於百業待興始由其一手建起,從8個人到200多人,營業額從1000多萬元到近7億元,寶潔旗下的海飛絲、飄柔、潘婷、碧浪、玉蘭油、汰漬、舒膚佳以及嗎丁啉、達克寧、惠普電腦等眾多品牌在其操刀下快速成長。對於大陸未曾有過的媒介計劃、媒介購買、市場監測等眾多品牌營銷理念、做法的普及,以及對廣告行業多項規範制度建立的促成,李傳屏更是功不可沒,其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廣告教父。
正當李傳屏在盛世長城如日中天時,令其沒有想到的是一紙解約通知讓曾經的“浪漫”遭到了第一次悲情打擊。“他們當時可能覺得盛世長城變成了‘李傳屏的盛世長城’了”,不過,對於曾惹異議的一些決策、做法,在李傳屏看來當時都是適合中國市場特點的,是沒有問題的,對於當年被解約的原因,其至今認為自己和對方都不太清楚。
李傳屏的離開,在當時一度引起業界轟動,其於社會熱議的風口浪尖上信守了對盛世長城許下的1年內不接受媒體採訪相關事宜的承諾。不過,秉性樂觀、自信的李傳屏還是陷入了失落、困惑之中,也正是在那段消沉的日子裡,他“受人鼓勵”做出了今天令其自認犯了嚴重人生錯誤的決定——20萬元創辦“福記”,夢想在北京懷柔建立自己的溝通事業王國。
李傳屏祖籍湖南新化,那是歷史上出土匪的地方,他也曾戲稱“我老爺子就是被共產黨趕到台灣去的土匪”,不過成長在台灣的他自認“匪氣”不足,內心難免還帶有中國傳統文人的“酸腐”特質,不適合做馬上打天下的創業型掌門人,更適合做鎮守江山的職業經理人。但是,帶著骨子裡的“羅曼蒂克”精神和對盛世長城的一點置氣心態,李傳屏還是與人在1996年合資創辦了福記溝通事業集團,走上了自己今天認為的歧路。“沒有遺憾,只是有些後悔,那是自己走過的職業生涯中最辛苦的4年,很多病都因那時所累。”李傳屏回憶道。
當年應合作夥伴山東宏智廣告的要求,有中國廣告業“黃埔軍校”之稱的“福記”起初是由“一火車一火車由山東運過來的‘毛孩子’”構成的。雖然隊伍在不斷擴大,但是大多是沒經驗的青澀男女和由李傳屏振臂高呼過來的,雖熱情滿滿,但卻是對大陸市場不甚了解的心態不穩的台灣廣告人。合作夥伴還有自己的事業,旗下的員工由於不成熟,更多的時候還派不上用場,攻城拔寨、縱橫拓土,在當年福記事業的發展道路上可謂是李傳屏一個人在戰鬥。
在3年多的時間裡,“福記”做到了難得的4個億,並構建了一種與媒介,尤其是與省級電視台至今看來還是非常獨特、創新的合作關係,不過“福記”最終還是在缺乏資金運轉中倒在了“三角債”的血泊里。另外,使用了太多新人、與合作夥伴缺少溝通也是李傳屏認為導致最終失敗的原因。
“匪氣中還夾雜著書生意氣”的李傳屏,喜歡從陽光面看事情,善於替別人著想,對名利不是很在乎,喜歡與人共享成功的人生快意,自認心態一直比較健康,至今對當年合作夥伴和由於形勢所迫,無力過多扶持的部下還有一絲愧疚,儘管原“福記”的門徒們大多在所屬領域已卓有所成,見面尊其李老師。
福記溝通王國的理想擱淺后,李傳屏收回了“流氓”、“土匪”般的創業心,不趕劉邦,改做韓信,當有人請其再度振臂高呼、重創新舉時,他也只是會心一笑,擺擺手而已矣。李傳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書立說上。另外,還兼任幾家公司顧問之銜,生活雖不似曾經的風雨豪情,但也可謂怡然自得。
2000年,在與東盛董事長郭家學的一次交談后,李傳屏的生活再次改變。在外商企業做過總經理、擔任過國有企業顧問,還曾是廣告公司老總,但還沒有到民營企業任過職,面對挑戰和巨額廣告預算的支配許諾,“羅曼蒂克”的李傳屏為之動心。2001~2004年,李傳屏在東盛科技副總裁一任上,通過前期紮實的市場調研、創新性的媒介策略以及成功的渠道建設,使感冒藥“白加黑”店員首薦率連年第一、品牌價值大幅提升,單品銷售額由近億元連翻5倍,同時其還打造了一支成熟的營銷隊伍,這一切都成了日後東盛與拜耳談判收購事宜中的重要砝碼。
2004年,李傳屏在東盛“風光無限”的購併浪潮中選擇了急流勇退,這在當時也一度引起社會對醫藥企業高管辭職潮的熱議風波。不過,今天,李傳屏更願將離開解釋為當初與東盛預約的3年任期已到,關於其他不願多論。在2006年出版的《營銷論語》一書中,李傳屏將“白加黑品牌發展史”放入了其中,對此其解釋為:一是最新近的案例,二是可作對當年東盛投桃報李式的感謝。
現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李傳屏很享受被需要和尊重的快樂。這個扎著辮子的營銷戰場上的風雲人物,對“品牌運動”的精闢講解、對人性的獨到分析、真誠的言行以及生動活潑的授課方式,也確實可以獲得象牙塔中學子們的歡迎。“我也從孩子們身上得到了不少東西,教書已經成為我目前難以割捨的生活部分”。
《營銷論語》是李傳屏的第一本著作,書中雖融聚了其對“品牌運動”的獨特理解,但他坦言其只是對北大、對北大廣告學院陳剛教授的情感交代和承諾履行。由於首次寫書,雖歷經辛苦,但對最終的成品結果他並不是很滿意。微言大義,實戰性、學術性兼備,對事業、人生均有所裨益的著作,是李傳屏接下來想要出版的書。
“只有將腳穿進人家鞋子里,試試看,才知道人家的鞋子到底有多不合適”,在李傳屏的“品牌運動”思想中,格外重視對消費者、對市場的真實了解和把握,這也是其曾走遍中國近700個縣市、喜愛觀察終端消費狀態的原因。他對不了解真實市場情況、未經深入調研而一拍腦袋出點子的營銷策劃行為,深感憂慮。“客戶被廣告公司騙怕了,廣告公司把客戶寵壞了,在大多數情況下雙方甚至都不知道品牌的營銷目的在哪?怎麼去做?雖然,雙方使用的語言相同,但在理解上卻差異很大,他們之間需要一個能讓彼此理解的翻譯機構”。橫跨廣告、企業、學術三界的李傳屏不敢接受別人的大師稱謂,但自信除他之外無人能做“品牌運動”的溝通者、營銷語言的翻譯人。
回顧16年來在大陸所取得的傲人戰績,李傳屏謙虛地認為其中有自己幸運佔據天時之利的原因,“更多時候,不是自己很高明,而是對手太弱;不是自己很成功,而是別人沒有去做”。作為台灣廣告人中的一員,從品牌經營的角度,他認為在消費傾向、價值觀判斷上,台灣人與大陸人差異不大。“大陸經濟的今天有很多台灣過去的影子,因大陸市場增長和老百姓接受信息速度所決定的,在將台灣經驗用於大陸時,必須要將營銷視野放大100倍、決策戰略粗糙100倍、執行速度快100倍”。李傳屏認為,一些台灣廣告人在剛來到大陸時,自恃優越但對市場環境並不熟悉,由躁動求成到困惑受挫,再到應勢而為,難免要經歷一段“磨合”期。
從事“品牌運動”逾30年,李傳屏對廣告有種百感交集的體味,目前已無關愛恨,而是越發難以割捨。一方面,廣告行業太過辛苦,進來后沒有一天不讓其後悔;另一方面,又沒有哪個行業能夠像廣告這樣,一天之內可嘗遍喜怒哀樂,精神永遠處於亢奮狀態,讓人上癮。最終,跨入這一行,也就很難再離開,“廣告人天生有些自虐心態。”李傳屏戲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