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新鎮
川沙新鎮
川沙新鎮,隸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東部,西靠黃浦江,東南端水域為長江與東海的匯合處。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上海市一級衛生鎮。川沙新鎮區域面積96.7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川沙新鎮有常住人口34.21萬,其中戶籍人口15.07萬,下轄6個社區,包括43個村、40個居委會。政府駐地川沙新鎮新川路540號。
著名景點有黃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地、川沙天主堂、張聞天故居、川沙公園、川沙古城牆、上海迪士尼樂園等。
徠2017年11月,川沙新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2020年5月,入選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黃培安故居
明洪武年間,在八團鎮始設下沙三場鹽課司署,屬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淞江分司。
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批准上海縣析長人鄉置南匯縣,雍正四年正式建縣,鎮域隸屬於南匯縣。
清嘉慶十年(1805年),兩江總督陳大文奏准設置川沙撫民廳。
嘉慶十五年正式建廳,今境域川沙城區屬川沙撫民廳、南部仍歸南匯縣。
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七日,改廳為縣。置川沙縣公署,鎮域南、北部仍分屬南匯縣、川沙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二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部隊,組建川沙抗日民主政府。同年9月,抗戰勝利后,恢復戰前建制。鎮域分屬川、南兩縣地域不變。
1949年5月15日,川沙縣城解放,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川沙軍管辦事處。同月21日,成立川沙縣人民政府。鎮域分轄如前。
1950年6月17日,鎮域南部地區由南匯縣劃歸川沙縣管轄。1992年底撤縣建區。
1993年1月1日起,川沙鎮歸浦東新區領轄。
1997年,川沙、東城兩鎮並建川沙鎮。
2000年5月,新區調整鄉鎮區劃,鎮域“撤三建一”,由川沙、黃樓、六團三鎮並為新的川沙鎮,成為浦東新區行政區域內最大的一個鎮。
2011年10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複同意撤銷川沙新鎮、六灶鎮建制,設立新的川沙新鎮,行政區域範圍為:東至原川沙新鎮和平村、華路村、大洪村、民利村、虹橋村、陳行村、高橋村、杜尹村、灣鎮村、長橋村、儲店村、新浜村村界及祝橋鎮邊界,南至宣橋鎮、合慶鎮邊界,西至張江鎮、康橋鎮、周浦鎮、新場鎮邊界,北至唐鎮鎮、合慶鎮邊界。
2014年,川沙新鎮下轄(六灶、六團、黃樓、城廂、城南、華夏)6個社區,包括43個村、40個居委會,政府駐地川沙新鎮新川路540號。
川沙新鎮位於長江口南側,東臨長江出海段,西靠黃浦江,東南端水域為長江與東海的匯合處。鎮中心位置在北緯31°13′、東經121°37′。鎮中心距距上海市中心18千米,距浦東國際機場5千米。
川沙新鎮鎮域地層為長江沖積層。由於成陸的先後而形成四種地貌類型,鎮域為第一種類型地區之一,即老護塘一線以西屬早海濱平原範疇。鎮域地形,從東南向西南、西北方展開,略呈橫向“三角形”。東部南北長7.7千米,中部為4.5千米;北沿東西寬3千米,南部達7.5千米。地勢,東南稍高,西北略低。平均海拔(1985年)3.87米(吳淞零點)。氣候川沙地處北亞熱帶南緣東亞季風盛行的濱海地形,屬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較足,溫度適中。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季節的劃分以五天平均氣溫10℃~22℃為春季和秋季,高於22℃的為夏季,低於10℃的為冬季。鎮域氣候受海洋調節明顯,夏天晝熱夜涼,冬天日暖晚寒。據鎮里1985年前的氣象資料記載,歷年平均氣溫15.5℃,最高年平均18.9℃,最低年平均12℃;平均氣溫高於10℃的232天,30℃左右的59天,達35℃以上的極端高溫為5天;平均低於0℃的41天,冷暖適中的多於260天,在零下5℃以下的極端最低氣溫為6天。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分別為3.2℃和4.4℃。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為27.4℃。土壤川沙新鎮鎮域土壤為一個大類,含1個土屬及2個土種。水稻土為瀦育型水稻土亞類,由黃泥土屬組成,絕大部分是黃泥頭,少量為輕黃泥土種。成陸后的土地,經過長期的水耕熟化,淋溶作用,土壤日趨肥沃。自然資源動物資源禽類:雞、鴨、鵝、鴿、火雞、魚鷹(今已少見)、喜鵲、烏鴉、雁、貓頭鷹、麻雀、啄木鳥等。獸類:水牛、黃牛、奶牛、山羊、綿羊、肉兔、長毛兔、貓、狗、水貂等、野兔、黃鼬等。魚(貝)類:鯽魚、鯉魚、鯿魚、鰻鱺、鰱魚、青魚、草魚、黑魚、黃鱔、泥鰍、螃蟹、蝦、蚌等。兩棲爬行類:青蛙、金線蛙(俗名田雞)、雨蛙(俗稱水花田雞)、蟾蜍、蛇、龜等。昆蟲類:蠶(野蠶、家養蠶)、蜂(野胡蜂、家養蜜蜂)、蝴蝶、蜻蜓、蟬、蜈蚣(俗名百腳)、螻蛄等。植物資源糧食及雜糧類:水稻(秈稻、粳稻、糯稻)、麥子(大麥、小麥、元麥)、玉米、高梁、山芋等。棉絲類:小棉花(紫小花、本地花早已不種)、大棉花(岱字棉、客地棉)、蠶繭等。油料類:油菜籽、棉花籽、蓖麻籽、葵花籽、芝麻、花生等。食用菌類:蘑菇、香菇、草菇、黑木耳、銀耳等。藥用植物:何首烏、地黃、白毛藤、枸杞、麥門冬、紫蘇、益母草、竹節菜、車前子、蒲公英、蘆根等。果類:桃、梅、柿、李、杏、梨、橘、石榴、葡萄、枇杷、蘋果、無花果等。樹木:黃楊、銀杏(俗稱公孫樹)、梧桐、檀、皂莢、冬青、棕櫚、香樟、桑、榆、櫸、柏、桂等。竹類:篾竹、燕竹、蒲基竹、鳳尾竹、天竹、紫竹、蘆竹、護居竹等。花卉:臘梅、牡丹、鳳仙、薔薇、芍藥、水仙、海棠、雞冠花、茶花、蘭花、君子蘭、廣玉蘭、梔子花等。
川沙鄰靠上海市區,1840年至1949年的百餘年中,人口流動頻繁。一方面,農村大批貧困戶,或求食上海,或謀生海外,形成今兼業農戶、工屬戶、僑眷戶多的特點;另方面,外地破產農民流入浦江東畔謀生,形成今高橋、洋涇、楊思沿江一帶,五方雜居,姓氏繁多,人口密集。新中國成立后,隨川沙經濟的發展,主要集鎮流動人口增多,1980年後更顯突出,1985年末為18363人。1988年9月底為30944人。2000年11月1日經普查登記,全鎮總戶數31024戶、96216人,有暫住人口48646人。2014年,川沙新鎮常住人口34.21萬,其中戶籍人口15.07萬。民族川沙鎮域居民中,原來少數民族不多,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有所增加。川沙新鎮有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壯族、布依族、彝族等。
1983年,川沙財政收入躍居上海郊縣之首。1985年已達3.34億元,僅次於江蘇省無錫縣而名列全國縣級收入第二位。2013年,川沙新鎮三業總收入累計完成382.0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32.36億元,同比增長10.5%;財政總收入完成21.63億元(含迪士尼相關企業1—10月份稅收),同比增長11.49%;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07億元(含迪士尼相關企業1—10月份稅收),同比增長21.9%;鎮級可支配財力達到8.5億元,同比增長2.41%;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37億元。第一產業1949年,川沙鎮糧食常年畝產240公斤左右,棉花畝產皮棉10~20公斤上下。至1978年,鎮域三地區(城鎮、黃樓、六團)糧食平均常年畝產983.5公斤,棉花畝產皮棉90.6公斤,油菜籽畝產157.2公斤。
川沙南市街
2徠002年,川沙新鎮農業總產值1.82億元,其中種植業9173萬元,林業1416.7萬元,畜牧業6421.7萬元,漁業1141.7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6243元。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已達1306.67公頃,佔總耕地面積的73%。第二產業2013年,川沙新鎮全年完成投引資總額30.48億元,引進內資註冊資本18.18億元,合同外資2600萬美元,實到外資3200萬美元。完成5家企業清潔能源替代,整改關停15家污染源。新增28家科技型企業,獲批發明專利116項;完成4800多戶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的情況摸底;規範合同管理,梳理各類合同2522份,提高租金收入940萬元,鎮級集體資產經營性收益增幅保持12%以上;審計核減投資項目資金3732萬元;完成1戶企業改制,收繳改制置換資金1758萬元。第三產業2002年,川沙新鎮有商品流通企業384家,集貿市場17家,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6239.8萬元;有旅遊飲食服務企業99家,實現營業收入11623.61萬元。
川沙中學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1979年改名為川沙縣中心醫院。
1990年12月28日正式舉行新醫院落成啟用儀式。1991年元旦正式對外開診。
1998年,與浦東新區中醫醫院、浦東新區婦幼保健醫院合組川沙醫療中心。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有開放床位642張,職工人數1053人,其中專業人員932人,正高職稱21人,副高職稱74人,中級職稱380人。醫院臨床科室設置齊全,二級專科24個。
市政2013年,川沙新鎮完成鹿達路、川展路等14條道路維修,完成培灶港橋、八灶港橋等6座危橋翻建;川周公路抓緊建設,川環南路、川沙路、潤川路等7條道路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杜坊小學即將結構封頂,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和山佳、虹橋、華飛幼兒園有序開展前期準備工作。推進六灶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與國開金融、上海置業合作,建立國開川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完成六灶2.1平方千米區域開發建設的各項準備。
2013年,川沙新鎮治理流動攤販3萬多人次,成功創建新川路、川沙路兩條示範路;對轄區內169個小區進行雙月考核,成立市場管理辦公室,加大“三違”整治力度,以“村居民自治”為抓手,以“六位一體”為載體,建立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全年拆除違法建築19萬平方米,整治違法用地230宗,順利通過市、區兩級衛片執法檢查。社保2013年,川沙新鎮發放救助金3000萬元;強化合作醫療監管,完成2.7萬人新農合投保工作;新建“紅十字會總站”,組織600名殘疾人免費體檢,為985名獨居特困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全年新增就業崗位2200個,幫助102家小企業成功創業;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對食品經營戶開展20次專題培訓,取締食品非法加工點15處。
文化2013年,川沙新鎮舉辦“浦東川沙杯”故事邀請賽和長三角地區業餘戲曲邀請賽等活動,到基層開展文化巡演211場、放映電影1600場,為39家農家書屋配置8100冊圖書;編排的滬劇傳統大戲榮獲市級以上獎項5個、區級獎3個。
歷史文化解放前,川沙新鎮文化娛樂場所有廟會、茶會、書場、劇場等。群眾利用寺廟舉辦廟會,既利於物資交流,又成了藝人賣藝、戲班演出的場所。利用茶館、書場,組織“說書”。利用劇場,組織劇目演出。
1998年川沙鎮文化站創辦廣場文化中心,每年舉辦6場大型廣場文藝演出活動。
1999年文化站創辦城區麒麟苑戲曲角,自此每年舉辦一期群眾自娛自樂演唱活動。1999年9月22日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50架鋼琴合奏音樂會,在川沙公園鶴鳴樓前草坪上舉行,著名指揮家司徒漢擔任指揮,演出人員逾500名,觀眾2000多名。
黃炎培故居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蘭芬堂74弄1號。原為江蘇省川沙廳城王前街“內史第”,是清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鏞的住宅。黃炎培故居在第三進內宅樓。佔地面積306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院落。
1992年6月,被批准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聞天故居張聞天故居始建於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農村特色的一正兩廂房磚木結構的民宅,坐北朝南,建築面積共495平方米,佔地面積686平方米。
2002年6月25日,國務院確定張聞天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迪士尼樂園上海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 of Shanghai)是美國迪士尼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建造的第六座大型童話主題遊樂公園,同時也是中國內地第一座迪斯尼樂園,預計2016年上半年春節期間開園。上海迪士尼樂園包括“米奇大街”、“明日世界”、“奇想花園”、“探險島”、“寶藏灣”、“夢幻世界”6大主題公園。
宋氏家族居住紀念地位於川沙鎮蘭芬堂74弄1-8號,此處本為清咸豐九年(1859)內閣中書沈樹鏞建,為宋氏家族租住處。清光緒十六年(1890),宋嘉樹任川沙地方牧師,他與倪桂珍安家於此。據有關學者考證,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皆於此誕生。因其重要的歷史價值,2003年6月25日,此處被公布為浦東新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川沙天主堂
川沙公園是一座江南古典式園林。1983年籌建,1985年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時值投資151萬元,佔地3.5公頃。隨著浦東的開發開放,1991年縣府領導發動全縣企業單位和個人集資1700萬元擴建川沙公園,征地20多畝,增建現代化遊樂場,建造江南明珠鶴鳴樓,擴建工程兩年,遊樂場1992年6月1日開放。鶴鳴樓1993年6月6日開放。
華夏文化公園位於浦東新區華夏東路2700號,也稱“浦東八景園”,毗鄰浦東國際航空港,該區分為東、西兩塊:西部為文化居住區,現已建成華夏文化公園、吳昌碩紀念館、浦東名人館、新天地俱樂部、華夏保齡球館、華天娛樂中心等。
川沙古城牆位於新川路171號觀瀾小學內,始建於明代,現尚存東南一角,上有魁星閣、岳碑閣、筆塔等建築。凝聚著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川沙古城牆建於1557年,是當時川沙人民為抵禦倭寇入侵而建。憑藉此城牆,川沙人民成功地擊退了倭寇的多次侵襲。此城牆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禦外侮的物證。
“南園古木”、“北院疏鍾”、“綠楊飲馬”、“白漾觀魚”、“芳若問帆”、“層橋夕照”、“香雪城坳”和“碧陰堤曲”。
黃炎培(1878——1965),出生於川沙鎮的內宅樓。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01年夏,在親戚的鼎力資助下,黃炎培考入了南洋公學特班。
張聞天(1900-1976),世居施灣鄉朱家店張家宅(原屬南匯縣,1950年划入川沙縣)。張聞天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
宋慶齡(1893-1981),祖籍廣東文昌(今屬海南)。清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93.1.27),她生於川沙城內王前街"內史第"沿街房。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是一位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社會活動家。
黃自(1904-1938),20世紀文化名人,是我國著名的現代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也是最早全面系統地傳授專門作曲技術和理論的音樂教育家。
黃萬里(1911 - 2001),祖籍江蘇省川沙縣,即現今的上海市浦東新區。清華大學教授,蜚聲中外的水利、水文學專家是我國致力於跨學科研究河流水泥沙的先驅者之一。
黃競武,黃炎培的次子。1903年8月2日生於川沙,愛國民主人士,革命烈士。楊培生(1883~1927),又名楊嫩枝、培森。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工人運動傑出領導人,1927年犧牲於上海。
蔡寧林(1934-1996),上海川沙人,1934年4月3日生於黃樓農村(時屬江蘇南匯)。先後編著《希望來自大膽的探索——關於振興福建經濟的思考》、《成功來自勤奮的實踐——論物資、投資、外資工作與改革開放》和《流通改革與經濟發展》等三部經濟、物資方面的專著。
林鈞(1897-1944),又名林少白,化名王少英。川沙縣城廂鎮人,生於1897年,是川沙人入黨最早的第一人,浦東黨組織的起始人。所獲榮譽2017年11月,川沙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2017年11月,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閑基地”。
2020年5月,入選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鎮。
截至2002年,川沙鎮域內鄉村道路總長為294.96千米,其中區級42.1千米、鎮級為55.8千米、村級道路為197.06千米。公路橋樑50座。2002年,通往市區的線路39條,開往外省市的長途車線路32條,涉及7個省、市的32個縣(市)。
S1、S2、S20、S32等高速公路跨鎮而過,並有3條軌道交通線路(2號線,11號線,2號線接駁線)和1條機場聯絡線(磁懸浮),其中地鐵2號線在川沙新鎮設有三個站點,再加上通往全市各處的四十幾條公交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