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白

原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

徐曉白(1927年5月28日-2014年3月27日),江蘇蘇州人,環境化學家、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

1948年徐曉白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學所任職。1949年開始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中心工作。1975年以後致力於發展環境有機毒物的痕量分析、環境行為與生態毒理研究。198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作訪問學者。198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聘任命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國家技術協調組成員。201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徐曉白早期從事無機化學研究,在鹵磷酸鈣日光燈熒光材料稀土高溫化合物和某些鈾化物製備。1975年起主要從事多環芳烴及其衍生物分析化學、污染化學和生態毒理學研究。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944年徐曉白
1944年徐曉白
1927年5月28日,徐曉白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家書香門第,父親徐祖藩是民國時期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還擔任過台北港務管理局局長、前招商局總船長等職務,父親對家裡的孩子要求非常嚴格,這樣便養成了徐曉白好讀書、求上進的性格和習慣。
1944年,從南洋模範中學第一屆女高中畢業,偏好理科的她選擇了以化學作為專業,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位於上海的交通大學化學系就讀。
1948年,從交通大學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前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學所擔任助理員,當時吳學周所長本來讓她跟隨柳大綱作研究,因為當時柳尚在美國,於是讓她先跟隨分析化學家梁樹權。她一開始從事的是有關鎢、鉬、硫等測定方法方面的研究,在梁樹權執導下,她掌握了從事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並打下了堅實的化學基礎。
1944徐曉白獲得學士學位
1944徐曉白獲得學士學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上海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成立,徐曉白擔任助理研究員(至1951年)。
1950年,開始正式投入到了柳大綱門下,從事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柳大綱的引領下,徐曉白進入到了無機化學的另一個研究層次。
1952年,跟隨柳大綱的步伐,從上海的物理化學所,調入到長春應用化學所(至1955年)。
1955年,又回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化學所,任助助理研究員,研究室主任(至1975年)。
1956年,徐曉白開始跟隨柳大綱展開鹽湖化學研究,同年她翻譯伊凡諾夫編著的俄文圖書《天然礦物鹽》出版。
1957年,跟隨前蘇聯專家妮娜·彼得羅夫娜·魯日娜婭開展熔鹽體系研究。
徐曉白
徐曉白
1959年,作為“群英會”代表之一,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的稱號。
1975年,被派往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所參加工作,致力於發展環境有機毒物的痕量分析、環境行為與生態毒理研究,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至1978年)、研究員(至1982年)、研究室主任(至1984年)。
1978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重大技術成果獎的獲得者之一。
1980年,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至1982年)。此後又於1986年、1991年、1994年三次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作短期訪問研究。
1982年,翻譯A.A.Levin所著《固體量子化學》一書正式出版,標誌著徐曉白從此告別了從事近三十年的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的研究,進入環境有機化學領域,主要從事對有毒有機化合物的環境化學行為、生態毒理與分佈調查等交叉學科的研究。
198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隸屬於化學部。
1999年,被聘任命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國家技術協調組”成員。
2014年3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人物簡介

徐曉白,父親徐祖藩為高級海員,曾任吳淞商航學校校長。
1948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畢業后即受聘到中央研究院化學所師從梁樹權教授工作。
1950年中國科學院建立后,她跟隨柳大綱教授先後在物理化學所、長春應用化學所和化學所主要從事無機化學研究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所(后更名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從事環境化學研究至今。
其間於1980~1982年被選派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合作進修。
此後又於1986年、1991年、1994年三次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作短期訪問研究。
徐曉白現兼任全國環境監測技術委員會委員(自1989年),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自1988),SCOPE所屬SGOMSEC(化學品安全性評價方法科研組)成員(自1995年),中國化學會理事(1978~1982年,自1998年)。徐曉白從事科研半個世紀,道路坎坷。她憑著堅強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奮力拚搏,為國家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人物簡歷

1927年5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1944-1948年,交通大學化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8-1949年,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學所助理員。
1949-1952年,上海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助理員、助理研究員(自1951年)。
1952-1955年,長春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應用化學所助理研究員。
1955-1975年,北京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室主任(自1966年)。
1975-1986年,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自1978年),研究員(自1982年),研究室主任(至1984年)。
1980-1982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
1986年至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環境痕量


發展中國環境痕量有機分析方法,促進有機分析方法規範化
早在70年代中,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所組織研究重點有機污染物的痕量分析方法,徐曉白除本組的課題外,還積極推動其他項目的開展,促使一批分析方法為國家環保局採納。她所領導的研究課題,除若干基礎性工作外,採用色譜和質譜等技術建立了多種環境樣品中複雜有機物的痕量分析方法,並經常改進,增加分辨力,提高監測靈敏度到pg級和擴展到生物體乃至加合物的分析,為環境研究提供了有力先進手段。例如地下水、地表水和飲用水中檢出pg級硝基多環芳烴。在PCBs分析方面不僅可測一般環境樣品與生物體中多種PCBs的總量,而且進一步認證不同毒性PCB同類物異構體的定量分佈。
徐曉白自幼勤奮、刻苦、好學,在中學、大學一直受到師長讚譽。她性格堅毅,對待正確事物一經認識就堅持到底。大學期間因曾受到懷疑,解放后在政治運動中多次受到衝擊。“文革”中還無端受牽連而隔離審查勞動數年。但她面對不公正的批審,始終實事求是,對革命事業的信心和追求真理的決心不變。在審查期間還利用各種機會提出自己對科研工作的見解,並翻譯重要資料,終於在1980年初問題得到完全澄清。
徐曉白的堅毅性格,嚴肅認真與耐心細緻的作風和勤奮刻苦的精神也使她在崎嶇的科研道路上,在曾是陌生的領域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近20年來她在中國外發表論文140餘篇,主持出版論文集兩種,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多項。1995年徐曉白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曉白對培養科技人才也盡心竭力,她對身邊工作同志和研究生要求嚴格,善於引導他們開拓前沿性研究,並關心他們的生活。80年代培養出碩士6人,90年代以來培養出的11位博士中有7人取得高級職稱,3人晉陞為教授,1人為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3年,徐曉白在柳大綱領導下最先在中國研製成鹵磷酸鈣新型日光燈熒光料,她負責製備研究與協調全組工作,並向南京燈泡廠推廣成功,促進了中國照明事業的發展,這是她科研生涯中第一個成功的項目。
1958年,為了稀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徐曉白開拓了稀土元素二元高溫化合物的系統研究,完成了一系列稀土硼化物和若干稀土硫化物等的製備、反應機理、元件成品加工、物理化學性能以及其化學行為的研究。徐曉白等人製備出的六硼化鑭電子發射性能好,曾分別為有關研究所、工廠的大功率電子管和真空電子束焊接機試生產中用作陰極材料,獲得滿意結果。
20世紀60年代初,她因配合國家原子能任務的需要,研究了核燃料前處理和后處理中的一些化學問題,例如,她負責了四氟化鈾六氟化鈾之間的中間氟化物的合成,為氟化動力學研究提供了X射線相分析的標準樣品,闡明了氟化工藝的優選條件。
1965年,根據核工業需求她帶領青年同志開展了核燃料干法后處理,氟化揮發法處理鈾鋁合金元件的工藝研究。組織並參加了模擬元件設計與前期實驗,堅持採用化工技術流化床代替攪拌床的正確工藝路線,從而保證了干法后處理小試第一次在中國取得成功。以上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1978年重大技術成果獎三項。
1980年,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在此期間,她首次報道了從柴油機顆粒物中檢出強致癌物2-硝基芴,繼而又詳細報道了50 多種硝基多環芳烴以及含氧硝基多環芳烴等直接致突變物,這是關於柴油機排放顆粒物環境風險研究的重要突破,它是當時美國有關部門決策是否實施柴油機化的重要依據之一,對其他國家的大氣污染研究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1984年,徐曉白等在北京大氣飄塵中也檢出硝基熒蒽、硝基芘等致癌物,提供了北京若干採樣點冬夏兩季飄塵NO2-PAHs含量,又在中國工業碳黑中檢出NO2-PAHs,其中包括強致癌物二硝基芘,由此提出了碳黑工藝條件的改進建議,並指出燃煤排煙也是重要的NO2-PAHs污染源。在多環芳烴方面,她研究了北京不同地區大氣飄塵中PAHs分佈與變化規律,PAHs排放與燃煤爐型和煤種關係的研究結果判定:家用小煤爐是PAHs的主要污染源,危害最大。型煤是當前較好的一種節能減污措施。此外,她還對柴油摻水、氧化瀝青尾氣治理等措施的PAHs排污做了評價。
1991年,她作為主要負責人開展了“八五”國家重大基金項目——“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該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拓寬了我國環境科學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建立了一套綜合研究污染物化學行為和生態效應的方法體系,為阻斷及防治相應污染等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國家環保決策部門、環境監理部門等帶來了重要的實用價值。這個項目在199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徐曉白為獲獎第一人。
1995年,徐曉白受國家環保局委託,開展了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初步調查,為中國代表團參加有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約談判提供了重要科學資料。徐曉白根據多年從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和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污染和生態影響現狀,組織業內專家,聯名給政府上書,呼籲中國儘早加入《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2001年5月23日,中國政府簽署了《斯德哥爾摩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於2004年11月11日正式對中國生效。
徐曉白等還用生物毒性試驗指導的分離分析方法成功地從煤加壓氣化產生的煤焦油中檢出600餘種有機物,發現多環芳烴致突性約佔2/3,氮雜環多環芳烴致突比活性又高於多環芳烴。這些研究結果不僅豐富了環境化學的內容,還對決策部門制訂大氣質量標準和能源政策以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徐曉白於發展相應有機毒物痕量、超痕量分析技術的同時,結合生態毒理髮展交叉學科,在化學品安全性研究(或稱潛在危險性評價)方面負責組織進行了較深入的工作。為探尋NO2-PAHs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的行為規律,她較早開展了若干NO2-PAHs的水溶解度和其它理化參數研究。在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係數、液相色譜容量因子分子連接性指數、生物富集因子等參數間以及與致突變活性之間建立了一系列定量結構活性關係式,由此推算出其他多種NO2-PAHs的水溶解度,並預測其致突變性,後者與實測結果相符較好。同時也開展了NO2-PAHs在模擬水生生態系統中生物富集和歸趨等研究,發現了2-硝基芴對魚鰓組織損傷嚴重。還研究了NO2-PAHs光照后致突性變化與光解反應產物及其動力學。發現:經日光照射后其致突變性有的增大,有的減小,也有的無增減,它們在水中的光解速率大於在模擬大氣中的光解速率。此外,還進行了2-硝基芴生物體外代謝的研究,說明還原代謝與氧化代謝產物不同。
徐曉白課題組還應用高靈敏度32P后標記法研究了DNA加合物。經試管反應和動物試驗發現典型有機物苯、苯酚苯醌、黃麴黴素B1、2-硝基芴對SD大鼠各主要器官均造成DNA加合物損傷。其中有的直接對活體動物DNA造成損傷,有的則需經Aroclor誘導,2-硝基芴形成DNA加合物的能力相當強,這方面工作將有助於從分子水平上研究和預測環境毒物的潛在致癌性,以利深入了解化學致癌機理及其防治。對中國低毒新農藥天幼脲Ⅲ號環境行為的合作研究證明施用該農藥不會導致重大地下水污染,但可能出現潛在環境問題,因其降解產物鄰氯甲醯胺與DNA生成加合物,且Ames致突變試驗呈陽性。
關於某污染事故地區多氯聯苯(PCBs)在環境中的分佈與模擬生物體系中的行為、在形成DNA加合物中的作用、在生物體內富集規律與若干毒性效應等研究證明PCBs已對該地區生態系統造成污染,並可能通過食物鏈富集等影響人體健康。這些研究不僅填補了中國空白,有的在國際上也尚少涉及,為環境毒物的管理控制提供了一定科學依據。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時間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1978年稀土利用及原子能后處理研究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
1989年硝基多環芳烴和多環芳烴綜合研究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1999年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6年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環境過程機制及多水平生態毒理效應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論文著作
截至2010年,徐曉白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60餘篇(其中SCI約50篇),譯書兩本,主編中文專著2部。
期刊論文
1. Xu Xiaobai, Dai Shugui, Huang Yuyao,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typical chemical pollutants,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
2. X.B.Xu, J.P.Nachtman, Z.L.Jin, E.T.Wei, S.M.Rappaport.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tagenic nitro-PAH in diesel-exhaust particulates, Anal.Chim. Acta., 1982, 163-174

人才培養

徐曉白對培養科技人才盡心竭力,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環境化學領域學術帶頭人和高級專家。對身邊工作同志和研究生要求嚴格,善於引導他們開拓前沿性研究,並關心他們的生活。1990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截至2010年,徐曉白一共培養碩士生7人、博士生40多人,博士后3人。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徐曉白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時間題目作者類型
2010典型區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特徵研究李科博士
2010多溴二苯醚生物富集及生態毒理效應研究秦曉飛博士
2009典型污染地區多溴聯苯醚的環境行為研究楊中智博士
2008城市區域中幾類有毒有機物的環境行為研究:以北京為例王曉飛博士
2007鹵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非洲爪蟾體內的富集代謝及台州污染區居民暴露風險初步研究趙興茹博士
2007典型區域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分佈空間規律與源解析傅珊博士
2006多氯聯苯在非洲爪蟾中的生物富集研究趙榮飈博士
2005京郊水體中POPs污染特徵及中國削減二噁英類方法學研究孫陽昭博士
2005北京城區土壤中痕量有機污染物研究和環境有機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李興紅博士
2005典型有毒有機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其手性環境行為研究趙汝松博士
2005水環境中農藥類內分泌干擾物的環境行為研究薛南冬博士
2004北京城近郊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環境行為研究朱優峰博士
2004北京城近郊土壤中有機污染研究馬玲玲博士
2003官廳水庫/永定河水系典型有機污染物研究王學彤博士
2003含Pd鈣鈦礦型複合氧化物催化劑結構與催化性能的研究周克斌博士
2003痕量有機污染物分析的若干前沿方法及應用傅珊碩士
2003北京城近郊土壤中揮發和半揮發有機污染物研究——手性環境化學新探索勞文劍博士
2002典型芳香胺血紅蛋白加合物及藥物動力學研究陳會明博士
2002綜合評價內分泌干擾作用的動物模型-非洲爪蟾模型的研究秦占芬博士
2001塑料燃燒過程氯代多環芳烴的生成機理研究王東利博士
2000一些環境有機污染物雌激素生物效應研究杜克久博士
2000多氯聯苯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畢新慧博士
2000固相微萃取技術和色譜--原子光譜聯用技術在汞、砷形態分析中的應用研究何濱博士
1999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燃燒產物的表徵及其燃燒機理的研究朴明俊博士
1998環境樣品中苯胺類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趙淑莉博士
1997典型污染物生物標記物及色譜技術若干應用研究秦濤博士
19974-硝基聯苯的哺乳動物肝臟體外和體內代謝宋凝博士
1996二惡英的生成及降解機理研究鄭明輝博士
1993痕量多環芳烴和多氯聯苯的分析及其在生物體中的富集的研究儲少崗博士
1992環境中存在的若干有機污染物對DNA加合損傷的研究蔣湘寧博士
1992硝基多環芳烴在水生生態系統中部分行為效應的研究余剛博士
1991滅幼脲Ⅲ號殺蟲劑環境化學行為研究楊克武博士
1990魯奇低溫煤焦油的系統分析—生物試驗指引的化學分析王西奎博士
1988大氣中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分析研究李鈞碩士
1988煙氣取樣稀釋裝置及醛類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耿安朝碩士
1988大氣中環芳烴類化合物分析研究李鈞碩士
1987大氣中二甲苯光化學反應研究——附大氣中揮發性有機酸的分析方法夏玲碩士
——典型環境污染物的分析與降解機理的研究苗秀生博士
——煤飛灰多環芳烴環境標準參考物質的研製與定值和環境樣品中多環芳烴類污染物的表徵曹學麗博士
——京郊水體中POPs污染特徵及中國削減二惡英類方法學研究孫陽昭博士
——環境中潛在致癌物硝基多環芳烴的表徵及其光化學行為的研究馬明生博士
——多氯聯苯對非洲爪蟾的發育毒性研究周景明博士
——滅幼脲(Ⅲ)的光解作用研究劉國光博士
——環境致癌物2-硝基芴哺乳動物體外代謝沈建偉碩士
——硝基多環芳烴的合成1—硝基芘的光化學反應張志家碩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參考資料
1959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何梁何利獎
2012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校友卓越成就獎”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9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國家技術協調組”成員
1995年SCOPE所屬SGOMSEC(化學品安全性評價方法科研組)成員
1989年全國環境監測技術委員會委員
1988年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
1978年-1982年中國化學會理事

個人生活


徐曉白的丈夫是在20世紀50年代留蘇歸來的無機化學專家胡克源研究員,兩人育有一女胡永潔。

人物評價


徐曉白是中國環境化學學科的主要開創者,她從事科研半個世紀,學術造詣精深,治學態度嚴謹,為國家環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評)
徐曉白性格堅毅,作風嚴肅認真、做事耐心細緻、勤奮刻苦,在崎嶇的科研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在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領域都有所貢獻。在她科研生涯的早期,在熒光材料、稀土二元化合物以及在原子能方面配合核燃料后處理工藝作出了貢獻。20世紀70年代后,在大氣污染、水污染等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有效防治方案,她的科研成果在推動環境保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報》評)

書籍作品

書籍作品
天然礦物鹽

天然礦物鹽

固體量子化學

固體量子化學

有毒有機物環境行為和生態毒理論文集

有毒有機物環境行為和生態毒理論文集

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

典型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及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