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歷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歷,漢語常用字,讀音lì,偏旁部首為廠。基本含義為經過:經歷;部分引申含義:經過了的(歷程)。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歷”的常用組詞為歷來。包含“歷”的常用成語為歷歷在目。

基本釋義


● ● 經過:經~。來~。閱~。~盡甘苦。
● ● 經過了的:~程。~代。~史。~來。
● ● 遍、完全:~覽。~數(shǔ)。
● ●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法。

詳細釋義


歷、歴 lì 
〈動〉
● ● (形聲。從謪,厤( lì )聲。從“止”,表示與腳、行走有關。本義:經過)
● ● 同本義 [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歷,過也。——《說文》
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歷齊河。——清· 姚鼐《登泰山記》
已歷三世。——《三國志·諸葛亮傳》
身不歷農畝之勞。——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歷兩京左右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 ● 又如:身歷(親身經歷);歷時(所經過的時間);歷劫(佛教用語。指世界經歷多次成、住、壞、空的生滅過程。劫,為宇宙在時間上的一成一毀);歷歲(經過一年);歷載(經歷多年);歷遠(經歷長久);曆紀(經歷的世代)
● ● 行;遊歷 [travel through]
伏軾撙銜,橫歷天下。——《戰國策
遍歷名山,博採方術。——前蜀· 杜光庭《李筌》
● ● 又如:歷聘(遊歷天下以求聘用);歷國(遊歷各國);歷行(遍行,走遍);歷塊(穿過一國如過一小塊土地。比喻迅速);歷說(遊說)
● ● 超越;超過 [surpass]
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孟子
● ● 又如:歷位(逾越位次);歷階(越階而上);歷涉(度越)
● ● 擔任;先後擔任各種官職 [take charge of]
歷十二官,處事無纖毫過差。——唐· 韓愈
● ● 又如:歷仕(做官);歷官
先後連任官職);歷職(先後連續任職);歷正(古代主管天文曆法的官
● ● 選擇,選定 [select]。如:歷吉日(選擇吉祥的日子)
● ● 發出;流露 [reveal]
茲歷情以陳辭兮,蓀詳聾而不聞。——《楚辭》
● ● 審視;察看;推算 [examine]
曆象日月星辰。——《漢書
● ● 又如:歷物(分別研究事物之理);歷家(專門觀測推算曆象的人)
● ● 擾亂,觸犯 [offend]。如:曆法(違犯法紀);歷亂(胡亂,雜亂無序)
歷 lì 
〈副〉
● ● 盡;遍 [all over]
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吉爾百姓於朕志。——《書·盤庚下》
歷驗各種僵石。——[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 ● 又如:歷心(盡心,重視);歷行(遍行,走遍);歷問(遍問);歷閱(遍讀)
● ● 逐一;逐個地 [one by one]
歷觀文囿,泛覽辭林。——蕭統《文選序》
● ● 又歷歷可聽;歷歷在目
歷 lì 
〈形〉
● ● 分明,清晰 [clear]
口齒自清歷。——左思《嬌女》。又如:歷然在目
● ● 稀疏。
赤壚歷彊肥。——《管子·地員》
● ● 又如:歷齒(牙齒稀疏)
歷、厤 lì 
〈名〉
● ● 曆法,歷術 [calendar]
君子以治歷明時。——《易·革》
天文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2) 曆書,按當年的日、周和月順序載有天文學等資料的出版物 [almanac]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孔雀東南飛》
(3) 又如:航海曆
(4) 次第,依次而定 [order]
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土田之數,而賦犧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禮記·月令》。注:“歷,猶次也。”
(5)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all previous]
持歷朝聖訓授君。——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6) 又如:歷世(歷代,過去的各個朝代);歷葉(歷代;以往各代);歷稔(歷年,連年)
(7) 通“鬲”。釜鬲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tripot]
銅歷為棺。——《史記·滑稽列傳》
(8) 通“櫪”[manger]
伏歷千駟。——《漢書·梅福傳》
註解
歷(歴、①),拼音:lì 注音:ㄌㄧˋ
註:①為歷的繁體之一(右側)

動詞

“歷”繁體之一 ①
“歷”繁體之一 ①
1、(歴)經過。
如:「歷劫」、「歷險」、「歷盡滄桑」。
經~。來~。閱~。~盡甘苦。
2、(歴)逾越。
《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游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

形容詞

1、(歴)過去、已經過的。
如:「歷代」、「歷屆」、「歷史」、「歷年」。~程。~代。~史。~來。
《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制,諷高歷賞。」
2、(歴)分明的、清晰的。
如:「歷歷在目」、「往事歷歷」。
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

名詞

1、(歴)過去的經驗。
如:「學歷」、「資歷」、「履歷」。
2、(①)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
如:「時憲歷」、「四分曆」、「太初曆」。
《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歷推得也。」
3、(①)記載年、月、日、節氣等的書冊。
如:「日曆」、「月曆」。~法。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
《舊唐書·卷三二·歷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曆。」
4、(①)年代、壽命。
《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周過其歷,秦不及期。」

副詞

“歷”繁體之一
“歷”繁體之一
1、(歴)遍、盡。
《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郁人受斝,歷而皆飲之。」
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覽。~數

解釋

歷、歴
[動]
(1) (形聲。字從止,從厤(lì),厤亦聲。“厤”本指“山崖邊的莊稼”,引申指“莊稼地的盡頭”。“止”意為“停步”。“止”與“厤”聯合起來表示“走到莊稼地盡頭停步”。本義:走到莊稼地盡頭停步。轉義:經過每一塊莊稼田。
轉義的引申:
1.(空間上)經過。
2.(時間上)經過。說明:“歷”的本義是指農夫察看莊稼長勢而巡視莊稼地或者從日,厤聲。本義:農曆,陽曆。)
(2)同本義 [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歷,過也。從止,厤聲。——《說文》
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袁可立)登朝十有二年,剔歷卿寺,節撫登萊。——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歷齊河。——清·姚鼐《登泰山記》
已歷三世。——《三國志·諸葛亮傳》
身不歷農畝之勞。——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歷兩京左右通政。——清·張廷玉《明史》
(3)又如:身歷(親身經歷);歷時(所經過的時間);歷劫(佛教用語。指世界經歷多次成、住、壞、空的生滅過程。劫,為宇宙在時間上的一成一毀);歷歲(經過一年);歷載(經歷多年);歷遠(經歷長久);曆紀(經歷的世代)
(4)行;遊歷 [travel through]
伏軾撙銜,橫歷天下。——《戰國策》
遍歷名山,博採方術。——前蜀·杜光庭《李筌》
(5)又如:歷聘(遊歷天下以求聘用);歷國(遊歷各國);歷行(遍行,走遍);歷塊(穿過一國如過一小塊土地。比喻迅速);歷說(遊說)。
(6)超越;超過 [surpass]
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孟子》
(7)又如:歷位(逾越位次);歷階(越階而上);歷涉(度越)
(8)擔任;先後擔任各種官職 [take charge of]
歷十二官,處事無纖毫過差。——唐·韓愈
歷建德縣尹,除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經歷。——《元史·良吏傳·王艮傳》
(9)又如:歷仕(做官);歷官
先後連任官職);歷職(先後連續任職);歷正(古代主管天文曆法的官
(10)選擇,選定 [select]。如:歷吉日(選擇吉祥的日子)
(11)發出;流露 [reveal]
茲歷情以陳辭兮,蓀詳聾而不聞。——《楚辭》
(12)審視;察看;推算 [examine]
曆象日月星辰。——《漢書》
(13)又如:歷物(分別研究事物之理);歷家(專門觀測推算曆象的人)。
(14)擾亂,觸犯 [offend]。如:曆法(違犯法紀);歷亂(胡亂,雜亂無序)。

詞性變化

[副]
(1)盡;遍 [all over]
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吉爾百姓於朕志。——《書·盤庚下》
君詩書之暇,被鶴氅衣,支九節筇。——明·宋濂《看松庵記》
歷驗各種僵石。——[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2)又如:歷心(盡心,重視);歷行(遍行,走遍);歷問(遍問);歷閱(遍讀)
(3)逐一;逐個地 [one by one]
歷觀文囿,泛覽辭林。——蕭統《文選序》
(4)又歷歷可聽;歷歷在目
[形]
(1)分明,清晰 [clear]
口齒自清歷。——左思《嬌女》。又如:歷然在目
(2)稀疏。
赤壚歷彊肥。——《管子·地員》
(3)又如:歷齒(牙齒稀疏)
歷、厤
[名]
(1)曆法,歷術[calendar]
君子以治歷明時。——《易·革》
天文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2)曆書,按當年的日、周和月順序載有天文學等資料的出版物 [almanac]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孔雀東南飛》
(3)又如:航海曆
(4)次第,依次而定 [order]
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土田之數,而賦犧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禮記·月令》。註:“歷,猶次也。”
(5)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all previous]
持歷朝聖訓授君。——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6)又如:歷世(歷代,過去的各個朝代);歷葉(歷代;以往各代);歷稔(歷年,連年)
(7)通“鬲”。釜鬲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tripot]
銅歷為棺。——《史記·滑稽列傳》
(8)通“櫪”[manger]
伏歷千駟。——《漢書·梅福傳》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reːɡ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郎擊錫開入聲四等開口入二十三錫liekliekleklɛklekleklɛjkli4leklek見上注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ꡙꡞlili入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英語翻譯


all previous calendar experience go through one by one
(歷歷 )
L ì
Pass by.
Passes by of.
Time,complete.
Reckon the year,month,day with the method of the solar division.
all previous
calendar
experience
go through
one by one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止部】歷
過也。從止厤聲。郎擊切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音靂。《說文》過也。一曰經歷。《書·梓材》殺人歷人。《注》歷人者,罪人所過。《前漢·天文志》合散犯守,陵歷鬭食。《韋昭注》自下往觸之曰犯,居其宿曰守,經之為歷,突掩為陵,星相擊為鬭。
又次也。《禮·月令》季冬,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注》歷,猶次也。
又盡也。謂徧及之也。《書·盤庚》歷告爾百姓於朕志。《前漢·劉向傳》歷周唐之所進以為法。《師古注》歷謂歷觀之。
又逾也,越也。《孟子》不歷位而相與言。《大戴記》竊盜曆法妄行。
又疎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齞脣歷齒。《注》歷,猶疎也。《後漢·列女傳》蓬髮歷齒,未知禮則。
又錯也。《莊子·天地篇》交臂歷指。
又亂也。《大戴記》歷者,獄之所由生。《注》歷,歷亂也。《鮑照詩》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歷歷,行列貌。《古樂府》歷歷種白楡。
又釜鬲謂之歷。《史記·滑稽傳》銅歷為棺。《索隱曰》歷卽釜鬲也。
又歷錄,文章之貌。見《詩疏》。
又寂歷,猶寂寞也。《張說詩》空山寂歷道心生。
又山名。《括地誌》蒲州河東縣雷首山,一名中條,一名歷山,舜耕處。《廣輿記》蒲州今屬平陽府
又濟南有歷山,《漢志》充縣亦有歷山。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信都國有歷縣。
歷城縣,屬濟南,卽齊州縣也。《地理通釋》田廣罷歷下兵,卽其地。後漢安帝建光三年,黃龍見歷城。
又湖名。《廣輿記》歷湖,在和州城西,周七十里,為郡之巨浸。
又《爰歷》,書名。《說文序》趙高作《爰歷篇》,所謂小篆。
又與曆日之歷同。《前漢·律曆志》黃帝造歷。
又《世本》曰容成造歷。《屍子》曰羲和造歷。或作歷。
又與霹靂之靂同。《前漢·天文志》辟歷夜明。《後漢·蔡邕傳》辟曆數發。
又與馬櫪之櫪同。《前漢·梅福傳》伏歷千駟。
又同壢。坑也。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粵語:lik6
◎ 潮州話:lêh8 (lêh)

字源字形


字形
字形
這個“歷”字的上古形體很有意思。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兩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莊稼,下部是一隻腳(止),腳趾朝上,腳后根朝下,表示腳步從一行一行的莊稼中走過。金文②的左上邊增加了個“廠”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種有一行行整整齊齊的莊稼。小篆③把甲骨文和金文合併,雖然字形複雜了,但是表意更為全面,表示人的腳步從山崖前的莊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過。楷書④的形體是直接從小篆變來的。⑤是簡化字,這就變成了一個外形(廠)內聲(力)的新形聲字了。
“歷”字的本義是“經過”,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足歷王庭。”也就是說:從匈奴君主的住處走過。由這個本義又可以引申為“逐個地”、“一件一件地”,如《漢書?藝文志》:“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記載古今成敗存亡禍福的道理。從這個意義出發,後世就產生了新疊音詞“歷歷”了,如杜甫還曾以“歷歷”為題寫了一首《歷歷》詩,詩中說:“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這就是說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現在眼前。成語“歷歷在目”,也正是由此而來。
時間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進的,所以表示曆法、曆書的“歷”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歷”改為“暦”,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舊唐書?暦志一》:“玄宗召見,令造新。”這個“暦”字就是“法”的“暦”。由此可見,“歷”和“暦”的關係,是古今字的關係,“歷”是今字,“暦”是古字。現在都簡化為“歷”了。
請注意:“歷”字異體字較多。如“暦”、“歴”、“厤”等。不管哪種寫法,現在均寫作“歷”,便於記憶,書寫方便。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歷朝
lìcháo
[in the past dynasties;generations] 所經過的各帝王或朝代
歷朝官制
歷朝聖訓
lìcháo-shèngxùn
[adjuration of the deceased of the emperor throngh ages] 前幾代皇帝的遺訓
先遣內侍持歷代聖訓授君,傳上言。——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歷程
lìchéng
(1) [course]∶經歷的過程
回顧戰鬥的歷程
(2) [mechanism]∶化學反應的一系列步驟
歷次
lìcì
[all previous (occassions,etc.)] 以往各次
在歷次戰鬥中他都表現得很勇敢
歷代
lìdài
(1) [past dynasties]∶以往各代
歷代王朝
(2) [through the ages]∶過去的整個年代
歷代名畫
曆法
lìfǎ
[calendar] 民用年的起始、長度和劃分是固定的歷算系統,這種系統中按一定的規則安排日和更長的時間劃分單位(如星期、月和年)
歷階
lìjiē
[ascend the flight of steps] 登階,跨過台階
毛遂接劍歷階而上。——《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歷屆
lìjiè
[all previous sessions (governments,etc.)] 以往的每一次。常指集會而言;過去各次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歷盡
lìjìn
[experience and suffer] 多次經歷或遭受
歷盡滄桑
歷久
lìjiǔ
[last long;through or for many years] 經歷很長的時期
歷久不衰
歷來
lìlái
(1) [always;constantly; all along; all through the ages]∶過去多年(次)以來;從來
我們歷來相信科學
(2) [from time immemorial]∶遠古以來
這些島嶼歷來都是中國的領土
歷歷
lìlì
[distinctly;clearly] [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歷歷可數
lìlì-kěshǔ
[clearly count] 清清楚楚的數出來
珠歷歷可數也。——明·魏學洢核舟記
歷歷在目
lìlì-zàimù
[come clearly into view; leap before the eyes; be still alive in one's memory] 清楚地顯示在眼前
歷歷在目,疑其類墟墓間事,不祥也。——宋·洪邁夷堅志
歷落
lìluò
(1) [arranged in no particular order;fouled up]∶參差不齊;疏落
天上疏星曆落
(2) [having delicate beauty]∶儀態俊秀不俗
歷年
lìnián
(1) [calendar year]∶曆法上的年
(2) [over the years]∶過去多少年
歷年的積累
曆日
lìrì
(1) [calendar day]∶民用日;從子夜到子夜的時間
(2) [calendar]∶曆書
向他借曆日
歷時
lìshí
[diachronic;last] 所經過的時間
這一戰役歷時六十五天
歷史
lìshǐ
(1) [history]
(2)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3)沿革,來歷
(4)過去的事實
他的歷史很不簡單
曆書
lìshū
[almanac] 見“歷4”
曆數
lìshǔ
[count one by one;enumerate] 一件一件地列舉
曆數敵人的罪行
歷險
lìxiǎn
[adventure] 經歷危險
山中歷險記
曆元
lìyuán
[epoch] 被選來作為被考察的已知數據之參考點的某一瞬間或某一日期

相關成語

歷精圖治、歷久彌堅、歷精更始、歷精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