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安泰

詹安泰

詹安泰(1902—1967)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新豐人,著名古典文學學者,文學史家和書法藝術家。民盟成員。詹氏第九十二世。一生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發表了幾十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尤其精於詩詞的研究、創作。他的詞學專著有獨特創新見解,在詞壇有較大影響,日本學者有“南詹北夏,一代詞宗”的評譽。

人物關係


人物履歷


詹安泰(1902~1967),祝南,號無庵,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新豐鎮樓仔人,廣東高等師範和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1926年畢業后,任教韓山師範、金山中學達12載。
1938年起,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28年,擔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編寫有《中國文學史》(先秦西漢部分)作為大學教材。
1911年開始作詩。
1924年開始學填詞。
1925開始在《新民周報》發表小說。
1926年大學畢業后在韓山師範學院和金山中學執教十二年。
1938年受聘任中山大學教授,中文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中國語言文字部指導教授,講授古代詩詞。
抗日戰爭期間(1942—1943)回家鄉上饒中學任國文課老教師,后再返中山大學任教授,歷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等。六十年代初培養宋詞研究生,主要講授文學史,古代詩詞選等課。在此期間,參加高教部主持的中國文學史教材編寫工作,由他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被選為大學教材。
1967年4月病逝廣州,享年65歲。

人物生平


詹安泰著作
詹安泰著作
詹安泰,自幼酷愛古典詩詞。10歲學寫詩,13歲學填詞。中學畢業后,於1921年至1926年就讀於廣東高等師範學堂和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后在潮州任教於省立第二師範學校(韓山師專的前身),併兼任金山中學教師。在師範學校任教的12年間,著力研究古典詩詞,創作了大量作品。還經常和夏承燾、陳蒙庵等國內名家酬唱論詞,並在《詞學季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民國25年(1936)9月發表在《詞學季刊》三卷三號上的《論寄託》一文,以充分的論據,闡明我國詞壇向來重視“寄託”藝術手法,為當年詞學界所矚目。1937了第一本詞集《無庵詞》。1938鍾凡推薦,被聘為中山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此後,又歷任系主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等。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30年。
詹安泰到中山大學任教期間,日軍侵佔廣州,中山大學幾遷校址。在硝煙瀰漫、兵荒馬亂的環境中,他除了悉心教學外,還陸續撰寫《花外集箋釋》、《碧山詞箋釋》、《姜詞箋釋》、《宋人詞題選錄》等專稿。並在1939詩作《滇南桂瓢集》,傳誦一時,成為士林爭讀的佳作。40初,他給研究生講授詞學,同時著手整理多年研究詞學的成果,撰寫了《詞學研究》。內容包括:論聲韻、論音律、論調譜、論音句、論意格、論修辭、論境界、論寄託、論起源、論派別、論批評、論編纂等12全面闡述詞學問題。1945年《文史雜誌》五卷一、二期合刊上發表了詞學研究論文《論填詞可不必嚴守聲韻》,至今仍有影響。廣州解放前夕,國民黨當局在中山大學逮捕了一批進步教授和學生,對此他極為氣憤,朝夕奔走,營救被捕師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詹安泰積極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用以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他努力研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和新文藝理論。
詹安泰故居
詹安泰故居
1953《人民文學》上發表了《詩經里所表現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一文,這是一篇試圖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方法研究《詩經》,並取得可喜成績的學術論文,也是詹安泰學術思想發展的里程碑。此後,在關於詞的起源問題的探討中,詹安泰用充分的材料,說明詞屬人民首創,它在民間流行后才逐漸轉到文人之手,從而糾正了封建傳統的看法。他還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古典作家的階級地位、世界觀和創作方法上錯綜複雜的矛盾,寫出了可據以研究其他古典作家作品的著作《屈原》。
1955泰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被推選為第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他關心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提出不少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1957為“右派”,他雖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過委屈,但不隨俗俯仰,更不消沉氣餒。繼續勤勤懇懇治學著述,孜孜以求,從不懈怠。
1967年4月在廣州病逝。

成就及榮譽


詹安泰是中國著名的古典詩詞研究家、文學史家和書法藝術家,尤精於詩詞的創作和研究。他的詩詞作品及詞學論著在海內外有相當的影響,有“南詹北夏,一代詞宗”、“嶺南一大家”之譽。他任教數十載,桃李滿天下,不少當年入室弟子,而今已是詩詞壇的名流宿將。他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別具風格,其作品流傳於港澳及東南亞一帶,莫不被視為珍貴墨寶。
詹安泰學問淵博,對中國古典文學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詩經》、《楚辭》、詩學、詞學,都有突出的貢獻。尤精詞學,理論上獨具創見,創作上獨闢蹊徑。他對詞人和詞作,經常以比較的方法,研究詞的形象,從而確切地闡明詞人的藝術風格。在剖析詞的形象時,他又往往旁徵博引,反覆啟發讀者的鑒賞力。因而,他的課深受學生歡迎。

詹氏年譜


1902年——出生於廣東省饒平縣上饒區新豐鄉(現饒平縣新豐鎮),名安泰,排行第二,上有一姐,別字祝南,一九二四,二五年間在廣州發表文學家評傳時多用此名;自號無庵,多見於詩詞創作發表時。早年在饒平新豐,曾用筱瓊樓自榜書齋,后兼用無想庵與潄宋室。無想庵,寓"學問之外事不想"之意;潄宋室,則可見詹安泰對宋詞之偏好。
1907年——入新豐鄉啟明小學讀書。
1912年——畢業於啟明小學,繼續在饒平縣高等小學修學(《中山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教師填寫資格》).在《自我檢討報告》(一九五二年七八月各有一份,以下以《檢討報告》統稱,今存中山大學檔案館)中詹安泰曾提到"十一歲時寫一首長詩,給宗族中負有重望的'獅球牧夫'看見了,大加稱賞,過兩天,把自己的詩稿《仙岩賸唱》兩厚冊交給我,要我將來替他揚名傳世"。
1916年——八月,考進廣東金山中學,時稱廣東省立潮州中學校,一九五二年遷至汕頭礐石,與汕頭市私立礐光中學合併),登記表中詹安泰稱為"潮州金山舊制中學"。
1920年——七月畢業,回家自修,為繼續升學做準備。
1921年——八月考進廣東高等師範文史部。是年,與鄰鄉張闌記之女結婚。
1922年——八月,因病停學一年,回饒平休養。
1923年——八月,詹安泰到廣州,繼續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修學。
詹安泰著作
詹安泰著作
1924年——七月,轉至國立廣東大學國文學系繼續修學, 在校期間,修習了外國語,數學,政治概說,體育,歷史,地理,倫理學,法制經濟,哲學概論,心理學,中國文學史,史傳,西洋文學史等課程,還可另選修其它系的課程。時有老師李笠,詹安泰言:"在廣東大學讀書時,他是我的老師,後來我任教中大時,他是中文系主任。關係好,過從密."十二月,又有老師陳中凡到任,詹安泰言:"在廣東大學讀書時,他是我的老師,對我好,畢業後有書信來往。"
1925年——十月,陳中凡離開中大。是年,詹安泰在文科學院季刊第一期上發有《孟浩然評傳》一文。
1926年——七月,詹安泰以高師年限畢業於國立廣東大學。未取得學士學位。初畢業時,詹安泰因恐職業發生問題曾挂名國民黨黨籍,登記之後未加理會。詹安泰自言"非素願也".八月,受韓山師範學院(時稱廣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位於潮州市筆架山山麓)聘。校長方乃斌,教務主任謝賢明。到校第一學年為國文教員(見一九三二年《二師一覽》),並與妻子張氏在韓師附近租屋同住。
1927年——在韓山師範學院任教,為文史教員。詹安泰妻張氏因病回饒平,遍尋醫生醫治,但無起色,遂回娘家休養。又一兩年因女方另有所愛,婚姻結束。
1928年——在韓山師範學院,開文史,詩詞,近代文三門課。
1929年——在韓山師範學院文史,文字,詩詞三門課。是年,黃海章,詹安泰"平生第一知己",從金山中學(時稱廣東省立第四中學)渡江到韓山師範學院看望詹安泰此為二老初次相見,而相互景仰又在此前。在此後的三年時間裡,二老常偕手出遊,韓江邊,古剎旁,聽驚濤,賞皓月,發詩思,共酬唱。
1930年——在韓山師範學院開國文,文學史,美術史三門課。十月,詹安泰與柯娥仙成婚。妻柯娥仙,時十九歲,潮州楓溪柯誠記之女,外家祖宅有柳堂。婚後,在潮州城內膠柏街租得五間平過的樓房,院子很清幽,家中陳設簡陋,但滿目圖書,靠右邊的最後一間房間為詹安泰書房。之前,詹安泰住韓師單身教師宿舍的一間平房,居室簡樸,亦是日坐書城中。青年時期的詹安泰,衣著樸素,夏天常穿一套豐順縣湯坑產的夏布唐裝,著一雙潮州鄭義成老店的薄衣布鞋,中等身材,清俊瀟灑,精神飽滿,大有儒者風度。據詹安泰三子叔夏回憶,詹安泰一生多穿長衫,一九五六年校慶侯寶林來中大表演時,還曾找過詹安泰借衣服去表演。
1931年——在韓山師範學院開文史,文地史兩門課。七月十日,長子伯慧生。秋,黃海章回梅州,在梅州中學執教,旋又振鐸廣西。二老惟有情托魚雁。
1932年——在韓山師範學院任教同時兼任金山中學高中部教員,為期一個學年。一月,謝賢明調任金山中學校長,李芳柏接任韓山師範學院校長一職。元旦,饒鍔老人邀楊光祖,石維岩,郭餐雪等詩友,觴集在蒓園盟鷗榭,分題征詠,喜結詩社,因本年為農曆壬申年,故命為"壬社",饒鍔老人被舉為社長(《饒宗頤詹安泰學術年曆簡編》).時"詹安泰多用力於詞學的研究和創作,作詩不多",但與壬社成員石維岩,楊光祖等多有酬唱。
1933年——秋,蔡起賢考進韓山師範學院。蔡起賢好學,常常在星期天的時候到詹安泰家讀學校圖書館沒有收藏的書,對書亦愛惜,詹安泰很是歡喜,偶有一兩個星期天沒到,便會掛電話去喚。同學們托他索求墨寶,詹安泰總是有求必應。與詞友的信札也常常拿給他看。
1935年——是年,詹安泰多寫詩。據《詹安泰詩詞集·鷦鷯巢詩》,有《韓山韓水歌寄邵潭秋》,《聞瞿禪承燾將有廣南之行詩以迎之》等。四月十六日之《詞學季刊》第二卷第三號近人詞錄收詹安泰《水龍吟·感舊用稼軒登建康賞心亭韻》《揚州慢·癸酉十月霜風凄緊墮指裂膚念枯萍久羈獄中悲痛欲絕用白石自度腔寫寄冰若逸農》二闋,推介有言"有無想庵詞稿未刊".暑假,與二弟天泰出遊。先往上海,客秋山留湖上五日,走訪當時在暨南大學的李冰若,龍榆生。后往杭州,拜訪夏承燾。
1937年——是年,詹安泰詩興大發,連篇累牘,寫了很多詩。在與陳中凡的信中,詹安泰雲:"泰半年來不填詞,惟稍稍誦習杜,韓,蘇,黃之七古,及宛陵之五古,興之所至,亦學塗鴉。即春假至今,已得長短古三四十首。誠以泰前寫詩患枯瘦,填詞患滯澀,欲治此少救其弊也。但此間解人難得,故仍無悟入處。吾師倘可一費清神,為泰指示門徑否 "同信,詹安泰有言:"頃將年來名師益友詩箋札裱成四冊,晨夕展玩,恍如瞻封,頗慰岑寂(自吾師外,如瞿禪,鳧公,子建,潭秋等,均甚可觀).此事在泰竟成嗜好,亦不自知其故也."三月五日(農曆正月二十三日),長女慧明生。
1938年——年初,詹安泰受一牙科醫生牽連,與李芳柏一起因漢奸嫌疑被專員兼潮安縣長鬍銘藻扣留五天。《天風閣學詞日記》本年二月三日記:"接祝南汕頭楓溪柳堂一月十五函,附來數詞,云:曾為奸人誣陷,羈押五日,賴地方數十團體擔保,始獲自由,亂世之路,險巘如此,可畏可畏."寄居楓溪,憂國憂民詹安泰常有凄懷寓於詩詞,並寄吳辛旨,夏承燾,陳蒙庵,丘拉因,石銘吾等詹安泰。四月四日,夏承燾接詹安泰信,囑其為無庵詞及饒宗頤廣東易學作題籤。四月二十日,詹安泰陪李崇綱將軍,吳稚筠老師,偕石維岩,楊光祖,饒宗頤及林青萍等詹安泰游梅林湖,得詩一首。仁愛存天性,朴真出古愚。勤同灶下婢,笑過酒家胡。舊是尋詩客,翻成賣葯儒。瘡痍看又滿,我亦欲懸壺."十月,詹安泰由陳中凡教授推薦,以名士身份,被中山大學破格聘為中文系教授(《述略》),繼海綃翁陳洵主講詩詞。時文學院院長為吳康。
1939年——三月,詹安泰作《將入蜀示同人》詩五首,欲入蜀從政,石維岩和作中便有"聞道郎君赴西蜀,好尋事迹到東坡。詩人作吏寧今有,詞客哀時孰古多 "的詩句。後接中山大學中文系聘書,詹安泰棄政從教,又有《余將有滇蜀之行錫純邀石銘老餞行於湖濱寓邸席次拈杜公知為後會更何地為起句各成一律》一詩。四月二十六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接祝南書,言將往中山大學講詩詞."在韓期間,時與詹安泰書札往來切磋學術的有夏承燾,胡光煒,龍榆生,曹緗蘅,李冰若,唐圭璋,陳柱尊,陳竺同,陳運彰,盧冀野等名學者名教授。詹安泰作品不僅常見於韓山師範院刊《二師周刊》上,還散見於《國聞周報·採風錄》,《詞學季刊》,《青鶴雜誌》等書刊雜誌上。曹緗蘅主編的《採風錄》在《國聞周報》上,每期只有一頁兩版,前面是大名家陳石遺等的詩作,最後就是詞,每期只有詞一首,詹安泰的詞常被採錄。四月九日,詹安泰啟程往澄江,繞惠州經香港再轉安南(今越南)取道滇越鐵路上昆明。臨別時,詹安泰把歷年講稿三冊及《詞學季刊》匯訂本等送給蔡起賢,可惜文革中被抄去,此後信件不斷,即使是在兩位詹安泰都被打成右派的年月里。詹安泰所書"放開肚量食飯,立定腳跟做人"楹聯至今仍在蔡先生的廳壁上掛著,那是現今所存為數不多詹安泰的墨跡之一。五月二十二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接詹祝南香港函,已首途赴澄江。雲汕頭被炸甚慘."六月二日,夏承燾接吳笠信,言詹安泰已到香港,附有致龍榆生箋。是月底,詹安泰到達澄江.《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接祝南澄江函,謂竺同接中山大學聘,已抵澄江。祝南謂予如有意南行,彼可至昆明接予,其意可感也."由昆明至澄江,需先乘一站火車到呈貢,再騎馬或坐小毛驢往澄江。
1940年——三月,《新中華》復刊第三卷第六期發詹安泰文《楊璉真加發陵考辨》.是月,亦見於《語言文學專刊》第二卷第一期,題為《楊髡髮陵考辨》,該期刊物還發表了李笠,岑麒祥,陳竺同,陸侃如,溫丹銘等教授的論文。四月二十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接祝南澄江大學函,示二詞。謂夏吷翁有碧山行實考,謂草窗長十餘歲,宋人稱丈,不必依年齒,此說待面詢吷翁。四月三十日,夏承燾作復,言碧山當長於草窗,夏吷翁說是。詹安泰刊印《鷦鷯巢詩》,"巢中鷦鷯"還沒長大,詩格未成,學無止境。方孝岳於廣州為之作序;六月,另有羅倬漢之序。秋,溫廷敬有詩《寄題祝南老弟鷦鷯巢詩集即用其題高吹萬風雨勘詩圖韻》.翌年五月,陳中凡有《題詞》.七月二十七日,夏承燾接詹安泰自雲南寄去新詩詞一冊。據詹伯慧詹安泰回憶,在雲南中大期間,除湯擎民外還有幾位潮籍學生丘陶常(歷史系),陳叔良(中文系),方書春(哲學系),許寄儂(師範),鄭碧珠(中文系)及福建籍的陳必恆(中文),經常到詹安泰住所品茶求教,共敘鄉情。師生感情一直延續到中大遷回粵北坪石以至抗戰勝利后回遷廣州石牌。可惜先生這些亦師亦友的親密門人,迄今大都已作古。除許寄儂,鄭碧珠兩位女士尚不知是否健在外,其餘幾位均已先後離開人世。八月,中大遷粵北樂昌坪石鎮.文學院設在清洞。先生先返饒平,接長子伯慧同往坪石。后伯慧插班入讀廣同會館所辦漢德小學五年級。遷坪石時,先生與鍾敬文認識,中大搬回石牌後過往甚密。
1941年——三月二十五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接祝南廣東乳源縣清洞鄉函,謂中山大學文學院新遷彼處,臭氣薰蒸。與雁晴尋屋,數日不得,暫住大便地地名炮樓上,內地學校,困苦如此."后搬至蓮溪。四月六日,先生與羅香林,李白華兩兄弟出遊,自清洞經井水門單竹徑羅家祠,最後歸蓮溪寓所。得詞《聲聲慢》.夏,因地盤太窄,文學院借用鎮東頭小山崗鐵嶺上原鐵路局的一些房子作教室。先生亦從清洞搬至鐵嶺,於附近武江邊上渡頭街租得一面積約二十多平方米的泥屋。進門是廳,廳後用木板隔開的是卧室,卧室後面是廚房。秋,黃海章經黃際遇介紹,重回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時吳三立(辛旨)亦在坪石鐵嶺中山大學文學院,三老朝夕相見,相與酬唱,自有一番故人新意,只是皖南事變后,日寇氣焰更囂張,時局更是動蕩不安。十一月二十一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得詹祝南中山大學航空函,示二詞,心叔(任銘善)嫌其詞甚費力,誠然,予往年所作亦病此,近乃知自然之妙."翌日,夏承燾作復,告滬杭詞流情狀,並附去祭龔詞及與雁晴書。在坪石期間,文學院經常利用紀念周的時間,請有關教授作學術講演,先生有《木蘭詩》一講。
在坪石,先生每學期都往曲江三兩次(《檢討報告》).當時曲江是廣東省的戰時臨時省會。是年往曲江時,初晤羅雨山於沈盧因同飯居士林。
1942年——二月三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接詹祝南坪石中山大學函,謂花外集箋已脫稿,附來龔定庵百年祭念奴嬌及中國文學之倚聲問題一文。文可札入詞例,分析頗精."花外集雖已於一九三六年寫成,然一路隨先生輾轉道路,亦時有訂補。
是月,先生有信致陳中凡,言:"湘北屢傳警訊,意頗幽郁,遂成長句,奉寄斠玄夫子賜正:危疑消息露風梢,不道重山復水遙;夏變雨晴天莫測,多生哀怨句誰驕。守殘短焰餘荒屋,響答霜鍾起夜潮;真欲緘書寄鄉里,橫岡了了見春苗。地僻常時違節物,山深猶自啼憂嗟;離群盤嶺艱贏馬,亂日呼天只暮鴉。削稿可堪尊左衽,望台終古樂長沙;聊持氣運與人財,苦楝當門正發芽."春,初識葉雲龍教授,留美經濟學家。四月七日,葉教授招飲濱江酒樓;五月九日,先生訪葉教授於其西郊寓樓,遂偕赴酒家,黃昏始行別去。二老常茗談並偕先生門生陳湛銓。夏,葉教授返衢州,先生有《送元龍還衢州》詩,和作中葉教授提及:"祝南亦有意歸家".農曆七月,次子仲昌生。十二月二十一日,武江寓所失竊。先生得詩一首,詩中有先生師鄭曉屏遇賊以禮饋以錢物送之出門賊感泣相戒勿復犯其家之趣事。
1943年——五月十一日浴佛節,先生偕陳寂及門生陳湛銓茗話江閣。夏,先生送長子伯慧回饒平上初中。途中於南華寺宿一夜,次日晨步十里登車,得詩一首。大病,於饒平休養直至病癒.《天風閣學詞日記》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記:"得詹祝南中山大學信,有詞四五首,雲去秋大病." 是年,貴陽師範學校經文友尹碩公介紹欲聘先生為教授,先生未往。
1944年——年初,先生返坪石,仍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先生於《答和羅雨山見寄癸未臘不盡二日》中注有"時余初病癒來坪石".春,有先生暑后赴黔之傳聞,失實。秋,日敵進犯粵北,企圖打通粵漢鐵路,坪石告急。時局之緊張猶如黑雲壓城,鯨鯢震澨。十一月,《中山學報》創刊,有先生《中國文學上之倚聲問題》一文。冬,先生回饒平,寄居百鍊岡,並在上饒區立初級中學(今饒平四中)授國文課。黃海章回到梅州市梅縣區.陳寂往連州,吳辛旨往平遠。是年,經張世祿,王玉章兩位先生介紹做中華國學會發起人。
1947年——一月三十一日夜,與同人集廣州西園,有詩刊之議。二月,文科研究所分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和歷史學研究所。先生開始兼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指導教授,直到一九四九年(《履歷表》).先生填寫《台灣中山大學教員人事登記表》,表中所任課程及時數一欄填有:詩選及習作三小時,詞選及習作三小時。三月十五日(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次女慧玲生。六月二十三日,張北海邀同人雅集西園,先生與之六年未見。
1948年——五月三十日,張北海在廣州北園宴請同人。先生得《醉蓬萊》一詞。序中有言:"戊子四月廿二日,張北海宴同人於廣州之北園。黎六禾季裴,陳顒庵融,胡隋齋毅生諸老宿咸與焉。觥籌交錯,行輩渾忘,庄謔雜宣,昔今在抱,爰賦此曲,以志勝緣。生不百年,清歡能幾,刻此古音,殆不勝江山零落之感矣."一時和作甚多,計有黎國廉(季裴),黃詠雩,張成桂(叔儔),胡熊鍔(伯孝),張樹棠(蔭庭),馮平(秋雪)及劉景堂(伯端)等。此題或為社課首唱,詞社先後訂出四社課題目,作品在《廣東日報·嶺雅》發表。十月二十九日,先生與黎六禾,胡伯孝,黃詠雩,朱庸齋等先生同游漱珠崗,得詞《南鄉子》,同《霜花腴·雁來紅一名老來嬌,禾丈詞來命同作》一起,均為社課作品。秋,與黎國廉,胡熊鍔,張叔儔,黃詠雩,朱庸齋集廣州九曜園。得詞一首。十一月,先生隻身回家省親,途經汕頭"潮州修志館",索看許偉余老師《庶築秋軒》詩稿,並和饒宗頤多有討論。先生認為許先生是學昌黎而能入能出者,成就很高,可惜僻處海陬,不為更多人所知。時還為蔡起賢等書寫屏條,贈蔡先生的乃《河傳》一幅。
1949年——七月,兼任中國文學系主任。七月二十三日凌晨,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了中大一批進步教授和學生。詹先生作為系主任,責無旁貸,四處奔走,設法營救被捕師生。長子伯慧高中畢業,考入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師從王力,岑麒祥等教授專攻語言學。秋,先生有信致門生餘論有,言推薦其為中文系助教一事已獲批准,囑其從速返校。然,一九五○年上半年,中大出現了一次大批解聘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的事,余先生在解聘名單之中,而且因政治上的問題連帶薪到南方大學學習的機會都得不到。先生甚少開口求助於人,卻隻身去見南方大學副校長陳唯實。后余先生從南方大學畢業,分配到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政策研究室工作,先生總算得到一點慰藉。八月十日,先生有函寄劉景堂,打算去港一行,徐圖後計,並附詞三闋,分別為《拜星月·七夕和禾丈,伯端,瑞京》,《惜秋華·六禾丈自香港寄示七夕后風雨連宵之什,奉和並簡伯端,叔儔》,《齊天樂·奉答禾丈見懷之什,並簡伯端詞長》.九月底,中秋的前一個星期,先生與湯擎民同行至香港,晤饒宗頤等老朋友,與老詞友劉伯端,廖恩燾,黎六禾等在太平山頂,淺水灣等地遊玩唱和。逗留六天,十月五日回廣州.(《檢討報告》)十月十一日,先生有函寄劉景堂,有"目下時局甚緊,萬一有變,此調恐永不復彈矣"凄涼無奈之言,附詞一闋《水調歌頭·香港陪懺庵,六禾,仲晉諸老輩及伯端,叔儔兄,青萍弟燕集菩苑,並游太平山,淺水灣》.十月十四日,廣州解放。時,先生住文明路中山大學北齋十三號,之前還曾借住豪賢路60號門生羅忼烈家中,因市區較為安全。后局勢穩定,先生又搬回石牌。
1950年——一月,先生卸任,系主任一職由王起接手,但先生仍輔佐之。秦牧先生第一次到中文繫上課便是由先生所接待。此後,與秦牧先生時常一起喝茶聊天。五月,有《自我批評》一份。九月十日,三女慧凡生。九月十八日,填寫《中南區高等學校教師情況調查表》。
1951年——一月五日,先生填寫《廣東省公私立高等學校教職員概況表》.六月十五日,先生加入中國教育工會中大教工會。
十一月二十七日,先生第三次報名參加土改,填寫《中山大學員生參加土地改革申請書》.組織上考慮到先生身體狀況及經濟困難,不予批准。時組長王起的批示如下:"詹先生因過去預支多,又市場欠帳多,每月發薪后不夠還債,即須向校預支,他這次又和他兒子伯慧共同參加,雙方都須準備棉衣,需錢者較多,希望校行政對他的經濟困難能特別照顧,身體方面,他的疝氣病是遺傳性的,冬天特別容易發,在分配工作時,希注意一點."十二月十一日,有《土改學習總結》.是年,先生填有《曾參加反動黨團報到登記表》。
1952年——是年,先生始任中大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直至一九五七年卸任。除授課外,先生還有開設詞學講座,編寫教材,指導青年教師等工作。
1953年——先生仍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春,先生與容庚,吳重瀚合作,開始著手編寫《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先生主編。以黃海章編寫的一年教完的"中國文學史綱"為討論底本,另定章節,先生負責第一(導論),二(中國文學的起源),四(詩經),六(楚辭),八(漢賦),九(漢代的樂府歌謠和古詩)章的編寫以及《史記》一章的增潤。三月三十日,先生寫定《詩經里所表現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一文。八月七日,發於《人民文學》七至八期合刊,后又發於《新建設》一九五三年第九期。此文被譽為解放后第一篇試圖用馬列主義觀點方法研究《詩經》並取得卓越成績的學術論文(《述略》).夏秋之間,長子伯慧中山大學語言學系畢業,由國家統一分配到武漢大學任助教。九月二十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得詹祝男(南)中山大學函,問文學史講稿,即復."十月八日,《南方日報》發有先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文。
1954年——六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啟動編寫中國文學名著選讀叢刊的計劃,先生與容庚一起負責詩經部分。郭紹虞,劉大傑主編,顧頡剛編尚書選注,游國恩編楚辭,朱東潤編左傳,夏承燾與龍榆生編宋詞。八月,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教材編審處出版先生所主編之《中國文學史》(第一卷).八月十日,四女慧萍生。是年,《高等教育通訊》一九五四年第二十期收先生《編寫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一文。
1955年——一月九日,《南方日報》登先生文《進一步挖掘俞平伯研究的錯誤思想根源》.二月,先生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后被推選為第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於1954年成立).是月,先生文《清除胡適反動思想對祖國文學遺產的毒害》發表於《胡適思想批判》第七輯中,六月十五日出版之《中山大學學報》亦收錄該篇文章;《批判胡適所謂"科學的方法"及其它》一文發表於《文學遺產》第三十八期。八月,先生開始撰寫《屈原》.一九五三年世界和平理事會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屈原,時介紹屈原的書很多,游國恩的《屈原》精簡,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博大,先生的書冊"因為要作為一般性的讀物,而又想給讀者比較深的印象,所以裡面不能牽涉到許多考證的問題,但又不宜過於簡略,有時也提出一些新問題和自己對這問題的看法".是年,先生在中山大學的科學討論會(五四到五六共舉行了三次)上宣讀了長篇論文《論屈原的階級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學上的作用》,並發表在十月二十三日的《中山大學學報》第二期上。
1956年——一月底,先生往上海開文學史會議。一月二十五日《天風閣學詞日記》記:"晨朱少濱師澈翁偕詹祝南安泰來。祝南新自廣州來上海開文學史會議,二十年不見矣.……十時辭去."二月,《屈原》一書完成。先生在《後記》中言:"由於我掌握的資料很少,理論水平又很低,成書的期間也很短促――只是七個月的期間(1955年8月至1956年2月),這期間內又是肅反運動最緊張的時候,上課,開會相當忙,經常寫了幾行就擱下去,有時間又再寫幾行."三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先生主編之《中國文學史》第二卷。五月二十一日,填寫《幹部經歷表》.六月十六日,《光明日報》文藝生活版收先生《對我國目前古典文學研究工作的意見》一文。年中,先生往北京參加學術會議,並偕黃家教,長子伯慧游天壇.留影一張。秋,先生開始招收副博士,時中文系招收副博士的還有容庚和王起。八月五日,《光明日報》發中文系中國文學史教研組《關於李煜及其作品的評價問題》的座談紀錄。八月二十二日,《光明日報》發先生《就大學文科的教學來談百家爭鳴》一文。八月二十三日,《南方日報》發先生《談"百家爭鳴"中的編輯工作和領導作風》一文。八月二十八日,《光明日報》文學遺產專刊發陳培治《對詹安泰先生關於李煜的看法的意見》,同期先生有答覆,此二文掀起了學術界關於李煜詞評價的大討論.《天風閣學詞日記》提及當時討論之熱烈:"十二月十九日午後見光明日報文學遺產,記北師大中文系討論李煜,否定多於肯定,所引事實多不可信者。十二月二十六日文學遺產今日又載論後主詞一文,共有五六篇矣。研究生來,頗望予亦寫一篇."八月,《語文教學》發先生文《關於古典詩詞的藝術技巧的一些理解》.年底,先生被評為二級教授。是年,有首次本科生論文答辯,先生為古典文學組組長,與王起,董每戡一起主持畢業生的答辯工作,據黃天驥先生回憶,他便是第一個進行答辯的同學。
1957年——一月七日,夏承燾到達廣州,參加中山大學科學討論會,先生甚喜,與夏先生多有會談並相偕游廣州。二月二十四,《光明日報》發先生《讀詞偶記》一文。
1958年——三月,先生《李璟李煜詞》一書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十月初,先生隨中文系其它所有同學老師往東莞虎門公社太平鎮助建人民公社。先生住在金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割禾的時候,老師同學都要下田,從清晨到傍晚,有時甚至到深夜。當時中文系一個在寮步公社的二年級學生回憶道:"開始時,大家還能學著農民弓身站著割;時間久了,只能蹲下來割;最後堅持不住了,便坐在地上或跪著割。腰酸了,腿痛了,手麻木了,多想休息一會兒!可不行呀,行動軍事化,還要'放衛星'.沒有人甩手不幹,因為怕'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被扣到頭上,而某種空洞的精神支柱也支撐著人們苦苦堅持."很多教授下田的時候都要帶著一張小凳子,先生倒是不用,只是蹲著,因為他習慣了蹲在椅子上讀書寫文章,書房太師椅的布墊上有兩塊補丁,而且是補了多次的,便是先生的腳印。其時大躍進的狂熱,一浪高過一浪,除田間勞動外,老師同學們還要四處找鐵礦,鍊鋼鐵。下鄉期間,先生作有《下鄉速寫》組詞四首:《臨江仙二首·虎門公社金洲村一九五八年十月廿三日》,《前調·人民公社贊十一月七日》,《蝶戀花十二月十六日》,《浣溪沙十二月十七日》.十月二十六,《光明日報》有文《批判右派分子詹安泰編注的"李璟李煜詞"》.是月,《中山大學學報》第二期有文《揭露詹安泰的偽學者面目及其反動文藝觀點》.十二月二十九日,《光明日報》有文《批駁詹安泰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的非馬克思主義觀點》.是年,先生有文《從宋人的五部詞選中所看到的一些問題》發於《文學遺產》第四百四十七期上。
1959年——一月底,中文系的同學老師從東莞回到廣州。寒假后,開始上課。先生為一年級同學上先秦文學史《詩經》,《楚辭》部分。是年,《離騷箋疏》一書成稿。編年詞:《齊天樂·建國十年大慶喜賦一解》
1960年——是年,先生因肺氣腫住院,據詹叔夏先生回憶,醫生不讓先生看專業書籍,先生只能看一些"較硬性的"小說,如《三國演義》,《怎麼辦》,《父與子》,《水滸全傳》等,但還時常讓三子叔夏偷偷送些他指定的詞話文集,放在枕下偷偷看。每看完一本小說,先生都寫有讀書筆記。編年詞:《蝶戀花庚子元日》,《清平樂·前詞意有未盡復成一解》《臨江仙·六零年國慶后四日偶成》
1961年——四月,台北廣文書局有《評註南唐二主詞》一書出版,先生編注。十一月二十日,先生脫去右派分子帽子,但仍為四級教授。編年詞:《蝶戀花·辛丑元旦試筆(一九六一年)》,《臨江仙·黨生日》,《減字花木蘭·中山大學卅七周年紀念》
1962年——秋,先生為一年級研究生開宋詞研究,並編有《宋詞研究》講義。是年,長子伯慧結婚,攜妻陳雅仙回廣州探親。是年,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收先生《溫詞管窺》一文,分上下兩部分分別刊登於七月二十九日與八月二十五日的報紙上。是年,蔡起賢先生從英德回來,致信先生,后又因先生問起有無作品,寄來舊考據文章一篇。先生很嚴謹,因蔡先生的考證中引有徐松的《登科記》,先生翻遍《全唐文》還沒找到,便去信要蔡先生寫明出處,以便對勘。時,"左"毒橫流,蔡先生費了很多功夫才有翻看《資治通鑒》的一小會兒機會,在補編部份找出頁碼和行數,複信與先生。
1963年——春,先生為五年級同學授"宋詞選".秋,為四年級同學授"宋詞選".年初,《羊城晚報》晚會專版刊登先生一系列文章,以"夜讀偶記"統之,分別為:一月二日《小談》,一月四日《朱熹的及其它》,一月十一日《解釋蘇詞的一些問題》,一月十三日《從宋人的五部詞選中所看到的一些問題》,一月十五日《從說起》,一月十七日《看古人改稿》,二月一日《也有一些感想》。二月十一日《蘇舜欽的"大小言"》,二月二十六日《望文生義》.六月,《中山大學學報》第一二期合刊有先生《讀毛主席詩詞――有關藝術特徵的一些體會》一文。是月,夏承燾收先生《評飛卿年譜》一文入新版《唐宋詞人年譜》所附《承教錄》.四月起,《無庵說詩》一文分四部分於四月七日,五月五日,六月三十日及八月四日分別刊登於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上。是年,《學術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二期發先生《簡論中的普通雜曲》一文。編年詞:《憶秦娥·壬寅除夕廣州花市》,《夢江南·一九六三年清明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開品茶會於廣州泮溪酒家賦此奉贈》,《台城路·為錫永尊兄題戴醇士畫龍泉寺檢書圖據阮伯元圖記道光十七年伯元與陳頌南慶鏞汪孟慈喜孫何子貞紹基檢程春海恩澤遺書於龍泉詩翊年孟慈始囑醇士作此圖圖歸寺僧近方流出》
1964年——五月三日,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收先生文《孫光憲詞的藝術特色》.六月,《中山大學學報》一九六四第二期學習毛主席詩詞專欄有先生《革命的最強音》一文。時,全校掀起學習毛主席詩詞熱潮,二月十九日,中大教工會舉辦"學習毛主席詩詞座談會,四月二十四日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亦有"毛主席詩詞學習座談會".編年詞:《卜運算元·一九六四年歲首作》,《清平樂·校慶喜賦》,《減字木蘭花·希白兄屬題所臨李長蘅畫軸》
1965年——加入廣東書法篆刻研究會。二月,先生文《馮延巳詞的藝術風格》分上下兩部分別於十四日和二十一日刊於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九月十二日,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發先生《談范仲淹的兩首詞》。
1966年——一月十六日,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刊發先生《清新含蓄》一文。二月,先生《宋詞風格流派略談》一文分上下兩部分別於二十日和二十七日刊於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五月二十四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成立專案審查委員會,審查所謂"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反黨集團"問題,通過了由陳伯達等人起草,經毛澤東多次修改的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通知》認為: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領導權都不在無產階級手裡。這次會議標誌著文化大革命的正式開始。是年,香港《大公報》藝林專刊還刊有先生《簡論晏歐詞的藝術風格》,《本色略談》,《談文采》等文章。先生嗜茶,在報上發文章拿到稿費,即囑三子叔夏全換為茶葉,細細品嘗。冬,先生因淋巴癌住進中山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脖子上的瘤子其實發現得很早,因為先生伏案時常托著腮思考,但醫生誤診,等到瘤子從左邊蔓延到右邊,已經遲了。十二月二十二(冬至)日,湯擎民至醫院看望,到時,先生正捧著一大碗麵條。湯先生詢問起病情,先生樂觀地說:"就算是癌症,至少也還有三年命!"後來,腫瘤醫院不肯繼續治療,只能回家"自療",先生腹脹,痛得把席子都扯爛了。
1967年——年初,文革進行得如火如荼,抄家,破四舊,先生的文稿也難逃一劫。某日傍晚,先生三子叔夏把先生兩大箱書稿拿到樓下"破四舊",先燒已刊印的手稿,然後才是未刊印的,慢慢一張一張地燒,直到在場的紅衛兵等到不耐煩,讓拿回去等候處理。先生過世后,有一段時間,詹叔夏每天都偷偷藏幾張在衣服里,帶出學校,埋到地下,終是保住了先生的部分心血,可惜《宋詞研究》十七章以後的原稿無法留住。焚燒的時候,病重的先生就扒著窗檯,一邊看一邊流淚。四月初,先生淋巴癌複發,中山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不肯收治,只得在中大護養院最高一層覓得一床位住下。先生笑稱是"天字第一號".四月六日,先生與世長辭,臨終前還惦記著把書稿託付給兒子們。先生過世后,夫人及家人被趕至東北區集體宿舍,因為書多,得用兩間房。六十年代末,為了更好地保存先生的書,家人把書賣給了古籍書店,一元一本。

主要著作


綜述

詹安泰著作
詹安泰著作
詹安泰一生辛勤著述,成果豐碩,一生著力研究古典詩詞,主要著作有《花外集箋注》、《碧山詞箋注》、《姜詞箋解》、《宋人題詞集錄》、《古典文學論集》、《溫詞管窺》、 《詞學研究十二論》、《無庵詞》、《鷦鷯巢詩》、《滇南掛瓢集》、《宋詞散論》、《離騷箋疏》、《詹安泰詞學論稿》等。尤其對宋詞研究,博大精深,撰寫了《詞學研究》十二論。先後刊行和出版了:詩詞集《無庵詞》、《滇南桂瓢集》、《鷦鷯巢詩、無庵詞合集》、 《花外集箋注》、《碧山詞箋注》、《姜詞箋解》、《溫詞管窺》 、 《宋人題詞集錄》、《溫詞管窺》、《滇南掛瓢集》、《離騷箋疏》 ,專著包括主編《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詞學研究十二論》 、《屈原》、《李瞡李煜詞》、《宋詞散論》、《古典文學論集》、《離騷箋疏》、《詹安泰詞學論稿》、《詹安泰詞學論集》、《詹安泰古典文學論集》等。《宋詞散論》獲1983年廣東省社科優秀成果榮譽獎。

作品

《秋宵吟·秋感》
靜便憶昔共師門,師稱學行汝最先。自我結交二十載,屈指無如汝最賢。愛我親我逾骨肉,憫我疏恢恕我愆。別我贈詩不可計,邀我滬瀆相流連。十五年來如一日,我以窮遁汝西遷——《哭冰若》
卅載優勤甚,嚴堂守敝袍。門生遍嶺山蒿,日夕撼秋濤。大道存糞溺,世情競鼓刀。何當更歷亂,苦學頑民逃。——《懷潮中故舊》
一老巋然在,枯居道有真。彰身羅萬卷,搖筆動秋旻。入定誰由佛,言愁不為貧。滄桑忽掛眼,何意哭天民。《懷潮中故舊》
一債何由見,千憂只起嗟。詩書長在眼,情性恰如花。標格高奇艷,澆腸雜酒茶。何堪魂夢苦,和淚憶袈裟。《懷潮中故舊》
仁愛存天性,朴真出古愚。勤同灶下婢,笑過酒家胡。舊是尋詩客,翻成賣葯儒。瘡痍看又滿,我亦欲懸壺。《懷潮中故舊》
四十一年如電掃,發雖未落齒多落。健頑腰腳供轉徙,零落記憶余崩剝。讀書窮愁算何愚,買牛畊種力漸薄。我本鄙人家山鄉,左右回溪面橫塘。秋風時飄連林葉,白鷳每起搏沙岡。笑呼逐逐鄰童子,捕雀上樹魚入水。齋中瓷缸養紅鯉,鳥籠百十排廊尾。我祖瀟灑好畫圖,欲收天地歸吾盧。我父性行獨仁愛,晚雖精醫出於儒。賤子小時亦了了,壯不如人忽將老。三步回頭五步坐杜公句,懶殘擬借杜公貌。自漼肺腑明冰輪,敢視富貴如浮雲。一燈死守羞曩哲,廿年依戀惟山根。道南道東誰復顧,蘭陵老師等塵土。譬彼男兒愛後婦,寧問織縑與織素。羊囊昌歜嗜各殊,凍雨顛風神能主。久慕玉螭吐清液,悄向銅仙乞墜露。勤書細字界烏絲,往往煮茶藤一枝。忍此心魂長寂寞,奚必金石流歌辭。得意翻憐世病蠢,活活駢頭束春筍。瘦骨嶙峋貧逾奮,盡集秋蟲號壞腎。天跳地踔波飛揚,犀象奔踣蛇蛟藏。竄避偶然立風露,河清待賦嗟哉長。苟全性命豈易易,夜夢歸見爺娘喜。知復倚閭都幾祀,別家此日真可畏。況以孱軀犯瘴癘,逢辰狂氣未許存,要看痴肥自今始。

社會影響


為紀念“現代詞學四大家”之一的中國著名古典文學家詹安泰先生,潮州市人民政府與韓山師範學院於2010年12月20日至22日聯合在韓山師範學院偉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紀念詹安泰先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參加研討的有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日本、美國等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80多人。

社會評價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為紀念詹安泰先生國際學術研討會親筆題詞:“嶺南詞宗”。韓師傑出校友、國際著名漢學家饒宗頤教授,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也分別為研討會題詞:“博學於文”、“嶺南詞宗,風範永存”。
專家學術報告:
澳門大學施議對教授認為,詹安泰教授是中國詞學文化學的奠基人。
美國登尼森大學連心達教授認為詹安泰先生的文學批評與西方文體分析不謀而合,詹安泰先生提出的文學創作活動是有規律的;對作品的批評不能只憑主觀;對詩詞藝術特殊性的認識等觀點,都是“文體分析”實踐。
暨南大學饒芃子教授講述了詹安泰先生“不能以古觀古,要以今觀古”的詞學研究觀點。
日本福岡國際關係學院海村惟一教授則指出,潮州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要出名人不太難;但名人要成為一個人文符號,就不容易。他提出了通過研討、研究,讓詹安泰這一人文符號更深刻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