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復脈湯

中醫方劑名

三甲復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三。為祛風劑。具有滋陰清熱,潛陽熄風之功效。主治下焦溫病,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者。症見手足蠕動、心悸、抽搐、口乾舌燥脈細數。臨床常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引起的原發性高血壓,肢體抽搐,低血鈣手足搐搦等。

歌訣


三甲復脈用牡蠣鱉甲龜甲配伍奇;炙草地麥麻膠芍,潛陽補水心動醫。

組成


炙甘草六錢(18g)、乾地黃六錢(18g)、生白芍六錢(18g)、麥冬(不去心)五錢(15g)、阿膠三錢(9g)、麻仁三錢(9g)、生牡蠣五錢(15g)、生鱉甲八錢(24g)、生龜版一兩(30g)。

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功用


滋陰清熱,潛陽熄風。

主治


下焦溫病,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者。

方義


本方中阿膠滋陰養液,善於熄內風,為主葯。地黃白芍、麥冬滋陰柔肝;龜板、牡蠣、鱉甲滋陰潛陽,善於鎮痙厥,均為輔葯。炙甘草補心氣以復脈,與白芍配伍酸甘化陰,以增強滋陰熄風之力;麻仁養陰潤燥,共為使葯。諸葯配伍,共奏滋陰復脈潛陽熄風之功。

配伍特點


以大隊滋陰養液葯為主,配以介類潛陽之品,寓熄風於滋養之中,使真陰得復,浮陽得潛,則虛風自熄。

運用


1、本方以手足蠕動、心悸、抽搐、口乾舌燥、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2、現代常用於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引起的原發性高血壓,肢體抽搐,低血鈣手足搐搦等。

加減化裁


劇者,加甘草一兩,地黃、白芍各八錢,麥冬七錢,日三夜一服。

使用注意


邪熱熾盛之抽搐、痙厥,勿用本方。

附方


組成:炙甘草、乾地黃、白芍藥麥門冬、阿膠、火麻仁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主治:溫熱病後期,邪熱久留,陰液虧虛,症見身熱面紅,手足心熱,口乾舌燥,或神倦,舌質鮮紅,脈象虛大者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功用:滋陰養液,補血復脈
名稱:一甲復脈湯
組成:炙甘草、乾地黃、生白芍藥、麥門冬、阿膠、牡蠣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主治:下焦溫病,熱邪傷陰,但大便者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功用:滋陰固攝
組成:炙甘草、乾地黃、生白芍藥、麥門冬、生牡蠣、阿膠、火麻仁、生鱉甲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主治:溫病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干齒黑,但覺手足動,欲成痙厥者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功用:滋陰潛陽

化裁方之間的鑒別


三甲復脈湯與大定風珠均有滋陰息風功,主治溫病傷陰、虛風內動而致手足蠕動或瘈瘲之證。但三甲復脈湯長於養血復脈,適用於脈細促、心中憺憺大動者;大定風珠在三甲復脈湯基礎上加雞子黃五味子,滋陰息風之力較強且有收斂之功,適用於脈弱而有時時欲脫之勢者。

重要文獻摘要


《溫病條辨·下焦篇》云:“下焦溫病,熱深厥甚,脈細促,心中大動,甚則心中痛者,三甲復脈湯主之。”

各家論述


二甲復脈,防痙厥之漸,即痙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復脈止厥。茲又加龜版名之三甲者,以心中大動,甚則痛而然也。心中動者,火以水為體,肝風鴟張,立刻有吸盡西江之勢,腎水本虛,不能濟肝而後發痙,既痙而水難猝補,心之本體欲失,故憺憺然大動。甚則痛者,陰維為病主心痛,此證熱久傷陰,八脈麗於肝腎,肝腎虛而累及陰維,故心痛,非如寒氣客於心胸之痛可用溫通,故以鎮腎氣、補任脈、通陰維之龜版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濟成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