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程信的結果 展開

程信

明朝名臣

程信(1417年6月30日-1479年10月12日) ,字彥實,號晴洲釣者,世稱晴洲先生。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今屬安徽)人,直隸河間府瀋陽中屯衛軍籍。明朝名臣。

程信為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進士,初授吏科給事中。正統十四年(1449年),督軍西直門,參與北京保衛戰。后歷任左都御史、巡撫遼東、大理寺卿等職。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六月至成化四年(1468年)間,以兵部尚書銜提督軍務,與襄城伯李瑾率軍討平都掌蠻叛亂。回師后加兼大理寺卿,旋即改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成化十年(1474年),因病致仕歸鄉。

成化十五年(1479年),程信去世,年六十三。獲贈太子少保,謚號“襄毅”。著有《晴州集》等。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家族出身

程信的家族原世居於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今屬安徽)。程信的祖父程社壽在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年間因罪被謫戍河間,為直隸河間府瀋陽中屯衛軍籍。
明成祖永樂十五年(1417年)閏五月十六日(6月30日),程信生於河間家中。

保衛北京

進士登科錄的記載
進士登科錄的記載
程信為正統七年(1442年)劉儼榜進士,授吏科給事中。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程信曾上疏諫止。八月,土木之變爆發,明軍主力慘敗,英宗被俘。九月,郕王朱祁鈺即位,即明代宗。程信向朱祁鈺舉薦名儒薛瑄等三人。
十月,瓦剌首領也先進犯北京,北京保衛戰打響。在兵部尚書于謙的部署中,程信奉命在西直門督軍。在西直門的都督孫鏜遭瓦剌優勢兵力圍攻,交戰失利,企圖入城。程信一方面嚴令不準打開城門,另一方面命城上守軍發神炮、火箭轟擊瓦剌軍。孫鏜奮力拚殺,而明軍又從彰義門、德勝門抽兵增援,終於擊退瓦剌軍。

建言朝政

景泰元年(1450年),程信請求賑濟京畿饑民,並建議讓此前因用兵被遣散的河間學官、生徒恢復學業,朱祁鈺都表示同意。後晉升為左給事中。他以發生“天變”為由,奏陳“中興固本”的十件事,在疏中提到要朱祁鈺勉行“孝友之實”來告慰天意(實際上是請其善待被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朱祁鈺予以讚許並採納此議。

督邊有功

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程信出任為山東右參政,督運遼東糧餉。山東巡撫寇深上奏,建議將盜糧一石以上的人都處死,又設置了比舊糧斛更大的新斛,交給程信測核。程信立刻將其打碎,說:“何必要置人於死地!”寇深因此與程信產生矛盾。不久后,程信因丁憂離職,服喪期滿后,重新擔任四川參政,管理松潘軍儲,與刑部左侍郎羅綺破西南黑虎諸寨,斬首三百五十級。

掌理太僕

天順元年(1457年),朱祁鎮複位,程信入朝進賀。當時朱祁鎮錄用景泰(1450年-1456年)年間為自己進言的官員,而曾請朱祁鈺“請帝敦孝友之實以答天心”的程信被特升為太僕卿。京衛(衛所中的皇帝親軍)的從前常被過耗,程信就職后,定期予以徵用。“奪門”功臣石亨、孫鏜、曹欽等為庇護眾武臣,上疏稱“太僕(指程信)苛急”,請將軍馬的管理改交兵部負責。程信說:“高皇帝(朱元璋)讓太僕清點馬匹的數目,不讓別人知道。如果將此事交屬兵部,馬匹的增減,太僕無法得知。一旦邊境告急,戰馬不足,誰來承擔這個責任?”朱祁鎮表示同意,馬政於是仍由太僕管理。

謫而復起

天順二年(1458年),改任左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遼東的都指揮夏霖驕恣不法,僉事胡鼎揭發他的四十條罪行,程信將這些罪狀條奏朝廷,朱祁鎮下詔將夏霖關進詔獄。受寵的錦衣衛指揮使門達認為程信不應該代胡鼎上奏,朱祁鎮於是責令程信解釋此事。當時,寇深正掌管都察院,為報前仇,於是彈劾程信。朱祁鎮遂命將程信押送至詔獄,降為南京太僕少卿。
天順五年(1461年),程信被徵召入朝,任刑部右侍郎。后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
成化元年(1465年),起複為兵部右侍郎,旋即升任兵部左侍郎。

大破都掌蠻

四川戎縣山都掌蠻多次叛亂,攻陷合江等九縣。朝臣商議派大軍進剿,於成化三年(1467年)六月升授程信為兵部尚書、提督軍務,率領四川、貴州明軍前往征討。襄城伯李瑾充任總兵官,太監劉恆監軍。十二月,程信等抵達永寧衛,在研究當地形勢要害后,決定分道進軍。其部署為:
• 都督芮成由戎縣進軍;
• 巡撫貴州、都御史陳宜及參將吳經由芒部府進軍;
• 都指揮崔旻由普市冰腦進軍;
• 四川總兵官、南寧伯毛榮由李子關進軍;
• 巡撫四川、都御史汪浩及參將宰用由渡船鋪進軍;
• 左游擊將軍羅秉忠、右游擊將軍穆義由金鵝池進軍。
程信與李瑾則“居中節制”,掌控大局。成化四年(1468年)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明軍各部轉戰數日,攻克龍背、豹尾等七百五十六寨,斬首一千五百九十餘級,生擒三百四十餘人。四月,明軍攻至大壩山,焚毀寨落一千四百五十七座,共斬首三千零一十七級,生擒九百五十三人。兩次戰役后,統計繳得鎧甲、牲畜無數。李瑾及程信認為都掌蠻素來號稱“難治”,如果不通過“改土歸流”的方法,無法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於是將都掌九姓中不馴化的人遷至瀘州衛,並在渡船鋪增設營寨。改大壩為太平川長官司,區劃都掌蠻的土地,通過設官、建治等舉措進行控制。明憲宗朱見深得訊,降璽書嘉獎慰勞程信等人。八月二十二日,程信以功加兼大理寺卿,與兵部尚書白圭一同掌理兵部。此時,言官卻彈劾程信報功不實。程信四次上疏請求辭官致仕,朱見深都不準。程信在兵部,意圖有所作為,但屢次受阻於白圭。苦悶之下,他多次稱病。
成化六年(1470年)春,發生大旱,程信應詔奏陳應進行改革的四件軍務,應處理的軍中弊病五個。大致是說:延綏、兩廣地區連年遭受劫掠,應該選取重臣總制邊境;各地的流民大都聚集在荊、襄一帶,朝廷應該及早做安排;京軍操練沒有章法,賞罰不當。白圭認為程信在暗諷自己,便壓下他的奏章。同年九月,程信改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致仕閒遊

成化十年(1474年),程信舊病複發,懇辭一切職務,朱見深允准他致仕。他晚年還居休寧,優遊山水之間。
成化十五年(1479年)五月,程信患風痰,病情時好時壞。九月二十七日(10月12日)辰時,程信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三歲。憲宗聞訊后哀嘆,追贈程信為太子少保,謚號“襄毅”。又派使者諭祭,賜葬於休寧南山之原上。程信歷官三十餘年,以名臣聞於世。

主要成就


政治

程信巡撫遼東時,彈劾驕恣不法的都指揮夏霖,使其獲罪下獄。
都掌蠻叛亂平息后,程信將都掌九姓中不馴化的人遷至瀘州衛,並在渡船鋪增設營寨;改大壩為太平川長官司,區劃都掌蠻的土地,通過設官、建治等“改土歸流”的舉措進行控制。

軍事

程信於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參與北京保衛戰,奉命在西直門督軍,與都督孫鏜協力擊退入犯的瓦剌軍。
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六月至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間,程信以兵部尚書銜提督軍務,與襄城伯李瑾等南下征討叛亂的都掌蠻,攻焚兩千餘寨,斬首四千五百餘級,俘獲眾多。
成化六年(1470年),程信借旱災上言,請求改革軍務,革除兵弊:以重臣總制延綏、兩廣;儘早安置荊襄流民;京軍操練無章,賞罰不當。他的建議受兵部尚書白圭阻擾,未能達成。

個人作品


程信著有《晴洲集》、《容軒稿》、《榆庄集》、《尹東稿》、《南征錄》等若干卷。

家族成員


妻子:林氏,處士林欣之女,素有德儀,累封夫人。
長子:程敏政,字克勤,著名學者,官終禮部右侍郎,卒贈禮部尚書;
次子:程敏德,字克儉,亦以才學名,工真草篆隸。累官薪州判官,年四十卒;
幼子:程敏行,字克寬,邑庠生;
女兒:名不詳,嫁懷遠將軍、指揮同知凌雲漢。

軼事典故


程信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宦官左安寧任南京守備,設宴款待程信。左安寧根據宦官居於首席、百官列坐的慣例,將程信安排列席。程信大感不平,於是戲作一詩道:“主人首席客居旁,此理分明大不祥。若使周公來守備,定因屋上放交床。”左安寧見詩,便按賓主的位次安排坐席。

史書記載


《篁墩文集·襄毅程公事狀》
《明名臣琬琰續錄·兵部尚書程襄毅公墓誌銘》
《明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六十》

人物評價


楊溥:遠到之器也,善自保重!(《贈太子少保謚襄毅程公事狀》引)
何喬新:京闈擢秀,遂登賢科。揚歷中外,勞績實多。簪筆黃門,忠言謇謇。出贊大藩,惠澤流衍。獫狁孔熾,邊鋒屢驚。秉節出鎮,屹如長城。入佐秋官,明慎庶獄。隱慝沈冤,靡幽不燭。烏(闕)狂獽,擾我南疆。董師致討,群醜於襄。帝曰爾來,作朕圻父。往鎮南邦,式總機務。乃攽教條,乃戢奸驕。畿甸肅然,罔或歡囂。連章乞歸,晚乃得謝。從容詩酒,追蹤洛社。厭世何早,騎箕太空。當寧嗟悼,(闕)典優隆。追贈有誥,易名有謚。生榮歿哀,在今罕比。(《祭程襄毅公文》)
劉文和:①公儀觀魁偉,性資剛果。六籍百子,無不渉獵。為詩文略不經意,而雄渾可傳。事親孝,少時嘗力耕以養,居憂廬墓側,有芝產之瑞。教子弟嚴而有方,待內外親族,恩義兼盡。遇故人子,矜恤振拔,惟恐不及。凡百玩物,一不以掛目。為諫官,知無不言,言必達大體,而嫉惡太嚴。佐兩藩及法司,必以敬正輔長官、不隱忍坐視以為賢。掌兩京兵政及征伐,俱有成績,又能任怨。(《兵部尚書程襄毅公墓誌銘》)②於惟襄毅,晉臣之系。宋儒之裔,豪傑其才。剛大其氣,於昭襄毅。科第高登,祿位馴致。兵刑聿司,留鑰是寄。果哉襄毅,眾方棼棼。我獨易易,不數言間。能決大議,偉哉襄毅。車轍所至,吾民獲利。威震蠻夷,名揚當世。無憂襄毅,文事武備。有人承繼,誕昌前烈。引而弗替,無憾襄毅。善始令終,皇恩特異。歸於南山,垂休千祀。(《兵部尚書程襄毅公墓誌銘》)
唐樞:①負才智,以當世事自任。……時命公捍虜都城,備出經略,皆切實用。景泰中,陳中興固本十事,君心政體反覆數千言,聞者壯之。及督餉廣寧,破松番夷寇。天順中,巡撫遼東,著有勞績。成化初平山都掌叛夷,參贊留務,獻納謀謨,宣威戡暴,實兼文武之功。②自惕警己巳,縉紳稍稍精神,傑者輩出,人思奮於政矣。本朝治體一大機括,於群公介之,他未暇論。(《國琛集》)
項篤壽:程公以敢言著聞,分守西城,其材略概見矣。及平都掌蠻,遂策懋勛,允文允武,斯其兼之哉。( )
張岱王忠肅(王翱)以下五人,俱以經濟大才,揚歷中外,輒著聲績。其箕疇所謂“有為有守”者乎!然非款款朴忠、光明磊落者,余無取焉。(《石匱書》)
查繼佐:襄敏(應作“襄毅”)治邊,大創而重發,又定製以預後世。或從臨機測算,謂為知兵。不知“知兵”二字,以安國圖遠為大,級捷猶后也。襄敏無慚矣。而學本於親親,本於不私親其親。 (《罪惟錄》)
張廷玉:英、景間,瓦剌逼西陲,邊圉孔棘;而黃蕭養、葉宗留之徒劫掠嶺南、浙、閩境上。其後荊、襄流民嘯聚,則以劉通、石龍為之魁。他若都勻、松、茂、黔、楚諸苗、瑤叛者數起。羅亨信、侯琎諸人,保固封圻,誅虓禁亂,討則有功,撫則信著,宣力封疆,無忝厥任矣。(《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