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敏
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邵敬敏,男,1944年12月生於浙江寧波。曾任上海語文學會理事、現代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語言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訪問教授,香港商務印書館編審。
現任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導,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1955-1961年畢業於上海市敬業中學
1961-196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專業
1968-1970年中央文化部藝術局工作
1970-1978年浙江省浦江縣文化館工作
1978-1981年現代漢語專業研究生,獲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81-2002年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工作,1988年晉陞副教授,1994年晉陞教授,1998年領銜申報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成功
2002-今暨南大學中文系,任特聘一級教授
邵敬敏教授
1.兼任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召集人;《漢語學習》、《語言科學》、《漢語學報》、《對外漢語研究》、《東方語言學》、《南方語言學》以及《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澳門語言學刊》等編委。
3.兼任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教育圖書公司顧問、香港陸陳漢語教育集團學術總監。
3.曾任上海語文學會理事、現代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語言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訪問教授,香港商務印書館編審。
(1)《漢語語法學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商務印書館2006修訂版),1992年獲華東地區優秀圖書獎,1994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上社證字(2003)189號。1995年12月15日獲國家教育委員會首屆優秀文科著作二等獎。教社政證字(1995)第351號
(2)《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商務印書館2000),2003年7月3日獲國家教育部第三屆優秀文科著作三等獎。教社政證字(2003)209號。
(3)邵敬敏、朱曉亞《“好”的話語功能及其虛化軌跡》(中國語文2005.5),2007年4月獲得第二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粵府證[2007]053,證書號:2007-B-2-053
(4)邵敬敏《漢語語義語法論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獲2009年廣東省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粵府證[2009]116,證書號:2009-A-2-036
(5)邵敬敏主編《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獲2010年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證書號20100034。
(2)1993年承擔國家對外漢辦科研項目“以字識詞速成詞典”,出版《HSK漢語水平考試詞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4)1999-2001年承擔現代漢語課程教材改革項目,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提供的橫向經費35000元,並且出版《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以及配套的《 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和《現代漢語通論參考文獻精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5)2001年承擔香港文化研究院的研究項目《成語》網路版,已經完成並且上網。
(6)2003年承擔暨南大學引進人才項目“漢語語義語法理論探索”。
(7)2003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科研項目“漢語方言疑問範疇比較研究”,批文號:03BYY029
(8)2005年承擔“現代漢語通論精編”項目,並且出版《現代漢語通論精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0)2005年承擔廣東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新時期漢語語法學史”,批文號:04ZD74001,並出版專著《新時期漢語語法學史1978-2008》(商務印書館2011年)
(11)2012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科研項目“漢語虛詞詞典編撰的方法論創新及其實踐研究”,批文號:12BYY101
1.現代漢語自學要點與方法(主編)[ 華東師大出版社1988/1 1992/4重印]
2.漢語語法學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 1993/6重印]
3.廣告實用寫作[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3 1992/5重印]
4.中國理論語言學史(與方經民合作)[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12]
5.現代漢語自學考試必讀[ 語文出版社1993/9 1995、1998重印]
6.九十年代的語法思考(主編)[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1]
7.語法研究與語法應用(主編)[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1]
8.文化語言學中國潮(主編)[ 語文出版社1994/7]
9.廣告語創作透視[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1]
10.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8]
11.句法結構中的語義研究(主編)[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10]
12.上海方言語法研究(與徐烈炯合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12]
13.教好學好普通話資料集(主編)[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8]
14.學好普通話(中一)(第一作者)[香港商務印書館1998,修訂本2002]
15.學好普通話(中二)(第一作者)[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修訂本2002]
16.學好普通話(中三)(第一作者)[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修訂本2002]
17.漢語語法淺說[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7/9]
19.滬港商務普通話教學探索(與唐世陶雙主編)[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4]
20.王維賢倪寶元教授教學科研五十周年紀念文集(主編)[浙江教育2000/4]
21.HSK漢語水平考試詞典(主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6]
22.現代漢語通論(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
23. 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24. 現代漢語通論參考文獻精選(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25.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邵敬敏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2]
26. 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一)(跟徐烈炯雙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27. 漢語語言學評論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
28. 漢語語法專題研究(跟人合作)[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3]
29. 現代漢語自學考試精讀[語文出版社2003.8]
30.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二)(跟陸鏡光雙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
31. 南珠集-語言學卷(跟詹伯慧雙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6]
32. 中國社會科學100年語言卷(跟潘悟雲雙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
33.漢語語法學史稿(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5.5]
34.漢語廣視角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5.港式中文與標準中文的比較研究(跟石定栩等合作)[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6.7]
36.漢語語義語法論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
37.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三)[跟張先亮雙主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5]
38.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
39. 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第二版)(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6]
40. 漢語語法專題研究(增訂版)(跟任芝鍈等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7]
41.第三屆漢語方言語語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9]
42.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四)[跟谷曉恆雙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0]
44. 新時期漢語語法學史(1978-2008)[商務印書館2011.6]
45.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五)(跟石定栩雙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0]
46. 漢語語法趣說[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10]
47.現代漢語通論精編(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
48. 漢語語法的動態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
(共計300餘篇)
1981-2001年
擬聲詞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1981.4]
關於“在黑板上寫字”句式變換和分化的若干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3]
基礎短語析句法[杭州大學學報增刊1982]
“動+個+形/動”結構分析[漢語學習1984.2/現代漢語補語研究資料]
兩種不同性質的虛語素“頭”[中國語文通訊1984.3]
句型的分類及其原則[杭州大學學報增刊1984]
說“又”——兼論副詞研究的方法(與人合作) [語言教學與研究1985.2]
評《漢語語法學史》[徐州師院學報1985.3]
辭典編寫和ABB式形容詞的處理[辭書研究1985.4]
漢語句型研究述評[語文導報1985.4/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現狀和回顧]
漢語語法研究現狀述略[語文導報1985.5]
關於歧義結構的研討[語文導報1985.10/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現狀和回顧]
把字句及其變換句式[研究生論文選集.語言文字分冊,江蘇古籍出版社]
“要了白要,不要白不要”是悖論嗎? [漢語學習1986.5]
八十年代副詞研究的新突破[語文導報1987.2.3/人大複印資料1987.4]
評《語法研究和探索(二)》[中國語文1987.3]
從語序的三個平面看定語的移位[華東師大學報1987.4/語法求索/人大複印資料1987.11]
把字句研究縱橫觀[語文導報1987.7]
狀語後置的條件制約[漢字與文化(一),光明日報出版社]
“V成”結構的性質[漢語學習1988.1]
“非X不Y”及其變式[中國語文天地1988.1]
毛茸茸的感性和下意識的力量[修辭學習1988.3]
《現代漢語》教材改革向何處去? [語文建設1988.5]
關於漢語語法學史研究的若干問題[華東師大學報1988.5]
形式與意義四論[語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漢語語法學發展的歷史趨勢[語言學通訊1989.1]
話語的失誤及其補正[中國語文天地1989.1]
“什麼”非疑問用法研究(與人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1]
嘆詞疑問句的語義層面分析[語文研究1989.2]
語氣詞“呢”在疑問句中的作用[中國語文1989.3]
ABB式形容詞的動態研究[世界漢語教學1990.1]
說“言外之意”[華東師大學報1990.4]
“語文研究”十年來語法論文觀感[語文研究1990.4]
“X不X”附加問研究[徐州師院學報1990.4]
比字句替換規律芻議[中國語文1990.6]
“XY”的學術研究風格和創學派意識[漢語學習1990.6]
副詞在句法結構中的語義指向[漢語論叢,華東師大出版社]
漢語的話語話題[語文論文集,百家出版社]
上海店名文化心理分析[現代語言學,延邊大學出版社]
試析上海方言的虛語素“頭”[語文論叢(四),上海教育出版社]
論中國理論語言學史研究(與人合作) [語言學與語言教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歧義分化方法探討[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1]
辭格研究之我見[修辭學習1991.2]
說中國文化語言學的三大流派[漢語學習1991.2/人大複印資料1991.2]
八十年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與今後的任務[世界漢語教學1991.3]
評對外漢語新編教材《中國家常》[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4]
“省略句”與“非主謂句”新說[語文學習1991.7]
回聲問的形式特點和語用特徵分析[華東師大學報1992.2/人大複印資料1992.10]
關於中國文化語言學的反思[語言文字應用1992.2/人大複印資料1992.5]
簡評林祥楣主編的《現代漢語》[語文建設1992.4]
關於語法研究中三個平面的理論思考——兼評有關的幾種理論模式[南京師大學報 1992.4/人大複印資料1993.3]
從新的角度研究廣告語言[語言學通訊1993.1.2]
評邢福義《語法問題發掘集》(與人合作) [語言研究1993.1]
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中國語文1993.3]
心理動詞及其句型(與人合作) [語文研究1993.3]
兒童語言研究的最新成果——評《漢族兒童問句系統習得探微》[漢語學習1993.3]
漢語口語失誤[語言文字應用1993.4/人大複印資料1994.1]
七年磨一劍——讀《漢語集稿》有感[漢語學習1993.6]
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芻議[語文建設1993.9]
漢語的結構句型與功能句型——評《中國句型文化》[語言與文化多學科研究,北京語言學
院出版社]
1991年現代漢語研究綜述(與人合作) [中國語言學年鑒1992]
難忘恩師哺育情[朱德熙先生紀念文集,語文出版社]
現代漢語規範化問題[社會科學爭鳴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漢語語法學在理論與方法上的十大貢獻[中國語文研究四十年紀念文集,北京語言學院出版
社]
對外漢語教學生成語法系統芻議[語法研究與語法應用,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現代漢語選擇問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2]
口語與語用研究的結晶——評《漢語慣用語功能詞典》[世界漢語教學1994.2]
打開語言學寶庫的金鑰匙[漢語學習1994.3]
間接問句及其相關句類比較[華東師大學報1994.5]
動詞的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研究——評《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構》(與人合作) [中國語文1994.6]
道路與榜樣——評《陸儉明自選集》[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1]
簡評梅立崇《漢語與漢語教學探索》[世界漢語教學1995.3]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改革的新藍圖——評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漢語學習
1995.4]
“怎麼”疑問句的語法意義及功能類型[語法研究和探索(七)]
“吧”字疑問句及其相關句式比較研究[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集]
現代漢語正反問研究[漢語研究第4輯]
疑問句群語義關係分析[第4屆現代語言學討論會論文集]
設問句的類型與問答框架語義關係[慶祝呂叔湘先生90華誕討論會論文集]
動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動詞的選擇關係[中國語文1995.2]
雙音節“V+N”的配價分析[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廣告語創作的定位策略[語言文字應用1995.1]
廣告語研究的現狀與我們的對策[漢語學習1995.3]
春江水暖鴨先知[漢語學習1996.1]
“句法向”與“語義價”及其相互關係[漢語學習1996.3,人大複印資料1997/2]
評瀋陽《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任志萍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4]
論漢語語法的雙向選擇性原則[中國語言學學報8]
關於“功能”和“解釋”的幾點理論思考[華東師大學報1996.4]
港詞語規範化與多元標準[香港大公報1996.10.10/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7總第11期]
複句研究的新突破———評王維賢等《現代漢語複句新解》(跟胡宗哲合作)[語文研究
1996.2]
抬頭是山路在腳下———評蕭國政《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跟任志萍合作)[漢語學習1996.2]
香港報紙用語的層次等級及其對策[1997與香港中國語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文應用寫作與語言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通訊》1997.6/42期]
上海方言的“辣”“辣辣”“辣海”的比較研究(徐烈炯合作)[方言1997.1]
從北京話、上海話、香港話看語言漸變的走勢(鮑懋振合作)[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7.3]
試談香港地區普通話教學中的“兒化”和“輕聲”問題(瀋陽合作)[方言1997.3]
從“才”看語義與語法的相互制約關係[漢語學習1997.2]
上海方言形容詞重疊式研究(徐烈炯合作)[語言研究1997.2,人大複印資料1998/2]
“非疑問形式+呢”疑問句研究[語言學論叢17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雙賓語句的語義分析[語言論叢2,上海辭書出版社]
20世紀末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世界漢語教學1998.4]
關於“輕聲詞”的若干疑難問題[語文建設1999.1/人大複印資料1999/5]
《數里乾坤》序[世界漢語教學1999.1/ 《數里乾坤》北京大學出版社]
歧義——語法研究的突破口[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1999]
關於疑問句的研究[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1999]
“阿V”及其相關疑問句式比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國語文1999.4/人大複印資料1999.8]
上海方言與北京方言疑問代詞比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國語言學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
學1999]
《HSK對外漢語水平考試詞典》編寫的原則與方法(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香港方言外來詞比較研究(語言文字應用2000.3,人大複印資料2000.10)
“一面P,一面Q”的語義類型及相關句式(王偉麗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3]
2001(6篇)
1.試論名詞重疊AABB式語法意義及其他(吳吟合作)(語文研究2001.1)
2.“v+滿”的句法語義分析(稅昌錫合作)(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2001.2)
3.《現代漢語口語句法特點研究序言》(香港鷺達出版公司2001.5)
4.漢語語法研究必須走向世界(胡建華合作)(世界漢語教學2001.2)
5.名詞的動態性及其鑒別標準(劉焱合作)(漢語學習2001.6)
6.說新崛起的漢語語法學史評學(稅昌錫合作)(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6)
2002(5篇)
1.“或者”單用、雙用與多用的條件制約(周有斌合作)(語文研究2002.3)
2.“是不是VP”肯定性傾向及其類型學意義(朱彥合作)(世界漢語教學2002.3,人大複印資料2003.1)
3. 比字句強制性語義要求的句法表現(劉焱合作)(漢語學習2002.5)
4. 現代漢語課程教材的實踐與創新意識(中國大學教學2002.12)
5.談中學語文課程的目標以及語言點的設置(語言理論與語言教學,香港教育學院出版2002)
2003(6篇)
2.漢語虛詞研究的新起點——評現代漢語虛詞叢書(漢語學習2003.4)
3.“寧可”格式研究及方法論意義(周有斌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5)
4.新世紀漢語語法研究的幾點思考(語言科學2003.4)
5.《標題語法》述評(周娟合作)(語文研究2003.6)
6.“人家”的指代功能與語義分析(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務印書館2003)
2004(8篇)
1.現代漢語通論教材編寫的創新意識(語文論叢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語義語法”說略(暨南學報2004.1,人大複印資料2004.5)
3.建立“理解語言學”芻議(趙春利合作)(修辭學習2004.1)
4.動賓組合中的制約與反制約關係(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1)
5.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研究(羅曉英合作)(漢語學習2004.5,人大複印2005.5)
6.“別”字句的語法意義及其對否定項的選擇(羅曉英合作)(世界漢語教學2004.4)
7.“也”字句與相似性原則(劉焱合作)(慶祝中國語文創刊50周年國際研討會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04.12)
8.當前漢語語法研究的特點與發展趨勢(21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商務印書館2004、5)
2005(9篇)
1.從語義到形式的研究新思路(羅曉英合作)(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5.1)
2.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周芍合作)(暨南學報2005.1)
3.語義特徵的界定與提取方法(周芍合作)(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1)
4.“致使把字句”與“省隱被字句”的語用解釋(趙春利合作)(漢語學習2005.4)
5.“好”的話語功能分析(朱曉亞合作)(中國語文2005.5)
6.香港詞語比較研究(浸會大學《人文中國》第11期,2005.8)
7.語法本體研究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周芍合作)(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4)
8.“副+名”組合與語義指向新品種(吳立紅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6,複印2006.2)
9.香港社區英文詞語夾用現象剖析(吳立紅合作)(語言文字應用2005.4)
2006(11篇)
1.關於語義範疇的理論思考(趙春利合作)(世界漢語教學2006.1)
2.試探介詞“對”的語法化過程(周芍合作)(語文研究2006.1)
3.論語義特徵的語法分類(稅昌錫合作)(漢語學習2006.1)
4.副詞“可”的語義分化及其語用解釋(羅曉英合作)(暨南學報2006.2)
5.漢語謂賓動詞的配價研究(王偉麗合作)(語言學問題論叢,三聯書店2006.2)
6.語義的多維研究序(《語義的多維研究》,語文出版社2006.2)
7.港式中文與語言變異(石定栩合作)(華東師大學報2006.2)
8.漢語語法的動態研究序言(漢語語法的動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1)
9.含動名片語合的語義分析(周日安合作)(湘潭大學學報2006.5)
11.浙江學者對現代語言學研究的貢獻及其特色(漢語史學刊第6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2007年(11篇)
1.“V一把”中V的泛化與“一把”的辭彙化(中國語文2007.1)
2.論“太”修飾形容詞的動態變化現象(漢語學習2007.1)
3.漢語遞進範疇研究序言(漢語遞進範疇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1)
4.漢語方言正反問比較的幾點思考(周娟合作)(暨南大學學報2007.2)
5.港式中文的變異特點及其形成機制(石定栩合作)(《山高水長——丁邦新70壽慶論文集,台灣中央研究院2007)
6.美英式原型標記“.門”的類化和泛化(周日安合作)(外國語2007.4)
7.“NP1有NP2很AP”歧義格式的分化規則(趙春利合作)(語言研究2007.2)
8.上海方言的話題疑問句和命題疑問句(華東師大學報2007.4)
9.建立以語義特徵為標誌的漢語複句新系統芻議(世界漢語教學2007.4)
10.林燾先生追憶(《林燾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07.10)
11.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語法及翻譯研究序言(《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語法及翻譯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0)
2008年(12篇)
1.探索新的理論方法,重鑄中國修辭學的輝煌(修辭學習2008.2)
2.網路時代漢語嬗變的動態觀(馬喆合作)(語言文字應用2008.3)
3.“動+介+賓”結構的語義模式及認知場景(周娟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3)
4.由“是”構成的三種附加問比較研究(甘肅社會科學2008.4)
5.“連A也。都B”框式結構的爭議及其框式化進程(語言科學2008.4,複印2008.11)
6.從“手機”看不同華語社區同義詞群的競爭與選擇(劉傑合作)(語文研究2008.4)(新華文摘2009.3全文轉載)
7.試論“責怪”義標記格式“都是NP” (鄭娟曼合作)(漢語學習2008.5)
8.“好不好”的否定功用(鄭娟曼合作)(暨南學報2008.4)
9.教材的精品意識與精品課程建設(中國大學教學2008.5)
10.徐通鏘先生二三事(《徐通鏘先生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2008.7)
11.幾回回夢裡回北大……(《未名湖之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12.港式中文與語言接觸理論(佛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8.4)
2009年(9篇)
1.從準定語看結構重組的基本原則(山西大學學報2009.1)
2.21世紀漢語語法研究的宏觀思考(澳門語言學學刊2009.1)
3.論反義方位複合詞的約量表達(馬喆合作)(學術研究2009.3)
4.說框式結構“想x就x”(丁倩合作)(華文學院學報2009.3)
5.新興組合“X一下”的泛化趨勢及其修辭價值(馬婧合作)(修辭學習2009.2)
6.香港地區大學普通話教學與考核的互動(王玲玲合作)(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第8期)
7.上海方言疑問句近百年來的演變和特點(日本《現代中國語研究》2009.11)
8.從“V給”句式的類化看語義的決定性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6,複印2010.3)
9.“美女”面稱的爭議及其社會語言學調查(語言文字應用2009.4)
2010年(9篇)
1.析一種新興的主觀強加性貶義格式(劉傑合作)(語言與翻譯2010.1)
2.“A到O”結構的語義類型及認知模式(王宜廣合作)(暨南學報2010.2)
3.“沒A沒B”框式結構的語義增值及貶義傾向(袁志剛合作)(語文研究2010.3)
4.非真值性判斷“不是A,而是B”句式研究(王宜廣合作)(世界漢語教學2010.3)
5.“一A一B”框式結構的位序原則及其構式語義(崔少娟合作,當代修辭學2010.3)
6.《新時期漢語語法學史》自序(漢語學習2010.4)
7.漢語反遞句式的語義信息結構分析(周靜合作)(寧夏大學學報2010.6)
8.《名名組合的句法語義研究》序(周日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7)
9.北大,我心中永不枯竭的源泉(《我們的學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2011年(9篇)
1.新世紀漢語語法研究的特點和趨勢(漢語學習2011.1)
2.“半A半B”框式結構及相關格式比較(黃燕旋合作)(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2)
3.“幸虧”類副詞的句法語義。虛化軌跡以及歷史層次(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3)
4. 漢語框式結構說略(中國語文2011.3)
5.評《漢語語法論》的歷史地位兼論其“句型”學說(新疆克拉瑪依學刊2011.3)
6.上海話句末助詞“快勒”新解(石定栩合作)(《南方語言學》2011.3,暨南大學出版社)
7.漢語社區詞的典型性及其鑒定標準(劉宗保合作)(語文研究2011.3)
8.社會與認知視角下的歧義研究新探索——評《現代漢語歧義識別與消解的認知研究》(當代修辭學2011.4)
9.兩岸漢語“男生”“女生”的指稱比較(楊海明合作)(語言文字應用2011.4)
2012年
1.移動動詞“來”的會話策略與虛化假設(張寒冰合作)(暨南學報2012.1)
2.語言服務業與語言服務學(北華大學學報2012)
3.估測副詞群的功能比較(《漢藏語學報》2012)
4.論漢語語法研究的北大精神(商務印書館2012)
5.是非問內部類型的特點及其比較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12)
6.說新興框式結構“X你個頭”及其語義的固化(漢語學報2012)
7.“罷了”的語法化進程及其語義的演變(劉曉晴合作)(古漢語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