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1960年創建的公立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簡稱“桂電”,坐落於世界著名山水旅遊名城--桂林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廣西唯一擁有國防特色重點專業的高校,是總裝備部通信裝備預研項目定向發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權的高校之一。
學校始建於1960年,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2006年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2000年後管理體制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金雞嶺校區、六合路校區、花江校區、北海校區,校園總面積4153畝;設有19個教學學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本科專業76個;有教職工2900餘人,全日制在校學生40600餘人,其中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等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 桂林無線電學校
1960年2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新建桂林機械專科學校。4月,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和桂林技工學校合併,成立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學校附設中專部和技工部。11月,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劃歸第三機械工業部領導。
1961年6月,根據第三機械工業部教育局下達的精簡下放指示,學校撤銷技工部。
1962年4月,第三機械工業部決定各專科學校停止招收專科學生,恢復中等專科學校的建制。學校更名為桂林機械工業學校。
1964年,學校劃歸第四機械工業部管理。
1965年,根據四機部指示,桂林機械工業學校改為既是學校又是工廠,既出人才又出產品的體制。
1966年至1971年期間學校被迫暫停招生。
1970年2月,學校改為工廠,廠名:國營灕江機械廠,代號:國營第六一一廠。
1972年春,學校恢復辦學並更名為桂林無線電學校。教師陸續調回學校。
1977年,學校參加全國高校、中專校統一招生錄取工作。
●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1980年5月2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在桂林無線電學校的基礎上建立桂林電子工業學院,隸屬四機部,由四機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雙重領導,以四機部為主。遵照原電子工業部指示並由原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對口支援。
1981年1月,四機部確定學院政治級別為地(師)級。8月,學校和六一一廠分別成立黨委。8月30日,確定校廠分開建制。
1982年12月,附屬工廠-電子儀器廠成立。
1983年3月,學院直屬於原電子工業部管理。
1985年12月,學院與西電聯合培養碩士生。
1988年6月,學院劃歸機械電子工業部管理。
1993年,學院劃歸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管理。同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5年,學院獲得招收港澳台和外國留學生資格。
2000年,學院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桂林電子工業學院管理體制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2004年,學校成為國防生培養單位。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006年3月1日,學院更名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併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8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就共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簽訂協議,列入廣西重點建設高校。併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
2012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3年1月,通過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驗收。
2014年11月,國家級國家大學科技園落戶桂電。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016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7年1月,學校入選全國第一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11月,學校被授予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18年3月,入選國防教育特色學校,5月,入選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7月19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與陸軍特戰作戰學院簽署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8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9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8月,西電援建桂電40周年紀念大會暨兩校合作協議簽署儀式。10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名單”。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公示,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審核結果名單。
2021年8月,入選第三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遴選名單。
2021年9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2021年10月,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了202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入選。
學校開設有本科專業76個,其中,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0個;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學校獲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種。學校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學校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是碩士研究生推免工作的高校。“工程學”學科、“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截至2021年3月,學校設有21個學院(部),並另設有研究生院,開設76個本科專業。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
---|---|---|---|---|
機電工程學院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封裝技術專業、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 | |||
信息與通信學院 |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信息對抗技術 | |||
計算機與信息安全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信息安全、數字媒體技術、網路工程 | |||
藝術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表演、動畫、產品設計、書法、數字媒體技術 | |||
商學院 | 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市場營銷、工業工程、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工程、行政管理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系、日語系、大學外語部、漢語國際教育系研究生教育系 |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 |||
電子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環境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
法學院 | 法學、知識產權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環境工程 | |||
建築與交通工程學院 | 交通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土木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 |||
海洋信息工程學院 | 交通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設計、物流管理 |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機器人工程、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體育部 | --- | |||
國際學院 | --- | |||
教學實踐部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
職業技術學院 | --- | |||
繼續教育學院 | --- | |||
公共事務學 | --- | |||
國防生學院 | --- |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2900餘人,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廣西“八桂學者”8人、廣西優秀專家11人、廣西特聘專家5人、廣西教學名師10人等。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9個,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教學團隊 | 姓名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廖桂生、張首剛、羅笑南、饒光輝等。 |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 廖桂生、張首剛、古天龍等。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 李海鷗、徐華蕊等。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孫立賢、周懷營。 |
廣西“八桂學者” | 張國旗(兼)、廖桂生、張首剛、饒光輝、孫立賢、張堅、苗蕾、陳真誠等。 |
廣西特聘專家 | 楊道國、蔡曉東等。 |
廣西教學名師 | 段復建、周婭、郭慶、吳兆華、景新幸、董榮勝、陳克東、王衛東、黃冰、古天龍。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計算機核心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電子電路實驗中心教學團隊(2008,井新幸)。 |
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生物感測與智能儀器教師團隊(2018,陳真誠)。 |
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 ||
名稱 | 立項時間 | 負責人 |
---|---|---|
工科數學教學團隊 | 2009 | 黃文韜 |
計算機學科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 | --- |
電子組裝課程群教學團隊 | 2010 | 吳兆華 |
電子電路實驗中心教學團隊 | 2008 | 井新幸 |
電子電路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 2009 | 王衛東 |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2010 | 郭慶 |
管理類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 | --- | --- |
機械基礎課程群教學團隊 | 2009 | 王榮 |
通信工程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2010 | 林基明 |
截至2021年3月,學校為開展碩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其中,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0個;有廣西一流學科4個;ESI全球前1%學科3個: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
一級博士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信息與通信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ESI全球前1%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
廣西一流學科名單:信息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
● 學位授予
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 |||
序號 | 學科門類 | 學科代碼及名稱 | 授權級別 |
---|---|---|---|
1 | 02經濟學 | 0201理論經濟學 | 碩士一級 |
2 | 03法學 |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 | 碩士一級 |
3 | 07理學 | 0701數學 | 碩士一級 |
4 | 08工學 | 0802機械工程 | 博士一級、碩士一級 |
5 | 0803光學工程 | 碩士一級 | |
6 | 0804儀器科學與技術 | 博士一級、碩士一級 | |
7 |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 | 碩士一級 | |
8 | 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 | 碩士一級 | |
9 |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 博士一級、碩士一級 | |
10 | 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 | 碩士一級 | |
11 |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碩士一級 | |
12 | 0823交通運輸工程 | 碩士一級 | |
13 |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 碩士一級 | |
14 | 0831生物醫學工程 | 碩士一級 | |
15 | 0835軟體工程 | 碩士一級 | |
16 | 0839網路空間安全 | 博士一級、碩士一級 | |
17 | 12管理學 |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 碩士一級 |
18 | 13藝術學 | 1305設計學 | 碩士一級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 |||
序號 | 名稱 | 學科代碼 | |
---|---|---|---|
1 | 應用統計 | 0252 | |
2 | 法律碩士 | 0351 | |
3 | 翻譯碩士 | 0551 | |
4 | 工程碩士 | 0852 | |
(1) | 工程碩士(機械工程) | 085201 | |
(2) | 工程碩士(儀器儀錶工程) | 085203 | |
(3) | 工程碩士(材料工程) | 085204 | |
(4) | 工程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 | 085208 | |
(5) | 工程碩士(集成電路工程) | 085209 | |
(6) | 工程碩士(控制工程) | 085210 | |
(7) | 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 | 085211 | |
(8) | 工程碩士(軟體工程) | 085212 | |
(9) | 工程碩士(交通運輸工程) | 085222 | |
(10) | 工程碩士(船舶與海洋工程) | 085223 | |
5 | 工商管理碩士 | 1251 | |
6 | 會計碩士 | 1253 | |
7 | 藝術碩士 | 1351 |
● 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 | ||
類別 | 重點學科名稱 | |
---|---|---|
原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自動控制理論與應用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 | |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重點學科 | 機械電子工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 |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應用數學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生物醫學工程 | |
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建設學科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機械電子工程 | |
廣西一流學科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機械工程 | 網路空間安全 |
● 學科評估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
0802 | 機械工程 | B- |
0804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B-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0835 | 軟體工程 | C+ |
0701 | 數學 | C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C |
080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C |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1000餘人。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學校,學校是全軍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生培養單位。現有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2個;全國學校共青團新媒體運營中心專業工作室支持單位1個;教育部大學生網路文化工作室1個。
學校是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擁有全國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學校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為“全國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學校被評為“2012-2014年度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學生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曾獲得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索尼杯”。學校在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結果(本科)排名中名列第34位。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20個專業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專業獲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廣西區級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11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41門課程被認定為廣西區級一流本科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與計算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電子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類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北京中軟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桂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柳州長虹機器製造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電子封裝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產品設計、工業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交通工程、環境工程
廣西一流本科專業:機械電子工程、電子封裝技術、信息安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產品設計、工業工程、法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會計學、應用統計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廣西壯族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微電子製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廣西區級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工業設計專業、會計學專業等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
類別 | 名稱 | |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電子電路實驗教學中心 | 電子電路實驗中心 |
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中心 | 機電綜合工程訓練中心 | |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中心 | -- |
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中心 | 機械製造技術綜合工程訓練中心 |
電子電路實驗教學中心 | 自動化實驗中心 | |
機械電子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通信實驗中心 | |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 | |
自治區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電子信息技術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設計類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自動化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智能製造系統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
計算機與信息安全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 |
精品課程 | ||
類別 | 名稱 |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計算機科學導論 | 電子電路實驗 |
離散數學 | --- | |
廣西精品課程 | 通信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 |
數據結構 | 自動測試系統 | |
離散數學 | 通信原理 | |
財務管理 | 信號與系統 | |
數值分析 | 法理學 | |
高頻電子電路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
機械設計 | 線性代數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電子商務 | 演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 |
高等數學 | 電子電路實驗 | |
管理學 | 電子組裝基礎 |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
現代工程製圖 | 現代工程製圖 | |
計算機網路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 教學成果
2020年,學校學生共獲得各類學科競賽國家級獎項280項,省部級獎項924項,其中納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目錄內競賽116項,4項數學建模全國一等獎,3個中國程序設計銀獎,1個全國電子設計二等獎,2個全國英語一等獎,1個全國網路技術一等獎,2個全國研電賽一等獎,1項金相技能最高獎,3項全國軟體一等獎,3項全國智能汽車二等獎,2項全國廣告藝術一等獎,1項環球旅遊冠軍。
截至2021年3月,學校獲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種。學校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
教學成果 | |
成果名稱 | 獲獎類別 |
---|---|
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與實踐研究 | 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能力導向 校企協同 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政府引導 競賽搭台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 |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依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新範式研究與實踐 |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311”體系創新及十年實踐 | 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公共服務平台廣西平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廣西重點實驗室(含培育)10個,廣西工程實驗室1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廣西信息科學實驗中心1個,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廣西人才小高地3個,廣西高校創新團隊5個。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衛星導航定位與位置服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認知無線電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國家公共服務平台廣西平台:國家軟體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台(CSIP)廣西分中心
廣西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研究基地:廣西信息產業發展研究基地、廣西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政府數字傳播與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
廣西高校創新團隊:先進電子系統熱管理技術研究團隊(2018,張平)、激光先進位造研究團隊(2017,龍芋宏)、裝備智能診斷與主動控制團隊(2016,王衍學)、可信軟體(2014,錢俊彥)等
激光先進位造研究團隊(2017,龍芋宏)、裝備智能診斷與主動控制團隊(2016,王衍學)、可信軟體(2014,錢俊彥)等
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 | ||
機械CAD/CAM實驗室 | 寬頻與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 | 近代通信網路與技術實驗室 |
微波光波應用技術實驗室 | 智能綜合自動化實驗室 | 虛擬儀器技術實驗室 |
廣西重點實驗室(含培育) | |
廣西光電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廣西信息與通訊技術重點實驗室 |
廣西可信軟體重點實驗室 | 廣西製造系統與先進位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建) |
廣西精密導航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 廣西密碼學與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 |
廣西圖像圖形與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廣西自動檢測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 |
廣西無線寬頻通信與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 | 廣西電子信息材料構效關係重點實驗室 |
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廣西雲安全與雲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西中小型煤礦採煤自動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共建) |
廣西先進功能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 廣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
廣西人體生理信息無創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 廣西位置感知與位置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
廣西通信天線與微波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 | 廣西智慧建築與人居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
校級研究機構 | |||
新能源材料設計與應用實驗室 | 集成電路與系統研究所 | 光機電一體化研究所 | 光通信研究所 |
軟科學研究院 | 圖象研究所 | 智能與工業控制研究室 | 嵌入式系統實驗室 |
實時系統研究室 | 機器人中心 | 軟體技術研究所 | 智能信息與儀器研究室 |
金蝶ERP聯合實驗室 | 飛思卡爾應用研究中心 | 計算思維及應用研究室 | 複雜系統集成研究室 |
TCR研究室 | CAT研究室 | 計算系統生物學研究室 | 網路傳播與網路教育研究所 |
計算材料研究室 | 光機電研究所 | -- | - |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等。近五年,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306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近2500篇,出版學術著作139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88項。學校長期從事國防科學研究,是總裝備部通信裝備預研項目定向發布的30所高校之一和北斗ICD授權的高校之一。承擔了軍隊“973計劃”、軍工型號、先進武器裝備、國防關鍵技術等國防軍工科研項目。
2020年,學校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2項(廣西自然科學一等獎、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52項,技術轉讓許可量同比增長180%;首次完成技術作價投資入股,單筆金額1500萬元。國家社科基金立項10項,人文社科到位經費首次突破2000萬。
2020年,學校科研到位經費1.95億,組織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7項,獲批立項5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10項。在物聯網、大數據、智慧醫療等領域與區內外重點企業聯合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1項,獲批4項。組織申報廣西科技計劃項目250項,獲批立項116項,其中重大專項5項、廣西傑青1項、廣西創新研究團隊1項、中央引導地方發展專項5項,知識產權申請量共計1277件,其中發明專利669件,實用新型專利128件,外觀設計17件,軟體著作權463件。知識產權授權量共計1147件,其中發明專利259件,實用新型393件,外觀設計22件,軟體著作權473件。
科研獲獎 |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名稱及年份 |
---|---|
多復變運算元理論中的若干問題 | 廣西高校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8 |
快速子空間跟蹤的神經網路方法 | 廣西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 |
FM-150音頻接發通信系統 | 全軍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8 |
某通信系統 | 全軍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8 |
某音頻接發通信系統(排名第二) | 全軍科技進步獎三等,2008 |
某通信系統(排名第二) | 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 |
約束優化快速演演算法與廣義凸性的研究 | 廣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1 |
通信電小天線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 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2 |
xxxx通信系統 | 國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2 |
非線性波方程的精確解與動力學研究 | 廣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4 |
稀土-過渡金屬體系相圖、相變及相關化合物的結構與磁性研究 | 廣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4 |
煤礦透水災害探測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 | 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4 |
多模衛星導航測試關鍵技術及應用 | 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4 |
高性能環保銀氧化錫觸頭材料開發及產業化 | 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6 |
北斗自沉浮浮標的水下載體定位系統 | 廣西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6 |
高性能相變能源材料的設計與實現 | 廣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6 |
低維功能材料設計及其儲氫和生物感測特性研究 | 廣西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7 |
化合物半導體微納器件與集成電路研究 | 廣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7 |
●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3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分為花江校區圖書館和金雞嶺校區圖書館,有紙質圖書總量190.2萬冊,電子圖書267.5萬種,學位論文458萬篇,中外文現刊1129種,中外文電子期刊27287種,有74個中外電子文獻資料庫,形成了電子文獻與紙質文獻相結合、網路資源與本地資源相配套,以電子信息類文獻十分豐富為特色,涵蓋機械、材料、交通、法律、管理、環境、語言、藝術、數理科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文獻協調發展的館藏體系。電子閱覽室近有200台微機供讀者免費使用。1995年引進ILAS系統。
● 學術刊物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曾獲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優秀編輯質量獎,廣西優秀自然科學期刊,廣西高校優秀自然科學學報,《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截至2021年3月,學校發起成立中國-東盟衛星導航國際合作聯盟,與東盟國家共建了五個中國-東盟衛星導航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了首個中國-東盟多邊協作的北斗精密定位、精密測量應用示範系統,與柬埔寨勞工部簽署合作協議,成立桂電—東盟職業教育中心(北海)、桂電—柬埔寨職業教育培訓基地(金邊),設立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國學生實訓基地。建成“中國-馬來西亞一帶一路數字傳播研究中心”、“一帶一路”政經文化大數據中心、菲律賓文化研究中心。與柬埔寨馬德旺大學共建的孔子學院正式掛牌運營,在哈薩克成立海外漢語學習中心。學校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絲綢之路獎學金”、“中美學歷生專項獎學金”和“廣西政府東盟國家留學生獎學金”的接受培養單位,有中英和中愛等中外合作交流項目。
● 校徽
學校校徽為師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為紅底白字,學生為白底紅字。
學校校標為雙圓套圓形徽標,由中英文學校名稱和圖案組成,白底藍字。內環上方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校名,下方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英文大寫。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校旗
學校校旗分為主旗和副旗。主旗為藍色的長方形旗幟,副旗為橙色的長方形旗幟,校名為白色,位於校旗中間區域。
● 校訓:正德厚學、篤行致新
《中庸》詮釋“正德”含義:“盡人之性,以正人德;“以物之性,以正物德”。德指事物的屬性,正,此處為使用法,意為使事物的屬性平正,不偏斜。
厚的概念就是積累。“厚學”即為具有深厚廣博的知識,厚積薄發。要求師生崇尚知識,博採眾長,兼容並蓄,融貫中西。
“篤行”源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致新”就是通過學習研究,獲得新的知識,進行新的創造。
●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的9月15日。
● 校歌
《我們從東西南北走過來》 詞:徐國定,曲:呂軍輝 山連著水水連著山 我們從東西南北走過來 一個目標一個理想 自強不息艱苦奮鬥 攀登電子科技高峰 造福人類未來造福人類未來 啊 正德育棟樑厚學出英才 篤行為根本致新創品牌 啊 桂花樹成林堯山杜鵑開 灕江東流海揚帆新時代新時代 手挽著手心連著心我們從東西南北走過來 走向未來走向未來 手挽著手心連著心 我們從東西南北走過來走過來走向未來 |
黨委書記 | 唐平秋 | 校長 | 徐華蕊 |
---|---|---|---|
黨委副書記 | 徐華蕊、陳貴英、聶慧、農毅 | 副校長 | 歐陽繕、劉寶臣、鍾平、周婭、李文軍(掛職) |
紀委書記 | 梁啟談 | 總會計師 | 曹輝景 |
黨委常委 | 唐平秋、徐華蕊、陳貴英、聶慧、劉寶臣、鍾平、梁啟談、周婭、張文濤、曹輝景、陳松青、豐碩 | 校長助理 | 張智昱、陳名松 |
歷任黨委書記 | 歷任校長 |
張家駿(1972—1981) | 唐善茂(2012—2013) |
張基縞(1981—1985) | 周懷營(2013—2017) |
彭正能(1985—1999) | 張學洪(2017—2020) |
王春明(1999—2004) | |
唐貴伍(2004—2012) |
學術教育界 | 歐陽繕 | 肖岳峰 | 梁丁丁 | 楊傑 |
王源平 | 劉克夫 | 史洪賓 | ||
吳應良 | 邵根富 | 傅強 | 俞雋 | |
政商界 | 楊少良 | 李曉春 | 祝立新 | 陳顯平 |
袁鳳蘭 | 范科峰 | 李寶柱 | 曾偉 | |
黎明智 | 李文傑 | 曾高偉 | 曾偉 |
2007年以來,被軍區授予“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和“文化活動先進單位”。
2011年,該校成為全軍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生培養單位。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年1月全國高校ESI排名第210位。
2021年5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黨委組織部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2021年9月30日,入選第三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