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滎陽鄭氏的結果 展開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韓哀侯滅鄭后,子孫相繼以國為氏。西漢時有大司農鄭當時,定居於河南郡開封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 ,西晉時置滎陽郡而開封縣屬之,後世遂稱“滎陽開封人”(即滎陽鄭氏由來)。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北魏孝文帝時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 ,唐代有十二位宰相,其中鄭溫三子後裔位列禁婚家“七姓十家”。

簡介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侯,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鄭道昭兗州刺史,號稱北方書聖。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壽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壽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於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一人為宰相,其餘節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

族徽


鄭氏族徽
鄭氏族徽
西周、春秋的家族有象徵著本家族的特殊標誌,後人稱其為族徽。郭沫若先生認為: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國名”,它與家族的稱號“氏”有密切關係。由於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早期文字本身的原始性,初期的族徽和文字並無本質的區別,族徽既是家族的形象標誌,又是家族的稱號“氏”。
如果這個家族領有封國,還可以作為封國的名稱。但是,族徽與氏的使用場合卻又不完全相同。族徽作為家族的標誌,可以鑄制在青銅器上,運用於青銅銘文中,或者鑲綴在家族的旗幟上和家族成員的鎧甲上,它所突出的是形象。
鄭氏族徽
鄭氏族徽
氏主要用於日常稱呼,需要能讀能寫。於是,隨著文字演進逐漸產生了便於書寫、有讀音、意思又和族徽原有含義一致的文字元號。由於文字演進的快,而族徽則刻意保持古老的形象,兩者長期沿著不同的走向演化,相互之間的差別也就越來越大,秦漢以後姓、氏和一。這也就是金文中姓、氏、族徽並見,氏與族徽不易直接對照的原因。西周前期,青銅器和少數其他器物上常見族氏銘文,其族氏常寫得比較象形,因而被稱做“族徽”。
鄭的始封祖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宣王時受封於鄭(在今陝西省華縣),是為桓公。鄭國的姬姓、鄭氏和莊重的鄭字族徽,是深重的文化積澱,姬姓標誌著古老的族源,鄭氏和族徽象徵著莊重。這種姓、氏與族徽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深入到了鄭文化核心部分,體現到文化的各個方面,青銅器上形象逼真的族氏銘文都透露出濃厚的文化情結。
《詩經》里說,姜嫄踩在麒麟的足跡上有感致孕(這是神話故事哈),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后稷,后稷長大后,以他作為首領的部族便用麒作為圖騰。後來,麒字的“鹿”旁改作“女”旁,成為“娸”,以此為族的姓氏,姬、娸在古文中通假,所以姬字其實是麒字的變形,所以,鄭姓可以說是的“麒”的象徵。
鄭姓是炎帝祝融支以封建地為命名的族稱,本為“酉”姓。鄭由“酉”和“太陽運行的階梯”組成。“酉”是仰韶時代的尖底瓶插在地上作為“酉時”(傍晚的時候)的觀測儀器,很可能就是後代滴漏的原始形態。“酉”放在宮殿議事廳中柱下火塘(灶)前。“酉”後來演化為“尊”,所以“尊”又成為氏族族長的標誌,在陶器時代相當於鼎,代表政權和權力。酉人居地為鄭。
鄭氏三公
鄭氏三公

滎陽堂與鄭氏官姓


堂號是指由於人口不斷流動,家族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為了保持最親近的血緣關係,便以‘堂號’來區分和維繫。現居閩、浙、粵等地鄭氏後代,家家戶戶都有“滎陽堂、滎陽衍派”的匾額,僑居海外的鄭氏子孫更以“滎陽”為榮。
“鄭氏官姓”據悉眼下就有“滎陽世家、屐聲世家、明謨世家、義門世家、書帶世家”這五個官姓的說法。
經查,都出自歷史上有關事例:
“滎陽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國,鄭武公建都滎陽后,由於當時鄭氏家族旺盛,許多鄭氏族人都引以為榮,其後代子孫也光耀門庭,故有“天下鄭氏出滎陽”之說,鄭氏族故稱“滎陽世家”。
“屐聲世家”——漢朝的鄭崇官居尚書之職,卻穿著樸素,常著木屐。每逢早朝聖上聞木屐之聲,便知鄭公入朝。皇帝對其他官吏說:“我知鄭卿之屐聲”。一時間“鄭卿屐聲”被稱為美談。其後代子孫,也就沿用“屐聲世家”這個官姓來自報家門。
“明謨世家”——永定始祖鄭清之宋理宗時,官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等職、晉封申國公,嘉熙四年,賜錢十萬緡為築室、御書“輔德明謨”之閣,是故凡清之公下傳後裔門第有“明謨世家”或“明謨第”之稱。
“義門世家”——宋代的鄭濟,官升內閣、拜官為相、身居要職。為官處事以孝義為先,其子孫一十三世同居一家,可稱孝義之門。皇上御封為“義門”,故此有了“義門世家|一說。
“書帶世家”——宋代的鄭欽任滎陽知府,為官清廉、政績卓越、加升中書之職,且其家族人丁興旺,自成一脈,世人也稱其為“書帶世家”。
------摘自《鄭屋塅·滎陽鄭氏族譜》

姓源


鄭氏出自姬姓,周厲王少子姬友受封於鄭地,是為鄭桓公,桓公生武公,與晉文侯共同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武公十三世孫鄭幽公時鄭國為韓國所滅,子孫播遷陳、宋之間,以國為氏。幽公生公子魯,鄭魯六世孫榮,號鄭君,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部下,鄭君有子鄭當時,任西漢大司農,始居河南郡開封縣 ,為滎陽鄭氏始祖。

族籍


開封縣是漢朝至唐朝前期滎陽鄭氏家族的族籍所在,治所在今天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東南的古城村,原屬河南郡管轄,因自魏晉以後開封縣改屬滎陽郡管轄,中古士族稱郡望,遂稱“滎陽鄭氏”,鄭氏族人多稱“滎陽開封人”,唐中葉,開封縣(今祥符區)治所又遷至瀕臨大運河的汴州城(今開封市鼓樓區一帶) ,根據現代考古論證,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啟封城外西側有滎陽鄭氏家族墓 。

發展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侯,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鄭道昭為兗州刺史,號稱北方書聖。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壽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壽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於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人為宰相,其餘節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

房支


三祖
後燕太子詹事鄭溫生有三子,分為三祖。 
● 北祖,鄭溫之子、北魏追贈建威將軍、汝陰太守鄭曄,號北祖。
● 中祖,鄭溫之子鄭恬,號中祖。
● 南祖,鄭溫之子、北魏平南諮議參軍鄭簡,號南祖。
北祖房支
● 北祖大房,鄭曄長子鄭白𬴊的後裔,號大房,該房后斷絕(北祖白𬴊房)。
● 北祖第二房,鄭曄第二子北魏中書博士鄭小白的後裔,號第二房(北祖小白房)。
● 北祖第三房,鄭曄第三子鄭洞林的後裔,號第三房(北祖洞林房)。
● 北祖第四房,鄭曄第四子鄭叔夜的後裔,號第四房,該房后沒有名聲,不為人知(北祖叔夜房)。
● 北祖第五房,鄭曄第五子鄭連山的後裔,號第五房,又稱襄城公房(北祖連山房)。
● 北祖第六房,鄭曄第六子北魏秘書監、南陽文靈公鄭羲的後裔,號第六房(北祖幼麟房)。
南祖房支
● 南祖大房,始祖不詳。
● 南祖第二房,始祖不詳。
● 南祖第三房,始祖不詳。
● 南祖第四房,始祖不詳,鄭簡之子鄭白虯後裔鄭當的墓誌記載鄭當出自南祖第四房。 
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鄭溫的三子都被列入禁婚家。 
定著房
滎陽鄭氏南祖和北祖因在唐朝出宰相,合稱滎陽鄭氏定著二房。 

逸事


● 在北齊釋曇剛所撰的《山東士大夫類例》中,滎陽鄭氏部分房支被釋曇剛評定為甲姓的第一甲門。 
● 北齊中書監鄭述祖和他的兄弟嚴祖、遵祖、順祖、敬祖五人的門第都是甲門,因此被稱為“五祖鄭氏”。 

著名人物


唐朝宰相
唐代鄭氏宰相十三位,其中出身滎陽鄭氏的宰相十二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鄭氏定著二房:一曰北祖,二曰南祖。宰相九人。北祖有珣瑜、覃、朗、餘慶、從讜、延昌;南祖有𬘡;滎陽鄭氏有畋;滄州鄭氏有愔。這個記載遺漏了鄭綮、鄭肅、鄭涯、鄭昌圖四位宰相,但是這四人擔任宰相的記載卻又分別體現在相關唐朝皇帝本紀和傳記等資料中(比如鄭昌圖,唐僖宗本紀有記載其擔任宰相,但世系表不雲其相某某宗)。另外,鄭愔,唐中宗時期宰相,出自滄州鄭氏,故不記入以下名單中。
鄭畋,唐僖宗宰相。
● 鄭綮,唐昭宗宰相。
● 鄭肅,唐武宗唐宣宗宰相。
● 鄭𬘡,出自南祖,唐德宗宰相。
● 鄭涯,出自北祖第二房,唐懿宗宰相。 
鄭覃,出自北祖第二房,唐文宗宰相。
● 鄭朗,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宣宗宰相。
● 鄭珣瑜,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德宗宰相。
鄭餘慶,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德宗宰相。
● 鄭昌圖,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僖宗宰相。 
● 鄭從讜,出自北祖第二房,唐僖宗宰相。
● 鄭延昌,出自北祖第二房,唐昭宗宰相。
其他
● 鄭眾,東漢著名經學家,與賈逵並稱“賈鄭”,與鄭玄合稱“先鄭、后鄭”。
● 鄭沖,曹魏司徒、西晉太傅,撰《論語集解》《甲乙問議》。
● 鄭阿春,東晉簡文帝司馬昱之母,晉孝武帝時被追尊為簡文太后。
● 鄭鮮之,南朝宋大臣,官至尚書右僕射。 
● 鄭道昭,北魏書法家,有“北方書聖”之譽,與東晉二王並稱為“北鄭南王”。
● 鄭譯,北周沛國公,與劉昉共同輔佐楊堅建立隋朝,時稱“劉昉牽前,鄭譯推后”。
鄭冠,唐朝書法家,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文武雙科狀元。 
● 鄭仁泰,唐朝著名將領,參與玄武門之變,攻打高麗,平定鐵勒
鄭虔,唐朝文學藝術家,詩、書、畫俱佳,被唐玄宗譽為“三絕”。

世系表


滎陽鄭氏有關鄭溫之子數量以及鄭曄之後北祖房支數量的記載在諸多文獻中出現了分歧,有關鄭溫之子數量,《元和姓纂》記載鄭溫有三子:鄭曄、鄭恬、鄭蘭,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鄭溫有四子:鄭曄、鄭恬、鄭簡、鄭濤,本表暫采《新表》說法,即鄭溫有四子。有關北祖房支數量的爭議主要有“七房”、“六房”兩說,《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的鄭氏七房為:白麟、胤伯、叔夜、洞林、歸藏、連山、幼麟。《元和姓纂》記載的鄭氏七房為:白麟、小白、叔夜、洞林、歸藏、連山、幼麟。《魏書》和《北史》均記載鄭氏則為六房:白麟、小白、洞林、叔夜、連山、幼麟。據此情況,趙超先生結合出土墓誌等其他文獻進行了考證,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一書中指出應以《魏書》所記載的滎陽鄭氏北祖六房為準,故本表採用《魏書》六房之說。
滎陽開封鄭氏
一世鄭當時,西漢大司農
二世鄭韜,太丘長 
三世鄭仲,江都守
四世鄭房
五世鄭季,趙相
六世鄭奇,議郎
七世鄭稚(鄭穉)
八世鄭賓,御史中丞
九世鄭興,蓮勺令
十世鄭眾,東漢大司農
十一世鄭安世,城門校尉
十二世鄭綝,騎都尉、鄭亮,郎
十三世鄭熙(鄭綝之子),上計掾
十四世鄭渾,曹魏將作大匠鄭泰,東漢揚州刺史
十五世鄭崇,郎中 鄭哲 鄭烈 鄭袤,西晉司空、密陵元侯
十六世鄭遹鄭襲 鄭默,晉光祿勛鄭詡鄭舒鄭質鄭予鄭稱
十七世鄭隨,扶風太守鄭遵 鄭球鄭豫
十八世鄭略,後趙侍中鄭鮮之 
十九世鄭豁鄭淵鄭靜鄭悅鄭楚鄭翳鄭愔
二十世鄭溫
鄭溫之後的世系
一世鄭溫
二世鄭曄(北祖)鄭簡(南祖)鄭恬(中祖)鄭濤
三世
鄭白𬴊
大房
鄭小白
第二房
鄭洞林
第三房
鄭叔夜
第四房
鄭連山
第五房
鄭羲
第六房
鄭靈虯鄭白虯鄭季方鄭季騧
其他
鄭合一支
一世二世三世
鄭合,臨濟令鄭愷,安豐太守鄭阿春(簡文宣太后)
鄭沖一支
一世二世三世
鄭沖,西晉太傅鄭徽,散騎常侍鄭簡
鄭琨一支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
鄭琨鄭植
鄭紹叔鄭貞
註:另有鄭紹叔族子萬頃、鄭萬頃父鄭旻
鄭德玄一支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
鄭德玄鄭穎考鄭洪建鄭士機鄭道蔭
鄭祖育鄭僧覆
鄭洪健鄭道門
鄭季邕
鄭仲明
鄭季亮
鄭季明鄭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