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大腦功能障礙綜合征

輕微大腦功能障礙綜合征

輕微大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又稱小兒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近年來受人注意的邊緣性神經精神異常。以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知覺力及運動功能障礙,智力差,學習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

【概述】


多數在學齡期才為家長所注意。常見於6~16歲小兒。其確切病因不明,現代西醫學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主張教育和訓練,藥物治療有一定效果,但長期服用有副作用。
中醫學中無類似病症名。一般認為本病症屬心神虛散,與小兒腎水未充,心陰虧少有關。治療上主張益氣溫腎,滋陰養心。從近年已有的實踐看,尚有一定療效。
針灸治療本病症,在古代文獻中雖無明確記載,但一些針灸書籍,如《針灸大成》等所提及的“失志痴獃”的取穴治療,則可供我們參考。本病症引起針灸界的重視,也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的事。有關臨床文章雖不多,但病例已觀察了不少。在穴位刺激上,傾向於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如穴位電刺激與耳穴壓丸相結合,體針皮膚針同用等。在治療效果上,有人通過與中藥、西藥對照,發現針灸的療效更為明顯。針灸治療本病症的有效率在90%左右。

【治療】


體針加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內關太沖、大椎、曲池腎俞
配穴:注意力不集中加百會、四神聰、大陵;動作過多加定神、安眠心俞煩躁不安加神庭、膻中照海
定神穴位置:人中溝中下1/3交點處。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可據症選用。進針得氣后,施捻轉結合小提插瀉法。留針10~15分鐘。不合作者,可不留針。
取針后,用皮膚針循督脈和背部膀胱經線,自上而下反覆叩刺,以潮紅為度。
針刺效果不顯著,可通電針,疏密波,強度以患兒可耐受為度,通電時間和上述同。上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8例,臨床痊癒39例(80.3%),有效5例(10.4%),無效4例(8.3%),總有效率為91.7%。

穴位電療加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神門、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絕骨;2、腎上腺、緣中、胰膽、皮質下、交感、肝、神門(均為耳穴)。
(二)治法
每次治療,2組穴均取。先以電子穴位儀刺激,採用耳、體穴導電法,即將負極按摩體穴,正極夾在耳穴上。體穴選4~5穴,耳穴5~8穴。以直流矩形波作脈衝刺激,輸出電流強度在120~3000微安之間調節,刺激頻率則為60~200次/分。電流強度或頻率越高,其刺激愈強,應視患兒情況予以調節。每穴刺激時間為1~2分鐘。電刺激結束后,在所選耳穴上,用小塊香桂活血膏(0.7×0.7厘米)貼敷王不留行籽。囑患者每日按壓2次,每次200下。每次貼一側耳,二側交替,每周換貼2次。連續治療3~6月為一階段。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癥狀明顯好轉,上課小動作消失並能專心聽講,治療期間平均學習成績較原來上升30分以上;有效:癥狀好轉,上課小動作減少,思想較前集中,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無效:持續治療1個月,症情未見改善或反加重。
共治76例(其中37例加服中、西藥物),顯效50例(65.8%),有效21例(27.6%),無效5例(6.6%),總有效率為93.4%。39例單用本法治療,顯效19例(48.7%),有效7例(43.6%),無效3例(7.7%),總有效率為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