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陶鴻的結果 展開

陶鴻

書法家陶鴻

陶鴻,字雲鶴,號沐雲齋主人,河南固始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固始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信陽書畫院副院長,河南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

獲獎情況


陶鴻
陶鴻
紀念彭雪楓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書法(唯一)一等獎;
醉翁杯”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
“華鵬飛杯”中國電視書法大賽成人組二等獎;
中國書協培訓中心2006年教學成果展二等獎;
第五屆顏真卿故里全國書法大展二等獎;
第六屆“銀河杯”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青年組二等獎;
紀念許世友誕辰100周年全國書法名家邀請賽金獎;
紀念楊守敬國際書法大展優秀獎;
“東方杯”河南省青少年書法大獎賽青年組二等獎;
河南省公務員書法展銅獎。

入展情況


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第二屆全國草書藝術大展;
第三屆全國草書藝術大展;
第六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
“冼夫人獎”全國書法篆刻展;
首屆公務員全國書法篆刻展;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
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
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
河南省青年書法篆刻百家精品展;
豫—浙青年書法篆刻30家作品聯展;
走進商城全國百名獲獎書法家邀請展;
陶令遺風全國百名獲獎書法家提名展;
紀念姚華萼全國百名獲獎書法家提名展;
紅色富平全國百名獲獎書法家提名展;
美麗汕尾全國百名獲獎書法家提名展;
茶禪一味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
出版:《陶鴻書法藝術》、《沐雲齋隨筆》
地址:河南省固始縣人大常委會 辦公室
郵編:465200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記青年書法家陶鴻
作者 趙家義
他溫文爾雅,不示張揚,然而他在短短几年間所取得的藝術成績卻令同行刮目相看。他就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固始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陶鴻。
陶鴻自幼愛好書法,但由於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終不能在更高層次上求得突破。2006年7月,他參加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的一個短訓班,在那裡有幸得到了劉文華、劉月卯、洪厚甜、崔勝輝、張錫更、胡秋萍等名家悉心指導,雖然只有短短的5天時間,但卻使他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了正確的學書態度。
陶鴻初學趙字,雖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收效不大,后又改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二王書札,十七帖,孫過庭書譜、史晨碑禮器碑等一些經典名帖至今。
陶鴻慢慢地感到書法大有學問,深不可測。他開始重視對書法史,書法理論的研究和學習,對毛筆書寫技法進行艱苦的磨練,經過長期的浸淫和跋涉,積累了30000多字的心得和體會《沐雲齋隨筆》。他學褚楷,出發點是正心正手,力求用筆中鋒,寫出方整字形中透出的雄秀氣象,突出書寫性和生命力。一句話把楷書寫活;他學習草書,以《十七帖》、《書譜》和《王獻之書大觀太清樓帖》為根基,不但注意點畫的造型,還將注意力放在字形變化豐富的姿態上,以中鋒行筆,揣摩毫鋒轉折意趣,獨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他學二王行書手札和米芾行書手札,除掌握欹側、險絕、運筆的縱橫自由外,他尤心儀於仿效古賢博採眾長總而成之的方法,由米而追溯顏、褚、二王,又由米而反觀吳琚董其昌徐渭王鐸,把行書一體上下千年貫穿一氣,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比較異同,體味優長,從中尋找行書發展的脈絡和各家書風形成的原因。他學習能舉一反三,視野深遠開闊,不拘一家,不囿一派,其善學多思可見一斑。
由於方法對路,又肯下工夫,陶鴻書法漸成氣候。他最擅長的是楷、行、草書,以二王為宗,特別是王羲之,歷來有很高評價。王羲之是從蒙師衛夫人那裡學鍾繇筆法的,但王羲之敢於創新,改革了鍾繇古質筆法,將鍾書中帶有隸意的波挑斂鋒不發,創造出一種瀟灑古淡,遒媚勁健,自然安詳,以氣韻為靈魂的東晉風流,這種風流披靡千載已成為優秀文化而綿延不絕。陶鴻書法作品力求傳達這種氣韻,他說,我追求東晉風流,嚮往陶淵明詩的悠然,希望大家都過和平安靜的生活,但願我的作品也能夠給大眾帶來高雅的審美愉悅。由於他創作理念給自己定了位,他臨帖自有取捨標準,合乎他審美意趣的法書,他都拿來臨寫,不斷地在自己的作品里深化傳統精神,注入個人對傳統精神新的理解和認識。不合乎脾性的碑帖,他有時也拿來參照臨習,從中發現可用的東西。東晉風流是他追攀的境界,唯韻是求,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是他不斷奮進的動力,這是值得讚許的。
傳統是優秀的,東晉風流作為高品位的審美樣式已成歷史而存在,然而當今書家如果只是以守住傳統為底線,則傳統又是很悲哀的。清人趙翼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優秀傳統如果不注入新的活力,傳統就要死亡。陶鴻和許多有志於書法的同道都深感這種危機,他認識到學習俊逸瀟灑的東晉風流若沒有堅硬的骨力支撐,很容易走到輕浮艷媚的“俗”路上去,歷史上曾有過帖學衰微的危機,當今帖學書派決不能重蹈覆轍。他選擇了走碑帖結合的道路,對漢隸北碑投入了極大的心力,在臨帖的同時,不斷臨寫漢魏碑刻,但他學碑刻仍是為了寫好楷、行、草書,他以澀行、樸拙的碑派用筆彌補流暢甜滑帖派用筆的不足,氣骨更加開張,形成了“帖面碑骨”自家書風。我們解讀他的作品,感覺氣息淵雅沖和,清曠散逸,既有東晉雅士的文人風度,又有民間樸野真率的自然韻致;字形結構已非哪家哪派可指,卻又有各家各派影子;玩味其用筆,既有細膩靈動的妍美,又有質樸厚道的拙趣,創作可謂得心應手,由必然王國逐漸進入自由王國了。
陶鴻是幸運的,這幾年他的作品不斷在全國重要書展賽事上入展獲獎,他的名字漸被世人所知了。他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得益於家鄉固始縣風習的熏染。固始縣素有文化之鄉、中原僑鄉和中國書法之鄉的美譽。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固始,以中青年為主的書法創作形成群體,築起高地,有良好的藝術學術氛圍,高水平書家很多,各具特色。處在這樣的環境,要使自己作品出人頭地,勢必要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思路,陶鴻審時度勢,獨立思考,找准了門徑,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書法為他和家鄉贏得了榮譽。
清季梁山舟答張芑堂書,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後來楊守敬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二要:一品高,一學富,總成五要。這“五要”成為造就一個書家的定論,向被學界所津津樂道。五要中“天分”是第一位的,所謂天分,就是與生俱來的某種潛質,只要環境條件適宜,一粒種子就能開出美麗花朵,結出豐碩成果。天分也可說是天才,所謂天才,就是比較聰明一點而已。如此說來,搞藝術要有天分,搞書法藝術,就是聰明人的一種事業了。
藝海無涯,陶鴻今後的藝路依然漫長,讓我們共同祝願他在書法藝術這條盛開著鮮花並長滿荊棘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本文作者系中國書法之鄉聯誼會理事、固始縣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