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鼻根的結果 展開

鼻根

鼻樑上端與額部的相連處部位

鼻根為鼻樑上端與額部相連處。

鼻根點位於鼻的上部,為額鼻縫和正中矢狀面的交點。此測點在眉間甚為突出的個體中較易確定。確定方法:將拇指和食指按放在鼻根部(鼻樑最凹處的稍上方),用食指觸摸鼻根外側部的骨縫,然後由此橫向正中線的部位以探得此側點。

張鷟朝野僉載》卷一:“泉州 有客 盧元欽 染大瘋,惟鼻根未倒。”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檢肉屍》:“鼻根、鼻準。”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她這樣想著,突然間鼻根一酸,眼淚湧上了美麗的眼圈。”

釋義


鼻根
鼻根
1.鼻樑上端與額部相連處。2.佛教語。謂鼻六根之一。
2. 佛教語。謂鼻,六根之一。
陶谷 《清異錄·陳設·青紗連二枕》:“舒雅 作青紗連二枕,滿貯酴醿木犀瑞香散蕊,甚益鼻根。”清 龔自珍 《五重義證》:“又 觀世音 用耳根,香積佛 眾香世界 用鼻根,智者大師 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證。”章炳麟 《新方言·釋形體》:“五官之謂五根,譯佛書語也,惠、潮、嘉應 之客籍,謂耳為耳根,謂鼻為鼻根。”參見“六根”。

概述


以往,個別學者曾以眉毛作為確定鼻根點的依據。但是由於眉毛的位置和眉毛的發達程度因人而異,眉毛與鼻根點實際位置有較大的差距。所以,以眉毛來確定鼻根點的位置是不可行的。

常見疾病


鼻腔粘膜的炎症病變,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鼻炎最為常見,俗稱“傷風”,又稱感冒,但不同於流感。多發生在秋、冬、春季節,其病因一般認為是病毒,並由飛沫傳染。病初,全身不適,鼻部乾燥,繼之鼻塞打噴嚏及有水樣或粘液樣分泌物,並可有發熱等全身癥狀。治療則以休息、多飲水及對症治療。局部鼻內可滴入鼻眼凈及服用磺胺類藥物或抗菌素。預防則應隔離患者,流行期少去公共場所,平時要注意身體鍛練,多作戶外活動。慢性鼻炎主要癥狀為鼻阻塞及較多的粘稠性分泌物。治療則根據病變程度採用局部滴葯、注射、手術及冷凍、激光等療法。對於有鼻塞、鼻腔內膿痂形成、咽干頭痛經檢查診為萎縮性鼻炎者治療較為困難,一般治療方法頗多,如灌洗鼻腔、內分泌療法、應用抗菌素、封閉療法及手術治療等均可改善癥狀。
鼻粘膜炎性病變總稱為鼻炎。可由於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引起,如長期寒冷刺激、或過冷過熱交替刺激、長期頭低位充血、過多煙塵刺激,長期酸、鹼或化學物質以及某些毒物刺激,病毒、細菌真菌、螺旋體感染等。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者鼻粘膜充血水腫,伴有低熱與分泌物增多;慢性者鼻粘膜肥厚或萎縮,可伴有通氣障礙。治療:除去致病原因,適當霧化吸入,對症處置等。
鼻黏膜炎症。由於鼻腔黏膜與鼻竇黏膜相連續,所以在鼻炎發生時常不同程度地波及鼻竇,引起上頜竇額竇篩竇等某一部分或多處的炎症。表現為鼻塞、流涕、頭痛,各相應發炎的鼻竇部位的疼痛或壓痛,也可波及上呼吸道發炎。按病因可分為七類:感染性、變應性、藥物性、結構性(因鼻中隔偏曲)、血管運動性、自主神經性及與營養不良、體弱、貧血、嗜煙引起的鼻炎;按病程分為急性、慢性;按病理改變分為肥厚性、單純性、萎縮性鼻炎,後者又稱“臭鼻症”,可累及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