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膽頭
菊科地膽草屬植物
地膽頭徠(ElephantopusscaberL.),也稱地膽草,別名苦地膽、天芥菜、雞痾粘、土柴胡、馬駕百興、地膽頭、磨地膽。多年生直立草本,莖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根生葉多皺縮,黃綠色,生於山谷、村邊及路旁。分佈在中國南方各省,特別在廣東、廣西和福建多見。
全草入葯,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之功效,治感冒、菌痢、胃腸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結膜炎、癤腫等症,為中醫常用藥。
地膽頭
常生於開曠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緣。
中國境內
產於徠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省區。
國外
美洲、亞洲、非洲各熱帶地區廣泛分佈。
抗菌作用。應用地膽草注射液(水煎濃縮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鉛去掉沉澱製成)作體外抑菌試驗(紙片法,每紙片含生藥量約30毫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葯18~24克時,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地膽頭
抗腫瘤作用。地膽草對多種腫瘤細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地膽草活性部位(100mg/kg)局部應用能夠延遲乳頭瘤的形成,減少乳頭瘤的平均數量和乳頭瘤鼠的平均體重;腹腔注射地膽草活性部位后對皮下注射20-甲基膽蒽(20-MCA)誘導的軟組織瘤有明顯的影響;與20-MCA誘導的對照組相比較,地膽草提取物抑制肉瘤的發病率、減少腫瘤直徑;腹腔注射地膽草活性部位后,顯著抑制皮下移植道氏淋巴腹水癌細胞(DLA)和歐氏腹水癌細胞(EAC)實體瘤生長,增加腫瘤鼠的存活時間。
鎮咳平喘作用。地膽草葉子的乙醇提取物可顯著減少由組胺和乙醯膽鹼引起的支氣管痙攣(P<0.001),與對照組相比,能夠保護肥大細胞的去顆粒作用;可呈劑量依賴性減少組胺誘導的豚鼠離體氣管條收縮。地膽草乙醇提取物的鎮咳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黃酮或者甾體類成分有關,可能與其抗組胺、抗膽鹼能和穩定肥大細胞的特性有關。抗炎作用。地膽草提取物能顯著抑制角叉菜誘導的關節炎,抑制弗氏佐劑誘導的慢性關節炎惡化。地膽草的水提物在300mg/kg時對由角叉菜膠(carrangeenan)誘導的小鼠爪部急性炎症具有顯著的抑制活性,對由completeFreund,sadjuvantCFA誘導的慢性炎症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中、大劑量組的地膽草全草乙醇提取物各期炎症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抗炎強度優於阿司匹林(P<0.05)。抗病毒作用。地膽草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在200μg/mL且在紫外線存在的條件下對小兒麻痹症病毒(poliovirus)具有抑制作用,在100μg/mL時對辛德畢斯病毒(Sindbis)也同樣具有抑制作用。
地膽頭
涼血,清熱,利水,解毒。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
②《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③《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地膽頭
④《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脹。"
⑤《南寧市藥物志》:"葉:敷熱毒瘡,乳癰,跌打。"
⑥《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⑦《閩東本草》:"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1、治鼻出血:地膽頭、豬肝各酌量。同煎服,連服三至四次。(①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2、治陽黃疸:地膽頭連根葉洗凈,鮮者四至六兩。煮肉食,連服四、五天。
3、治單腹殿脹:地膽頭二兩。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豬肉燉服。
4、治尿閉:地膽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腳氣:地膽頭全草一至二兩,豆腐二至四兩。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6、治熱淋:鮮地膽草三兩,瘦豬肉四兩,食鹽少許。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7、治扁桃體炎,咽喉炎:地苦膽二錢。泡入300毫升熱開水中半小時,內服,每天一劑。亦可製成片劑含服。(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8、治腋下生腫毒,散腫止痛,膿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腫毒:天芥菜以鹽醋同搗敷之。(《醫林集要》),治癰腫:一鮮地膽草全草煎水,熏洗患處。二地膽草全草七錢,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9、治指疔、乳癰:鮮地膽草全草適量,酌加甜酒釀糟同搗爛,敷於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0、治絲蟲病淋巴管炎:地膽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1、治蛇傷:天芥菜同金沸草入鹽搗敷之。(《綱目》)
12、解暑熱:地膽頭根,同白豆、片糖煎。(《牛草藥性備要》)
13、治肺結核病咳嗽瘓血:地膽頭草根二兩,調豬赤肉燉服。(《泉州本草》)
14、治頭風:鮮地膽頭根二兩,雞一隻,酌加開水燉熟后,再加少許紅酒,分兩、三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15、治風濕頭痛:鮮地膽草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16、治牙痛:地膽頭根煲酒含。(《生草藥性備要》)
17、治急性睾丸炎、慢性腎炎:地膽頭根五至六錢,和鴨蛋一、兩個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18、治乳腺炎:地膽頭根搗爛沖酒敷患處。又可煎水沖酒服。(《嶺南草藥志》)
19、治跌打損傷:地膽草根五錢至一兩。酒水煎熬后服用。(《福建中草藥》)
地膽草屬野生植物,適生性較強,為追求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應選擇管理及排灌較為方便或易於改良、土層較深、肥力尚好、壤質土、不受嚴重乾旱影響、陽光直射不太強、較為潮潤的田塊種植為宜。同時,根據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資源十分有限的現實,為緩解糧藥用地矛盾,在實行地膽草人工栽培時,應注重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儘可能選擇山坡地、林緣地、旱坡地、疏林地、邊角地、房前屋后空曠地、果園坎壁、林果園套種等進行種植。此外,地膽草栽培的目的是供於藥用,為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種植地要求區域內植被保護良好、近處無污染源廠礦企業、土壤不受污染,空氣及水源潔凈。
針對不同田塊類型,其翻耕方式和方法不盡相同。(1)在山坡地、林緣地帶墾荒種植,一般應於栽種上一年的冬前,先進行劈山整地,在種植區內規劃設計欄水溝、排水溝、引水溝后,根據地形走向深翻約30cm,結合翻耕清除樹根、竹鞭、石塊等,將田塊整成寬2~3m的水平種植帶;(2)在疏林地進行間作種植,應於上一年的冬季,清除種植地灌叢雜草並進行翻耕,使新開荒的土地經冬季凍垡有一個熟化過程;(3)在果、葯園進行林下套種,一般結合果、葯園規劃於冬季或春季進行整地;(4)在田、園坎壁處栽種,一般實行育苗移栽,只需在移栽前對其進行除草便可栽種。除在坎壁栽種外,一般都應於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進行種子直播或幼苗移栽。移栽前2~3d要進行施肥翻耕,每667m施農家有機肥1500~2500kg或商品有機肥175~225kg或三元複合肥40~50kg作基肥。施肥翻耕后,根據地塊類型與寬幅整成連溝寬1.3~1.5m的壟畦后,按行株距20cm×15cm,開約8cm寬的淺穴或淺橫溝待播、待栽。
地膽頭
地膽草的主要繁殖方式有育苗移栽、種子直播、分根繁殖、扦插繁殖,在各生產地區,農戶可根據種苗來源、技術把握程度,依照生產需要和方便生產的準則,合理選擇和配合使用。
育苗移栽
播種前將種子翻曬1~2d,選擇管理及排灌方便、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較深、肥力較高、土質較疏鬆、濕潤的地塊作苗床,於4月中下旬播種,播前結合翻耕每667m施腐熟欄糞肥約2000kg或商品有機肥200kg,敲碎土塊,整成連溝寬1.3m左右的微弓型苗床。如遇苗床土過於乾燥時,可每667m施人糞尿250~300kg或沼液400~500kg對水澆濕苗床,待露干后播種。每667m播種量1.5~1.75kg,與約7.5kg細泥拌勻后,均勻地撒播在苗床上。播後用精細欄糞肥∶草木灰∶細泥=3∶2∶5的細肥土覆土0.5~0.6cm,以蓋沒種子為度。播後用稻草或遮陽網等遮蔭4~7d,於播后10d左右出苗。育苗期間隨時注意天氣和雜草生長狀況,及時做好抗旱護苗和除草工作。當苗長至3葉左右時進行1次間苗,刪密留稀、去弱留壯,間苗后如遇乾燥天氣或肥力不濟時,可用5%稀薄人糞或10%沼液水澆施1次。當苗長至5葉左右時即可移栽,為有利於幼苗根系帶土,澆濕苗床露干後起苗移栽。
種子直播
此方法適用於純作栽培或於果、葯園套種。於4月中下旬,結合翻耕每667m施農家有機肥1500~2500kg或商品有機肥200~225kg,敲碎土塊,根據地形走向和地塊形狀整成連溝寬1.3~1.5m的壟畦。按行株距20cm×15cm開3~4cm寬的平底淺穴,視土壤含水狀況用5%~10%人糞尿或10%~15%沼液水澆濕播種穴后,將約8粒/穴種子播於淺穴中,播后在穴中覆蓋精細欄糞肥∶草木灰∶細泥=5∶2∶3的肥土0.5~0.6cm。播后注意保持土壤呈潮潤狀態,當苗長至約3葉時進行1次間苗,長至5~6葉時進行定苗,刪密留稀、去弱留壯,如有缺穴,應選取壯苗進行補缺,以保全苗、勻株生長。定苗后隨時觀察種苗生長情況,按照苗弱濃施、苗壯薄施的原則,用5%~10%的人糞尿或10%~15%沼液水追施1次,尤其是對補缺苗要注意澆施稀薄定根水,以便成活。
分根繁殖
秋季挖取地膽草地下根莖,注意不要損傷萌芽,將根莖剪成帶有3個萌芽以上的莖段,連同鬚根將其埋入經翻耕、施肥、整地的苗床里,或將2~3段的根埋栽於種植穴中,埋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之後做好抗旱護苗、排水防漬、防除草害等工作。埋栽於苗床的,待翌年根莖苗萌髮長至5~6葉時起苗移栽;埋栽於種植穴的,待根莖苗萌生后,加強後續管理即可。
扦插繁殖
於6~7月、在植株花芽分化前,選取健壯株,剪取枝條,去除頂端幼嫩部分,剪成每段為3節的扦插穗,將其紮成小把,用“5號生根粉”配製成25mg/kg的蘸根液,將其下端浸蘸5~10min后,將扦插穗按行株距8cm×6~4cm扦插於按育苗移栽規範要求整好的苗床上。栽插后立即澆水,以利扦插穗與土壤緊密接觸。在栽插后20~30d,架設支架並覆蓋遮陽網,同時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及時做好抗旱護苗及排水防漬工作。此外,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做好除草工作,以免發生草害,影響插穗成活和健壯生長。插穗培育至翌年萌髮長出5~6葉時,便可起苗移栽。
採用種苗移栽的,應先按種子直播的翻耕、施肥、整地規範要求進行整地做壟,然後按行株距20cm×15cm開設寬約8cm的淺穴,每穴栽2~3株種苗,栽后隨即點穴澆施3%人糞尿或5%沼液水的定根水,以便種苗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以利於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查苗補缺
種苗移栽后7~10d,在直播苗定苗時,應進行1次全園檢查,如發現有空穴缺株情況,應及時選取預留壯苗進行補缺,補缺後用3%稀薄人糞尿或5%沼液水澆施根水,如遇晴熱天氣,最好遮陽2~3d,以利於幼苗成活、縮短緩苗期,促其趕上其它植株的生長進度,以保全苗、勻株生長。
中耕施肥
在查苗補缺后15~20d,結合中耕除草,一般每667m施腐熟人糞尿500~600kg或商品有機肥100kg作促苗肥;到7~8月,每667m施商品有機肥150~200kg或三元複合肥50~60kg作壯苗肥;之後視植株生長和雜草生長情況,如遇草害較為嚴重、植株肥力不濟時,於9月下旬至10月初每667m施商品有機肥100~125kg或三元複合肥40~45kg作接力肥;到冬季植株枯萎后結合清園,在畦面上每667m施農家有機肥1500~2500kg或商品有機肥175~200kg並覆土2~3cm作越冬肥,以平衡養分供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地膽頭
管水摘蕾
地膽草喜生長於潮潤、涼爽的生長環境,在其整個生長期間,應根據園地位置通過引、蓄、提、挑等綜合協調措施解決抗旱、農事作業用水等問題,並在低洼積水處和多雨天氣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免造成浸漬危害。7~8月伏旱期,對陽光照射過於強烈而不利於植株生長的田塊,可通過採取陽面掛設草簾或遮陽網等措施減少陽光照射,以減輕不利影響。為減少養分消耗,對不是留作種用的植株,到8月植株現蕾時應摘除其花蕾,以集中養分供應根莖,提高根莖產量。
地膽草在自然野生狀態下,一般少有病蟲為害,但作人工栽培時,由於生長環境發生了一定變化,增加了病蟲害發生幾率。當前人工栽培中偶見發生的病蟲害有褐斑病、斑枯病、白絹病、花蕾蠅、螻蛄、螞蟻、蚜蟲等。由於地膽草人工栽培的目的是生產藥材,對產品質量有嚴格要求,因此,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在生產上應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致力於通過種植地域、地塊的選擇;落實生境調節措施,優化園地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增進系統穩定性能,保護利用天敵,發揮天敵的自然調控作用;加強栽培管理,實行間套輪作,合理肥水運籌,搞好園地衛生,減少病蟲基數,造成一個有利於作物生長而抑制病蟲發生的園地生境;推廣應用“三誘”技術;加強病蟲觀察調查,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在預計可能造成為害損失的情形下,於病害發生初期和害蟲低齡階段劑、農用鏈黴素、茶子餅或煙莖浸出液、植物莖桿灰等植物源、礦物源、微生物農藥交替使用等綜合措施,將病蟲為害控制在允許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