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坪

湖南省桑植縣龍潭坪鎮下轄村

白竹坪村地處武陵山脈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北鄰湖北省鶴峰縣紅土坪村,東鄰趕坪村,南鄰竹埡村,西鄰橋頭村,四周高山聳立,中部為一狹長的小平原。一條清澈見底的澧水北源支流河水從中間貫穿整個村落,澆灌了兩岸的近千畝良田。是六縣聯合政府舊址所在地(桑植慈利鶴峰、長陽、石門龍山)。

歷史沿革


古代史

明代之前史料不詳。
明代屬九溪衛,永定衛管轄的屯田制“寄庄”,隸屬安福所。明末清初因天災人禍屯民或死或亡,屯民史料已難以考證。
清康熙二年(1663年)湖廣省辰州府沅陵縣四都回民馬煊因久旱糧食歉收生活艱難,攜家眷來到桑植司依仁里白竹坪,獲得土官允准,定居於此,為今桑植回族之始。
明末清初,四川,重慶等地戰亂不休,十室九空。康熙年間,清政府組織民眾移民四川,重慶,開始了長達百餘年的人口大遷徙。田氏先祖自江西省吉水縣大理村遷往桑植澧源,后田登銀遷於龍潭坪橋頭村,至田歸文遷往白竹坪。余氏先祖余印綜自常德桃源到達桑植,後輩遷往白竹坪,白竹埡。后又有彭氏、黃氏、王氏等陸續抵達。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沿襲明代隸屬關係置安福縣,隸永順府,劃歸安福縣管轄。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併入桑植縣,劃歸湖南永順府桑植縣依仁里管轄。
清道光年間馬登魁中武秀才。
清咸豐年間馬德芳中文秀才。
民國屬桑植縣長瑞鄉管轄。

村名來歷

白竹坪屬於盆地地形,四周高山聳立,中部地勢平緩,溪谷密布,多生孝順竹(方言喚作陽麻竹),此竹竹竿背有白粉,竹節處有白色剛毛,故名白竹坪。

現近代史

1916年4月 賀龍率部援助白竹坪黃德清(哥老會員)組織農民起義,擊潰了地主武裝馬仕韜部,賀龍部下馬大佬窺探敵情時,被快槍手擊中頭部陣亡。
6月,地主馬仕韜、彭興模、楊錫卿從湖北請來喬正安率一隊北洋兵在馬家大院建立營地,企圖進攻義軍,對義軍構成極大威脅。賀龍聞訊,即委以馬玉堂營長之職,帶領一支隊伍去龍潭坪白竹坪支援黃德清,三次攻打白竹坪馬家大院北兵營地,經艱苦奮戰,殺死北兵首領喬正安,趕走了全部北兵,燒毀地主楊錫卿的庄坊和房屋,處決了地主馬仕韜的管家馬玉龍和楊錫卿之子楊兆虎,拔除了北兵營地。馬玉堂不幸陣亡。
1928年,賀龍元帥因南昌起義受挫,一行8人輾轉回到湘鄂西,潛伏在白竹坪與湖北紅土坪接壤處,名新東坡的一個岩洞里,生活用品及食品由白竹坪村民楊賢堯與湖北紅土坪村的田紹猛供給,時間長達7個月之久。
1931年9月,湘鄂邊特委從鶴峰遷到桑植縣白竹坪,並建立桑植、鶴峰、五峰、長陽、石門、慈利六縣聯合政府,11月,在白竹坪成立第三屆桑植縣蘇維埃政府,縣委書記楊英兼政府主席。
1932年7月,中共桑植縣委在白竹坪舉行第四次黨代會,成立中共桑植縣第四屆委員會,同時成立桑植縣第四屆蘇維埃政府,隸屬湘鄂邊特委領導。
1932年,國民黨反動派湘西剿共司令陳渠珍派朱際凱、周燮卿兩個旅對白竹坪三次圍剿,共燒毀民房43棟/154間,殺害中共黨員7名,革命群眾23名。本年冬,時年32歲的郭春青正患重病,無法隨軍轉移。上級將其安排在李運達家療養。不久郭被敵探知圍捕,郭帶病突圍,因寡不敵眾,撤退至屋后的山根,頑強地與敵對抗,彈盡,被俘。第二天,周燮卿將其殺害,並懸屍示眾。
1934年夏,白竹坪蘇維埃政府領導農民修築白竹坪河壩,灌田200餘畝。
1935年,6月紅二、六軍團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第五次“圍剿”后,白竹坪劃為桑龍縣。國民黨反動派團防頭目朱際凱叫囂白竹坪要掘土三尺,人要換種,石頭過刀。村民多逃往紅土坪,利溪坪,白竹埡,雲頭山等地。有親戚的投奔親戚,沒親戚的住岩洞,搭草棚,因生活艱苦多人客死他鄉。賀龍聽聞后說:朱疤子要掘土三尺,我就還你們糧食三尺。直到三年後,村民才陸續回到荒廢已久蓬蒿滿地的村莊。
1948年,白竹坪保安團長馬仕英被槍殺於龍潭坪。事因馬仕英覬覦田氏之女美貌,乘一月黑之夜,設調虎離山之計佯裝偷豬,趁田氏夫婦抓賊之機強姦了其女,其女被父逼迫吞下鴉片自殺。后田氏夫婦在湖北找到一綽號為秋老虎之匪為其復仇。秋老虎亦設調虎離山之計,以牌局相約,馬不疑有他欣然赴約,牌局正酣時,被射殺於龍潭坪。屍體被送至道子上三天後才收斂,部下作鳥獸散。
1949年,因馬仕英死後出現權利真空,大庸縣匪首胡潤來突襲白竹坪,大肆劫掠並擄走村中婦女數名,村婦蔣元香聰慧,以其嬰兒屎塗面裝瘋方幸得脫。民國時期,匪盜橫行,官為大匪,民有小匪。大匪明火執仗綁票勒索,劫掠過往商販,洗劫其他村鎮。小匪盛行打黑幫,糧食,棉被,各類生活物資皆為劫掠對象,打黑幫者取鍋底黑灰塗黑面部,天黑後行動。為防小匪,生活物資不得不藏起來,有棉被只能睡稻草。大匪來了,村民們不得不逃進大山密林,因嬰兒啼哭捂死嬰兒的悲劇時有發生。新中國成立后,劫匪彭賢修等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田翠蘭因是馬仕英的妻子受到牽連,一家人被逐出了白竹坪。
1950年,村民們贖回被擄走的數名婦女。
1951年,余吉棟參加湘西剿匪,1953年加入共產黨。村民余永招加入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956年光榮退伍。
1954年夏,天降暴雨,洪水泛濫,數百良田被洪水沖刷,表層泥土盡失,成為沙石之地,道子上水磨坊被大水沖走,余姓坊主被洪水捲走生死不明。田家老屋被大火燒毀。
1958年,設立人民公社,吃大鍋飯,村民勞動積極性下降,又因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不能私自種糧種菜,糧食減產食物短缺,村名饑饉,一人餓死(甲亢),適時一頭黃牛摔死,幾村民見后欣喜若狂,飛奔過去捧起地上的血就喝。大鍊鋼鐵,燒荒墾地,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態失衡,出現虎襲擊人吃家畜事件。村民開始毒殺老虎,幾年後最後一隻吊睛大老虎被毒殺於將軍灣,自此老虎,雲豹等大型食肉動物絕跡於白竹坪。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數位村民遭到迫害,一人吊死在牛鼻子孔洞,被村民發現時已化作一堆白骨。
1970年,遭遇百年來最冷寒冬,村裡的小河出現了結冰現象。野獸耐不住嚴寒,跑到了村民家中取暖。
1962年和1979年,自治州人民政府兩次公布桑植白竹坪六縣聯合政府舊址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分產到戶,白竹河上游修築混凝土水壩一座,沿山崖峭壁修千米水渠一條,灌溉粉牆組、田家組百餘畝良田。
南邊的涼風山上,先輩們為了保佑村莊風調雨順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廟。文革時期破四舊,剷除封建迷信,廟被拆毀,廟中的木菩薩被拿來煉製鋼鐵,泥菩薩被扔下山摔成了碎片。現灌木叢生,荒涼破敗,僅存殘垣斷壁。
主要物產有稻穀、小麥、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薴麻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615噸。
利溪坪組因人口遷出未通公路其餘組皆通公路,高壓電線路改造完工。修了一個4畝大的漁塘。修了一座拱橋,橋寬 5米,高10米,成為白竹坪進出的交通 要道。村學校,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主要姓氏有周、余、馬、黃、劉、尚、張、歐、彭、田、甄。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回族
村部386平方米,有遠程教育設備。黨員學習活動室、會議室、圖書室、老年人活動中心、衛生室。寬頻用戶25戶。希望小學有學生52人,幼兒園一所21人,全村任職教師15人,黨員37人,在外工作11人,處級幹部1人,副處級幹部2名,正科4名,服役軍人4人。在讀大學生12人,職校學生19人,高中學生9人,處匯總學生30人小學生42人,1名海外留學生。
1999年被縣評“文明示範村”。
2011年被評為“省級生態村”。
2011年六縣聯合政府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煙葉發展突破千擔村。

地理環境


白竹坪村地處武陵山脈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北緯29度,東經110度,氣候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夏秋季短,春冬季長,最冷月平均氣溫1℃,最熱月平均氣溫23℃,相對 濕度90%以上。最高點為馬鬃嶺,海拔1015米,最低點為 道子上河谷,海拔396米。四周高山聳立,中部為一狹長的小平原。一條清澈見底的澧水北源支流河水從稻田中間貫穿整個村落。山中有大片的常綠闊葉林,名貴的中藥材如:靈芝天麻七葉一枝花金腰帶山苦瓜等常在野山叢中和懸崖峭壁上可見;珍稀的野生動物如香獐、果子狸、穿山甲、娃娃魚,鱉等長期在這一帶繁衍生息,偶爾還有大型動物狗熊、雲豹從這裡經過。

行政區劃


所在省份:湖南省
所在地市:張家界市
所在區縣: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
詳細地址:龍潭坪鎮白竹坪村
區劃代碼:430822104204
區劃全稱:白竹坪村村民委員會 (村莊)
簡稱:白竹坪村
拼音:BaiZhuPingCun
電話區號:0744
郵政編碼:427107
村裡單位:白竹坪村村民委員會、白竹坪村農業產業合作社、白竹坪村農業產業示範基地
下轄十個村名小組
轄區概況
拱橋、杜家 峪、余家灣、馬家新屋、馬家老屋、田 家、粉牆、王家、兩岔河、利溪坪

社會


醫療衛生

兩個村級衛生室。

民族

少數民族佔90%以上,以土家族,回族為主。

經濟


優質大米、無公害蔬菜、原生態特色養殖、煙菜輪作。
白竹坪村位於龍潭坪鎮西北部,和鶴峰縣接壤,屬高寒山區。最高海拔1015米,最低海拔396米。
以回族、土家族為主。由拱橋、杜家峪、余家灣、馬家新屋、馬家老屋、田家、粉牆、王家、兩岔河、利溪坪10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中間大坪,四面環山,呈盆地狀,中間一條小河穿村而過。
人口:1073人,水田520畝,旱地460畝,森林面積2.6萬畝。退耕還林1435畝,生態面積1.5畝。國有林1800畝,公益森林3000多畝。
1999年修一條長達 2470米的水渠,解決了余家灣、馬家新屋、馬家老屋、田家組、粉牆組的灌溉問題,2000年3月又修一條防洪大堤,堤長1000米,堤高3.5米,寬4米,一 直通到村部;在黃家組、兩岔河、利溪坪 圍堤造田41.5畝。

文化


節日

六月六“覃垕曬皮”。
“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假”,土家月半節。

巫文化

生於解放前的老年人信奉巫文化,說起巫文化來繪聲繪色,如經常打瞌睡,身材高的人多是拿人魂魄的無常,打瞌睡便是進入陰間拿他人魂魄去了。當然也少不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咒語。
進山隔蛇隔虎咒:弟子今日進山,虎隔萬層青山,蛇隔千層岩板,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提火焰口訣,老人們說如果一個人的火焰太低就容易看到鬼。火焰低的人需要提火焰,提火焰時需要宰殺一隻大公雞,念:提火焰,提的火焰高萬丈。
止血咒:日出東方一點油,手執金鞭騎白牛,三聲喝住長流水,禁止洪門不準流。雪山童子來,雪山童子到,雪山童子止。
捉羊子:腹股溝淋巴結髮炎時,老人們認為是羊在作怪,需要將瘍子捉出去。取草紙一張草紙燒成灰,放入一杯水中,一邊念咒語一邊伸手蓋住水杯,用施了法術的手在腹股溝上捉瘍子,捉住的瘍子要用力扔出去。
咒語亦有戲弄他人的,詛咒他人的,如剛殺死的豬,讓其復活跑到糞坑裡去。有讓人蒸飯無法蒸熟的,讓人血流不止的。

奇聞異事

相傳有一馬姓大力士,力大無比。外村的一大力士聽聞后,前來比試,是日大力士正牽著一頭大水牛在對岸犁田,少頃暴雨傾盆河裡漲起了大水,牛過不去,只見大力士一手將牛夾在腋窩下,趟著洶湧的河水走了過來。外村大力士見此情形灰溜溜的逃走了。但凡武功蓋世之人壽命都不長,這位大力士年方22便英年早逝了。

特色食品

豬血粑粑:
做法是:糯米泡上一整晚備用,殺豬前將糯米放入血盤中,屠夫放血時,豬血沖入糯米中,趁血凝固前攪勻,放入鍋里蒸熟。冷卻后很硬,耐存貯。吃時砍下一塊,切成片,或單炒(單炒需多放油),或拌上青菜,美味可口。
六七月間,摘下嫩玉米,用石磨磨成糊,放入大缽中發酵一晚,第二天一早砍下一大張芭蕉葉洗乾淨撕成巴掌大的塊,然後用芭蕉葉(遼竹葉亦可)包好玉米糊(每次一勺玉米糊),放入蒸鍋內蒸熟。味道酸甜可口。
將3斤紅辣椒剁成末,慢慢加入5斤粗細適中的玉米粉攪勻,放入罈子中置於陰涼處密封發酵一個月,炒時需多放油炒熟,是爽口的下飯菜。
葉兒粑粑:
原料:粑粑樹葉,糯米粉,炒熟的黃豆粉。黃豆粉可加鹽或糖,隨個人喜好。將糯米粉加水做成餅狀,如同餃子般糯米做皮黃豆粉做餡,用樹葉包好,放入蒸籠內蒸熟。吃時香氣撲鼻。
樅樹菌臘肉羹:
每年七八月份,雨過天晴后,山上的樅樹林里便長滿了樅樹菌,採摘下來后,同臘肉一起煮食,味道異常鮮美。
豆醬粑粑:
冬季做完豆腐之後,會剩下豆渣,村民們用這些豆渣做成了美味的豆醬粑粑。做法是:用豆渣做成一個個掌心大小的餅,放入鋪有一層稻草的篩藍中,利用稻草上的黴菌自然接種,置於臘肉炕上保溫發酵,來年春季時,即大功告成。吃時打湯,放入蔥味道更佳。
黃瓜魚湯:
蝦虎魚,馬口魚是村裡小河內最常見的魚,用他們做的魚湯也是美味可口,做法是:將豬油煎至冒青煙后,把活蹦爛跳的蝦虎魚放入熱油內炸熟,放入水,紫蘇嫩葉,黃瓜片(切厚一些),煮至湯色變白。
野山筍臘肉
春季四月中旬山間長滿了是山筍,村民們上山勞作時便會採集長在山間小路邊的野山筍。下午農活忙完回家后,野山筍便成了驅除一天疲勞的美味佳肴,切細后同臘肉一起炒熟脆爽可口。
洋芋片
夏季將洋芋切成5毫米厚的片,煮熟曬乾。油炸出來的洋芋片黃燦燦,色香味俱全。
煉豬油
殺完年豬之後,村民們會用豬體內的板油,腸子間的網油提煉油脂,做法是:將板油,豬網油泡在水中十二個小時后(浸去血水),放入大鍋中加水用火慢慢熬制,一晚過去后,水被熬干,豬油便被提煉出來了。待降溫后,將豬油盛入陶缸中,做菜時舀上一鍋勺,四口之家可吃上半年。
土家的一道家常菜,將黃豆泡上一晚用石磨磨成豆漿,加水煮沸。放入切細的青菜葉,待再次煮沸后,即可食用。往年冬季時常常做上一大缽,夠吃一星期。自從電動磨粉機普及后,做法極為簡單。磨好的黃豆粉放入水中攪勻后煮沸,放入切細的青菜葉,即可食用。
包穀飯,多用蒸籠蒸制,將淘好的米放入蒸籠中蒸至八分熟,加入玉米面,攪勻后,將米蒸熟即可。往年包穀飯是窮人家常吃的飯。現如今是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們一道調劑品。包穀飯合渣湯是一道美味佳肴,合渣湯中和了包穀粒的粗糙,包穀粒的香味則勾起了人們的食慾。

喪葬

土家習俗,老人去世后子女親朋會請道士先生還儺願,打繞棺以悼念亡者。
走血池
婦女離世之後,有一道特別的儀式:走血池。血池裡的血水通過熬制棕樹的葉鞘纖維得到。血池半徑約一米,中間為一個土丘,道士們趟著血水,繞著土丘走圈,嘴裡念著悼詞。

旅遊信息


交通

一條連接龍潭坪鎮直達兩岔河組貫穿全村的主幹線水泥公路,一條通往趕坪村的支線公路,一條通往橋頭村的支線公路,實現了每個村民小組通公路。

主要景點

六縣聯合政府舊址
白竹坪風景
白竹坪風景
舊址位於桑植縣龍潭坪鎮白竹坪村馬家屋場,始建於清朝末年,為當地鄉紳馬光遠、馬光協之宅院。院落坐北朝南,有1個朝門,一正兩橫穿斗式木結構建築組成,正屋三間外加兩間轉角屋為5間,左側橫屋3間,右側橫屋4間,共13間,內有青石板塔173平方米,前面和右面砌有1.9米高的圍牆。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隔白竹河與馬駝嶺大山相望,南有涼風山,西邊是葛老山,北邊是老王寨大山。所在地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農作物以水稻和玉米為主。建築周邊多為稻田耕作區,屋後有兩顆古柏樹,景觀沒有受到較大的破壞,人文與生態環境良好。
白竹溪
人煙稀少,保留了大片的原始闊葉林,常有野獸出沒。二十世紀90年代,有獵人打到了山羊(此山羊非家畜而是一種大型的野生動物),由於村民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珍禽異獸絕跡了。此地蘊藏鐵礦,大躍進大鍊鋼鐵時期,村民土法煉出了生鐵。礦區面積約0.0772km2,呈近南北向長條形,鐵礦保有儲量5.0萬t,可開採儲量4.0萬t,平均鐵品位44.32%,屬較低品位礦產資源。
兩岔河
兩岔河是村小河的發源地,同湖北紅土坪村交界。
紅魚洞
白竹溪的一個溶洞,得名於洞前的泉眼常有紅色的魚出現,相傳洞內有妖魔鬼怪。文革時期為了破除封建迷信,村內組織了一次探洞,以正視聽。一群鬼神不怕的青年小伙打著火把在洞內穿行,走了一段路后發現洞內有許多長長的木頭(據老人們分析,那些木頭就是鬼怪),當走到洞的深處時,隱隱約約聽到了敲鑼打鼓的聲音,風也越來越大,但大家沒有停下腳步。不知走了多遠,突然,一股強風吹滅了所有的火把,瞬間所有人傻了眼,以為遇到了妖魔鬼怪,跌跌撞撞的往洞外跑,由於沒了火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一路上被岩石碰的傷痕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