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二毛的結果 展開

二毛

北京天下鹽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

二毛(原名,牟真理),男,苗族,上世紀60年代生於重慶酉陽,大學時代專業為數學,80年代曾做過教師,大學數學系畢業,九三學社社員,是上世紀80年代莽漢派詩歌代表成員之一。詩人、美食家、美食創意師。中國現代美食詩歌、中國飲食文化裝置藝術、行為藝術開創者,老菜譜收藏家。1987年直至現在,先後在重慶、成都和北京創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天下鹽”等。 90年代棄文從商,與黃珂李亞偉等好友在重慶、北京等地開設餐館,成為當代渝菜和江湖菜的領軍人物。現為美食創意師,天下鹽(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二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經營報》、《南都周刊》、《新周刊》、《中國之韻》美食專欄作家。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回家吃飯》美食顧問,東南衛視味之謎》導師,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嘉賓。人文美食紀錄片《川菜在民間》出品人、主持人、總策劃、總製片。著有台灣及大陸版圖書《民國吃家》、《媽媽的柴火灶》、《碗里江山》、《味的道》等。

人物經歷


二毛綜藝節目錄製
二毛綜藝節目錄製
1960年代出生在重慶酉陽的軍人家庭。二毛的父親本意是把兒子培養成軍人或者送至官場。但二毛並沒有按照父親的規劃,他8歲開始跟母親學習做菜,母親對他的影響非常大。青年時代開始寫詩,並對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成為上世紀80年代莽漢主義詩派代表詩人之一,中國飲食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的創始人。
1984年,二毛與詩人胡冬、萬夏、李亞偉等創立“莽漢主義”詩歌流派。
1986年,二毛與詩人李亞偉,在老家開設了第一家火鍋店。
1992年,在重慶自創第一家魚火鍋,名字叫魚擺擺。結識了一大幫朋友,如作家阿來,詩人楊黎、萬夏,還有畫家何多苓周春芽等。
二毛旗下餐飲品牌
二毛旗下餐飲品牌
2006年,二毛在北京798王珂合夥,開了第一家“天下鹽”。當時,二毛覺得成都的文化不足以體現更廣闊的東西,北京的包容性更強,包括對菜系的接受度,而北京798又是一個很時尚、很藝術的地方。於是,“天下鹽”逐漸在北京文藝圈火熱起來,后又在清代皇帝的糧倉——南新倉開設了分店。作為美食創意家,二毛積極投身渝菜的開發。先是瘋狂查閱史料,然後是一頭扎進灶間,邊琢磨邊謹慎下料,有時還原原味,有時加入自己的創意,三椒子鰱、迷蹤野鴨、王獻之排骨、二毛雞雜等,就是這樣的代表。他還用特殊的材料,例如指南針、筆架不鏽鋼材質用具等作為菜肴裝飾或盛菜器皿。盡顯獨到之處。
2007年夏天,黃珂、二毛、詩人張棗、美女萬秀製作的家宴牛肉菜,登上了鳳凰衛視魯豫有約”。
作為美食活動家,他積極投身各種各樣的活動,參加美食文化節、拍攝北京台美食紀錄片、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組邀請他作為嘉賓介紹私房菜、並成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顧問,與製片人陳曉卿一起為節目出謀劃策。《舌尖上的中國2》拍攝期間,攝製組專程到他的餐廳“天下鹽”進行渝菜部分的拍攝。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二毛開始到民間尋根采菜等美食創意活動,現已收集整理千餘道民間菜點,並創作了大量的當代美食詩歌及美食歷史隨筆。詩歌,亦是他每天生活至情享受的東西。其實,在精神上,他對那些已經失傳的民間菜品有很深的執著,特別是對於民國食譜的痴迷,食譜中炒的那幾句秘訣,“拿油入鍋,用烈火燒他一個極熱;拿菜入鍋柴的一聲,引鏟亂炒”,於他,像聽評書一樣舒服。
二毛綜藝節目錄製
二毛綜藝節目錄製
二毛先後在《新周刊》、《中國經營報》開設美食專欄,並出版了《民國吃家》、《碗里江山》、《媽媽的柴火灶》等作品,這都是他對美食的獨到領悟。

個人作品


1、《民國吃家》
二毛新作《民國吃家》
二毛新作《民國吃家》
《民國吃家》是二毛最新的一部關於美食的故國風情錄。它從美食寫到食事,從食事寫到人生,名人的飲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內涵,人與食的繾綣深情,久遠的歷史風貌,亘古未變的生活氣息。在作者看來,吃吃喝喝絕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民國,慈禧的清燉鴨子脫下鴨皮游上了袁世凱的餐桌;在民國,胡適用東興樓的醬爆鴨丁嫩滑醬香了魯迅一生的才華;在民國,譚延闓祖庵魚翅在南京的上空鮮亮腴滑地飛翔;在民國,張大千用戀愛的火候軟炸著扳指兒香酥脆嫩了十八歲的仕女……這是一個時代的吃相。
書中把這些民國大家們比喻成作為美食作家,無論是著作還是專欄,他都是將大量的文史故事,與美食融合著講述,有時甚至還有註釋,這讓他的美食文章看起來與眾不同,既具文化內涵,也具故事性。他認為,菜品的最高層次和境界就是與文化的高度融合,這也是他對美食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2、《媽媽的柴火灶》
3、《碗里江山》

人物評價


二毛[美食家]
二毛[美食家]
沈宏非這樣評價二毛,“他確實是寫字的人裡面最會做菜的,做菜的人裡面最會寫字的。”詩人李亞偉說,“二毛看待渝菜像學者對待註釋,喜歡追根溯源,喜歡尋找口感上的原始動力。二毛從不認為麻辣是渝菜的靈魂,他對麻辣看得不重。他認為麻辣是渝菜的外衣,有時更是渝菜的虛榮心。”
野夫說,“我還沒看見一個同代人,能像二毛那樣,用詩歌將食色籠絡在一起,使漢語和菜肴都變得性感十足。讀他的詩文甚至菜譜,多能如服春藥一般的盎然。如果再加上他的幾味獨門美食,以及私釀的野酒,定力不夠的後生則多半容易發情——杯酒訂交結下一生的情義。二毛的美食隨筆,是一個詩人加廚師的傑作,因此迥異於一般的外道中人。從《媽媽的柴火灶》到《民國吃家》,就彷彿他已經從江湖菜躍進到了公館菜,變換的已經不僅僅是菜譜,也不是添油加醋之類的技法;而是在深入歷史的堂奧,在盤飧薄酒的一脈余香中,辨尋歷史新的解讀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