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角茴香的結果 展開

角茴香

罌粟科角茴香屬植物

角茴香(學名:Hypecoumerectum L.)是罌粟科,角茴香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圓柱形,長可達15厘米,花莖多,圓柱形,二歧狀分枝。基生葉多數,葉片輪廓倒披針形,多回羽狀細裂,裂片線形,先端尖;葉柄細,基部擴大成鞘;莖生葉同基生葉。二歧聚傘花序多花;苞片鑽形,萼片卵形,花瓣淡黃色,中裂片三角形,花絲寬線形,扁平,花藥狹長圓形,子房狹圓柱形,蒴果長圓柱形,先端漸尖,兩側稍壓扁,成熟時分裂成2果瓣。種子多數,5-8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有分佈。生於海拔400-4500米的山坡草地或河邊砂地。

角茴香全草入葯,有清火解熱和鎮咳之功效。治咽喉炎、氣管炎、目赤腫痛及傷風感冒;角茴香亦可用於叢植配景的觀賞植物;對春季沙漠地區的防風固沙和減少沙塵暴具有重要的作用。

物種簡介


角茴香
角茴香
出處:出自《河南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JiǎoHuíXiānɡ
英文名:RootofErectHypecoum
拉丁植物名:HypecoumerectumL.[Chiazospermumerectum(L.)Bernh.]
性味:
苦辛,涼。
①《河南中草藥手冊》:苦,寒。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辛,涼。
歸經:肺;大腸;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1-1.5g。
摘錄:《中華本草
原形態
直立角茴香一年生草本,高5-30cm。莖圓柱形,二歧式分枝。基生葉多數,叢生;葉柄細長,基部擴大成鞘;葉片披針形,長3-8cm,多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線形,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但較小,裂片絲狀,無柄。二歧聚傘花序具多花,花大;苞片鑽形;萼片2,狹卵形;花瓣4,淡黃色,外面2枚倒卵形或近楔形,先端寬,3淺裂,內面2枚倒三角形,自中部以上3分裂,側裂片寬,先端微缺,中裂片狹,匙形,先端圓;雄蕊4,花絲寬線形,扁平,中部以下連合,膜質,上部分離,絲狀,花藥狹長圓形,黃色;雌蕊和雄蕊近等長,子房條形,花柱2。蒴果長角果狀,先端漸尖,兩側壓扁,成熟時分裂成2果瓣,種子多數,近四棱形,兩面具十字形突起,深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科屬介紹
角茴香
角茴香
罌粟科Papaveraceae
簡述:草本,很少灌木,常有乳白色或黃色汁液;葉互生,很少上部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分裂,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單花頂生或組成圓錐花序、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稀成傘形花序式排列;萼片2-3,早落;花瓣4-6,稀更多或無花瓣,脫落,覆瓦狀排列,常有皺紋;雄蕊多數,離生或4或6枚,有時合生成2束;雌蕊由2至數合生心皮所組成;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花柱短或無,柱頭與心皮同數;蒴果瓣裂或頂孔開裂。一年或兩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重要毒品原植物,它和大麻,古柯並稱為三大毒品植物。
罌粟科家族中共有28屬,250多個品種(其中只有鴉片罌粟和包鱗罌粟能產生鴉片,現在金三角地區栽培的就是鴉片罌粟)。罌粟屬罌粟科罌粟屬中的栽培種,學名PapaversomniferumL.,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古名罌子粟、阿芙蓉。罌粟幼株、果實的乳汁和果殼供藥用。原產歐洲南部及亞洲伊朗、土耳其等地。公元7世紀時由波斯地區傳入中國。
罌粟株高60-100cm。莖平滑,被有白粉。葉互生,灰綠色,無柄,抱莖,長橢圓形。花芽常下垂,單生,開時直立,花大而艷麗,萼片2枚,綠色,早落;花瓣4枚,有紅色、黃色、白色、粉紅色、紫色等,可能是嗎啡作用於神經系統的原因,罌粟花施放出一股不同於其它花香的氣味,吸入肺腑會產生異樣的衝動。罌粟果長橢圓形或壺狀,黃褐色或淡褐色,平滑,具縱紋。種子多數,腎形,細小。花期4月至5月,果期6月至8月。
乳汁(即鴉片)中含多種生物鹼、嗎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與蒂巴因(Thebaine),對中樞神經有興奮、鎮痛、鎮咳和催眠作用。罌粟鹼(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對平滑肌有明顯的解痙作用;罌粟果殼(即米殼)性微寒,味酸澀,有小毒,含低量嗎啡等生物鹼。有斂肺、澀腸、止痛的作用。用於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

生長環境


分佈於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都有分佈,中國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等地有大量分佈。角茴香自然生長在海拔400-4500米的山坡草地或河邊砂地。多生長在河灘地及鐵路兩旁砂質地、多石礫坡地、鹽化草甸等處,多為零星散生,耐寒、喜半陰、忌積水,在中生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發育。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潮濕氣候,產區多在北緯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冬、春旱季有露、霧,年平均氣溫19~23℃,最冷月平均氣溫10℃以上。幼樹喜蔭,成年樹喜光。忌強光和乾旱,怕強風。以土層深厚、疏鬆、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選二十年生以上植株、結實多,含油量高無病蟲害的作留種樹。9~10月採收果皮由綠色變黃褐色的成熟果實,隨采隨播,或用濕沙層積貯藏至第2年1~2月播種。條播,按行距15~20cm開條溝,溝深4cm,按株距3~4cm播種子1粒,用草灰拌細上覆蓋,厚度約3cm,再用稻草或茅草覆蓋。在幼苗出土前,要經常淋水,促進發芽。出苗後撤去覆蓋物,立即插樹枝或搭棚遮蔭,至11月再拆去。苗床要經常鬆土除草,結合施肥,早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移苗造林季節在2月新芽未萌動前進行。實用林用2年生苗,一般行珠距各為5m左右,每1hm2390株;葉用林用3年生苗,行株距各為1.33m左右,每1hm25625株。
田間管理:定植后3年內宜有天然蔭蔽樹遮蔭,可與農作物間作,3年後要求全光照。每年中耕除草2次,均在收果前,第1次在1~2月,第2次在7~8月。追肥2次,在采果后可施綠肥、廄肥及過磷酸鈣等肥料。每隔3~5年墾複施肥1次,要及時截干打頂、整形。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炭疽病,可噴1:1:120波爾多液防治。蟲害有八角尺蠖,在幼齡期噴馬拉松1000倍液防治。另外還有金花蟲為害。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

全草含角茴香鹼(hypecorine),角茴香酮鹼(hypecorinine),原阿片鹼(protopine),黃連鹼(coptisine),別隱品鹼(allocryptopine),刻葉紫堇胺(corydamine),左旋的N-甲基四氧小檗鹼(N-methylcanadine),直立角茴香鹼(hyperectine)。果實主含黃酮類化合物,內有:槲皮素-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槲皮素-3-O-木糖甙(quercetin-3-O-xyl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山奈酚-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balactoside),山奈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還含有機酸類化合物,內有3-,或4-,或5-咖啡醯奎寧酸(caf-feoylquinicacid),3-,或4-,或5-阿魏醯奎寧酸(feruloylauinicacid),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oicacid],羥基桂皮酸(hydroxycinnamicacid),羥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acid)等。又含揮髮油,其中主成分是反式茴香腦(anethole),還有對丙烯基苯基異戊烯醚(foeni-culin),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a-phellandrene),α-檸檬烯(α-limonene),3-蒈烯(3-carene),枝葉素(cineole),4(10)-側柏烯[4(10)-thuj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eol),4-松油醇(4-terPineol),愛草腦(estragole),順式茴香腦,茴香醛(anisaldehyd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順式-β-金合歡烯(Z-β-farnesene),僅式丁香烯(caryophyllene),對苯二醛(tereph-thaldehyd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α-薄草烯(α-humulene),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l3-methoxyenzoate),β-芹子烯(β-se-li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對甲氧基苯-2-丙酮(p-methoxyphenylpropan-2-one),δ-及γ-蓽澄茄烯(cadinene),β-愈創木烯(β-guaiene),橙花叔醇(nerolidol),欖香醇(elemol),甲基異丁香油酚(methylisoeugenol),β-橄欖烯(β-maaliene),胡蘿蔔次醇(carotol),柏木醇(cedrol),對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

藥理作用

角茴香
角茴香
1.抑菌作用本品水煎劑對人型結核桿菌及枯草桿菌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及常見致病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等)之抑茵作用與青霉素鉀鹽20單位/ml相似;對革蘭氏陰性細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茵及傷寒、副傷寒、痢疾桿菌等)之抑菌作用與硫酸鏈黴素50單位/ml相似;對真菌之抑菌作用大於1%的苯甲酸及水楊酸。
2.刺激作用揮髮油中的茴香醚具有刺激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可緩解腹部疼痛;對呼吸道分泌細胞有刺激作用而促進分泌。可用於祛痰。
3.升白細胞作用本品提取物甲基胡椒酚,給正常家兔和猴iml00mg/只,給葯后24小時白細胞為給葯前150%(P<0.05=,正常犬im300mg/只,給葯后24小時出現升白現象,連續用藥白細胞連續增加,停葯后2小時白細胞仍為用藥前的157%,骨髓細胞數為用藥前188%,骨髓有核細胞呈活躍狀態。正常犬1次po腸丸200mg/只,24小時白細胞升高,48小時為用藥前的161%P<0.05。手術直接灌入腸道,6-24小時出現明顯白細胞升高現象,為用藥前的166-181%(P<0.01)。犬用環磷醯胺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若同時服用甲基胡椒酚則可使犬全部存活,白細胞下降慢,恢復快。對化療和放療病人的白細胞減少症有較好療效。
4.具雌激素活性本品所含茴香腦具有雌激素活性,其活性為50小鼠M.U./ml或100大鼠單位(R.U./ml)。
園林觀賞
● ● 單一配置方法:把角茴香的種子於9月初直播於花壇中,播種時澆1次水。翌年4月上旬開花.5月下旬盛花期過後,拔掉角茴香移栽一串紅。使花壇的花期提早30天。早春花卉布置花壇。與夏花(一串紅)等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不相矛盾。
● ● 混合配置方法:冰涼花是內中國蒙古已經引種成功的開花最早的植物,冰涼花先開花後結果。缺少綠葉的陪襯。而角茴香在3月中旬長出綠葉時.正值冰涼花盛花期,兩種植物間作栽植,綠葉、黃花搭配,渾然一體,把中國包頭市綠化、彩化時間提早了60天。

化學鑒別

角茴香
角茴香
(1)本品粉末紅棕色。內果皮柵狀細胞長柱形,長200~546μm,壁稍厚,紋孔口十字狀或人字狀。種皮石細胞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極厚,波狀彎曲,胞腔分枝狀,內含棕黑色物;斷面觀長方形,壁不均勻增厚。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長圓形或分枝狀,壁厚。纖維長,單個散在或成束,直徑29~60μm,壁木化,有紋孔。中果皮細胞紅棕色,散有油細胞。內胚乳細胞多角形,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60~90℃)-乙醚(1:1)混合液15ml,密塞,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於熱水浴上揮干,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點於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揮干,再點加間苯三酚鹽酸試液約2μl,即顯粉紅色至紫紅色的圓環。
(3)精密吸取[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10μl,置10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A)測定,在259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4)取角茴香對照藥材1g,照[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製備方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另取茴香醛對照品20μl,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鑒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醋酸乙酯(19: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間苯三酚鹽酸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色至橙紅色斑點。

臨床應用

1、治療嵌閉性小腸疝茴香3~5錢(小兒酌減),用開水沖湯,乘熱頓服,如15~30分鐘后尚未見效,同量再服1次。或成人每次1~2錢,小兒每次5分左右,用開水沖服,間隔10分鐘后,同量再服1次。服後仰卧40分鐘,下肢併攏,膝關節半屈曲。一般半小時左右可見嵌頓內容自行複位,疼痛消失。若1小時左右仍不見嵌頓緩解,須立即考慮手術治療。曾治療嵌閉2小時至3日的患者26例,治癒22例,無效4例(其中3例是大網膜嵌頓,1例是腸壁壞死)。
據臨床觀察,本品治療嵌頓疝,發病時間愈短,效果愈好;如嵌頓時間較久,有壞死、穿孔可能,則不宜輕易應用;如系大網膜嵌頓,則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2、治療鞘膜積液和陰囊象皮腫取本品5錢、食鹽1.5錢同炒焦,研為細末。打入青殼鴨蛋1~2隻同煎為餅,臨睡前用溫米酒送服。連服四日為一療程,間隔2~5日,再服第二療程。如有必要可續服數療程。
64例鞘膜積液患者,經1~6個療程治療,治癒59例,進步1例,無效4例。陰囊象皮腫患者,多數須經四個療程始能見效;除陰囊堅硬如石無效外,一般療效尚佳,且無不良反應。

植物文化


各家論述

角茴香
角茴香
1、《河南中草藥手冊》:清熱,消炎,止痛。
2、《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瀉火,解熱,鎮咳。
3、《開寶本草》:主膀胱、腎間冷氣及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
4、《日華子本草》:治干、濕腳氣並腎勞頹疝氣,開胃下食('食'一作'氣'),治膀胱痛,陰疼。
5、李杲:補命門不足。
6、《傷寒蘊要》:暖丹田。
7、《玉揪葯解》:治水土濕寒,腰痛腳氣,固瘕寒疝。
8、《本草求真》:肝經虛火從左上沖頭面者用之。
9、《隨息居飲食譜》:殺蟲辟穢,制魚肉腥臊冷滯諸毒。
10《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慢性氣管炎。
11、《吉林中草藥》:散寒止痛。治疝氣,腎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遺尿。

附方

角茴香
角茴香
①治急性咽喉炎(腫喉嚨、纏喉風):角茴香三錢,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②治眼紅腫:角茴香一至三錢,水煎服或泡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
③治氣管炎咳嗽:角茴香全草、甘草各二錢,杏仁一錢五分,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④治菌痢:角茴香根適量,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⑤治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大麻子(炒,去殼)半兩,角茴香七個。上作末,生蔥白三七個,同研煎湯,調五苓散服。(《永類鈐方》)
⑥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焮熱:角茴香(炒)、地龍(去土,炒)、川烏頭(炮,去皮尖)、烏葯(銼)、牽牛(炒)各一兩。研杵勻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日二。(《腳氣治法總要》茴香丸)
⑦治小腸氣墜: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少許。水(煎)服取汗。(《仁齋直指方》)
⑧治疝氣偏墜:角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豬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於內,系定罐內,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衛生雜興》)
⑨治腰重刺脹:角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仁齋直指方》)
⑩治腰痛如刺: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於痛處。(《簡便單方》)

生藥材鑒別

角茴香
角茴香
性狀鑒別:聚合果約由8個(稀5-13個)(艹骨)英果聚成,各分果近等大,放射狀排列於中軸上,(艹骨)(艹突)果長1-2cm,高0.5-1cm,外表面棕褐色或紅褐色,有不規則皺紋,頂端鈍或鈍尖,果皮較厚,上側多開裂成小艇形;內表面淡棕色,有光澤。每個(艹骨)(艹突)果含種子1粒,扁卵圓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澤。果梗長3-4cm,彎曲,常脫落。氣芳香,味辛、甜。
以個大、色紅、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果實橫切面:①外果皮為1列表皮細胞,外被不規則小突起的角質層。②中果皮為多層厚用細胞,其內為薄壁細胞,有散在的油細胞、維管束;在腹縫線處有數列厚壁細胞。③內果皮為1列排列整齊的柱狀細胞,在腹縫線部分為石細胞;石細胞層從腹縫線向內逐漸加長,與柱狀細胞層銜接。④種皮表皮細胞為1列排列緊密的長方形石細胞,其外壁與側壁呈U形增厚;其內為數層營養層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粉末特徵:紅褐色。①果皮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壁厚,角質紋理緻密。氣孔不定式,長圓形或圓形,直徑40-45μm,副衛細胞4-8個。②腹縫線石細胞類長方形或多角形,長至260μm,有孔溝及紋孔。③油細胞多已破碎,完整者類圓形,直徑150-180μm。④內果皮柱狀細胞直徑50-80μm,長達500μm,壁較薄,木化,多具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對。⑤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色,矩形,寬50-80μm,長達180μm。⑤纖維較粗長,寬40-90μm,長達1000μm,紋孔明顯,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