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太和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原鄖陽地區人民醫院)位於十堰市,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太和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康復、培乾等為一體的大型國家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國家全科醫師培養基地、中西部市州級區域醫療中心,醫療輻射鄂豫陝渝毗鄰地區6地市州2600萬人。

太和醫院充分利用鄖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這一優勢,努力做到前期、後期教學相長,基礎、臨床相得益彰,全面承擔了鄖陽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護理學院、葯檢學院的本科教學任務。

醫院簡介


十堰市太和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鄖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坐落在道教聖地武當山下、調水源頭漢江之濱、享有“東方底特律”美譽的汽車城內,系“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和“全國文明單位”。
太和醫院始建於1965年。六十年代中期,一批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醫界學子,胸懷遠大理想,肩負時代重託,辭別江城武漢,奔赴山區十堰,他們墾荒鋪路,脫坯壘房,用青春和智慧奠定了太和事業的堅固基石。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開拓進取,這所在改革開放前僅有萬米平方房屋、300餘名員工的“老鄉醫院”,而今,已成為鄂西北地區集醫療教學、科研、防保、急救、康復、培干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也是湖北省首批“三級優秀醫院”和全省同級醫院中的龍頭醫院。
太和醫院佔地155.17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總資產6.6億元。擁有病床1500張,各級各類員工2117名,其中,高級職稱專技人員近400名,中級職稱專技人員近700名,博士碩士200多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名。是十堰市人才最密集的單位,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人才工作聯繫點。有35個臨床科室、17個醫技科室,共設68個專業。醫院還設有10餘個研究室和6個研究所,主辦有《湖北臨床醫學雜誌》和《太和人》報,擁有包括Inova3100平板機、GE1250mAx光機系列、醫科達最新腫瘤放療系列、螺旋CT系列、彩色超聲監控系列、準分子激光診療儀、DNA測序儀、流式細胞儀等在內的一大批先進的醫療設備,設備總價值逾兩億元。年門急診量已達80多萬人次,住院量達4.5萬人次,住院手術量達1.5萬人次,為全省醫療衛生界所矚目。
醫院堅持科教興院、創新強院,積極推進學科建設,實現了醫教並重、教學相長的目標。經過全院幹部員工的共同努力,太和醫院的學科體系日趨完備,專科實力不斷增強。在湖北省首輪重點專科評審中,全院有11個省衛生廳評審通過的省級乙類重點專科,1個省科技廳評審通過的重點實驗室和11個市級重點專科,其重點專科總量佔十堰市重點專科總量的60%以上,在全省同級醫院中名列首位。在2006年開展的新一輪重點專科評審中,該院又有5個重點專科首批通過省衛生廳評審成為省級乙類重點專科,繼續領先其他市、州醫院。多年來,太和醫院相繼開展了冠狀動脈搭橋術、原位異體肝臟移植術、經皮冠狀動脈腔內形成術(PTCA)和PDA等各种放射介入治療技術、幹細胞臨床應用技術、骨髓移植技術、微創外科斷手(指)斷肢(趾)再植術、系列內窺鏡診療術等數十項醫療技術,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太和已成為鄂豫渝陝毗鄰地區各種疑難重症的診療中心。
太和醫院充分利用鄖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這一優勢,努力做到前期、後期教學相長,基礎、臨床相得益彰,全面承擔了鄖陽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護理學院、葯檢學院的本科教學任務,建院以來,已和醫學院一起培養了萬餘名醫學人才。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兒科、麻醉科等專業從1995年開始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全院現有華科大、武大、湖北中醫學院和貴陽醫學院碩士生導師40多人,已培養各專業研究生數百人。2006年年底,鄖陽醫學院正式接受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太和醫院教學指標的各項評估均取得優異成績。太和醫院的生命科學研究所人胚幹細胞研究實驗室繼成為湖北省衛生廳重點實驗室后,又於2006年11月通過省科技廳、教育廳評審成為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迄今為止,全院有160多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9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教委、衛生部及省、市科技進步獎,成果數量及獲獎級別在市、州醫院中處領先水平。太和醫院已成為全省市、州醫院中唯一一個省醫學會常務理事單位。預防保健成績突出,被命名為湖北省健康教育示範醫院和醫患溝通試點醫院。
太和醫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文化傳統,醫院文化是太和的鮮明特色。醫院黨委充分發掘文化內涵,深入提煉醫院精神,大力開展文明創建,全案導入CI系統,使醫院文化在促進管理創新、提高員工素質、增強競爭實力、塑造太和形象方面發揮了特有的作用。“弘敷仁愛、澤被群生”是太和醫院的主體文化,“和而不同、和衷共濟”是員工推崇的核心理念。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太和人正豪情滿懷、意氣風發地向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院、打造百年昌盛的太和品牌目標闊步邁進,太和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該院在《2007全國醫院排名》中兒科排名名列第八
2021年7月23日,湖北省首家、十堰市首個醫防協同中心——十堰市茅箭區政府·十堰市太和醫院醫防協同中心正式成立。

歷史沿革


1965年,原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53名醫務人員舉家搬遷來到鄂西北山區建1965年,原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53名醫務人員舉家搬遷來到鄂西北山區建立了鄖陽地區人民醫院。武當山古稱太和山,自古醫道同源,為傳承道教醫藥文化,弘揚大醫精誠品質,1995年湖北省鄖陽地區行署與十堰市合併,醫院更名為十堰市太和醫院。

醫院規模


醫院擁有一個本部、兩個分部(東院區、太極湖院區),託管兩家醫院(鄖陽區人民醫院、神農架林區人民醫院)。總資產20億元,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編製病床3540張,員工4500餘名,其中,高級職稱專技人員700餘名,博士、碩士800餘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名,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5人,湖北省政府轉帖專家4人,有“國家”專家2人,湖北省“百人計劃”人才2人,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有國家二級崗位11人,三級崗位15人。醫院2014年門診量163萬人次,住院量12萬人次,手術量5.52萬人次。

科室設置


部門科室
門診急診預防保健中心、急診醫學科、柳林門診、燕林門診、綜合門診、傷口造口門診
臨床科室大內科、大外科、婦產中心、兒童中心、五官皮膚、中醫康復
醫技科研醫學影像中心、檢驗部、超聲波科、體檢中心、病理科、輸血科、核醫學科、消化內鏡中心、臨床營養科、高壓氧艙室、細胞治療中心

特色科室

呼吸內科
十堰市太和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我院呼吸內鏡中心現有纖維支氣管鏡、超細型(小兒)纖維支氣管鏡、電子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內科電子胸腔鏡、內鏡下治療氣道內病變的設備(等離子體治療儀、微波治療儀等)。能熟練開展呼吸內鏡下診斷和治療技術,特色技術及適應症如下:
1.常規支氣管鏡檢查:對不明原因咳嗽、咯血、聲音嘶啞、肺不張診斷有重要價值;有利於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可發現並取出氣道異物。
2.超聲支氣管鏡實時定位下對肺或縱隔佔位病變針吸活檢:有利於準確診斷肺癌等;
3.支氣管鏡下等離子體或微波治療技術:對於大氣道新生物或結核等病變導致的狹窄和出血有顯效。
4.內科可彎曲電子胸腔鏡診療技術:診斷不明原因的胸腔積液;胸腔鏡介導下行鉗夾、沖洗、微波或等離子體治療儀治療包裹性胸腔積液、壞死物積聚和胸腔粘連等。
呼吸重症監護室建設規範:
設置獨立的治療室、醫護辦公室和值班室,相對污染區(病房及污物通道)、緩衝區(工作人員生活及辦公區)、相對清潔區(中心工作區)分區明確,病人通道、醫務人員通道、污物通道嚴格分開,配備有層流系統和先進的多功能吊塔。配備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和各種呼吸機、生命監護設備、血氣分析儀、心肺復甦搶救裝備車、除顫儀、多功能病床等先進設備。自2004年以來,成功搶救了1000餘例危重病,包括支氣管哮喘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度合併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嚴重肺部感染、肺栓塞、敗血症並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間質性肺疾病、張力性氣胸、各種原因大咯血、呼吸衰竭、肺性腦病及酸鹼平衡失調、多器官衰竭等急危重症,成為本地區呼吸危重病的救治基地。
氣道內超聲技術
太和醫院呼吸內科自引進超聲光纖電子支氣管鏡以來,已成功的為20多位患者進行了超聲支氣管鏡實時定位下縱隔或肺部佔位病變針吸活檢檢查術,陽性率達90%以上。
呼吸內科自日本引進的超聲支氣管鏡價值200萬元,它是在氣管鏡前端安裝超聲探頭,直接觀察氣管支氣管粘膜下的病灶、氣管外病灶以及氣管外腫大的淋巴結等;觀察粘膜下病灶,評價氣道內腫瘤浸潤深度,決定能否行氣道腔內治療;同時可引導肺周圍病灶和縱隔淋巴結的活檢,觀察病灶的大小和淋巴結侵犯範圍,對肺癌的分期提供更準確的依據,指導選擇更合適的治療方案。超聲支氣管鏡可以同時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病灶附近的血流,避免穿刺活檢針損傷血管引起出血,也為外科手術治療提供術前評估的準確信息。
適應證包括:
(1)氣管、支氣管黏膜下病灶;
(2)氣管、支氣管狹窄;
(3)表面黏膜正常而疑有管壁或管外浸潤性病變;
(4)周圍支氣管小結節病灶;
(5)縱隔內病變,包括腫大淋巴結等的鑒別;
(6)縱隔、氣管、支氣管病變需穿刺定位者;
(7)氣管、支氣管病變治療后診斷與療效評估。
禁忌證:不適合於常規支氣管鏡檢查者均為經支氣管鏡腔內超聲術的禁忌證,此外,嚴重的氣管狹窄在行腔內超聲時可能引起窒息,應該極為慎重。
呼吸功能室
十堰市太和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太和醫院呼吸功能室始建於1987年,是我市最早的呼吸功能室,下設肺功能室支氣管鏡室(包括電子支氣管鏡、超聲支氣管鏡、纖維支氣管鏡、超細(小兒)纖維支氣管鏡)、電子胸腔鏡室、先進的內鏡清洗系統、變態反應室、呼吸研究室、睡眠呼吸監測室。工作人員13名,其中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管技師2名,護師2名(包括研究生導師、教授、副教授、博士和碩士)。呼吸功能室擁有價值600萬元的先進設備。每年檢查近15000人次,居全省前列,極大地解決了呼吸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難題。呼吸功能室目前開展的業務技術包括:
1、常規支氣管鏡檢查和經支氣管鏡氣管-支氣管-肺活檢和縱隔淋巴結針吸活檢以及支氣管鏡下等離子體及微波治療技術
2、超聲支氣管鏡實時定位下對肺或縱隔佔位病變針吸活檢術
3、內科可彎曲電子胸腔鏡診療技術
4、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診治技術
5、各種肺功能測定技術
6、肺泡灌洗液、痰及胸水脫落細胞學檢查技術
7、過敏原試驗及脫敏治療技術
其中肺功能檢查還是常規體檢項目,特別對長期吸煙的人群早期發現沒有癥狀的疾病有重要價值。
腎病內科
羅傑: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
羅傑: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
十堰市太和醫院腎病內科是十堰市重點專科,現開設標準病床52張,下設血液透析中心、腎臟病研究所、腎臟病專家門診及普通門診、腎臟病檢驗功能室,其中,血液透析中心佔地900平方米,有各類血液凈化機器16台,多功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裝置2台。科室有醫務人員40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15人,現有碩士生導師2人,博士2人,碩士10人。腎內科年門診量達到12000人次,每年收治病人1100餘人次,年完成腎穿刺病理200餘例,年救治急危重症病人600餘人次,年完成血液凈化治療5000餘人次,是本地區規模最大的腎臟病專科。太和醫院腎病內科特色技術有:
腎臟病理診斷:太和醫院腎病內科1993年開展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技術,同時開展光鏡、免疫熒光、電鏡檢查及特殊染色檢查,是目前十堰及周邊地區最早獨立完成腎臟病理診斷的科室,為各類腎臟病病人提供準確病理診斷依據和先進有效的治療,提高了疾病的診斷水平,使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正確治療,從而早日康復,解決了本地區許多疑難疾病的診斷,如腎澱粉樣變、原發性小血管炎腎損害、Fabry病、Alport綜合征、脂蛋白腎病等,已累計檢查病人1500多例次,大大提高了本地區腎臟病診斷正確率與治療效果。目前,對急、慢性腎炎,急、慢性腎衰竭,遺傳性腎病等診治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腹膜透析技術(PD):太和醫院腎內科自1992年開展腹膜透析以來,為眾多的糖尿病腎病、血管條件差、幼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凈化治療提供了有效補充手段。腹膜透析患者相對自由,飲食限制少,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好,且可以在家中完成排毒治療,被稱為能自己完成的“透析”治療模式。
血液凈化技術:太和醫院腎病內科目前已廣泛開展了各種血液凈化技術,包括血液透析(HD)、序貫超濾、血液透析濾過(HDF)、血液灌流(HP)、血漿置換(PE)、高通量透析等等技術。我科採用先進設備,以國際標準達充分透析,技術精純,慢性腎衰竭完全依靠透析腎替代高質量生存已達25年以上,透析本身相關併發症多年保持在零死亡率。且依靠各種血液凈化技術的特點,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個體化血液透析的方案,更接近人體的生理功能,更完美的改善患者的癥狀。
床邊連續血液凈化替代治療技術(CRRT):CRRT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重要的血液凈化技術之一,可隨意移動至床邊進行治療,且對血流動力學干擾小,特別適合危重症患者血液凈化治療,可模擬生理排尿排毒,穩定內環境,為搶救多科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治療手段。太和醫院腎病內科率先在十堰及周邊地區開展該技術,目前已為全院搶救危急重症患者近300例,包括重度蜂蜇傷、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重症心力衰竭、心臟大手術等。
人工血管通路及長期留置導管:2008年我科圓滿完成了首例人工血管移植動靜脈造瘺術及頸內靜脈長期留置導管置入術,開創了十堰市及鄂西北周邊地區該類技術的先河,為糖尿病、高血壓、血管條件差的尿毒症患者透析用血管通路開闢了新的渠道,許多無法完成自體動靜脈造瘺的患者可以選擇頸內靜脈長期留置導管,也可以選擇人工血管移植動靜脈造瘺。
腎病尿液檢查實驗室
太和醫院腎病尿液檢查實驗室為腎臟專科實驗室,配備有包括PCR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儀、細胞培養箱、恆溫箱、乾燥器、蒸餾器、離心機等在內的全套實驗檢驗設備,可以進行尿液分析、尿紅細胞形態、尿蛋白定性定量測定、尿結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早期檢測、腎小管功能檢查等。使腎臟病專科檢查更細緻更全面,更利於疾病的診治。
皮膚透析
即應用中藥葯浴法,以人體皮膚作為透析膜,使毒素及水分隨汗排出,以代替腎臟失去的功能。人體皮膚面積較大,如果通過具有發汗解表作用的藥物進行加熱沐浴或熏蒸以促進發汗,藥物分子在熱水的作用下透過皮膚,與體內的毒素結合,然後將毒素帶出體外,消除存積於體內的毒素與多於的水分,就部分替代了腎臟的排毒功能。皮膚透析能明顯改善患者慢性腎衰竭病人的癥狀,尤其是疲倦無力,水腫,納差等,對早期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的總有效率高於晚期病人,並對尿毒症病人的皮膚瘙癢有特效,對水腫及腎病綜合征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且費用低,無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在腎臟疾病的治療中有較高的價值。
血液凈化治療
本科1986年開展血液透析,1992年開展腹膜透析,目前血液凈化技術已突破腎臟病專科,已廣泛開展多種血液凈化技術,成功救治了急、慢性腎衰竭、重度蜂蜇傷、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重症肌無力、重度農藥中毒、魚膽中毒蛇咬傷頑固性心衰、肝硬化頑固性腹水、肝腎綜合征、、狼瘡危象等為中心ICU、急診ICU、心血管內科、普外科、婦科、感染科各科的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多科協作的良好的治療平台,搶救成功率90%以上,
1)血液透析(HD):用於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維持性治療或者急性腎衰竭短期替代治療,我科採用先進設備,以國際標準達充分透析,技術精純,慢性腎衰竭完全依靠透析腎替代高質量生存已達25年以上,透析本身相關併發症多年保持在零死亡率。
2)腹膜透析(PD):患者相對自由,飲食限制少,中分子毒素清除效果佳,為糖尿病腎病、血管條件差、幼年患者血液凈化治療提供了有效補充手段。
3)序貫超濾:用於心血管內科頑固性心衰竭患者可迅速減輕容量負荷而對滲透壓影響較小,取得滿意效果。
4)血液透析濾過(HDF):交換量較大,可高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及炎症介質,成功用於急慢性腎衰竭及生物中毒、MODS等。
5)血液灌流(HP):成功用於脂溶性毒物中毒、肝性腦病搶救
6)血漿置換(PE):成功用於重症肝炎、血栓性微血管病搶救
7)高通量透析:對慢性腎衰竭患者間斷應用,有效改善患者皮膚瘙癢、神經精神癥狀,對提高慢性腎維持性透析患者生存質量起重要作用,
8)連續性腎替代治療(CRRT):對血流動力學干擾小,特別適合危重症患者血液凈化治療,可模擬生理排尿,穩定內環境,為搶救多科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治療手段。
9)聯合與序貫血液凈化急性中毒血液凈化:生物中毒血液凈化尤其是針對重度蜂蜇傷導致的MODS患者,我科採用多種血液凈化方式,聯合及序貫治療,同時臟器支持與保護,搶救成功率8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0)單次通過白蛋白透析:增加毒素的結合度,,用於急慢性腎衰竭、溶血患者,提高了毒素的清除效率。
繼發性腎臟病危重患者的綜合治療基於準確診斷的基礎上,我科對重症狼瘡腎炎、急進性腎衰竭、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採用包括免疫調節與重建、血漿置換、衝擊治療等綜合療法,搶救成功率80%以上,部分患者腎功能完全恢復,高質量生存已達10年以上。
血液內科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骨髓移植(從骨髓提取造血幹細胞)、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提取造血幹細胞)、臍血移植(造血幹細胞來源於胎兒臍帶血)的通稱。是治療血液病以及某些化放療敏感的腫瘤和免疫性疾病治療最主要的主要手段之一。採集骨髓是在麻醉下用骨髓穿刺針從供者的髂骨中抽取;採集外周血幹細胞需要先給供者注射刺激因子,將供者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然後再經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提取造血幹細胞;採集臍血就是將胎盤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收集並保存起來,採集幹細胞對於供者來說是無害的。
造血幹細胞移植按其造血幹細胞的來源又分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造血幹細胞來源於患者本人,提前從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採集幹細胞,進行分離、凍存,供移植時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造血幹細胞來源於健康獻髓者。可以是兄弟姊妹、父母或子女,也可以是無關供者,通過HLA配型決定。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必須住居在凈化級別為百級的無菌層流病房中,需要先對患者進行“預處理”:就是用大劑量的化療或化療加放療將患者的骨髓細胞全部殺死,騰出骨髓的空間,然後將採集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血的方法輸入患者體內。當輸入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穩定植入成活后,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被重建,患者的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將逐步恢復正常。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一般不需要作進一步的治療;HLA相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將服用半年左右的抗排異藥物;單倍體相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及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將服用1年左右的抗排異藥物,以後將可以象正常人一樣生活。
隨著醫學的發展,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近年有了新的進展:一是混合移植,包括自體造血幹細胞和異體造血幹細胞的混合移植,就是在移植的過程中分別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這種移植具有自體移植不受供者來源限制、費用低、成功率高的優點,又具有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複發率低的優勢,是經濟條件不太寬裕患者的理想選擇;另外一種混合移植是外周血幹細胞和骨髓的混合,通過“第三者”效應發揮免疫治療的功效,能縮短患者在無菌層流病房中的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二是非清髓性造血幹細胞移植,這種方法不是用傳統移植所採用的大劑量的放/化療進行預處理,而是採用以免疫抑製為主的預處理方案,患者不但耐受性良好,而且預處理相關併發症輕,可以用於中、老年特別是那些年紀較大、體弱、合併其他臟器功能損害的患者,在移植後進行供者淋巴細胞輸注,療效已接近傳統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能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是血液病、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應用較多的有:血液病中的急性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等。非血液病中的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其他實體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硬皮病等。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太和醫院血液內科的特色技術,自1997年在鄂西北地區率先開展此項技術以來,該科室先後開展了自體骨髓移植、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外周血幹細胞和骨髓混合移植、自體加HLA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供者淋巴細胞輸注等與移植相關的治療技術,治癒了很多白血病、淋巴瘤的患者,其中在全省最早開展混合骨髓移植治療血液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太和醫院血液內科新建了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和設施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相信會有更多的患者能在這裡得到溫馨的服務和高水平的治療。
婦產科
太和醫院不孕不育專科成立於2006年,隸屬於太和醫院婦產科,由臨床(包括門診、住院部)及實驗室兩部分構成。本專科有多位經驗豐富的婦產科生殖內分泌專家、檢驗師及護師,將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最優質、最周到的服務。目前,我專科主要開展有以下診療項目:
1.超聲引導下輸卵管通液術和子宮輸卵管碘水造影術;
2.陰道超聲卵泡監測及促排卵治療;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的卵泡穿刺術;
3.陰道超聲引導下的卵巢良性包塊,輸卵管積水抽吸術;
4.宮腔鏡檢查及宮腔粘連、子宮內膜息肉、縱隔子宮等的治療;
5.診斷性腹腔鏡檢查及腹腔鏡下輸卵管造口術、傘端成形術、輸卵管積水切除術及盆腔粘連松解術等;
6.女性內分泌激素檢測及內分泌紊亂的治療;
7.複發性流產的診治(包括一般治療及免疫治療);
8.精液檢查;
9.經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術;
10.抗精子抗體的檢測,性交后試驗及宮頸粘液、精液相合試驗;
11.宮腔內夫精人工授精術。
無論是痛苦還是喜悅,我們將與您一起面對,我們願用精誠的服務,圓您的求子之夢!
女方:
1.排卵障礙:表現為無排卵或黃體功能不全,常見多囊卵巢綜合症、高泌乳素血症等患者。
2.輸卵管性不孕:梗阻或功能不良,均可影響精卵結合導致不孕或異位妊娠。
3.子宮內膜異位症:約40%內異症患者合併不孕。
4.子宮性不孕:子宮內膜結核﹑宮腔粘連﹑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影響受精卵著床。
5.宮頸因素不孕:因宮頸粘液異常導致精子無法通過宮頸。
6.免疫因素:宮頸粘液或血清存在抗精子抗體,阻礙精卵結合或受精。
男方:
1.性功能障礙:包括陽痿、早泄、不射精等。
2.精液質量異常:包括少精症、弱精症、無精症、死精症、畸精症及精液液化不良等。
3.免疫性因素:血清中存在抗精子抗體導致不育。
另有部分夫婦不孕原因不明。
不孕症的檢查
男方精液檢查:禁慾3-5天,排精次數過頻或禁慾時間過長均會影響精子質量;收集精液時不能遺漏,不能用避孕套收集精液;取精后在30分鐘內進行檢驗。
女方檢查:
一般檢查:包括第二性徵發育情況,毛髮分佈、體重、乳房有無泌乳等,並注意體態特徵有無異常。常規婦科檢查觀察內、外生殖器發育情況,有無畸形、炎症、包塊等異常。
特殊檢查:月經來潮第3天抽血了解性激素情況;月經乾淨3-7天禁性生活行輸卵管檢查及宮、腹腔鏡檢查。
不孕症的治療
十堰市太和醫院
十堰市太和醫院
(一)輸卵管性不孕的治療:治療原則為復通輸卵管,恢復輸卵管拾卵功能和蠕動功能。復通無效者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包括藥物治療和腹腔鏡手術治療。
(二)排卵障礙不孕的治療:誘發排卵,補充黃體功能,如經3~6周期的促排卵治療仍未受孕者可採用人工授精等輔助生殖技術(ART)助孕。
(三)其他原因不孕的治療:針對病因治療,如積極治療生殖道炎症;手術治療宮腔疾病及子宮、陰道畸形等;免疫性不孕可採用中藥治療或宮腔內人工授精助孕。
宮腔內人工授精的適應症
1.精液異常輕中度少精症、弱精症、非嚴重畸精症、精液液化異常。
2.因宮頸粘液異常導致精子無法通過宮頸導致的不孕。
3.性功能障礙或生殖道畸形造成的性交障礙。
4.排卵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症經藥物治療無效。
5.不明原因不孕。
6.免疫性不孕。

醫護團隊


員工5000餘名,有2個國家級重點專科,40個省級重點專科,醫療輻射鄂豫陝渝毗鄰地區3000萬人。擁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50餘人,博士、碩士1112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3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名,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10人,入選省級、國家級重點人才項目工程人選4人。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羅傑
黨委副書記、院長唐以軍
 黨委副書記劉菊英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徐勛良
 黨委委員、副院長童強
 黨委委員、副院長塗自良
黨委委員、總會計師王定奎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沈竹均
黨委委員、副院長付銳
副院長冷衛東

獲得榮譽


2009年,榮獲第二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
2020年4月,十堰市太和醫院感染科獲得湖北省工人先鋒號。
2020年12月24日,被授予2019年度“湖北省社會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醫院地址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2號
來院路線:在十堰市火車站坐5、4、10、8、15、29等路公共汽車到“太和醫院”站下車即到;在亨運長途客運站坐5、4、10、8、15、29等路公共汽車向火車站方向坐一站路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