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楊梅

浙江麗水市青田縣特產

青田楊梅,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青田楊梅果形近圓,果面深紅至紫黑色,肉質細嫩、汁液豐富,甜酸適口,風味濃郁。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青田楊梅已被青田農民較為普遍地種植。青田楊梅,被評為“2017浙江省十佳楊梅” 。

產品特點


• 感官品質特徵
青田楊梅果形近圓,整齊端正;果面深紅至紫黑色,具光澤;肉柱圓鈍,肉質細嫩、汁液豐富,甜酸適口,風味濃郁;荸薺種≥10克,東魁≥21克。
• 理化品質特徵
東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可食率≥93%,總酸≤10克/千克,總糖≥9克/100克,維生素C≥8毫克/100克,矢車菊素≥50毫克/千克。
荸薺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可食率≥92%,總酸≤10克/千克,總糖≥8克/100克。
青田楊梅
青田楊梅

產地環境


• 地形地貌
青田縣地處浙江東南部山區,甌江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地形複雜,地貌類型多樣,整個地形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青田縣地貌類型以低山、丘陵為主,分山地(中山、低山)、丘陵(高丘、低丘)、河谷平地三類。青田縣境內海拔高差懸殊,垂直分佈差異大,為楊梅產業梯度發展、延長熟期提供了自然生長條件。
• 氣候特徵
青田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垂直梯度氣候變化大,100米以下河谷低丘地區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200-300米丘陵地區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400-600米丘陵低山區年平均氣溫15-16攝氏度,縣域歷年極端最低氣溫-4.1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97.7毫米,年平均日照1663.4小時,≥10攝氏度的年積溫6364.1攝氏度。5-6月份平均溫度約23.7攝氏度,6月降雨量264.2毫米,屬楊梅生長最適宜區。低海拔春季回溫早、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點,有利於楊梅早熟優質生產。
• 土壤特點
青田縣的土壤以富含沙礫的紅壤黃壤土為主,pH值4.5-6.5,有機質含量10-30克/千克,排水良好,蕨類杜鵑、松、杉、毛竹青岡櫟等植被生長良好,適合楊梅生長。
• 水文特點
青田縣
青田縣
青田縣內河流屬甌江水系,甌江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境內小溪、大溪由西北縱貫東南,匯合甌江。降雨充沛,水域廣闊,水資源豐富,千峽湖是全省第二大湖泊。青田縣地表水水質為I-II類,河水礦化度較低,水質中性。

歷史淵源


楊梅在青田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據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青田縣誌》載,楊梅有紅、紫、白三種,紅勝於白、紫勝於紅,產季窟(季窟寮)者佳;有下坑梅、魁市梅、茶山梅、黑炭梅等傳統品種,其中魁市梅成熟早,下坑梅品質最佳,享有盛名。可見,光緒年間,青田農民種植楊梅已較為普遍,但由於楊梅保鮮期短、交通不便利等原因,青田楊梅產業始終未能做大。
青田楊梅
青田楊梅
20世紀90年代末,青田縣因地制宜,審時度勢,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楊梅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生產情況


1998年到2011年,青田楊梅種植規模從1.2萬畝增到10.8萬畝,年產鮮果2萬多噸,產值近3億元。
青田楊梅
青田楊梅
2018年,青田楊梅種植面積達到11.6萬畝,產量4.24萬噸,產值3.9億。

產品榮譽


2003年,青田縣被命名為“中國楊梅之鄉”。
2017年,青田楊梅被評為“2017浙江省十佳楊梅”。
在中國農博會上,青田楊梅被認定為名牌產品,連續7年被浙江省省農博會評為金獎產品,多次獲得“浙江省十大精品楊梅”稱號。
青田楊梅
青田楊梅
2018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青田楊梅”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青田楊梅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麗水市青田縣所轄甌南街道油竹街道鶴城街道阜山鄉章旦鄉石溪鄉仁宮鄉北山鎮巨浦鄉萬阜鄉溫溪鎮貴嶴鄉小舟山鄉吳坑鄉船寮鎮高市鄉海口鎮海溪鄉黃垟鄉東源鎮高湖鎮季宅鄉萬山鄉舒橋鄉臘口鎮章村鄉禎旺鄉、禎埠鄉、方山鄉仁庄鎮山口鎮湯垟鄉。共計32個鄉鎮(街道)414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7′—120°26′,北緯27°56′—28°29′。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要求
選擇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的低山丘陵地。空氣質量好,水質純凈,土壤疏鬆、排水良好、微酸、含石礫砂質壤土。要求年平均溫度14攝氏度以上,絕對最低溫度不低於-9攝氏度,年積溫4500攝氏度以上。
(2)品種範圍
東魁、荸薺種等。
(3)生產管理
青田楊梅生產種植有其特定的生產和技術要求,必須對栽培管理及採收分級等環節進行全程式控制制。苗木要求:以1年生嫁接苗為好,質量應符合下表。
• 苗木質量標準
級別苗粗(厘米)苗高(厘米)根系檢疫性病蟲害
一級≥0.6≥40發達
二級≥0.5≥30較發達
註:苗粗指苗木嫁介面以上抽生的新梢基部3厘米處干直徑。苗高指苗木嫁介面至植株頂芽的長度。苗木定植:以2月中旬—3月下旬春植為主。畝栽25—30株;定植穴(長寬深)0.8米×0.8米×0.6米,每穴施入堆肥25千克,或廄肥12千克—15千克,或餅肥1千克—2千克。
• 栽培管理:
1)土肥管理
幼齡樹以“促”為主,每年3—7月追肥4—5次,薄肥勤施,施肥量隨著樹冠擴大逐年增多;成年樹以促進結果、提高品質為主,看樹施肥,培養中庸樹勢,一般年施肥3次,壯果肥;4月下旬—5月初,株施硫酸鉀肥1千克左右,同時注意噴施硼、鋅、鉬等微量元素;采后肥;6月底—7月上旬,株施硫酸鉀複合肥0.5—1千克,樹勢強結果少的可不施;基肥;10月底——11月,株施餅肥3千克加腐熟廄肥10千克左右。沿樹冠滴水線開環狀溝,溝深5—10厘米,肥料均勻施入后覆土。採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結合翻土,清除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一般全年在採收前及梅雨後刈割2次覆園。
2)樹體管理
幼樹整形:採用自然開心形。定干高度15—25厘米,主枝3—4個,主枝與主幹的角度45度以上。主枝上配備不同方位的副主枝3—4個,副主枝上培養結果枝群。結果期修剪:初結果樹繼續培養開心形樹冠,適量結果,使營養枝、結果枝分佈合理。適當疏刪過密枝、直立枝,通過控制枝梢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係。盛果期應保持樹體生長與結果相對平衡,樹冠開張,枝梢生長健壯,通風透光良好,防止樹冠內和株間枝梢交叉,繼續保持開心形樹冠。樹冠高度控制在3米以下。衰老期修剪:逐年對主枝或副主枝適當短截,更新結果枝群,恢復樹勢,延長結果年限。整形修剪時間:休眠期修剪時間主要在11月—翌年2月,12月下旬—翌年1月冷空氣來臨前後不宜修剪。生長期修剪時間4—7月,采后大枝修剪要求在7月中旬前完成。
3)花果調控
春季萌芽前對多花樹進行適度修剪,疏除過密、過弱的花枝,以減少花量,促發抽生春梢,確保適量掛果;少花樹則在開花前後噴硼、磷、鉀混合液保花保果,並疏除樹冠中上部部分春梢保果;疏果在果實生理落果結束後進行,在果實迅速膨大期前完成,一般分2—3次。先疏除病蟲果、畸形果、小果,后按結果枝粗壯長度合理留果,15厘米以上長結果枝留3—4果,5—15厘米中果枝留2—3果,5厘米以下短果枝留1果。
4)病蟲害綜合防控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總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因時、因地制宜,綜合運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盡量減少化學防治,安全、經濟、有效地控制病蟲害。
農業防治措施:加強培育管理,健壯樹勢;清潔果園、及時清除病蟲危害的枯枝、落葉,減少病蟲源;合理修剪,創造有利於楊梅生長,不利於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
物理防治措施:採用頻振式殺蟲燈、色板、昆蟲物理誘粘劑、昆蟲信息素誘殺害蟲;人工捕殺尺蠖、蓑蛾類幼蟲、卵塊和蟲繭;采前40天覆蓋30—40目防蟲網防止果蠅等害蟲。採用防蟲網加避雨栽培防治楊梅落果腐爛。
生物防治: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保護和利用瓢蟲寄生蜂食蚜蠅等天敵,發揮生物防治作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科學合理用藥:在11月中旬—翌年2月,用3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冬季清園,減少病蟲基數。病蟲防控重點是果蠅和白腐病。
(4)採收分級
1)採收
分批採收充分成熟果,即充分成熟時應具有該品種所特有之色澤,不採未熟果。採摘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主,採收人員剪平指甲,以免刺傷果實,輕采輕放,避免果實壓傷。
2)分級
果實運回分級場地,專人進行篩選分級和包裝。過程中盡量減少震動。果面應清潔,無外物污染,具有該品種成熟時色澤和形狀,肉柱豐滿,著色良好,無異味,無爛果,具該品種的風味。
(5)質量安全規定
質量安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的有關規定,對青田楊梅地理標誌的使用做如下規定:凡在標誌範圍內生產經營的青田楊梅,並按照青田楊梅生產控制技術規範種植的基地(戶),在產品和包裝上使用已獲得的青田楊梅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簽訂相關合同,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青田楊梅地理標誌負有監督管理職能,定期對登記的青田楊梅地理標誌的地域範圍、標誌使用等進行監督檢查。鼓勵單位和個人對青田楊梅地理標誌使用進行社會監督。使用本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對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違反本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規定處罰。

文化活動


2018年6月15日,甌南街道白浦下嶴村舉行了“六月紅”麗水青田楊梅節暨“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啟動儀式。
2019年6月19日,甌南街道平風寨楊梅種植基地舉行了“2019青田楊梅採摘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