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河鄉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轄鄉

瀑河鄉,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轄鄉,地處徐水區西北部,東南距城區20千米,西北與易縣定興相鄰,東面及東北與戶木鄉接壤,東南與遂城鎮相接,南與大王店鎮相鄰,西鄰東釜山鄉、北接易縣尉都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5千米,總面積33.58平方千米。2018年末,瀑河鄉戶籍總人口16938人。

歷史沿革


瀑河鄉
瀑河鄉
清初,瀑河鄉屬西北路,清末,設樊村社。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第三區。
1953年,分樊村賈庄,大牟山三個鄉。
1955年,成立初級社
1966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境內現瀑河水庫西部屬大王店人民公社,東部屬戶木人民公社。
1961年,始建瀑河人民公社。
1984年,改建為瀑河鄉。

行政區劃


2013年末,瀑河鄉轄西凡村、東凡村、北風村、解村:新農村、太合庄、屯裡村、賈庄、向用村、楊家峪、椿木峪、新鄉村等12個村民委員會,其中西凡村、東凡村、北凡村、解村、新農村、太合庄6個村為平原村,屯裡村、賈庄、向陽村、楊家峪、椿木峪、新鄉村6個村為山區村。
截至2020年6月,瀑河鄉轄解村村、新農村村、太合庄村、屯裡村、賈庄村、向陽村、楊家峪村、椿木峪村、新鄉村村9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解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瀑河鄉境內以瀑河水庫為界,水庫以東、以南、以北以山前平原為主;西部為淺山區,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全鄉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350米。瀑河鄉海拔最低點1200米,最高點1800米。
氣候
瀑河鄉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575毫米。
水文
瀑河鄉境內瀑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建有瀑河水庫,庫容量9750萬立方米,境內河道長9.9千米。
自然災害
瀑河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9年,主要涉及西凡村,東凡村,受災面積約500畝。

自然資源


瀑河鄉主要礦產有鐵礦石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末,瀑河鄉轄區總人口16127人,其中男性8212人,佔50.92%;女性7915人,佔49.08%。14歲及以下1978人,佔12.26%;15~64歲13016人,佔80.71%;65歲以上1133人,佔7.0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95%以上;少數民族人口滿族壯族蒙古族等221人。人口出生率10.95‰,人口死亡率6.72‰,人口自然增長率4.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8人。
截至2017年末,瀑河鄉常住總人口14621人。
截至2018年末,瀑河鄉戶籍總人口16938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瀑河鄉農業總產值1.8378億元,佔全鎮生產總值的19%;農民人均純收入5749元。工業生產總值5.7397億元。
2018年,瀑河鄉有工業企業17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第一產業
瀑河鄉有利用山坡、旱地種植果樹習慣,全鄉林果面積3460畝,主要品種有柿子、杏、核桃、棗等。
瀑河鄉養殖業也是部分農戶收入的重要渠道,養殖品種主要有牛、羊、雞、豬等。在西部山區村有利用山地草場和農作物秸稈飼養肉牛傳統。
2013年,瀑河鄉耕地面積1.76萬畝,人均1.1畝,其中水澆地0.97萬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9409噸,人均583千克,其中小麥0.39萬噸,玉米0.54萬多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草莓。蔬菜種植面積0.17萬畝,產量6923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4.36萬頭,年末存欄3.55萬頭;牛飼養量0.34萬頭,年末存欄0.21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9.71萬隻。
第二產業
2013年,瀑河鄉工業以釀酒、化工、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擁有工業企業18家,職工330人。
2013年末,瀑河鄉有商業網點42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7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0.4億元。有網通分公司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900多戶,電話普及率52%;行動電話用戶3500戶,網際網路用戶1000多戶。

交通


瀑河鄉境內有京昆高速公路、易保公路和大瀑公路過境,橋涵9座,東距107國道15千米。
2004年以後,瀑河鄉“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全鄉12個村,村村通柏油路。2013年,瀑河鄉公共交通有2路客車,日發客運汽車36班次,日均發送量700餘人次。
瀑河鄉
瀑河鄉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末,瀑河鄉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40人,專任教師28人;小學2所,在校學生650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嶺兒童入學率100%。
體育事業
2013年末,瀑河鄉每個村建有1處村民健身娛樂場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7%。
文化事業
2013年末,瀑河鄉有鄉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處,民間文化藝術組織10個,各類圖書室14個,藏書15萬多冊。
醫療衛生
2013年末,瀑河鄉有鄉衛生院1個,有床位28張,有專業衛生人員13名。有村級醫療衛生機構12個,從業人員25名。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452人,參保率90.1%。
基礎設施
2013年末,瀑河鄉有線電視用戶3400戶,入戶率90%。有瀑河供電所1處。
社會保障
2013年末,瀑河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戶,人數5人,月人均保障補差23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0戶,人數448人,月人均11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60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0798人,占符合參保人口總數的83.3%。

文化


● 名字由來
瀑河鄉因境內有瀑河流經,鄉政府駐瀑河水庫南畔得名。

地方特產

瀑河鄉
瀑河鄉
徐水漕河驢肉火燒,為圓形火燒,是徐水區特色小吃,也是瀑河鄉地方小吃。火燒為一種麵食,一般為死面(死面為未經發酵的麵粉)做成,將其在餅鐺里烙熟后,架在灶頭里烘烤,使其外焦里嫩,趁熱用刀劈開,加入熟驢肉,還可加入辣椒和香菜。驢肉湯澱粉熬制的燜子,也可夾入火燒佐食。
據史料記載,驢肉火燒在清康熙年間便已聞名於世,起源於明代徐水區漕河鎮,那時是以馬肉火燒的形態出現的。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開始著手削藩。燕王朱棣對削藩心存不滿,便以尊祖訓、誅“奸臣”為名正式起兵造反。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所率的部隊跟李景隆所率的建文帝軍在河北保定雄縣的白河溝展開了一場大戰。燕王軍被建文帝軍打敗,被迫引軍退到了徐水。糧草被毀,軍中廚師把烹制馬肉夾在火燒中送給燕王食用,戰士得以飽腹,並最終取得了白河溝之戰的勝利。在朱棣稱帝世道太平之後,徐水漕河當地人開始效仿朱棣,殺馬做馬肉火燒。一直到清代,因為康熙皇帝重農桑,禁止屠戮牛馬,人們便以驢肉替代,驢肉火燒從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