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主,機械、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相互交叉與支撐、協調發展的理工科學院。是吉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應用技術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研製、高水平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
學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為吉林工學院材料工程系),1961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1990年獲得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現為吉林省“重中之重”立項建設學科。學院現在校生規模1231人。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含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2014年獲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
材料學(二級學科):1994年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學科,2012年遴選為“十二五”期間吉林省高等學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材料物理專業:是從物理學原理出發提供材料結構、特性與性能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主要面向新能源與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擁有四個系部一個中心,即金屬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系、基礎物理部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學院目前共有教職員工82人,其中教師(含實驗教師)74人,現有教授21人,副高職稱23人;具有博士學位比例達90%, 14人有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經歷;13人赴國外做中級或高級訪問學者,與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學術交流和人員互訪。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
吉林省高級專家1人
吉林省學科領軍教授1人
吉林省突出貢獻人才5人
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4人
吉林省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
吉林省委組織部引進人才1人
吉林省“春苗計劃”1人
(1)省部共建“先進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吉林省“高性能強韌化工程材料”重點實驗室;
(3)吉林省材料成型與微納粉體工程研究中心
(4)吉林省“新型結構材料及其加工技術”工程實驗室。
(5)吉林省材料工程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6)長春市新材料與智能製造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台
近五年內承擔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教育部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41項,企業橫向課題88項,科研經費總計2200餘萬元。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其他獎項14項;獲得授權專利12項;發表論文153篇, 其中SCI、EI檢索論文89篇。
(1)交通運輸裝備材料方向:依託一汽集團和長春軌道客車股份公司等支柱企業全面開展關鍵零部件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汽車輕量化新結構與新技術;高比強度鋁鎂合金材料;超高強度鋼板;微合金強韌化研究;特殊零件的功能結構一體化研究。
(2)先進材料成型與加工技術方向:涵蓋鋁合金攪拌摩擦焊技術;焊接質量在線跟蹤與控制;輕合金表面處理技術;激光仿生工程以及粉末冶金、快速原型製造、3D列印材料與裝備等,強調綠色製造與智能信息技術的融合。
(3)先進功能材料方向:主要包括能源相關功能材料-軟磁材料、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材料;光電化學與能源材料,離子電池與超級電容,燃料電池及氫能材料;主客體納米複合材料,光催化與污水處理,吸聲材料,屏蔽與吸波材料等。
教學工作緊密圍繞具有紮實理論基礎、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具備工程意識和素質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開展;科研工作密切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在先進鋼鐵材料的研發、高效耐磨材料的研製、材料先進加工製造技術開發等領域,為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疑難和關鍵問題的解決、新產品開發等服務。學院現已成為在同類專業領域中國內一流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基地。
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圍繞優秀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而展開,特色鮮明。在強調學生掌握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工程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和贊同。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一大批畢業生經過在工作崗位上的鍛煉,已成為業務和技術中堅力量,所在單位的管理者和領導者。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在20%—30%;與65319部隊“紅九連”結成了長期“軍民共建”關係,得到國家、地方新聞媒體的多次報道關注;通過走進街道居委會和市民中間的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義務勞動和服務受到社會好評;多次參加國家、省級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挑戰杯”競賽,獲得國家一等獎、三等獎,省級一、二、三等獎多項。
學院設有較為齊全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場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擁有一大批先進的、現代化的儀器和設備,總價值4000餘萬元,在滿足教學和科研需要基礎上,還能夠形成資源共享為社會服務。攪拌摩擦焊技術應用於北車集團長春客車廠生產線;網帶式等溫正火工藝應用於揚州某公司;腐蝕與防護技術為鞍鋼企業解決了實際生產問題。學院在為我國發展可控氣氛熱處理自動線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在短短几年內,在國內熱處理行業中創造了五種國內首創的熱處理新設備,名聲顯赫,至今為國內提供了做工考究、品質精良的各種大型自動化熱處理裝備40多條(套),分別在長春一汽、東風汽車(二汽)、上汽、南汽等30餘家大中企業投入使用,得到了材料學科塗銘旌院士等國內熱處理行業專家的高度讚譽,為我國熱處理行業的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五年內承擔科研項目9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41項,企業橫向課題47項,科研經費總計2063萬元。獲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其他獎項12項;獲得授權專利9項;發表論文153篇, 其中發表SCI、EI檢索論文89篇。在科技研發中,通過在汽車材料輕量化和國產化、軌道客車箱體連接新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成型疑難問題解決、礦山機械中大型球磨機襯板、磨球、扎漿泵、鏟齒等易磨損件的使用壽命提高、油田能源開採設備及輸送管道的腐蝕與防護、“西氣東輸”管道生產質量監控關鍵問題的處理、冶金企業軋輥修復與使用壽命延長、機械製造業節能熱處理專用設備和新工藝的製造與開發等數十個項目,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學院擁有一支精幹的、學歷水平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強,富有創新意識和專業教學經驗的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其中博士學歷教師約佔80%,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約佔85%。多數是從國外(英、加、日、德等國家)留學、進修回國的博士;還有在中科院金屬所、物理所、應化所、光機所及清華大學、吉林大學等做博士后的研究人員。許多已成為吉林省高級專家、首席教授、省突貢專家、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中青年骨幹教師、省技術拔尖創新人才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
吉林省高級專家1人
吉林省學科領軍教授1人
吉林省突出貢獻人才5人
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4人
吉林省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
吉林省委組織部引進人才1人
吉林省“春苗計劃”1人
學院的一大突出特點是擁有較多的國內外最先進的現代實驗設備。實驗室面積近2800平方米,材料分析、性能測試和材料儀器設備較為齊全。實驗室分材料微觀檢測分析實驗室、金相實驗室、高頻實驗室、金屬防腐與防護實驗室、力學性能實驗室、高分子材料實驗室、熱處理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無損探傷實驗室和國內一流的焊接實驗教學基地。裝備的國內外先進材料檢測儀器設備主要有:透射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JEM-2000EX)、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JSM-5500LV)、能量譜儀(美國EDAX公司FOCAU2)、X射線衍射儀(日本理學D-MAXⅡA型)、直讀光譜儀(日本島津PDA-7000)、電液伺服動靜疲勞試驗機(日本島津)、電子萬能拉壓試驗機,陶瓷陰極離子鍍膜機(MH-800),X射線探傷儀、金相定量分析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德國MM-6)、離子濺射儀(KYKYSBC-12)、鍍膜機(日本電子JEE-4X)、離子減薄儀(GL-69D)、TGA/DSC同步熱分析儀、多用途衝擊試驗機、各種硬度計、等離子熱噴塗設備(美國3710)、高頻熱處理設備、金屬表面抗腐蝕設備、真空熔煉爐、真空燒結爐、超薄切片機(萊卡公司)、各種磨損試驗機、各種熱處理試驗設備、各種先進的焊接設備、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美國尼高力)、激光粒度儀(美國)、放電等離子燒結機(日本)、振動樣品磁強計(美國lakeshore)、梅特勒精密密度儀(瑞士)、電阻儀(AT512)等。
在教學工作中,學院注重基礎理論學習與實驗操作及生產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重視本科生的實驗教學,一般實驗室及實驗儀器全天開放並無限制使用,並規定每位本科生的現代大型儀器實驗課超過15學時(必上實驗課有: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能量譜儀,X射線衍射儀,電液伺服疲勞試驗機,直讀光譜儀等),特別是畢業論文期間允許學生大量使用這些現代大型儀器。這是國內其他大學難以做到的。
焊接試驗室可同時提供70名學生進行焊接試驗,配備各式先進的焊接設備,焊絲等消耗材料也基本無限制使用。
由此說明學院培養學生的目標除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具備過硬的動手能力。在注重啟髮式互動式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注重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更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參加教師科研課題組,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鼓勵學生深入廠礦企業進行專業調研和參與技術攻關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專業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活動。形成了從課堂到社會、從實驗技能到工程應用的立體式學習氛圍。所培養的學生基本達到懂理論、會實驗、能應用,畢業后即可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學院畢業生考研率較高,連年畢業就業率超過95%,連年畢業就業滿意率在80%以上。
學院除了注重學生的專業學習外,還非常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堅持“學習高等文化知識,先要學做高尚品德人”的教育觀念。使學生能夠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深刻榮辱觀念,以大學生行為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了誠信友愛、團結合作的凝聚精神。
學院組織學生以“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為依託,積極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在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中,榮獲全國第八屆“挑戰杯”三等獎一項,省特等獎、一等獎各一項、二等獎兩項和三等獎各兩項。通過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專業學習興趣,也促進了學院的學風建設。
學院在科研方面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陸續建立了材料技術與裝備工程、焊接材料與技術、材料表面工程技術、高分子合成與應用等校級研究所(研究中心)。學院對外開展了廣泛的行業合作,並在通化鋼鐵集團建立了“金屬材料加工工程研發基地”;在吉林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合金材料工藝技術與節能工程研發基地”;在四平高斯達納米製造設備有限公司建立了“金屬納米材料製造工藝與應用研發基地”。還與北京等地大型企業、清華大學、中科院金屬所、吉林大學汽車材料重點實驗室、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和東北大學、中國一汽集團、吉化公司、長客集團、通鋼集團、吉林油田公司、鞍山鋼鐵公司、浙江等各地院所、企業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合作關係。
學院學術氣氛活躍,科研成果豐碩。近3年發表科研論文約200餘篇,被SCI、EI和ISTP檢索約50餘篇;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約40餘項,科研經費年均400萬元以上;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項,專利發明12項,成果推廣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約9000萬元。其中:《低碳低合金空冷貝氏體鋼》成功用做卡車前橋,其疲勞壽命達到和超過日本同類產品的指標;《捷達轎車連桿國產化》項目採用非調質處理工序代替調質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合金滲碳鋼坯等溫正火工藝及生產線》通過國家級成果鑒定,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轎車深沖件IF鋼板國產化》,在汽車鋼板輕量化方面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激光熔覆技術》對材料表面進行改性處理,為一汽集團公司創造直接效益1200餘萬元。另在礦機耐磨材料,鋁、鎂、鈦合金,金屬化合物陶瓷,功能合金材料,納米材料製取與應用,等離子噴塗與堆焊複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與生產應用效果。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本專業培養具備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冶金、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製備、金屬材料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金屬力學性能、近代材料研究方法、計算機在材料工程中的應用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企業、科研單位及高校從事有關技術管理與開發、科研及教學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四年本科)
本專業培養具有機械熱加工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熱加工領域內的設計製造、實驗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工程力學、金屬學及熱處理、材料現代測試技術、材料成型原理及技術、CAD/CAM基礎等。
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可到企業、科研單位及高校從事有關技術管理與開發、科研及教學工作。
材料物理專業(四年本科)
學團活動
主要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性能、基礎物理、近代物理、固體物理、材料物理學等。
畢業生去向:畢業生可到企業、科研單位及高校從事有關技術管理與開發、科研及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