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是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指導和推動體育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體育工作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

發展狀況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萬丈高樓平地起,夯實基礎是關鍵。為此,自治區體育局黨組班子統攬全局,帶領全區廣大體育幹部職工,把改善全區體育場地基礎設施作為首要任務常抓不懈。自2002年以來,自治區體育局投入體彩公益金1000多萬元,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四期“體育下鄉,籃球進村”工程,為全區101個鄉鎮,2627個行政村1300多個宣傳文化體育中心戶捐贈了體育器材,全區初步實現了每個行政村建有一片以上籃球場的目標。同時,投入體彩公益金為全區大部分鄉鎮文體站捐建了體育場地,改善了體育設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為廣大農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通過幾年的努力,“體育下鄉、籃球進村”工程的實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肯定,並在全國予以推廣。其次,狠抓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努力為基層辦實事。截至2006年年底,我區共利用彩票公益金2100多萬元,開發創建了中衛沙坡頭“大漠體育公園”;建設了涇源縣紅寺堡區縣級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全民健身路徑240條,覆蓋了街道、社區、鄉鎮、公園、居住小區和學校等地,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方便的健身場所,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寧夏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銀川大團結廣場、唐徠公園等一批全民健身工程的建成,為人民群眾就近、方便的參加體育鍛煉創造了條件,被廣大群眾譽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時,也樹立了體育彩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良好形象。平羅縣體育公園全民健身路徑、銀川市北安小區全民健身工程因設計全理,施工質量優良,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中國體育彩票全民健身樣板工程”。與此同時,體育系統還根據我區的具體情況實施了“雪炭工程”。2002年初和2003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分兩次批准銀川市賀蘭縣、吳忠市利通區為第二批雪炭工程受贈單位,體育彩票公益金共支出400萬元,專項用於賀蘭縣體育中心和利通區游泳館的建設。2004年至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又給寧夏批准了4個雪炭工程項目,分別在靈武中衛平羅西吉四個縣市建設體育場館。2006年至2007年,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又有4個雪炭工程項目將在鹽池縣惠農區、金風區和涇源縣建成。目前,在國家體育總局支持下,寧夏體育局利用總局返還得體彩公益金已建和待建的“雪炭工程”共10個,總投資達1800多萬元。另外,借籌備民族運動會之機,新建和改建了9座體育場館,治理了周邊環境,開拓形成了4個集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廣場,並完善了部分單位、學校的體育設施。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努力下,自治區體育局建起了佔地300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的訓練基地,有力地加強和改善了優秀運動隊和業餘訓練條件。同時也動員社會力量投資建設了一批體育場館和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我區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發展,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多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戰線以創新求發展,不斷探索新的體育健身活動形式,打造體育品牌活動,不斷推動全民健身活動更加科學、廣泛、持久、深入開展。城市全民健身活動主要以社區為重點,充分利用舉辦大型活動的方式,著力營造“全民健身周”的濃重輿論氛圍,使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意識空前高漲,全民健身運動在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從1995年起,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周活動已連續開展了12年,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據統計,每年參加全民健身周活動的城鄉群眾近百萬人次。每年全民健身周期間,各街道辦事處把組織轄區內的單位和居民開展體育活動納入工作範圍,重視社區內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和開放管理,加強全民健身輔導站建設,堅持業餘、自願、小型、多樣的原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還適時舉辦全區健身路徑大賽和家庭趣味運動會,向廣大群眾展示了健身路徑的功能和練習方法,達到了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農村體育活動主要以鄉鎮為重點,大力開展“體育三下鄉”、“農民體育節”等品牌活動,加快我區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幾年來,在全區農村開展了以體育場地設施下鄉、體育健身指導下鄉、體育科普知識下鄉為內容的“體育三下鄉”活動,啟動了第二批“體育下鄉、籃球進村”工程,為全區30個鄉鎮、300個行政村配置體育健身器材;向利通區300家“宣傳文化體育中心戶”捐贈6萬元小型體育器材;印發各種體育科普材料5萬餘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各市縣(區)結合“體育三下鄉”活動,以鄉鎮文化體育工作站為重點,以村文化體育活動室(中心戶)為基礎,積極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小型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時節,特別是結合“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組織、指導農民開展體育活動。 “體育三下鄉”活動的開展,對推動農村體育活動逐步開展,農民文化生活進一步活躍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村崇尚科學、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為了促進學校體育健康發展,自治區體育局努力拓展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從2000年開始,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統一部署,自治區體育局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區開展創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活動。截止目前,全區共投入體育彩票公益金294萬元,依託學校和體育場館,共創建了22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有團體會員78個,個人會員1.03萬人,專兼職教練員、社會體育指導員248人,全年參加活動的青少年人數約100萬人次。
蓬勃發展的體育事業,不但使我區人民群眾的體質得到增強,而且大大促進了各地各行各業的精神文明建設。自1998年以來,有101個單位榮獲全國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和優秀組織獎,207個單位榮獲全區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和優秀組織獎。全區共有6個社區被評為“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有27個社區被評為“全區城市體育先進社區”。體育工作在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區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目前,由各級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全區各市、縣(區)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及部分行政村都建立了體育領導機構和各類體育協會,配備了體育專乾和社會體育指導員。自治區已成立單項體育協會17個,行業體育協會16個。銀川、石嘴山固原市及8個縣(區)成立了體育總會。農村基層體育組織網路以逐步健全。2002年,自治區體育局與文化廳共同努力,將鄉鎮文化工作站統一更名為文化體育工作站,使體育工作的網路從縣級延伸到鄉村,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村體育在鄉鎮沒有組織機構,縣級體育部門指導農村體育工作渠道不暢的矛盾。全區各鄉鎮普遍成立了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和農民體育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和單項體育協會。農村社會體育組織網路已初步形成。採取確定聯繫點和創建“宣傳文化體育中心戶”的形式,努力創新農村體育工作的方法,進一步加強體育部門與鄉鎮的工作聯繫,發揮鄉鎮文化體育工作聯繫點的帶頭示範作用,推動了全區農村體育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各級體育組織狠抓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推行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標準,對在營業性體育場所從事組織和指導的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為了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舉辦了7批全區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使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步入規範化管理軌道。全區共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1500名,平均每4000人擁有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各級體育社會團體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在開展社會體育活動方面發揮著組織協調、培訓輔導作用,成為推動社會體育發展的中堅力量。
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有利於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轉換,有利於拓寬體育事業的發展渠道,增強體育發展的後勁,也是體育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近幾年來,自治區體育局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以發行體育彩票為龍頭,努力做好現有場館的經營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群眾的體育消費,大力培育體育市場,體育產業逐步成為拉動我區經濟新的增長點。自從電腦體育彩票在寧夏上市發行以來,體彩公益金為寧夏體育事業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體彩公益金成了我區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隨著我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體育的需求不斷增長,全民健身服務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不斷加大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管理力度,以積極發行體育彩票為龍頭,以體育場館為依託,努力完善體育競賽、表演、娛樂、培訓等,不斷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十五”末,全區約有各類體育經營實體150餘家,年產值約1億3千萬元。2002年成立寧夏電腦體育彩票管理中心,開始發行電腦體育彩票,5年來,在全區累計銷售中國體育彩票3億1千200萬元,籌集公益金1億零900萬元。去年突破2億元大關,彩票公益金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隨著我區體育基礎設施的改善,群眾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體育產業的逐漸壯大,我區競技體育也正在奮起攀登。5年來,我區運動員在各類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中共奪得金牌12枚,銀牌34枚,銅牌31枚,4至8名錄取名次148個。在全國第九屆和第十屆運動會上,寧夏代表團分別實現了獎牌總分雙超上一屆的目標任務,為我區贏得了榮譽。在西北十二省區中,我區是唯一總分和獎牌雙超上屆全運會的省區。體育工作實踐證明,寧夏體育事業經過幾代體育人的不懈努力,在負重拼搏中沿革發展,在開拓創新中與時俱進,寧夏體育事業正在步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體育局職能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2000]65號),自治區體育運動委員會更名為自治區體育局。自治區體育局與寧夏體育總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體育局是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授權,主管全區體育工作的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一、職能調整
(一)劃出的職能
1、將研究和指導優秀運動隊伍建設的職能交由所屬事業單位承擔。
2、將組織和指導體育科學研究工作的職能交由所屬事業單位承擔。
(二)轉變的職能
取消指導市(地)、縣(區)兩級體育競賽工作的職能,將組織全區體育競賽工作的任務分層次直接由區、市(地)、縣(區)體育主管部門承擔。
二、主要職責
根據以上職能調整,自治區體育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研究制定全區體育政策和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
(二)指導和推動體育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體育工作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編製全區體育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檢查執行情況;協調區域性體育發展。
(三)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指導並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指導國民體質監測
(四)指導和檢查各地、市、縣(區)的體育工作;指導、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行業、社會團體做好學校、企業、機關、部隊、農村的體育工作和民族體育工作;協調有關部門搞好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五)制定全區體育競賽規劃和年度計劃。根據國家體育總局下達的競賽任務,組團參加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承辦國家體育總局委託我區舉辦的國際、國內運動競賽;負責自治區級綜合性體育運動會的組織和單項競賽工作的組織管理;組織開展反興奮劑工作。
(六)統一規劃全區運動項目布局,加強全區訓練工作,著力於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管理全區對外體育工作。
(七)發展體育產業,制定體育經營活動從業條件和審批程序,監督和管理體育市場,推動體育市場的發展。
(八)負責全區性體育社團的資格審查、上報和業務指導工作。
(九)承辦自治區人民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機構設置


(一)辦公室
負責協調和督辦機關日常工作;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統計、信息、宣傳、保密、信訪、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和政務公開等工作。擬訂自治區體育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體育工作綜合考核標準;監督體育行政執法;負責行政審批的相關工作和行政複議法律事務;承擔機關規範性文件的審核工作。
(二)人事與老幹部處
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人事工作和機構編製工作;負責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三)群眾體育處(體育總會秘書處與其合署辦公
擬訂自治區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規劃;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學校體育、農村體育、社區體育、民族體育、社會體育活動;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指導國民體質監測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指導青少年體育工作;承擔體育社團組織和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格審核和業務指導工作;承辦自治區體育總會的日常工作。
(四)競技體育處
擬訂自治區競技體育工作的發展規劃;制定體育競賽工作計劃;指導優秀運動隊和業餘體育訓練工作;負責重點運動項目的布局,指導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負責組織自治區級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單項競賽和自治區舉辦的國際、國內體育賽事;負責組織、協調、監督體育運動中的反興奮劑工作。
(五)體育經濟處
擬訂自治區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承擔公共體育設施的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對體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監督管理體育彩票發行和資金使用情況;指導和監督所屬單位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監督管理體育市場;會同有關部門實施國家體育場地標準。
(六)青少年體育處
擬定全區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發展規劃;指導和監督學生體育健康標準和學生體質監測在全區的實施和開展;指導全區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組織指導全區青少年體育競賽工作。
(七)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指導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