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

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行業

生物產業指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生物技術為基礎,結合信息學、系統科學、工程式控制制等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對生物體及其細胞、亞細胞和分子的組分、結構、功能與作用機理開展研究並製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並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質特性。

生物產業可以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行業的統稱,包括生物醫藥(服務產業)、生物農業(資源產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以及生物工業(生物製造產業),微生物工業為最早的生物工業。

發展歷程


生物產業是最古老的產業,也是最現代的產業。人類最早開始認識生物與人體自身,開始了農耕漁牧與醫療衛生、食品餐飲等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生物技術的進展導致生物產業的技術升級,從生物工藝學到生物技術學,20世紀誕生了生物工程學,從發酵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導致了生物技術革命,還生物信息學、計算機技術進步,后基因組時代又興起了系統生物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進入了人工生命系統設計與納米生物技術時代,從而開啟了21世紀的細胞工廠與生物反應器生物計算機研發,將帶來新的一輪產業革命,在生物資源的開發形成生物材料、生物能源與生物信息技術的產業化未來。

關鍵


生物醫藥產業:保障中國未來的人民健康、經濟增長、國家安全。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如何真正健康發展、掌握核心技術和商業財富?
從生物醫藥產業的基石產業做起:
向:研究、生產、應用的工具和材料產業投資——對產業的基礎架構下注,取得近期和中期回報(企業、政府)。
向:高質量的醫學、生物、工程、信息、數學、物理、化學等教育領域投資——對人下注是根本,取得中期和遠期的回報(政府、社會愛心人士)。
為什麼要從生物醫藥產業的基石產業做起:
首先,中國很快將擁有10億城市人口——教育和醫療始終是老百姓所需求的絕對基礎。
第二,醫療是一個上層建築,是一個高端領域,是生物技術的一個主要領域。醫學人才短缺、質量不高。在藥品和醫療器械方面,研究、開發、生產的工具和材料都大量依賴進口,財富大量流向海外。
第三,醫學領域,依賴於基礎科學、材料科學、信息技術、機械製造等各個領域,這些是醫療的基石,國內往往難以建立起跨學科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國內醫學服務,藥品質量,醫療器械質量落後於發達國家——結果就是:健康人變成慢性病人,慢性病人變成重病,導致大量醫藥資源浪費和惡性循環,政府財政吃緊,醫患矛盾增加。
第五,隨著政府在各個開發區,高新區建立了生物醫藥產業園,以及各種資本投資於不同類型的醫院、診所,必然會對醫學研究、生產、應用的工具和材料產生巨大的需求。世界醫藥(生物)領域的巨頭集體在長江三角洲建立倉庫、和市場部,吞噬中國本土資源。外資企業吸取了一大批國內的博士從事技術宣講,一批研究生從事銷售工作,但並沒有,也難以把真正的技術傳授給這些博士和研究生,不僅資源浪費,也會打擊中國本土企業的信心,以及投資人的信心。
第六,投資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人多半都會頭大:風險巨大,回報時間長。現在仍然活躍在醫藥產業領域的很多企業購買國外的進口產品或原料進行貼牌,打價格戰,增加國內的銷售量,爭取上市,或者依賴政府的贊助。國內一大批博士,碩士成了公司的門面,才華又無法施展,進一步導致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

中國狀況


現狀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生物技術和產業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對發展生物產業作出部署,作為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國推動生物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十一五”以來,國務院批准發布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產業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治療性疫苗與抗體、細胞治療、轉基因作物育種、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診斷試劑、超級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創新產品得到推廣應用,產業化項目大幅增加,市場融資、外資利用和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生物產業產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長,2011年實現總產值約2萬億元,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等產業初具規模,出現一批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我國在生物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備一定基礎。當前,我國面臨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挑戰,為保障人口健康、糧食安全和推進節能減排,亟需加快新型藥物、作物新品種、綠色種植技術、生物燃料和生物發電、生物環保技術、生物基產品等開發培育和推廣應用。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生物產業還存在行業管理機制不健全、市場准入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科研與產業結合不緊密、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創新活力的小企業群體等突出問題,在發展過程中將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生物產業發展。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在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中國生物醫藥15年大致增長了100倍。
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已列出10大領域、35類關鍵技術,力爭培育1000多家大型企業,以實現生物經濟強國戰略。未來中國將重點發展新興疫苗、小分子葯、新興中藥、高產優質農作物、生物農藥、生物製藥業、生物能源、環境生物技術。同時,擴大生物技術產業鏈,發展生物材料。
截止2000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產值已經達到200多億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涉及醫藥生物技術的企業300多家,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企業200多家。
截止2006年,中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600億元,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3000多億元。2007年,全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年產值近萬億元。

目標

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佔據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具體目標包括:
結構布局更加合理。生物產業重點領域實現全面發展,新業態健康成長,重點區域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與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主要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重明顯提高,獲得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幅增多,境外授權專利數量顯著增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
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2013—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
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形成較完善的生物新產品、新技術市場准入、價格形成、市場監管等管理體系,建立鼓勵創新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激勵政策體系,完善行業公共服務、生物安全保障和產業統計等服務體系。
社會效益加快顯現。生物技術和生物產品得到廣泛應用,生物產業對改善人口健康、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促進綠色增長、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提升。

展望

但中國生物產業比較分散、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薄弱,應當充分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的調節手段,盤活中國技術、設備與設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優勢系統有效地集成。
生物產業同其他高技術產業一樣,將成為今後拉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但相對產業快速發展的潛力和需求,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已經成為許多生物高技術企業面臨的瓶頸。生物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風險投資的介入。眾多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這一產業。
與傳統製藥產業不同,生物技術產業在一個月內即感受到金融海嘯帶來的嚴寒隆冬。整個生物技術行業亦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殘酷的資本市場崩潰。經過這次金融海嘯洗禮之後,多數生物技術公司的市值將回歸自然,投資者也會更謹慎,這對產業或許是件好事。這個行業有很強的生命力,它在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它將永遠保持其創造力,它會在曲折的發展過程中變得更強大。
年均增速將超20%
國務院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
《規劃》還提出,未來三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較2010年翻一番,生物醫藥產業將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
生物製藥優先納入醫保
生物醫藥產業方面,未來將全面加快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促使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並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投放市場和形成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和中藥等各類藥品都將得到扶持。
其中,生物製藥,生物疫苗、蛋白多肽藥物和血製品將是扶持重點,《規劃》明確將優化生物製藥審批程序,並制訂完善生物藥物納入醫保產品目錄的相關政策。此外,一批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基因資源庫、菌株庫、細胞庫、毒株庫個生物葯產業化研發平台等都將由國家牽頭建立,未來還將建設上述抗體藥物、蛋白多肽藥物和新型疫苗的產業化示範工程。
對於通用名化葯,未來將圍繞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和精神性疾病加速化葯創新產業化,其中將重點推進緩釋、靶向、長效等新型製劑的研發。對此國家未來將完善化葯價格形成機制和藥品招標機制,推行藥品原輔料的登記備案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藥品參比製劑遴選指南目錄。
此外,生物醫療設備創新也是未來支持重點。《規劃》表示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將優先發展高性能醫學影像、放射治療活體檢驗體外診斷等醫學裝備發展。
細分產業均獲扶持
除了生物醫藥和生物醫療設備,《規劃》對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未來發展也明確了支持措施。
在支持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化發展方面,《規劃》表示將推動生物基產品、特別是非糧生物醇、有機酸、生物烯烴等的規模化發展應用。未來將建立生物基產品的認證制度,制定生物基產品消費的市場鼓勵政策和農業原料對工業領域的配給制度,此外,綠色工藝產品也將獲補貼,預計到2015年生物製造產業規模將達7500億元。
生物農業方面,預計到2015年工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特別是將通過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種業發展合作關係來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在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方面,到2015年生物能源年利用總量將超五千萬噸標準煤,相關產業產值將達1500億元,特別是未來將建立有利於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市場准入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未來三年,生物環保產業產值年增速將在15%以上,到2015年年產值將達1500億元,其中用於水土修復的各類特種酶製劑和微生物菌劑產品將是支持重點。

國外狀況


德國

截至2001年底,德國生物技術產業有公司540家,從業人員達1.44萬人,較之2000年增長35%,企業數增長10%,數量居歐洲首位。同時該行業的銷售額也達10.5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加強了德國作為歐洲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之一的地位,亦拉近了它與美國同行業的距離。

英國

英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從業人員有1.4成萬多人,年銷售額約40億英鎊,生物製藥是該產業中的強項,涉及這一產業的企業除了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公司Zeneca、GlaxoWellcome和SmithKliheBeacham之外,還有約250多家較小的獨立公司,且每星期約有1家新的生物技術公司誕生,數量占歐洲同類公司的1/4以上。

美國

美國在生物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導地位,無論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資強度上,還是在產業規模和所佔市場份額上都是如此。據統計,到2001年年初,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已有公司1400家(這一數字還不包括為數更多的相關技術公司和傳統製藥公司),僱員達17.4萬人,超過了玩具和體育用品產業的就業人數之和。美國的生物技術產業自1993年以來規模擴大了2倍以上,收入從當年的80億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85億美元。

產業基地


近年來,發改委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大力促進生物產業集聚式發展。目前已經批准了2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為促進生物產業集聚式發展,引導社會資源集中投向重點地區,推動我國生物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各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產業,避免重複建設和分散資源。按照“統籌規劃、發揮優勢、分類指導、穩妥推進”的原則,“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選擇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化水平高、開放性強的地區,分批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截至目前,已認定了石家莊、深圳、長沙、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昆明、青島、成都、重慶等1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以及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鄭州、南寧、哈爾濱、杭州、南昌等10個生物產業領域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在國家引導、地方推動下,極大地引導和推動了生物產業的集聚化發展,逐步在全國培育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3個綜合性生物產業基地,以及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若干專業性生物產業基地的空間布局,促進生物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加快生物產業向集聚化、特色化發展,集聚效應初步顯現。2007年,12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共實現工業總產值3145億元,同比增長21%,佔全國生物產業的近一半。為促進生物產業聚集發展,各地方通過健全機構、調動資源,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優惠政策,為大力發展一批生物產業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礎。基地的建設對於營造生物產業發展環境、大規模聚集國內外生物產業資源、優化生物產業結構與布局、儘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產業增長極、輻射和帶動我國生物產業快速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5年6月)
石家莊基地
特色:基地依託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規劃面積17平方千米,擁有華葯、石葯、四葯股份等相關生物企業40餘家,總投資超百億元。目前重點建設項目共178個,分為四大類:一是化學製藥領域;二是生物製藥領域;三是現代中藥領域;四是公共配套領域。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80億元。
建設目標:到2012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485億元。
長春基地
特色:基地將由3大模塊構成:醫藥產業核心區坐落在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工業核心區布局在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農業核心區布局在城東的凈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面積13.4平方千米。
目前為亞洲最大的疫苗基因藥物生產基地。在生物製造領域,長春大成實業集團為世界最大的賴氨酸生產商。在生物能源領域,乙醇汽油項目為國家唯一試點城市;大成集團投資100億元年產100萬噸化工醇項目為全國最大的化工醇項目之一。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700億~1000億元。
深圳基地
特色:核心區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擴展區為光明南澳兩個片區。產業用地將近3平方千米。2006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數量為123家,其中產值1億~10億元的企業數量為36家。
通過建立完整的生物產業技術支撐平台和產業配套系統,使深圳成為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功能最齊全的成果轉化基地,最具競爭力的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技術含量最高的醫療器械產品生產基地。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700億~1000億元。
第二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6年10月)
長沙基地
特色:是我國中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基地設“一園五區”。基地已形成11個醫藥產業群,其中,中藥戒毒葯列全國第一、生物疫苗和抗生素製劑列中南地區第一、減肥類保健品列全國第三、中藥標準化提取物列全國第二。2007年,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70.63億元。
建設目標:到2015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800億元。
廣州基地
特色:基地規劃由兩個核心區、擴展區和輻射區組成,總體規劃面積約13平方千米。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藥物、現代中藥、化學合成創新藥物、海洋藥物等四大生物醫藥領域,著力發展生物農業,推進生物服務業(生物技術研發等)發展。現具有各類生物企業300餘家,其中上規模的70多家,19家年產值超億元。廣州醫藥集團規模和效益居於全國醫藥行業前列。2007年,廣州生物產業完成總產值約358億元,佔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12.5%。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的產業規模。
上海基地
特色:按“1+4”架構進行空間布局,“1”即一個核心區,是張江高科技園區;“4”即四個擴展區。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藥物、現代中藥、化學合成創新藥物、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新產品,積極推動重大項目的實施,促進大型生物企業集團整合和中小企業發展,逐步形成創新體系完善、產業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國家綜合性生物產業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2007年上海市醫藥工業總產值為388.96億元,已連續7年保持年均17%以上的高速增長,成為上海市主要新興產業之一。
建設目標:到2010年,基地高技術產業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率達到30%,培育若干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型高技術企業,發展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品牌。
北京基地
特色:基地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基地3個核心區構成。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傳媒中心、央企總部中心,擁有大量信息資源。另外,人才和研發機構密集。世界500強企業在中關村設立了150多家分支機構,其中研發機構70餘家。國內大型企業也在京紛紛設立研發機構。基地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藥物和生物醫學工程產品。
建設目標:到2010年,北京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2%以上,全市研發經費投入超過地區生產總值6%以上,初步建成創新型城市;到2020年,進入世界創新型城市的先進行列。
第三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7年6月)
青島基地
特色:產業技術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農業生物技術和工業生物技術及傳統生物技術等領域。2007年,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86.4億元,同比增長32.7%。
建設目標:到2010年,海洋生物企業達到300家左右,生物產業年產值實現220億元;到2015年,海洋生物企業達到500家左右,生物產業年產值實現600億元;到202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200億元。
武漢基地
特色:核心區包括東湖開發區關南生物製藥園、江夏現代中藥園、葛店化學合成創新藥物園、南湖生物農業園四大特色產業園區,面積為30平方千米。2007年生物產業產值81.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3%。
生物製劑、診斷試劑及晶元產品、診療中心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生物疫苗位居全國第五位。
建設目標:到2012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300億~350億元;到2015年,力爭將武漢建設成為中部最大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成都基地
特色:核心區是成都高新區,2007年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總產值421億元,其中生物醫藥193億元,生物農業228億元。
一是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包括現代中藥、創新藥物、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服務;二是加快發展資源技術主導型的生物農業、生物能源。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到202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200億元。
昆明基地
特色:基地重點發展以良種產業,跨國重大動物疫病,有害生物物種入侵安全性評價、檢測產品;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為主的生物農業產業。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到202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200億元。
重慶基地
特色:重點發展六大產業領域:生物醫學工程、中藥材規範化種植與現代製藥、獸葯及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特色生物育種生物質工程、生物技術服務業。
建設目標:至2012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至2020年,產業年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
第四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08年2月)
哈爾濱基地
特色:生物醫藥產業是哈爾濱市重點培育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另外具有資源優勢。哈爾濱是全國重點糧豆產區和重要的綠色食品基地,哈爾濱轄區及周邊地區生物資源豐富,發展農產品特別是綠色食品和畜產品的深度開發潛力巨大。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400億元,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佔全部產值75%以上。
德州基地
特色:全市已集聚各類生物企業3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生物企業102家,現有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8家,過億元的38家。
2007年生物產業實現產值220億元,其中生物製造產業達到160億元,佔全部生物產業產值的73%。低聚木糖生產能力世界第一、木糖醇生產能力世界第二、低聚糖生產能力亞洲第一,綜合生產能力達50萬噸,佔全國產能的70%。現已形成全國最大的大豆高蛋白生產基地。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到2020年,全市生物產業增加值突破1200億元。
泰州基地
特色:已初步形成以生物醫藥為核心,生物能源、生物農藥等輔助發展的產業體系。2007年,生物產業銷售額為256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銷售額為180億元,佔比70.3%。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連續5年,經濟效益連續9年居江蘇省第一。揚子江蘇中濟川、江山等在內的龍頭企業均已躋身全國醫藥行業的前百強。
建設目標:到2010年,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年產值為550億元;到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產銷年均增長20%。
鄭州基地
特色:鄭州生物農業特色突出。研發水平、產業規模、產品市場佔有率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生物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長41.1%。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達到450億元,增加值達到130億元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
通化基地
特色:建設核心區、擴展區、輻射區3個功能分區的9個產業園區和兩個物流中心。2007年,通化醫藥產業實現產值202億元,佔全市GDP的27.2%,占吉林省醫藥產業的37.4%。
建設目標:到2010年,現代中藥產業實現增加值185億元;到2015年,現代中藥產業實現增加值375億元。
南寧基地
特色:重點發展非糧生物能源產業。根據南寧市現有的產業分佈並考慮生物產業發展潛力與方向,初步擬定南寧市高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方向,即設立生物能源產業分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分基地、生物製造產業分基地、生物農業產業分基地等4個專業生物產業分基地。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690億元,其中生物能源年產值占生物產業年產值達到250億元;到202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530億元左右,其中生物能源年產值占生物產業年產值比例超過38%,達到580億元。
西安基地
特色: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突出生物葯業開發,楊凌重點突出生物農業開發。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600億元,增加值200億元,佔全省GOP的比重達到3%。
天津基地
特色:努力構建以出口為導向、以現代生物醫藥為主體,生物工業和生物農業快速發展的生物產業格局,建成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國內一流、世界重要的現代生物產業製造基地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轉化基地。2006年全市生物產業產值近300億元。
建設目標: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600億元。
南昌基地
特色:2007年全市生物產業資產總額45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20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40億元,利稅78億元,生物高技術企業80餘家。2007年全市生物產業出口額4.1億美元。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730億元。
杭州基地
特色:目前已形成以生物技術藥物為核心、現代中藥為基礎。現代化學藥物與新型醫療器械協同發展,生物農業形成特色優勢,部分領域居國內領先水平的產業特色。生物產業一直是杭州市重點發展的高技術產業,以醫藥和農業為主體,2007年生物產業總產值約300億元。
建設目標:到2010年,生物產業年產值將達到750億元;到2015年,將杭州建成華東乃至全國一流、面向國際的生物產業基地。

雜誌名稱


《生物產業技術》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雜誌,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的大力支持。本刊立足生物產業,關注技術進步,面向生物農業、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環保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工業生產、市場營銷以及經營管理等環節,宣傳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發布相關技術、生產、市場、產品等信息,幫助企業進行正確的經營管理決策,推動國家生物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應用性和信息性。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內容和企業經營理念,並結合國內實用技術,是一本既能反映國際生物技術發展水平,又能指導和推動我國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嶄新讀物。
重點欄目:專題報道,全方位報道熱點及有前景的生物技術產業化信息,並進行深度分析;新聞動態,介紹世界各國生物技術及產業信息,並對重要信息綜合報道;技術,報道前沿和尖端的生物技術,同時對企業的技術人員開設基礎講座;經營,介紹生物技術產業部分優秀的企業戰略和產業化的市場焦點;人物,刊登產業界產業化的代表人物,包括科研代表和相關經營管理人員。
讀者對象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生物技術產業中負責生產、科研和經營的決策者、中高層技術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的投資商、供應商和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