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顏之亂

中國元朝初年黃金家族成員乃顏所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

乃顏之亂是指中國元朝初年黃金家族成員乃顏所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乃顏為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的後裔、塔察兒之孫,所繼承的分地以今呼倫貝爾地區為中心,控制遼東大部分地區。因元廷為加強中央集權而設置東京等處行中書省,損害了乃顏的既得利益,遂於1287年起兵反叛。元世祖忽必烈聞訊后,親自統率蒙漢兩路軍隊由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征討乃顏。元軍在撒兒都魯(今內蒙古奈曼旗南)擊敗乃顏軍前部,進逼其遼河上宮帳。乃顏軍號稱十萬,以車環衛為營,與元軍激戰。忽必烈以步兵持長矛,加用火炮攻擊,大敗乃顏軍,並處死乃顏。1292年,乃顏餘黨哈丹被最終平定。乃顏之亂后,元朝正式設置遼陽等處行中書省,作為東北地區最高行政機構,強化了對當地的統治。

歷史沿革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以後,一面對外擴張,一面大行分封黃金家族成員,他的兒子多被封於中央兀魯思的西面,稱為“西道諸王”;弟弟則多被封於東面,稱為“東道諸王”(蒙古語稱諸王為“可兀惕”)。諸王享有很大的權力,不僅坐擁食邑人民,還能在封地內生殺予奪,威福自專。鐵木哥斡赤斤以成吉思汗幼弟的身份,頗受寵信,“延之上座,其子亦令位諸皇子之上。車駕西征,命以本部兵居守漠北,遼東、高麗軍國重事咸受其節度。及成吉思汗末年,遼王薛闍撤藩,遼左之地,命斡赤斤鎮守,其權勢益重”。斡赤斤封地的中心在今呼倫貝爾一帶,其所獲封地佔了東道諸王近半數,影響力逐漸遍及整個遼東地區。窩闊台死後,斡赤斤企圖用武力奪取汗位,被貴由處死,但是他家在遼東的勢力,似乎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很大挫傷。蒙哥死後,塔察兒率先推戴忽必烈為汗,獲得忽必烈的信任,因此成為東道諸王之長。塔察兒甚至派人到高麗收拾民戶,擅自管領。乃顏為塔察兒之孫,斡赤斤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到他在位時其家族已臻於全盛。
從斡赤斤到塔察兒再到乃顏,其家族勢力的擴張不能不與蒙古大汗產生矛盾,特別是忽必烈繼承蒙古帝國汗位以後,遵用漢法,立國中原,建大元國號,引進中央集權制度,極大觸犯了包括乃顏在內的蒙古貴族的既得利益。至元五年(1268年),西道諸王海都等掀起大規模叛亂,忽必烈一直不能將其平定。乃顏與海都“潛與通謀”,反狀日益明顯。北京宣慰使亦力撒合察其有異志,秘密奏請防備。鑒於治理遼東政事的宣慰司“望輕”,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元廷罷山北遼東道、開元等路宣慰司,將遼東的地方行政機構升格為東京等處行中書省。東京行省雖然不到半年就撤銷了,但卻導致“東路諸王多不自安”,成為誘發乃顏之亂的契機。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四月,乃顏聯合成吉思汗弟哈撒兒后王勢都兒和合赤溫系諸王哈丹禿魯乾等舉兵反元。元朝中央政府與東道諸王之間的戰幕就這樣挑開了。

歷史經過


世祖應戰
針對乃顏之亂,忽必烈早就有所準備和行動。曾派伯顏等人窺覘乃顏動靜,掌握了叛軍活動的可靠情報。同時又下詔“馳女真、水達達地弓矢之禁”,並以其“連歲飢荒,移粟賑之,仍盡免今年公賦及減所輸皮布之半”,力圖緩和東北土著的不滿情緒,拆散其與叛軍的聯合。故當乃顏發難的消息傳來后,忽必烈從容部署,立即籌辦征討事宜。他一方面調兵遣將,“以不魯合罕總探馬赤軍三千人出征”,作為平叛的先遣隊伍;另一方面,由於蒙古軍與乃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忽必烈聽取葉李、伯顏等人採用漢軍的建議,驛召左丞李庭至上都,統諸衛漢軍一起出征。同時,積極整頓內部,遣也先傳旨諭北京等處宣慰司,凡錄乃顏所部者禁其往來,以防止潛在的叛軍進行活動。又派人打入敵方,派阿沙不花等遊說諸王,“納牙悅許之,於是諸王之謀皆解”,有效地瓦解了叛方的同盟。
進剿乃顏
在這一切就緒后,忽必烈於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自上都出發,其統率之軍隊為博羅歡麾下之五部軍前鋒和李庭所部漢軍,另有玉昔帖木兒所率軍隊分道並進,六月三日抵達撒兒都魯(今內蒙古奈曼旗南)。元朝官軍在這裡先後與叛王將領黃海、塔不台遭遇。叛軍號稱十萬,實則六萬,元軍在數量上居於劣勢,忽必烈卻乘象輿貿然臨陣,企圖以大汗之氣場威臨叛軍,使其自動投降。但叛軍強弓勁射,全力攻擊象輿。忽必烈被迫下輿乘馬,並以漢軍前列步戰,迷惑叛軍。塔不台懼中伏引退,忽必烈採納李庭之建議,組織敢死隊於夜晚炮轟叛軍陣地,結果叛軍大亂,倉皇敗退。元朝詩人王惲對這次戰役描述道:“橫空雲作陣,裹抱如長城。囂紛任使前,萬矢飛攙槍。我師靜而俟,銜枚聽鼙聲。夜半機石發,萬火隨雷轟。少須短兵接,天地為震驚。前徒即倒戈,潰敗如山崩”。
隨後,另一支平叛軍隊即玉昔帖木兒所領的蒙古軍與忽必烈的大部隊會師。李庭欲率漢軍追擊乃顏,被忽必烈阻止。這時候,乃顏已東撤到大興安嶺西側的不里古都伯塔哈(蒙語borgutuboldagha,譯言“有鷹的孤山”)。元軍在玉昔帖木兒指揮下追蹤乃顏,以求與之決戰。玉昔帖木兒以欽察將領玉哇失為前鋒,突騎先登,陷陣力戰,以後軍繼之。叛軍潰散,乃顏出逃,至失列門林之地為元軍生擒。忽必烈立即處死了乃顏。據馬可波羅說,乃顏是按照蒙古人處死貴族時不見血的傳統來受刑的,即經捆綁后裹進氈毯,然後被反覆拖曳拋甩,受簸震至死。其妻也被處死,兩人屍體被仍進河裡。一般認為這條河是西拉木倫河
掃蕩餘黨
乃顏雖被擒殺,但其餘黨勢都兒、哈丹等仍在活動。玉昔帖木兒領軍又折回哈拉哈河,掃蕩呼倫貝爾草原。元軍溯亦迷河(今伊敏河)而上,北至海剌兒河(即海拉爾河),又東逾大興安嶺北端蒙可山,追剿乃顏殘眾至嫩江。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九月,玉昔帖木兒師還。忽必烈本人在元軍擒殺乃顏時,已從哈拉哈河逾大興安嶺緩緩東行,此後即經由遼東班師。
元軍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的軍事行動雖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未能完全鎮壓東道叛王。逃竄到嫩江、黑龍江地區的合赤溫系諸王哈丹禿魯干,索性以該地為其新地盤,率余部繼續與元廷相對抗。

歷史結果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忽必烈命皇孫鐵穆耳(即後來的元成宗)、大將玉昔帖木兒再度出征。戰火從大興安嶺山麓一直延燒到高麗境內。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哈丹在鴨綠江源兵敗自殺,元朝才最終撲滅乃顏之亂的餘燼。

歷史影響


乃顏死後,參加叛亂而為元軍俘虜的斡赤斤后王部眾多被籍沒,有些還被強行徙置江南,東道諸王勢力大衰。元廷還在“乃顏故地”立肇州城(在今黑龍江肇州西南、松花江畔),遷西北吉里吉思等部東居,又組織當地各族部眾在該地區開墾。但是,未直接參與叛亂的斡赤斤系諸王所部,並沒有被元廷全部褫奪。塔察兒長子乃蠻帶(乃麻歹)還率部參加了乃顏死後元軍討伐哈丹禿魯乾的戰爭,故他被允許繼承斡赤斤后王之位,並在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受封為“一字王”壽王兩都之戰中的遼王脫脫即是其孫。另一方面,元廷利用乃顏之亂的機會,強化了東北與中原的交通聯繫,並設立遼陽等處行中書省,正式將東北地區置於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強化了對當地的統治。

歷史逸事


馬可波羅自稱參與過忽必烈親征乃顏的戰鬥。據他記載,乃顏舉兵反元時,曾將十字架徽記標上自己的戰旗,在他的軍隊中有大量基督教信徒。元趙世延《應昌路曼施山新建龍興寺記》述及忽必烈出征乃顏之事時,謂乃顏“離佛正法”。另一則漢文史料也提到“叛始由惑於妖言,遂謀不軌”。當時蒙古人中信奉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的人數相當多。因此,所謂“離佛正法”的“妖言”,在這裡很可能就是指的被乃顏利用來進行反元動員的景教。
乃顏為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後裔、塔察兒之孫,所繼承的分地以哈剌哈河(今哈爾哈河)為中心,包括遼東大部地區。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因不滿元廷置東京等處行中書省,加強對其控制,起兵反叛。忽必烈聞訊后,派伯顏率軍進駐和林(今蒙古哈爾和林),切斷其與叛王海都的聯繫。隨後,忽必烈親自統軍由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征討乃顏。元軍在撒兒都魯(今內蒙古奈曼旗南)擊敗乃顏軍前部,進逼其遼河上宮帳。乃顏軍號稱十萬,以車環衛為營,與元軍激戰。忽必烈以步兵持長矛,加用火炮攻擊,大敗乃顏軍,並俘斬乃顏。次年,其餘黨被最後平定。
乃顏之亂
乃顏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