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火把節

涼山彝族的祭祀性節日

涼山火把節其中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比賽摔跤。思惹阿比戰敗後上天撥弄是非,天神大怒,於是撒下眾多害蟲糟蹋莊稼,糧食顆粒無收,民不聊生。於是,英雄俄體拉巴率領人們點燃火把驅蟲除害,最終戰勝了天神。另一種傳說:天神恩梯古茲派嘍羅到人間收取苛捐雜稅被殺后,為報復放出害蟲禍害人間。俄體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燒害蟲以保平安,雖說法不一,但各地過火把節的時間是相同的,為每年的農曆(陰曆)六月二十四日。

2020年7月14日,鑒於當前疫情的嚴峻形勢,涼山全州範圍內暫不舉辦火把節等大型節慶活動。

節日由來


彝族,中國四川西部一個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萬,居住在6萬餘平方公里的大小涼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這片有悠久歷史、古老文化、神奇傳說的土地上,到今天還保留著最古樸、最濃烈、最獨特的文化傳統。火的民族、火的子孫,祖祖輩輩崇火、尚火、戀火的彝族先民認為火是生命的起點,火也是生命的終結。
火把節是涼山彝族一年一度傳統的重大祭祀性節日。但最初不過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來驅蟲辟邪、祈盼豐收的民間習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歷史進程中,這種習俗逐步演變成今天的民間文化體育節日。為了歡度人戰勝神這一偉大的勝利,人們相聚一個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壩(如今稱火把場),狂歡三天三夜。饞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著吃過節的砣砣肉,愛美的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過歡樂的火把節,每當節日來臨,彝家山寨便忙碌起來,姑娘趕縫新衣彩裙,小夥子馴馬、摔跤躍躍欲試,阿衣抱著雄雞山野覓食;好鬥的公牛不勞而獲還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待遇。
涼山火把節
涼山火把節

起源傳說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於每年農曆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有關火把節起源的記載和傳說有數十種,內容豐富,優美動人。其中較為普遍的幾種說法是:
一、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啰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二、書倫撰修《西昌縣誌》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回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戶所松焉。燎長丈余,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誌。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余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杯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
三、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節日習俗


按彝族的傳統習俗,火把節要過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邊殺豬、宰牛、打羊分肉;婦女在家忙著煮蕎饃、磨糌粑面,準備以後兩天的熟食,這一天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每家要殺一隻雞,察看雞舌雞膽、雞股以占卜來年的吉凶,並燒雞祭祖,祈盼闔家平安、牲畜興旺。第二天,四鄉八部的人們穿帶節日的盛裝從方圓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湧向青山環抱的火把場。這天的活動可謂精彩紛呈,傳統項目有鬥牛、賽馬、斗羊、摔跤、鬥雞、爬桿、搶羊、射擊、賽歌、選美、賽衣、老鷹捉小雞、跳“朵樂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
涼山火把節
涼山火把節
活動極富原始情趣和鄉土氣息。第三天繼續前一天未完的活動。太陽映紅了天邊,他普牽著獲勝牛,阿衣抱著不敗的雄雞,小夥子簇擁著“火把美女”、阿米子緊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點燃用蒿枝或細竹紮成的火把舉行神聖的“送火”儀式。火把節萬眾歡騰的高潮來臨,彝家男女老少高舉心中的火把,歡慶豐收,祈禱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節是大小涼山彝族人的“狂歡節”,是阿哥阿妹男歡女愛的“情人節”。明代文人楊升庵對火把節狂歡之夜的盛況先讚嘆不已,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詩句:“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彝族諺語形容火把節為:“苦什”(過年)是嘴巴的節日,“都則”(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
火把節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數涼州布拖普格兩縣,它們是涼山火把節的中心,被譽為“火把之鄉”。兩縣除縣城過火把節外,布拖縣還有拖覺鎮、依蒙鎮;普格縣有西洛鎮、螺髻山鎮,都是極佳的拍攝地。

現代節慶


西昌彝族火把節已和涼山對外開放、促進經貿交流,與國際相接軌,三年一屆的"涼山國際火把節"為這一傳統佳節染上了新時代的風采,賦予了新的內涵。

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著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彝族火把節"選美"活動既保留原有的風格特色,又在繼承發展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選手著平時生活裝,又著舞台裝,充分顯示彝區各地服飾特色,色彩紛呈,種類繁多,尤如服飾展示會,讓人耳目一新。
為了賦予彝族火把節"選美"文化新的內涵和時代氣息,使這項活動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2004年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選美"活動,為了調動觀眾參與,專門設立了最美的觀眾獎,使八方來客也能在場上一展自己風采。同時,不僅有專家評委選出的美女、美男,在場的觀眾也有機會投上一票,讓鮮花成為觀眾的代言人,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美女和美男。

鬥牛

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好不風光。

斗羊

斗羊比賽有一種幽默感和滑稽感。兩隻公羊旁若無人高昂著頭顱跚跚而來,當發現敵手后飛奔向前,"嘭"的一聲隨即分開,無事一般。如此再來幾次,斗到最後,兩隻羊在昏頭昏腦的情況下挨挨擦擦,握手言和,不分勝負,真是別有一番風趣。還有賽馬、鬥雞等全是雄性力的角逐,是民族內在活力的勃發,是進取的火與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強與聰敏的雕塑。

活動提示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涼山彝族火把節一年一屆,其主會場一般設在普格縣或布拖縣,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設分會場,其選美活動中評選出的美女一般來自於美姑縣
2020年7月14日,四川日報從涼山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獲悉,鑒於當前疫情的嚴峻形勢,涼山全州範圍內暫不舉辦火把節等大型節慶活動。

時間提示

涼山火把節
涼山火把節
火把節的傳統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但由於地方不同,在此時間的前後都是正常的。可以輪流拍攝各地的火把節。布拖、普格兩縣過火把節大體的規律是:布拖縣為公曆的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依蒙鎮、拖覺鎮先過,縣城最後過。普格縣為公曆的八月六日至十四日,也是西洛鎮、螺髻山鎮在前,縣城在後。

交通提示

航天城西昌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布拖、普格兩縣及鄉鎮的轉乘站。到西昌的交通十分方便:成都、昆明均有航班往返西昌;成昆鐵路、108國道途經西昌,如提前到達西昌還可以參觀50公裡外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長征三號”捆綁火箭在此發射升空。西昌附近還有邛海、瀘山、土林可供拍攝。西昌至布拖縣104公里,中巴客車半小時一班,票價20元。依蒙鎮現無航班。布拖縣城至拖覺鎮23公里有班車。西昌至普格縣76公里,中巴客車20分鐘一班,票價15元。螺髻山鎮位於西昌至普格縣中段。普格縣至西洛鎮41公里,有班車往返。西昌至普格縣、布拖縣城為路狀極好的黑油路。

特別提示

1、鬥牛賽馬驚險刺激,但不宜近攝,以免發生意外。
2、涼山的紫外線強,易灼傷皮膚,最好穿長袖襯衫,戴遮陽帽或在面部、手臂塗抹防晒膏。
3、帶雨傘或保護照相機的防雨套。
4、特別注意器材不離身,拉緊攝影包拉鏈,否則會給順手牽羊者機會,作者便有深刻教訓。
5、火把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各種服飾、銀飾五彩繽紛,做工精巧,讓人美不勝收。所以,多帶膠捲終為上策。

飲食提示

涼山彝族的飲食文化,包含了整個彝族人的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的內涵。特色菜有砣砣肉、酸菜雞、薺面煎饃、洋芋酸菜等,其特殊的製作工藝和飲食方法受到人們青睞。除以上傳統菜肴外,多為四川風味——麻辣,為預防水土不服,需帶氟哌酸黃連素止瀉藥,或用餐時食用大蒜消毒。
火把節三天的活動為上午10點後到下午4點后結束,影友不妨買些乾糧、礦泉水做午餐充饑解渴。早晚的黃金時間可拍攝盛裝趕節和婦女梳妝的鏡頭。涼山的包穀酒、薺麥酒、桿桿酒是採集高山天然藥材配製酒麴釀造的,醇香溢人。彝族人視酒為食品之首,有“無酒不成席”之俗,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面對好歌、好酒,影友切不可貪杯,否則,將會因圖好吃好喝而痛失好作品。
住宿提示:
布拖、普格兩縣都有賓館。縣委、政府有招待所和私營旅館。火把節期間住宿較緊,可提前聯繫。住宿30元到280元不等。鄉鎮也有招待所、旅館,但價格偏低,衛生條件不及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