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自流井的結果 展開

自流井

四川自貢市市轄區

自流井區地處四川省自貢市中心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位於四川盆地南部淺丘地帶,處於自貢市中東部,東鄰沿灘區衛坪街道、興隆鎮、永安鎮,南與沿灘區富全鎮、貢井區蓮花鎮、宜賓市敘州區接壤,西鄰貢井區長土街道、建設鎮、橋頭鎮,北與大安區鳳凰街道、和平街道接壤。2019年末,全區總面積154.99平方公里,轄9個街、3個鎮。年末人口36.69萬人。

歷史沿革


自流井區原屬富順縣。民國28年(1939年)因鹽設市,富順縣第五區全部劃歸自貢市,其中桐壋、長丘二鎮即為今日自流井區。民國31年(1942年),桐壋鎮改為自井鎮。民國33年(1944年)改鎮為區,自井鎮改為第一區,長丘鎮改為第二區,直至自貢市解放。
1950年3月,一、二區合併稱一區。
1953年命名為自流井區,所轄紅旗、永勝、世平、鞏固4個鄉合併為紅旗、永勝兩個鄉;6月,兩鄉划郊區管轄,自流井區成為純城市區。
1957年1月,大安區合併於自流井區,1960年兩區又分設。
1960年6月,和平、鳳凰和紅旗3個公社先後劃歸自流井區。
1979年7月,和平、鳳凰和紅旗公社劃歸大安區,自流井區再次成為純城市區。
2005年8月1日,仲權鎮、榮邊鎮、高峰鄉、舒坪鎮、農團鄉、漆樹鄉、紅旗鄉劃歸自流井區管轄,從此結束純城市區歷史。
2005年8月9日,自貢市委、自貢市人民政府決定,在新的行政區劃實施后,由自流井區政府將所轄紅旗鄉成建制委託高新區管委會管理。
2006年5月21日,經自貢市人民政府批複同意自流井區設立丹桂街辦事處、學苑街辦事處,同時明確兩街辦事處由自流井區人民政府委託高新區管理。
2012年12月1日,根據自貢市人民政府決定,自流井區將高峰鄉整體託管給高新區管委會管理。
2019年9月,經川府民政〔2019〕6號批複,撤銷農團鄉、漆樹鄉,設立飛龍峽鎮;撤銷紅旗鄉,由沿灘區衛坪鎮楊公橋村和東湖、紫景、楊公橋3個社區及原紅旗鄉剩餘區域,設立紅旗街道;撤銷高峰鎮,設立高峰街道;撤銷舒坪鎮,設立舒坪街道。
自流井
自流井

地理環境


地形

自流井區位於四川盆地南部淺丘陵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北低,境內無大山。

氣候

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春早、夏熱、秋雨、冬暖,雨量豐富集中,無霜期長,平均達323天,陰天多,濕度大,霜雪少,熱量充足,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7.9℃。極端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2.8℃,2005年總降雨量795.9毫米。

水文

旭水河、威遠河在區境西北雙河口匯合后稱釜溪河,河水由西向東蜿蜒流經區內,最後匯入沱江,平均天然流量為42.25立方米/秒。釜溪河是沱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也是穿越自貢城區的唯一河流,被稱為“自貢的母親河”。由榮縣的旭水河和內江市的威遠河在自貢城區上游雙河口匯成幹流,於富順李家灣匯入沱江,全長73.2公里。

自然資源


境內有大量天然氣資源和滷水資源,中國最早進行大規模開採的氣田就在境內,滷水資源中除含有大量氯化納外,還有硼、鉀、碘、鋰、鍶、銣、銫等30多種化學元素,為鹽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此外,還有岩鹽,型砂等可供開採。
自流井區天然氣儲量豐富,供應充足。自流井區氣候屬東亞季風環流控制範圍,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自流井區平均氣溫17.5℃—18.0℃,日照1150—1200小時,降水1000—1100毫米。
自流井區有大量的滷水資源。滷水資源中除含有大量氯化鈉外,還有硼、鉀、碘等30多種化學元素,為鹽業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此外,還有岩鹽、型砂等可供開採。
自流井
自流井

礦產資源

自流井區屬礦產資源貧乏地區,僅有頁岩、地下水、礦泉水和砂石等少量資源。因環保、發展規劃等因素,區現有礦山企業1個,自貢煜特建材有限公司龍家坡頁岩(區級頒證),為磚瓦用頁岩開採礦山企業,頁岩礦剩餘儲量30.41萬噸。

動植物資源

自流井區屬亞熱帶常闊葉林地帶,主要喬木植物有馬尾松濕地松桉樹、楊樹、樟樹榕樹青岡、楠木、香椿、慈竹麻竹楠竹、柑橘、桃、李、梨、櫻桃、枇杷等,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有黃荊、花椒、槐、桑樹、油茶、茶、杜鵑等。自流井區野生動物主要有兩棲動物5種,隸屬1目3科類;爬行動物10種,隸屬於1目3科;鳥類22種,隸屬9目17科;獸類6目7科15種。主要種類有:松鼠、花面狸、野兔、梅花鹿、蝙蝠、野鴨白鷺、野雞、虎斑山鳩、畫眉家燕、老鷹、貓頭鷹、蒼鷺、青蛙、多種蛇類等。

濕地資源

自流井區濕地類型包括河流濕地(永久性河流)和人工濕地(庫塘)。面積在8公頃以上的濕地斑塊共7個,濕地總面積369.08公頃,其中永久性河流濕地2個,分別為釜溪河和旭水河,屬於沱江流域,總面積為202.23公頃;庫塘濕地5個,分別為:榮邊鎮尖山一號水庫、榮邊鎮尖山二號水庫、仲權鎮豹子溝水庫、仲權鎮黃家水庫和原農團鄉飛龍峽水庫,飛龍峽水庫為新增濕地斑塊,積共166.85公頃。濕地植物主要優勢種有鳳眼蓮喜旱蓮子草、大薸、蘆葦、睡蓮、蓮、鱧腸、浮萍等。

行政區劃


自流井區轄9個街道3個鎮,自流井區人民政府駐丹桂北大街288號。
自流井區行政區劃
地名區劃代碼居(村)民委員會政府駐地
五星街街道510302001·高山井社區·天花井社區·珍珠寺社區·黃桷坪社區·磨子井社區·新民街社區五星街108號
東興寺街道510302002·鍾雲山社區·新華路社區·檀木林社區·鹽店街社區·三八路社區·鴻鶴壩社區·解放橋社區·毛家壩社區·雲井社區仁和路77號
新街街道510302003·龍鳳山社區·小橋井社區·富台山社區·大缺口社區臨江路41號
郭家坳街道510302004·光大街社區·大來井社區·核桃灣社區·火井沱社區·大灣井社區·鹽都山水社區郭家坳路93號
丹桂街道*510302005·丹桂社區·春華社區·梨園社區·方沖社區·桂花社區·銀樺社區·交通苑社區·明珠社區·綠盛社區華園街258號
學苑街道*510302006·白果社區·謝家壩社區·鄧家壩社區·英祥社區·南苑社區·新匯社區·龍城社區·金海社區·泉井社區學苑街28號
舒坪街道510302007·舒家垇社區·丹陽社區·柏林村·磨刀嶺村·上陽村·白果村·水口村舒坪路18號
紅旗街道*510302008·大岩社區·景湖社區·悅景社區·西湖社區·楊公橋社區·東湖社區·紫景社區·和景社區·大灣社區興川南街255號
高峰街道*510302009·華景社區·燊海社區·景苑社區·御景社區·勝景社區·國湖社區·御雅社區·龍神社區·考舉社區·高峰村·雙院村·羅沖村·肖家村龍匯南街468號
仲權鎮510302101·雙石鋪社區·德銘社區·全勝村·永勝村·宏偉村·百勝村·銀河村·建設村·竹元村·群光村·仲權村上場街8號
榮邊鎮510302103·靈官殿社區·干塘村·大山村·桂花村·雨潭村·尖山村團結街1號
飛龍峽鎮510302104·俞沖社區·觀音閣社區·星星村·楊柳村·丁香村·星火村·紅岩村·東升村·東風村·草堂村·新國村俞沖市街144號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自流井區總人口206060人,其中:五星街街道57993人,東興寺街道76137人,新街街道27247人,郭家坳街道44683人。2005年人口330064人。2010年總人口35萬人。
2021年6月7日,自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自流井區常住人口為481981人。

經濟


綜述

自流井區區工業企業按行業劃分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及裝備製造業(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6﹪)、農副產品加工業(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6﹪)、材料與包裝工業(合金、玻纖、包裝、電碳、防水、建材等,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化工、能源產業(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27﹪)幾個門類。其餘分散布局的產業門類之和,僅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
2012年自流井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5億元、增長11.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6052萬元、增長20.1%;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億元、增長25%;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億元、增長26.7%。

第一產業

2010年末自流井區累計發展稻田綜合水產養殖10000畝、水果9000畝、花卉2000畝,形成了生態園林、環城花卉、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優質花椒、畜禽水產等6大特色農業產業帶。2010年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各類種養大戶實現銷售收入近3億元,輻射帶動農戶2萬餘戶,助農增收3500萬元。
2012年,農業增加值完成3.6億元、增長4.5%。

第二產業

自流井區工業歷史悠久,轄區內有全國三大鍋爐生產企業之一的東方鍋爐集團公司,有西部最大的綜合型化工原料生產基地昊華西南分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和九鼎、雄飛、英祥等知名地方民營企業集團。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戶,16戶重點企業主營業收入超億元。建設工業集中區,規劃總面積4.29平方公里,累計投入2.6億元,基本形成1平方公里建成區。
2012年,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9億元、增長25%;建築業增加值完成13億元、增長16%。

第三產業

2010年末,區屬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3.1億元,服務業增加值達到76.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6.7億元,全區商業網點近1.2萬個,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75%。2010年末服務業增加值為76.58億元。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0億元、比2011年增長17%,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00.2億元、增長12.5%。

文化


風土人情

氣勢壯觀、規模宏大,燈景交融,是自貢燈會的總體特色。
牛與自貢古鹽場
說起自貢千年鹽史,不能不提到牛。
民間是這樣形容當年的自貢,“山小牛屎多,街短牛肉多,河小鹽船多,路窄轎子多”,這其中兩多都與牛有關,這反映了牛在當時鹽場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說牛興場旺、牛亡場衰,一點也不為過。
過去自貢鹽場鹽業生產的主要動力就是役牛,它在推水和馱運等作業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一般情況下自貢鹽場的牛常年保持在3萬頭左右,據記載在鹽業鼎盛時期的役牛達10萬頭之多,其單位面積內牛的密度絕對可以稱得上全國之最。後來發展和改進了汲鹵機車,牛力推鹵才得以逐漸減少。
自貢鹽場有許多圍繞牛而興起的行業。如專門負責給牛治病的牛醫、牛市上的掮客牛行戶。另外還有購買牛隻專門代為井主包推井鹵和打撈井內器物的牛推戶,這些牛推戶大都具有較為專門的技術和工具。還有一個以牛為原料的行業就是專門製造牛骨、牛角器皿的行當,因其製造工具為腳踏車的手拉車,老百姓又叫他們為“車車鋪”。這些以牛為原料的行業在自貢極為發達,可以說牛也解決了許多人的生計問題。
自貢因牛多,以牛為原料的一些東西也就成了自貢的特產,並且圍繞著牛也產生了其它地方所沒有的一些獨特現象,耐人尋味,可以說牛滲入了自貢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貢有的地方叫做牛屎山或牛屎巷的,人們一看便知那裡的牛肯定多;有的專門被請來踩踏牛屎作牛屎粑的零工被喚作牛屎客;另外,人們把那些不學無術、妄自尊大的紈絝子弟叫做牛屎公爺。過去自貢地區柴薪昂貴,人們把牛屎作成牛屎粑,幹了以後作為燃料;將牛屎潑在山坡草地上,春天草壩上會生出一種菌子,吃起來非常鮮美,被叫作露水菌。另外自貢以牛肉為原料作的菜也非常有名,如“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火爆黃喉”,“粉蒸牛肉”等。

土產特產

自貢調味鹽
自貢調味鹽是在優質自流井井鹽基礎上,製成的各種味道的調味品,是鹽作為調味品的一大發展,一投放市場就受到消費者好評。自流井的鹽,天下井鹽最佳,得天獨厚,堪稱珍寶。而自貢的調味鹽,又是自貢深厚鹽文化的結晶和發展。
自貢竹絲扇
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自貢竹絲扇是中國工藝品中的一顆明珠,扇面為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它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膩,恍若織錦。
牛佛烘肘
牛佛烘肘是川南古鎮牛佛的名廚在川味烘肉的基礎之上研製而成,故取名為牛佛烘肘,早在清康熙年間就是宮廷貢品,產品具有色澤棕紅、味鮮回甜、鹹淡適度、肉質粑嫩、香氣濃郁、肥而不膩的獨特風味,適宜不同年齡人士食用,是賓宴是不可缺少的佐餐佳肴、饋贈之佳品。

交通


自流井區是自貢市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政府所在地。國家高速G85銀昆高速公路內昆鐵路過境,交通十分便利。
自貢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便利的公路、鐵路、航空、水路通道和交通網路。鐵路通達全國,經內昆鐵路可直接抵達東南亞各國。自貢市距成都市269公里,可乘火車(需5小時)或汽車(需3小時)到達。從重慶去距離也相差不多亦通火車或汽車,快車5個小時可達。
在四川省公路網中,有三條省道通過自貢市,也是川雲中路、內峨路、省道207(資中威遠-自貢-瀘州)、省道305(隆昌-富順-自貢-井研-雅安)等高速公路的交匯處。自貢平均每平方公裡面積有公路33.52公里,所有的鄉都通了公路。從高速公路北上成都、東至重慶僅需兩小時,至周邊內江、樂山、瀘州、宜賓等地市也有國家二級公路連接,便利快捷;縱橫交錯的市區幹道使自貢城區交通通暢舒適。自貢市內公共交通線路通客車里程2233多公里,長途客運可達重慶、成都、昆明等省內外各地。
此外,水運釜溪河環繞市區南流匯入沱江,通航里程489公里,300噸級船舶可直達長江。

社會


十一五”期間,自流井區財政用於民生工程支出11億元,年均增長37.75%,2010年支出達4.4億元,比上年增長65%,佔一般預算支出的80%。教育優先,新、改建中小學校舍2.3萬平方米,自流井區被列入全國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全省5個試點區縣之一,被評為四川省首批教育工作先進區縣。
2010年,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被民政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區。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旅遊


截至2013年,自流井區有文物景點20餘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個。其中,在轄區內有國家級文保護單位西秦會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爺廟;有自貢鹽場歷史中最古老的、井口最小的鹽井“小橋井”;有清代精品建築之一的“桓侯宮”;有具園林之景的優美建築“涵院”;馮玉祥將軍的題詞“還我河山”石刻。
境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文物點328處。
西秦會館
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為清代陝西籍鹽商集資修建的同鄉會館,遍布會館的精美木雕、石雕、彩繪、泥塑為建築群落增添藝術魅力,現作為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館內鹽業歷史展覽,以其獨特而眾多的史籍、文物、實物、雕塑、模型、圖表、幻燈、錄像等,再現四川井鹽生產技術的演變發展和鹽工的勞動、生活。
王爺廟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人稱“釜溪第一樓”,是一座精美的清代中期建築,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現存戲樓為省內不多見的川劇舞台,既是古建築珍品,又具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
桓侯宮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張飛廟、張爺廟,為舊時屠宰行業會館,與西秦會館同為清代鹽場繁榮時期眾多精美會館建築中僅存的兩顆明珠,張爺廟已規劃為自貢民間工藝美術博物館址。
彩燈公園
位於石塔後山坡,林木蔥鬱、碧波清盪,環境美麗。享譽中外的歷屆“自貢燈會”都在園內舉辦。園內建有全國唯一的“中國彩燈博物館”。
龍鳳山公園
山石嶙峋,林木蔥鬱,游道曲徑通幽,亭閣、雕塑掩映於綠樹叢中,是釜溪河綠帶上清幽、古樸、典雅、靈秀的一方美玉,是人們鬧中尋幽、休憩的好去處。有集山、水、樹、廟、井、人工瀑布、古道、民居等要素於一體的張家沱精品景觀地段。
水涯曉渡
四周取青石作便道,輔之以風車草植物,相鄰民房按川南民居風格修葺一新,整個景觀與釜溪河水融為一體,漁舟唱晚,遊人留戀,甚是愜意。
自流井老街
整舊如舊,再現昔日風貌,與濱河現代建築遙相輝映,既古樸又典雅,老街民俗風情濃厚,商氣生意興隆。享譽中外的自貢扎染、剪紙、龔扇和自貢名小吃等全部入駐。
境內飛龍峽風景區是國家AA級自然生態旅遊風景區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擁有全市中心方圓20平方公里內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水庫面積26餘公頃,庫容量264萬立方米,森林面積3200公頃。
尖山農團風景區
四川省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位於貢井榮邊鎮(2005年6月15日,國務院批准調整自貢市部分行政區劃:將沿灘區的仲權鎮、舒坪鎮、高峰鎮、農團鄉、漆樹鄉和貢井區的榮邊鎮劃歸自流井區管轄)境內,一般海拔400-480米之間,方圓287公頃。
內(累)柴口
內(累)柴口又名匯柴口,官書上名叫柴市口。在自流井張家沱南岸,向左經一石板路走到山頂就是內柴口,是清代進入自流井的要隘。此地形成較早,據說要早於“自流井”。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2021年3月18日,被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財政廳公布為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市、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