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川鎮

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下轄鎮

大肚川鎮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東經130°50'35"--131°18'00",北緯43°25'28"--44°03'32"。全鎮南北長72公里,東西寬27.2公里,轄區總面積1,182平方公里。東部與三岔口鎮相鄰,南部與吉林省琿春市相接,西部與老黑山鎮道河鎮相連,北部與東寧鎮為鄰。

行政區劃


大肚川鎮
大肚川鎮
大肚川鎮轄14個行政村:大肚川村、團結村、浪東溝 村、李家趟子村、勝利村、太陽升村、煤礦村、新城溝村、老城溝村、鬧枝溝村太平川村西溝村石門子村、馬營村。

地理環境


五味子
五味子
境內整個地勢由南向北,由西向東 逐漸傾斜,屬於長白山系老爺嶺支脈太平嶺東麓,平均海拔462.8米;有三岔河(9.6公里)、暖泉河(12.8公里)、小烏蛇溝河(38.4公里)及佛爺溝河(35.2公里)等四條主要河流。全鎮轄14個行政村,11個自然屯,總人口22,122人,其中農業人口19,161人,總戶數6,597戶,其中農業戶5,108戶。除漢族以外,還分佈著朝鮮族滿族等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蘋果梨
蘋果梨
全鎮擁有耕地103,080畝,其中旱田93,510畝,水田9,570畝。林地面積3,565公頃,森林覆蓋率83%,主要樹種有落葉松白樺柞木等,並蘊藏著非常豐富的野 生動植物及山產品資源,珍貴的野生動物有馬鹿野豬、黑熊、狐狸野兔野雞等50餘種;有可利用的經濟植物500餘種,如野生藥用植物山參黃芪平貝母細辛、穿地龍刺五加五味子、芥梗、刺玫果等;山野菜有蕨菜薇菜柳蒿等;還有木耳、猴頭、元蘑松茸榛蘑等食用菌;野果有山葡萄山杏山梨草莓等10餘種。水面1,857公頃,水利灌溉控制面積1.36萬畝,佔總耕地的19%。鎮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石灰石鐵礦石石英石大理石、葉臘石、煤炭等六種礦產品,其中石灰石儲量近4億噸,是本鎮礦產資源中的主導品。全鎮轄區屬季風氣候,無霜期最多為140天,積溫2700攝氏度,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經濟概況


大肚川鎮綜合經濟實力較強。2006年全鎮農業經濟總收入達2.16億元,工業總產值10,300萬元,工業增加值2,902萬元,財政收入580萬元,招商引資完成1,060萬元,人均純收入實現5,318元。成為全縣經濟強鎮之一。
大肚川鎮農業基礎比較雄厚,並具有一定規模。“菌、煙、果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穩步發展,對全鎮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逐年增加。2006年全鎮共發展黑木耳5549萬袋;落實烤煙種植面積6123畝;發展果樹1.8萬畝,蔬菜0.8萬畝;肉牛存欄7940頭,生豬存欄17920頭。
2006年全鎮發展黑木耳5549萬袋,帶動農戶1275戶,總產量達400多萬斤,總收入7100萬元,主要品種有豐收2號、長白山7號、吉林2000、988、延明1號等。由於受國家精品煙政策的影響,烤煙面積由9240畝調整為6123畝。2008年上繳特產稅126萬元,實現總收入591萬元。1997年,投資6萬元創建了東寧縣第一家農村集貿大市場(勝利村果菜批發大市場),推進了大肚川鎮果菜產業的快速發展,1998年在太陽升村建成了全省第一家果樹節水灌溉示範園區,2001年投資90萬元在太陽升村建造了60座鋼鐵焊架大棚,全部實施微噴管理技術,建成了全縣最大的百畝棚室生產示範園區。如今果菜生產已經成為該鎮強鎮富民的支柱產業,每年向市場提供商品果菜2,600萬斤,其中向俄羅斯出口量就達1,200萬斤。年產水果2,500萬斤,成為全縣最大的水果生產出口基地之一,主要品種有蘋果梨、k9、龍冠、123、早酥梨等,其中“天奇”牌蘋果梨已獲國家A級綠標證。克服全國畜產品價格低迷的大氣候影響,全面加強畜禽疫病防控,普及推廣生豬科學飼養和黃牛改良等技術,促進畜牧業穩步發展。2006年,牛存欄7940頭,生豬存欄17920頭,羊1.3萬隻,培育了團結養豬一品村,規模達8000頭。全年畜牧總產值1100萬元。實施“轉移農民,就是富裕農民”戰略,高度重視,全面加強勞務經濟建設,積極採取能人引路、典型引導、技能培訓等措施,2006年,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807人,其中對俄輸出336人,占轉移總人數的12%。實現勞務總收入2501萬元。
工業生產成為該鎮重要的經濟建設支柱。全鎮共有企業19個,形成了一批如木材加工廠、磚廠、石材廠、煤礦、干豆腐廠、保鮮庫、造紙廠、飼料廠等骨幹企業。2006年完成招商引資1060萬元,其中:新城溝干豆腐廠投資額340萬元,新城溝通璽制磚有限公司投資額340萬元,團結村小木加工廠投資額380萬元。東寧縣的兩個大項目,投資額均超過5000萬元的永合礦業和大肚川飼料廠已落戶大肚川鎮,現已完成前期論證及選址工作。這些企業的建成投產運營必將拉動大肚川鎮的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社會事業


愛心捐款
愛心捐款
大肚川鎮的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小城鎮雛形已經形成。投資180萬元興建了鎮中學教學辦公綜合樓,投資200萬元興建了鎮政府綜合辦公樓,爭取上級資金160萬元完成了鎮政府駐地一條主街道的硬化。積極實施亮化工程,2006年投資3萬餘元,在主 街道安裝8盞路燈;鎮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教學環境和教育質量明顯提高。並被評為全縣唯一的市級教育強鄉鎮典型;全鎮14個行政村均有符合標準的村級衛生所,醫療人員隊伍整體素質較高,基本解決了農民就醫問題,自2007年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切實緩解廣大農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重要手段;農村人口素質得到較快提高,生育觀念得到轉變,先後投資117萬元,對鎮村計生服務室進行升級改造,服務能力逐年提高。連續多年被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鎮;投資1117萬元,完成太陽升、太平川、勝利、團結、新城溝、老城溝、煤礦、浪洞溝、大肚川、石門子等村通村公路建設,總長43公里;投資159萬元對自來水進行改造,全鎮均吃上了安全飲用水,自來水入戶率98%;鎮村人均居住面積32.5平方米,全鎮住房磚瓦率98%,街道綠化率94%,有線電視普及率100%,電話普及率80%。
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村太平川村,位於東寧縣西南部,距縣城36公里,有1個自然屯,470戶,1769人,勞動力890個,黨員38名。耕地11268畝,林地1200畝。2007年人均純收入8742元。
自該村被確定為省級試點村后,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和目標要求,統籌規劃,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村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紮實有效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打造黑木耳一品村。實施“一村一品”工程,突出發展黑木耳產業,打造農民增收主渠道,2007年發展黑木耳1200萬袋,帶動人均增收1750元,2008年又擴展至1318萬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20萬元,硬化道路9.5公里,修建2400廷長米的漿砌石邊溝,建成兩座鋼架橋,護村東壩2000延長米,修建100個標準化廁所,擴建200戶新區村民自來水,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提高。提高文化休閑水平。建成包括農民書屋、老年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的村民活動中心,建設了1200平方米包括硬化籃球場和乒乓球場的健身廣場,購置30餘套健身器材。改造村衛生醫療室,完善醫療設施,保障村民享受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改造村小學教室食堂和宿舍,確保學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100%。
2008年,太平川村將通過向上爭取資金和“一事一議”等途徑,重點實施10個項目,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投資50萬元,完成7公里道路硬化;二是投資15萬元,修建3座鋼架橋;三是投資150萬元修建10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增強農民文化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