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悉妮
中國殘疾人女作家
張悉妮,女,作家,兩歲時因一場疾病失聰,父母為給她治病舉家南下深圳。9歲開始發表作品,截止2008年已刊發200多篇文章。14歲時,張悉妮出版了70萬字長篇小說《童言無忌·三國志》,很快就風靡網路。15歲時,她又寫出自傳體長篇小說《假如我是海倫》,該書後來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2007年,她發明的“聰明燈”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專利項目”。
張悉妮,女,90後作家。為深圳大學學生。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少年科學院的院士。曾就讀於東湖中學,任東湖中學風帆文學社主編,張悉妮創業學會會長。她曾多次獲得各種獎項。她有三項發明,其中一項——SEE技術已經獲得國家3C認證,並已開始產業化。2005年8月中國作家協會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深圳市文聯在北京舉行張悉妮作品研討會,引起廣泛反響,她被譽為“中國的海倫”和“文學千手觀音”。
張悉妮擔當“新希望”、“全球華人論壇”、“中華三國在線”三個網站的超級版主,並擔任“中華三國在線”的“三國文藝系”的“班主任”,擁有國內外大批“三國”鐵桿網友,網友跟帖達33萬餘篇。張悉妮同時擔任QQ群“軒轅菜幫”群主,並活躍於該群,受到廣大群友熱烈擁護。
張悉妮還創立了“1+3+X”學習模式,即:運用電腦及其網路學習語數英和其他課程,並在她創立的中學生“張悉妮創業學會”中推廣,幫助同學和網友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她3歲時被確診為雙耳極重度耳聾,是藥物性的永久性失聰,靠媽媽擺舌頭學會說話。在無聲的世界里,學會了認字讀書,用寫作敲開了生活之門。5歲時無意間學會了電腦,上學后總結創立了自己的1+3+X學習模式——運用計算機及其網路、周邊設備的應用系統作業,並在自己的創業學會和網路上推廣,幫助了很多同學和網友,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績。
9歲開始發表作品,14歲出版了風靡網路的70萬字長篇小說《童言無忌三國志》,15歲以自己的生命感悟,寫出自傳體長篇小說《假如我是海倫》,並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成為深圳作協最年輕的會員。
16歲將至,有三項重大發明問世,其中有的已經產業化,有樣品上市。一項是AES汽車追尾預警剎車系統,一項是SEE安全環保節能的直流熒光燈技術及其直流電點亮熒光燈的電子流變裝置,具有無頻閃、無輻射、有效預防近視的功能。
十幾年間,張悉妮從弄懂吹氣與說話的區別開始,學會了正常發音、說話。
當時在廣東打工的張世平讓愛人帶著悉妮來廣州檢查。最終,悉妮被確診為“葯原性神經性耳聾”,聽力只有96分貝。也就是說,打雷的聲音在悉妮聽來相當於蚊子嗡嗡叫。
要任何人接受這樣的現實都是不可能的。“媽媽後來告訴我,她得知這個消息后感覺天塌地陷,我們的生活從此脫離正常的軌道……”
悉妮的聽力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對音樂和玩具的聲音再也沒有了感覺。
“小時候,看到別的小孩嘴一動,大人就滿足他的要求。可我怎麼用力地大叫,爸爸媽媽只用眼睛驚訝地看著我。”悉妮說,“後來才知道,別的小孩嘴動,其實是在說話。我哇哇亂叫,只有自己明白自己。”
這種痛苦一直伴隨著悉妮長大。
悉妮在日記中寫到:“長大了,有時候我想,不如把上帝對我的懲罰調換一下,讓我盲掉吧!這樣,我起碼能夠學習語言,能夠聽得見人類文明的音符!還有的時候,我會乞求上帝拿去我的腿,我的胳膊,我的一切運動的功能,從而能讓文化,這個宇宙生物的奇迹,順利地錄入我的心靈……”
為了給悉妮治病,1993年悉妮的媽媽也放棄了在南陽穩定的工作,舉家南遷到廣東,一邊打工一邊為女兒治療。
第一步,教悉妮發音,可是小悉妮完全不理解聲音的概念,只會無聲地吹氣。後來通過摸索,媽媽掌握了一套辦法。練習發音時,媽媽拿著紙條,一邊發音一邊讓悉妮對著紙條模仿發音,並告訴她紙條動了就是吐氣。
從天亮開始,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教她一次,這樣的訓練一天至少要堅持五六個小時。在無數次的演示后,小悉妮才理解了聲音的概念。
之後是學說拼音。為了讓悉妮發出正確的讀音,媽媽給她模仿口形、擺舌位,悉妮的舌頭經常被媽媽的手指擺來擺去。經過千百次的演練,悉妮終於發出了“啊、喔、鵝”的聲音,並且記住了每個字音的含義,也終於喊出了“爸爸媽媽”。那一刻,爸爸媽媽高興得眼淚流了下來。
5歲的時候,已經認識很多字的悉妮就開始看報讀書了,但是在語言訓練方面一直沒有停下來,她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不斷強化發音的刺激。
藉助調頻助聽器,悉妮基本上可以說話,但仍然聽不清別人的聲音,要和她交流,更多的還需要藉助網路、紙筆。
這些年生活中有多少苦與樂,只有悉妮的爸爸媽媽知道。
那是悉妮還不到五歲的時候,爸爸工廠的兩位叔叔看我抱著書,說這一輩子我恐怕是學不會說話了,更何況讀書。當天晚上,爸爸就拉著我來到工廠的卡拉OK大廳,當著全體員工的面把話筒很堅決地遞給我。
你可能想到我會傻眼,但我一點也沒有怯場,仰望著屏幕上的大字,我把歌詞讀了出來。當時我的聲音那麼稚嫩,那麼美,全場都響起了掌聲。
後來,悉妮在她的長篇小說《假如我是海倫》中寫道:“假如給我三天聽力,第一天我會仔細地聽清母親的聲音!是母親給了我珍貴的生命!然後,我要跑到我的父親那裡去,聆聽這個世界上偉大的雄性的愛的聲音!我的父親不僅和我的母親一起給了我生命,而且還用他辛勤的勞動獲取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養活著我、教育著我、治療著我、康復著我,讓我做一個有用的人……”
“我羨慕課堂上每一隻舉起的手,那意味著它們的主人是健聽的、健談的……唉,那些手是多麼幸福!”
悉妮該上小學了,但所有的學校都不收,因為悉妮沒有當地戶口,何況還是個失聰的孩子。
“媽媽在家先教你好嗎?”悉妮點頭答應了。她們託人買來所有的小學教材和輔助讀物,悉妮可以任意閱讀。
第二年又一個入學的秋天,悉妮有機會進入東莞郊區的鄉村小學,並且直接上了二年級。這時,悉妮的語文閱讀水平,已經達到小學六年級的程度。
“第一次上課我狼狽不堪,媽媽騎自行車帶我去學校,我的腳卻被輪子卡住了,流了很多血,只好一扭一拐地去上學。到學校后我不知道做什麼,看見人家做操,就跟著瞎舞一氣,自己覺得頭暈,別人覺得好笑……”悉妮說。
讓一個失去聽力的孩子和正常人一起上學是困難的。老師們沒有教聾啞孩子的經驗,而且都用廣東話講課,悉妮不懂當地語言,要想聽清他們的講話,只有努力看他們的嘴唇。
由於聽不到同學說話,張悉妮不敢主動跟別人說話。“同學們跟老師說我驕傲不理他們,其實我是聽不清別人說話才不敢主動說話。”悉妮說她經常被人誤解。
為了避免因聽力障礙影響學習,悉妮放學后還要弄清課堂上沒聽清楚的內容,寫完作業,還要在網上自學第二天要講的內容。
但有的時候,誰都幫不了她。比如英語考聽力時,放的是錄音,而悉妮配戴的助聽器是針對人聲設計的,機器放出的聲音她聽到的只是一片雜音。這樣,英語聽力她很難得到分數,但筆試卻拿了滿分。
很快就到了期中考試,悉妮得了全年級第三名。她得以繼續上學。她記得媽媽說:“機會是給你了,能不能把握好,只有靠你自己!”
悉妮真正的轉折是在中學。
深圳市東湖中學校長彭彪至今還記得張悉妮初到學校時的情景。“她一臉陽光,見人就笑。我以為她是內向,不知道她是聾的。”
了解悉妮的情況后,彭校長曾經勸她去特殊學校學習,直至接到悉妮寫給他的那封信。
那封兩千多字的信的題目是《一道難題的啟示》。當時,悉妮的爸爸媽媽執意要讓她在普通中學就讀。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讓她參加了一次入學考試。考數學的時候,悉妮被一道題給難住了。
事後,悉妮以此為題,寫了她在入學考試中遇到一個數學難題,後來如何通過網路,向一位學者求教的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奮力抗爭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彭校長。
“我覺得,她那種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不正是我們學校所弘揚的學習風格嗎!”彭彪說,不屈從命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孩子必定有前途。
“就這樣,憑著校長的慧眼和憐愛,我很順利地進入了東湖中學。這是很多聾孩子做夢都想辦到的!呵呵,我辦到了!辦手續的那一天下午,不,已經是接近黃昏了,我手捧著嶄新的東湖校服,心情是多麼激動啊!啊,多麼完美的下午!校長!校長!為什麼我這麼幸運?!”如今已上高中的悉妮在她的《假如我是海倫》中描寫了這歡快的一幕。
中學的課程多了,悉妮一度有些適應不了,悉妮的班主任王義平老師說,有一次考數學,悉妮的卷子只得了56分,她很激動地跑到老師辦公室,指著分數說:“這不能代表我的水平。”王老師說:“老師也相信這不能代表你的水平,你不要著急,下一次努力。”結果,下一次張悉妮考了80分。
無論小學還是中學,悉妮都享受到了老師的特別關愛。東湖中學校長彭彪說,不少老師上課遇到需要強調的問題時,就會寫在黑板上,然後指給悉妮看。至今,悉妮對他們還一直感激著。
悉妮在她的書中寫到,她一直慶幸自己生活在信息時代里,否則還是一個無聲世界里的聾啞兒。
一個偶然的機會,5歲的悉妮接觸到了爸爸的電腦,還以為這是爸爸買給她的玩具呢。那時她還不會打字,就用滑鼠模仿著爸爸的樣子亂點,當發現了“畫筆”這個程序后,小悉妮立刻被它的神奇迷住了。
“當我不是用筆和顏料,而是用電腦第一次塗鴉的時候,奇迹發生了:小小的我,在短短的幾分鐘里,竟然畫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悉妮說。
接下來,父親往往半夜醒來時,看見女兒悉妮還坐在電腦旁。在電腦的幫助下,悉妮很快學會了拼音和文字,並且學會了盲打。從一開始的塗鴉亂畫,後來慢慢變成了電腦畫。而那時,她不過才5歲。
上中學后,悉妮對電腦的熱愛和悟性被完全開發出來,一步一步通過自學成了電腦高手。東湖中學為她創造條件,建了一個“新希望”網站。如今,悉妮是“中華三國在線”、“新希望”和“全球華人論壇”三個網站的超級版主。其中,“中華三國在線”擁有大量的網友。
悉妮獲得過20多個電腦技術類的獎,《我所看到的世界》電腦作品被選入廣東省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她製作的flash動畫《童言無忌三國志》預告片和《我心中的深圳國際兒童藝術節》在首屆深圳文博會中放映。
因為有了電腦,悉妮還創立了她自己的學習模式“1+3+X”,並在她創立的中國第一個中學生創業學會中推廣,幫助了很多同學、網友,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績。
東湖中學的彭彪校長說:“張悉妮不但利用網路自學、創作小說,還經常在網上做‘義工’,教別人如何上網,特別是有好幾位思想脆弱甚至有自殺念頭的少男少女,向她求助時,她用能夠讓他們產生共鳴的語言和自己的經歷,成功挽救了這些孩子。”
“我選擇寫作,是因為我需要交流;喜歡寫作,是由於我在創作中可以得到喜悅。文學創作對我是一種有用、有趣、好玩的休息。”
四年級的時候,一次父親出差了,已經能熟練操作電腦的小悉妮在網上和父親聊天,後來這些聊天的內容編成了一篇叫《我是誰——網路筆談》的文章,發表在《特區教育》上。這是悉妮第一次發表作品。
當發現寫文章可以換來錢的時候,為交流而寫的悉妮又有了新的動力:“那時我自己配戴的助聽器一套需要3.6萬元,父母那麼辛苦,我要用寫稿掙的錢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悉妮的校長彭彪說,從小大量的閱讀幫助了悉妮。悉妮看的書與同齡人很不同,從《老子》、《莊子》,到《資治通鑒》,從《物種起源》、《浮士德》,到《時間簡史》等,她都不止看過一遍。在她寫的很多文章里,都能發現這些書的“影子”。在閱讀和思考中,悉妮找到了樂觀自信,頑強面對生活的精神力量。
9歲那年夏天,悉妮寫了一篇《讀書,我與蟬的聯想》,她說:“蟬是聾的,所以它鼓起胸部使勁地唱。其實我同蟬一樣脆弱,也同蟬一樣執著。”
寫作是悉妮與有聲世界交流的方式。她對自己說:“當你不具備聽取語言的能力,也不具有說出語言的能力的時候,文字可以替代你的嘴巴和肢體。如果你不向命運低頭,命運就會向你低頭。”
2002年暑假,悉妮開始了長篇小說《童言無忌三國志》的創作。悉妮說,5歲就開始看《三國志》,先是看小人書,後來是看原著。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反正書已經翻破了,裡面的故事可以倒背如流。
悉妮說,那麼精彩的故事很多同學都不知道,原因是看不懂原著。於是她想用自己的筆重寫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看著有用、有趣、好玩的《三國志》。一年多后,這部書就脫稿了,共一百回,總字數近70萬字。
在三年多時間裡,她利用課餘時間,發表了200多篇文章,並在廣東多家報刊上開設專欄。2004年11月在深圳舉行的文博會上,她的《童言無忌三國志》出版推向市場,文博會會場還專門為這部長篇小說設了售書專櫃。
2005年7月,15歲的悉妮又以自己獨特的生命感悟,寫就自傳體長篇小說《假如我是海倫》,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炯在悉妮的作品研討會上稱“文筆清新,思想清純,通篇充滿著詩情畫意和哲理的閃光”、“給我們帶來一種激奮的衝動,情感的美”。
如今,悉妮還以每天2000多字的速度寫小說,完成了中學生活題材的26萬字小說《菩提花開季》和網路題材小說《童言無忌·喋血記》、《童言無忌·泡泡狗》、《童言無忌·小王子》。
在悉妮的計劃里,她已經動手要完成幾部“大塊頭”:《文學歷練——金庸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新文學分類》和《童言無忌·論寫作》等。
張悉妮正在展示自己的發明圖紙
張悉妮的《童言無忌·三國志》圖書封面
《喋血情仇系列》
《童言無忌·泡泡狗》
《假如我是海倫》
《童言無忌小王子》
《CSDT 成吉思汗》
《菩提華開季》
《陶朱公子傳》
《童言無忌·點點評》
《童言無忌·三國英雄傳》
《童言無忌·話皇帝》
散文集——《往事隨風散》
散文詩集——《夏之語》
張悉妮暢談自己當火炬手的感受
2008年當選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深圳第37棒。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朴方同志為張悉妮《假如我是海倫》一書作序,他在序中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十五歲的張悉妮同學以自己獨特的生命經歷寫出的這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假如我是海倫》,記錄了新一代殘疾人在生命的嚴酷中搏鬥的心路歷程。小說塑造了一位自信勇敢、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聾啞女孩,其語言和情感自然純真,充滿哲詩氣質,這個羸弱的生命在頑強精神的扶植下,成為一棵常青的生命之樹。
著名作家史鐵生曾這樣評價:“她更能夠聽見內心深處的聲音,說出被喧囂的白晝所忽視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