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屬

菊屬

菊屬(學名:Dendranthema (DC.) Des Moul.)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菊科的一屬。約100種,多可供觀賞,主要原產舊大陸亞熱帶及溫帶地區。栽培種的頭狀花序較野生種大得多。該屬多數植物葉芳香,互生。頭狀花序上盤花和邊花同時存在或缺邊花。受人喜愛的觀賞植物如紅花除蟲菊(C. coccineum)、木茼蒿(C. frutescens)、菊(C. morifolium)、小白菊(C. parthenium)、珍珠菊(C. segetum)、沙斯塔雛菊(大濱菊〔C. maximum〕的雜交種)、C. balsamita、C. vulgare等。小白菊除藥用外,和紅花除蟲菊均可用制殺蟲劑。

屬模式種: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

形態特徵


菊屬之菊花
菊屬之菊花
多年生草本。葉不分裂或一回或二回掌狀或羽狀分裂。
頭狀花序異型,品單生莖頂,或少數或較多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或復傘房花序。邊緣花雌性,舌狀,1層(在栽培品種中多層),中央盤花兩性管狀。總苞淺碟狀,極少為鍾狀。總苞片4-5層,邊緣白色、褐色或黑褐或棕黑色膜質或中外層苞片葉質化而邊緣羽狀淺裂或半裂。花托突起,半球形,或圓錐狀,無托毛。舌狀花黃色、白色或紅色,舌片長或短,短可至1.5毫米而長可到2.5厘米長或更長。管狀花全部黃色,頂端5齒裂。花柱分枝線形,頂端截形。花藥基部鈍,頂端附片披針狀卵形或長橢圓形。全部瘦果同形,近圓柱狀而向下部收窄,有5-8條縱脈紋,無冠狀冠毛。

生長環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本屬物種生長環境
銀背菊生於山坡岩石上,海拔1440-2140米。
小紅菊生於草原、山坡林緣、灌叢及河灘與溝邊。蘇聯、朝鮮也有分佈。
異色菊生於山坡。
擬亞菊生於山坡,海拔940-2600米。
黃花小山菊生於山坡草甸,海拔1400-3850米。
野菊生於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濱海鹽漬地、田邊及路旁。
甘菊生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黃土丘陵地,海拔630-2800米。
細葉菊生於山坡、湖邊和沙丘上,海拔1250米。
蒙菊生於石質山坡,海拔1500-2500米。
楔葉菊生於草原,海拔1400-1720米。
小山菊生於草甸,海拔1800-3000米。
委陵菊於低山丘陵地。
菱葉菊生於山坡。
毛華菊生於低山山坡及丘陵地,海拔340-1500米。
紫花野菊生於草原及林間草地、林下和溪邊,海拔850-1800米。

地理分佈


該屬約近30餘種,主要分佈中國以及日本、朝鮮、蘇聯。中國有17種。
菊屬
菊屬
如野黃菊中國均有分佈,紫野菊分佈在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毛華菊分佈在華中,甘菊多分佈於東北及華北,小紅菊多分佈於華北及東北,菊花腦產於南京。菊花品種遍布全國各城鎮與農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島、天津、開封、武漢、成都、長沙、湘潭、西安、瀋陽、廣州、中山市小 欖鎮等為盛。 8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被推崇為日本國微的圖樣

下級分類


苞葉組
Sect. Chlorochlamys Shih
銀背菊Dendranthema argyrophyllum (Ling) Ling et Shih
蒙菊Dendranthema mongolicum (Ling) Tzvel.
菊組
Sect. Dendranthema
擬亞菊系
Ser. Glabriuscula Shih
異色菊Dendranthema dichrum Shih
擬亞菊Dendranthema glabriusculum (W. W. Smith) Shih
野菊系
Ser. Indica Tzvel.
小紅菊Dendranthema chanetii (Levl.) Shih
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楔葉菊Dendranthema naktongense (Nakai) Tzvel.
菱葉菊Dendranthema rhombifolium Ling et Shih Bull.
毛華菊Dendranthema vestitum (Hemsl.) Ling
甘菊系
Ser. Lavandulifolia Shih
阿里山菊Dendranthema arisanense (Hayata) Ling et Shih
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Ling & Shih
委陵菊Dendranthema potentilloides (Hand.-Mazz.) Shih
山菊系
Ser. Oreastra Shih
黃花小山菊Dendranthema hypargyrum (Diels) Ling et Shih
小山菊Dendranthema oreastrum (Hance) Ling
紅花系
Ser. Zaivadskiana Tzvel.
細葉菊Dendranthema maximowiczii (Komar.) Tzvel.
紫花野菊Dendranthema zawadskii (Herb.) Tzvel.

繁殖方法


可用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產量高,故目前生產上常用。
⑴分根繁殖秋季收菊花后,選留健壯植株的根蔸,上蓋糞土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開烘土,並澆稀糞水,促進萌枝迅速生長。4-5月,待苗高15-25厘米時,選擇陰天,將根挖起;分株,選擇粗壯和鬚根多的種苗,斬掉菊苗頭,留下約20厘米長,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開6-10厘米深的穴,每穴栽一株。栽后覆土壓實,並及時澆水。
⑵扦插繁殖4-5月進行,選粗壯、無病蟲害的新枝作插條,截成10-12厘米長,摘除下部葉片,插條下端切成斜面,切口蘸上黃泥漿,按株行距8厘米×15厘米插入苗床,入土深度為插條的1/2-2/3,隨剪隨插。插時苗床不宜過濕,否則易死苗,最適宜插條生根的溫度為15-18℃,插苗后,最好在上面蓋1層稻草,並搭好蔭棚,保持一定濕度,約20天就可生根,30-35天後,苗高20厘米時,即可移栽大田,方法同分株繁殖法。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旱地和稻田均可種植。但宜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種植,pH6-8,忌連作,低洼積水地不宜種植。每畝施入農家肥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豆餅40千克作基肥,深翻30厘米,耙細整平,作成1.2-1.5米的高畦。供扦插用的苗床,應選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並搭好前擁,以備遮蔭。

田間管理

⑴中耕除草
菊花緩苗后,以中耕除草為主,稍深鋤,使表土干松,底下稍濕潤根向下扎,並控制水肥,使地上部生長緩慢,俗稱“蹲苗”。人伏后根部已發達,宜淺鋤,以免傷根。
⑵追肥
菊花吸肥力強,需肥量大,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在打頂時結合培土進行,每畝施稀人糞尿1000千克;第二次在現蕾前,每畝施人人糞尿2000千克,配加過磷酸鈣15千克,以利多開花,開大花。也可用2%過磷酸鈣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⑶排灌
緩苗后要少澆水,6月下旬後天旱要多澆水,尤其是孕蕾期前後,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水分;追肥后也要及時澆水。雨季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⑷打頂、培土在生長中,一般要打頂1-3次,促使多分枝,具體時間和次數據生長情況而定。一般第一次在6月初,打去10厘米,留30厘米高,第二次在6月底,第三次不得遲於7月下旬。第一次打頂后,結合中耕除草,在根際培土15-18厘米,增強根系,以防止倒伏。

採收加工

種植當年11月上旬第一次採摘,約佔總產量的50%,隔5-7天採摘第二次,約佔產量的30%,再過7天採收第三次。採花標準為: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開,花色潔白。通常于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後,將花頭摘下。鮮花採回后,薄薄地攤晾半天,然後將曬癟的花放入直徑五厘米的小蒸籠內,厚度一般為4朵花高,約1.6厘米厚,然後放在盛水的鐵鍋上蒸,蒸時火力要均勻,保持籠內溫度90℃左右,蒸3-5分鐘后取出。置竹簾上晾曬,日晒3-4天後翻花1次,然後置通風的室內排晾,經1周后再曬至乾燥即成。

病蟲防治


⑴斑枯病又名葉枯病。4月中、下旬始發,為害葉片。防治方法:收花后,割去地上都植株,集中燒毀;發病初期,摘除病葉,並交替噴施1:1:bo倍液波爾多液和50%托市津l000倍液。
枯萎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發,開花后發病嚴重,為害全株並爛根。防治方法:選無病老根留種;輪作;作高畦,開深溝,降低濕度;拔除病株,並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l000倍液澆灌。
霜霉病3月始發,二次發病在10月,多雨時發病嚴重,為害地上部。防治方法:種苗用40%疫霜靈300-400倍液浸10分鐘后栽種;發病期用40%疫霜靈200倍液或50%瑞毒黴素500倍液噴治。
⑷菊天牛又名菊虎,5-7月發生,以幼蟲蛀食莖枝。防治方法:發現莖梢萎蔫時,於折斷處下方約4厘米處摘除,集中銷毀;5-7月,在早晨露水末干前在植株上捕殺成蟲;用50%磷胺乳油1500倍液噴治。此外,尚有蚜蟲癭蟎、斜紋夜娥等為害。

種間雜交


菊花較其它栽培植物有明顯的不同,許多栽培植物都能在野生種中找到相似種,而菊花作為單獨的一個種,在自然界卻找不到直接的野生種,這就給世人留下了一個難解的千古謎團。經過科學家不懈的努力,菊花起源問題雖尚無定論但初步有了一些眉目。
學界普遍認為菊花是“栽培雜種複合體”,即現在的菊花是菊屬家族下面的不同野生種經天然種間雜交,然後人們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選擇保留了一些特殊的類型,精心培養而成的。也就是說菊花的老祖宗只是一些不起眼的野花,這些野花是菊科菊屬家族下面的不同物種,研究表明主要是毛華菊、野菊、紫花野菊、甘菊等菊屬植物,它們在天然狀態下經過種間雜交,然後又經過千年的人工選育,逐漸形成今日千變萬化的菊花。天然雜交是菊花起源的起始點,精心的培育和日積月累的人工選擇在菊花的形成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藥用品種


藥用的共有11種:
⑴菊花D.morifolium (Ramat.) Tzvel.
原產中國,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已培育出1千多園藝用菊花品種。中國的藥用菊花有著名的地道藥材貢菊、杭菊、滁菊亳菊等,經過多次產地調查和栽培觀察,整理出中國藥用菊花栽培變種9個。
花序:甘、苦、涼;疏風清熱,明目解毒,平肝。根:利水。
貢菊D.morifolium`Gongju´;nom.ined.
主產安徽歙縣,栽培於海拔200-600m的向陽山坡。該變種是著名地道藥材貢菊的唯一品種,頭狀花序平均直徑4.62厘米,舌狀花白色,約15層,內外層比為0.53,管狀花無或少。貢菊茶葯均宜。
湖菊(又稱軟桿)D.morifolium‘Huju’nom,ined.
主產浙江桐鄉市,栽培於杭嘉湖平原,現湖北、江蘇部分地區有引種。湖菊是著名地道藥材杭白菊中的優良品種,頭狀花序平均直徑4.82厘米,舌狀花白色,7-8層,內外層比為1.0,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51厘米。湖菊茶葯均宜。
小白菊(又稱小洋菊,硬桿)D.morifolium‘Xiaobaiju’nom.ined.
主產浙江桐鄉市,栽培於杭嘉湖平原。小白菊是杭白菊的原始品種之一,頭狀花序平均直徑4.84厘米,舌狀花白色,約5層,內外層比為0.95,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20厘米。小白菊茶葯兼宜。
大白菊(又稱大洋菊,洋菊花)D.morifolum‘Dabaiju’nom.ined.
主產浙江桐鄉市,栽培於杭嘉湖平原。大白菊是杭白菊藥材的品種之一,習慣及現代研究均認為質量次於湖菊和小白菊,頭狀花序平均直徑5.80厘米,舌狀花白色,7-9層,內外層比0.95,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60厘米。大白菊可葯可茶。
小黃菊D.morifolium‘Xiaohuangju’nom.ined.
主產浙江海寧、桐鄉等地,栽培於杭嘉湖平原。江蘇射陽等地引種較多。小黃菊是中藥杭黃菊的最主要品種,以前還有大黃菊,現已失種。小黃菊頭狀花序平均直徑4.38厘米,舌狀花黃色,約5層,內外層比0.97,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01厘米。小黃菊主要作為藥用。
滁菊(又稱“全菊”)D.morifolium‘Chuju’nom.ined.
主產安徽全椒,栽培於江淮之間的丘陵地帶。該栽培變種是著名的地道藥材滁菊的唯一品種,頭狀花序平均直徑5.42厘米,舌狀花白色,7-8層,內外層比0.65,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57厘米。滁菊主要作為藥用,亦可茶飲。
亳菊(又稱濟菊,嘉菊,小懷菊,祁菊)D.morifolium‘Boju’nom.ined.
主產於安徽亳州,栽培於淮北平原。是地道的藥材亳菊的優良品種。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栽培的藥用菊花也均為此栽培變種,因產地不同,有不同的名稱,如河南武陟等地栽培的稱“小懷菊”;山東嘉祥栽培的稱“濟菊”或“嘉菊”;河北安國栽培的稱“祁菊”。亳菊頭狀花序平均直徑4.21厘米,舌狀花微黃至白色,約10層,內外層比0.93,管狀花盤平均直徑0.78厘米。亳菊以藥用為主。
大馬牙D.morifolium‘Damaya’nom.ined.
主產於安徽亳州,其它地區有零星引種,栽培於淮北平原。大馬牙頭狀花序平均直徑7.25厘米,舌狀花白色,約8層,內外層比0.92,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62厘米。大馬牙作為藥用,是藥材亳菊較次的品種。
大懷菊D.morifolium ‘Dahuaiju’nom.ined.
主產河南武陟,栽培於平原地區,是藥材懷菊的原始品種之一,頭狀花序平均直徑5.52厘米,舌狀花淡黃色,盛開后變白,約5層,內外層比0.92,管狀花盤平均直徑1.93厘米。
⑵野菊D.indicum(L.)Des Moul.
廣布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及西南各地,生於山坡、田邊、路旁等地。
花序:苦、辛、涼;清熱解毒,疏肝明目,降血壓。根、全草:苦、辛、涼;清熱解毒。
神農架香菊D.indicum(L.)Des Moul.var.aromaticum Q.H.Liu et S.F.Zhangtd,
產湖北神農架,生於海拔2400-2800m的山坡,路邊草叢中。
全草:苦、辛、涼;清熱解毒。
⑶甘菊D.lavandulifolium(Fisch.ex Frautv.)Ling et Shih產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四川、湖北、雲南。生山坡、河谷、荒地,海拔630-2800m。
花序:苦、辛、涼;清熱解毒,涼血降壓。根、全草:用於咳嗽痰喘。
甘野菊D.lavandulifolium(Fisch.ex Frautv.) Ling et Shih var.seticuspe(Maxim.)Shiht
產東北、河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雲南,生於偏潮濕地區。
花序:苦、微辛、涼;清熱解毒,平肝。根、全草:苦、辛、涼;清熱解毒。
毛葉甘菊D.lavandulifolium(Fisch,ex Frautv.)Ling et Shih var.tomentellum(Hand.-Mazz.)Ling et Shih
產雲南,生於山坡路旁。
花序:苦、辛、涼;清熱解毒,平肝。全草:發散風寒,祛風利濕,清肝明目。
⑷毛華菊D.vestitum(Hemsl.)Ling
產安徽、河南、湖北,生於山坡,海拔340-1700m。
花序: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全草:用於皮膚瘙癢。
⑸紫花野菊D.zawadskii(Herb.)Tzvel.v
產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安徽、浙江,生於草原、林下、岩邊,海拔850-1800m。
花序、葉:清熱解毒,降血壓。
⑹菊花腦D.nankingense(Hand.-Mazz)X.D.Cuivo
產安徽、江蘇、上海,栽培。
嫩莖葉:清熱解毒、明目;亦作蔬菜食用。
⑺白花山菊D.albiflorum D.Q.Wang et S.J.Liu nom.ined.
產安徽,生於山坡,海拔200m。是一種新發現的開白花野生菊屬種類,頭狀花序直徑3-3.5厘米,大於野菊(1.5-2.5厘米)和甘菊(1-1.5厘米)。
花序:甘、苦、涼;清熱解毒,疏風明目。全草:苦、辛、涼;清熱解毒。
⑻蒙菊D.mongolicum(Ling)Tzvel.
產內蒙古、山西,生於石質山坡,海拔1500-2500m。
花序:清熱解毒。
⑼楔葉菊D.naktongense(Nakai)Tzvel.vo
產東北、內蒙古、河北,生於草原,海拔1400-1720m。
花序:清熱解毒。
⑽委陵菊D.potentilloides(Hand.-Mazz.)Shihsn
花序:祛風明目,清熱解毒。
⑾北、華北、山東、陝西、甘肅、青海,生於草原、山坡、林緣、灌叢及河灘等處。
花序:清熱解毒,消腫。

主要價值


藥用

性味:甘苦,涼。①《本經》:味苦,平。②《別錄》:甘,無毒。③《天寶單方圖》:白菊:味辛,平,無毒。④《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明目,解毒。治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
⑴《本經》: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利血氣。
⑵《別錄》: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
⑶陶弘景:白菊:主風眩。
⑷《藥性論》:能治熱頭風旋倒地,腦骨疼痛,身上諸風令消散。
⑸《日華子本草》:利血脈,治四肢游風,心煩,胸膈壅悶,並癰毒,頭痛;作枕明目。
⑹《珍珠囊》:養目血。
⑺《用藥心法》:去翳膜,明目。
⑻王好古:主肝氣不足。
⑼《綱目拾遺》:專入陽分。治諸風頭眩,解酒毒疔腫。黃茶菊:明目祛風,搜肝氣,治頭暈目眩,益血潤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療肌熱,入氣分。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泡茶或入丸、散。

食用

食用菊花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就有“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詠。菊花氣味芬芳,可烹制出多種美味佳肴。

飲用

杭白菊為菊科植物菊,杭白菊內含菊甙、氨基酸、黃酮類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華醫學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常飲本品,春暖去濕、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更能美容養顏、補血提神,以增強生命之活力,使人延緩衰老,更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壽,是一種高效超值之保健飲品。杭白菊泡茶飲用,具有以下功效:
⑴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⑵有解熱作用;
⑶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擴張冠狀動脈作用;
⑷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劑及水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乙型溶血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人型結核菌及流感病毒(PR3株)均有抑制作用。

觀賞

菊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於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被山西省太原市作為市花。菊花除具有觀賞價值外,還是一種實用植物。實用菊包括食用菊、茶用菊和藥用菊等。

植物文化


菊花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養菊、賞菊、品菊、詠菊、畫菊的傳統中,菊花不斷的融入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一種與菊花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菊花為中心的文化體系。菊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與價值,因此,全面、系統地研究中國傳統菊花文化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