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鼎

西周晚期的青銅器

中國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清光緒中期出土於陝西扶風任村,當時出土的另有7件克鼎,形制與紋飾都和大克鼎相同,只是體積小得多,同為西周一個名叫“克”的貴族,堪與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盤相媲美。飪食器。它是奴隸主貴族用以“別上下、明貴賤”的重要青銅禮器,史載西周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說明它是權力的象徵。

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飾獸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銘文的典範。銘文內容主要敘述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隸的賞賜,是研究西周經濟制度的重要史料。

克鼎簡介


現 藏:上海博物館
克鼎紋飾分析: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由於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銘文共28行290字,為西周大篆的典範之作。內容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讚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協王室,仁愛萬民,管理國家。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男女奴隸、下層官吏和樂隊,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

其他文物簡介


克鼎
克鼎
小克鼎銘文72字,記述周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整頓“成周八師”等。大克鼎及小克鼎之一和克鍾二,均藏於上海博物館,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天津博物館館藏其中三件,分別為克鎛、克鍾、小克鼎。鎛是中國古代的打擊樂器。克鎛橢圓體,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紋凸棱裝飾,鼓部有銘文七十九字,敘述克接受周王的賞賜及命令,沿涇水東到京師巡查。克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又接受車輛和馬匹的賞賜,因而作此器,以追念逝去的祖先,並祈求幸福。此器是出土的克氏青銅器中的一件鎛,器型完整,紋飾精美,氣勢宏偉。由於這些器物都是西周厲王時期一個叫克的貴族鑄造的,所以這批器物稱為克氏青銅器。克原為姬姓,是周王室的宗族。這批克氏青銅器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及軍事活動的重要史料。
其餘五件小克鼎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日本書道博物館、滕井有鄰館和黑川文化研究所。

銅器復仿製工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優質青銅器的出產,靠的是優良的製作工藝
失蠟鑄造法造型尺寸測量成品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比例縮放
制模翻形
制蠟型
蠟型焊接組裝
澆口及澆道設計
包殼
結殼硬化
脫蠟
澆鑄焙燒
熔銅
澆鑄
破殼碎殼
打磨焊接
表面處理
銹色處理
環保處理
銹色處理
通過化學腐蝕自然產生的顏色有點綠,那是青銅器剛生成的青銅綠。因為是新作的,時間不久所以顏色鮮亮一些,一般養護一段時間后后,顏色就會自然變得更舊一些。還有黑色和棗紅色,主要還是受青銅器出土環境影響。
青銅綠——在化學上主要是鹼式碳酸銅硫酸銅的混合物,是空氣中存在的碳和硫兩種元素長期與銅氧化反應形成的。這種綠色一般不直接食用是沒有害的,所以青銅器不能直接盛放是酒或食物。有些青銅器是黑色的,還有些帶紅色,真品青銅器的黑色是氧化形成的,一般是傳世品,埋藏時間很長,在自然界中形成銅的氧化。紅色的我們稱為”棗皮紅”,是水銹的一種,是青銅器長期在水中浸泡形成的。如果想要高仿銹的,那成本就會高一些,因為銹色的生成是需要時間處理的,短則半個月,長則需要3、4個月,要求越高,銹色處理就越長,當然效果也會越好。
其他青銅器復仿製地點的青銅器顏色是黑色底、藍色銹的,和鐘鼎青銅器產品顏色不一樣,這主要是主要材質、工藝不一樣。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化學自然腐蝕的銹色,出廠前還要做環保滅菌處理,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青銅顏色會變的很溫潤。而其他廠家的產品,大量的是用雜銅或鋅合金材料,因為不能自然腐蝕出青銅銹色,只能做成黑色,紋飾中上藍色顏料,這種出來的銹,用手一擦就會掉色,長期擺放對人體還會有害。

材質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是青銅材質的。青銅不是純銅,它是銅鉛錫的合金,古代叫“吉金”。純銅稱為“紫銅”,也就是電線里用的銅,很柔軟,但硬度不夠。青銅里銅的比例有70%左右。青銅材料價格之所以高,也是因為銅的含量較高,而且含的錫價格比銅更貴。

環保

鐘鼎青銅器的產品,經過室內陳設品環保檢測,有害放射線只有國際標準允許值的1/160,國際標準為32微倫/小時,而鐘鼎青銅器產品平均只有0.2微倫/小時。這主要得益於製作工藝,在製作過程中不使用強酸處理,減少了酸鉛的形成,從而減少了有害放射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在產品出廠前,還要針對青銅器銹色產生時伴生的有害病菌進行滅菌消毒,主要是白色粉末狀的氯化亞銅,它的產生會使青銅器在短短的1年內就能腐蝕透,是青銅器上致命的病毒

擴展閱讀


總述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

分類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
西周銅器可分為早、中、晚3期:早期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晚期所出為代表,年代上限相當於成湯時期,器物較少,器形有爵、戈、刀、鏃、錐、錛、鑿等。禮器種類單調,胎質薄,鑄造粗,無花紋,無銘文,但有的銅牌飾以綠松石鑲嵌出紋飾,有較高的工藝。
中期以鄭州商代遺址和黃陂盤龍城遺址所出為代表,年代大致在仲丁盤庚遷殷以前。銅器所出較多,其中禮器種類有鼎、鬲、簋、觚、爵、卣、盤等,比早期大大增加,而胎質一般仍較薄,只有單線條的花紋帶。但其中也有像鄭州發現的高達1米的方鼎那樣需要相當高鑄造成水平的大型器物。
晚期以安陽殷墟所出為代表,年代從盤庚遷殷至商末。此時銅器發展到極盛階段,數量很多,年代也較可靠。這個階段的中期最富自己的特點,以婦好墓所出銅器為代表,有很多新的器類,器形也更豐富多姿,禮器一般都較厚重,花紋繁縟,並開始出現銘文。
按用途來分:銅器有“禮器”、“食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熏器”等幾大類,其中以禮器為重。禮器又分為食器)鼎、鬲、簋、觥、瓿、方彝等),水器(盤)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器形和花紋都有明顯差異。如禮器在早期只發現爵、兩種,爵多為束腰、平底、短足、無柱、無紋飾;在中期爵則沒有明顯束腰,三足也較長,銅禮器普遍有饕殄紋或圓圈紋等帶狀紋飾。
在晚期,出現有婦好墓出土的三蓮、方彝等稀世罕見的器物,還有四羊方尊鴞尊、虎噬人形卣等鳥獸形銅器,器體厚重、紋飾複雜,有雷紋、龍紋、蟑紋、鳥紋蠶紋龜紋等多種,往往布滿全器,有地紋、主體紋之分。都具有很高的美術價值。
其他銅器中,樂器有鐃和鼓;兵器有戈、矛、刀、鏃、盔和弓形器等;工具有斧、錛、鑿、鏟、錐等;車馬器有轄套、踵、軛等。另在婦好墓發現有圓形、背面帶半環形鈕的銅鏡。
西周銅器主要有銅、錫和鉛等金屬成分,時期不同、器類不同這三者所佔比例也不同。早期銅占以上,有的錫僅佔有%,中期錫、鉛比例分別為5-8%、1-6%,有所增加,晚期則以鉛替錫的趨勢更明顯。婦好墓時代以後的銅器上開始出現銘文,少則幾個字,大多是族徽圖像、人名或父祖名,多則三、四十字,內容大抵是因賞作器,還有征伐、祭祀等內容。大克鼎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