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

曾仼福建省畫院院長

林容生,男,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人物簡介


林容生,1958年7月生。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福建師範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導師。曾仼福建省畫院院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工筆畫學會會長。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山水花鳥畫藝委會主任、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務理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作品曾參加1989年全國第七屆美展、1993年全國首屆中國畫展、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1997年中國當代藝術大展、98'中國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2001年百年中國畫展、2003年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2004第十屆全國美展、2005年第二屆、2008年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2009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展、2011都市與田園——首屆中國美術館中國畫提名展、2013“工在當代”-2013第九屆中國工筆畫大展2013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2014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2016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2018年“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2019年“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作品展”等重要展覽。出版個人畫集三十餘種。

藝術年表


2019"景。色——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蘇州
2019“偉大曆程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展”(北京)
2019首屆“湖南•中國畫雙年展(湖南)
2019“培根鑄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人美術作品展”(北京)
2018 2018首屆都市水墨學術邀請展(深圳)
2018“坐望雲起——全國山水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廣州)
2018“山水本色——第二屆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北京)
2018“寫意·蘇州”中國畫雙年展(蘇州)
2018“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北京)
2018“中阿絲綢之路文化之旅一中國畫家赴摩洛哥採風作品展”(摩洛哥)
20172017全球水墨畫大展(香港)
2017“丹青語境”全國高等藝術院校青綠重彩山水畫教學研討會暨創作作品展(廣州)
2017新中國美術家系列——中國國家畫院國畫作品展(北京)
2016“水墨國度——中國藝術家年鑒文獻展”(北京)
2016“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西安)
2016盛世氣象——2016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展(廈門)
2016“美麗南方·廣西——中國美術作品展”(北京)
2015“寫意中國——2015中國國家畫院年展”(北京)
2015“門前有樹花自開—林容生作品展”(廣州)
2015“中國夢·太行魂——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北京)
2015“游心覺境——林容生山水畫作品展”(法國)
2015“南象北相——林容生、方向、丘挺山水畫展”(北京)
2014“寫意中國一中國國家畫院作品展”(北京)
2014“中國意象”當代中國水墨與雕塑藝術展(巴黎)
2014中國國家畫院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北京)
2014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天津)
2014“輯頁掇英”杭州國畫雙年展(杭州)
2013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濟南),
2013“工在當代”-2013第九屆中國工筆畫大展(北京),
2013“新境”中國當代藝術展(馬德里
2013寫意中國2013年中國國家畫院每戶作品展(上海)
2013山水本色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北京)
2013南北宗——回望董其昌:中國山水畫家學術研究邀請展(北京)
2012廈門首屆工筆畫雙年(邀請)展
2012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國畫、版畫邀請展(上海)
2012藝術與文明的對話——2012盧浮宮國際美術展(巴黎)
2012中原行——中國畫家畫河南作品展(北京)
2012第七回“從傳統走來——中國畫作品展”(北京)
2012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北京)
2012開放與共融——當代中國藝術展(布拉格
2012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北京)
2012都市與田園——首屆中國美術館中國畫提名展(北京)
2011寫意中國.2011中國國家畫院國畫、書法篆刻作品展(上海)
2011第四屆美術報藝術節“水墨精神——國家畫院畫師作品邀請展”(東莞
2011東方即白——中國國家畫院30周年慶典作品展(北京)
2011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美術作品展(北京)
2010全國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北京)
2010相約馬奈——中國畫家十二人展(北京)
2010“資本時代與山水精神”第三屆廣東畫院學術提名展(廣州)
2010“寫意中國·中國國家畫院2010大寫意中國畫邀請展”(上海)
2010第九屆中國藝術節“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廣州)
2010“時代畫風-當代中國工筆20家作品展”(北京)
2010第二屆學院。經典——全國美術學院工筆畫名家作品展(武漢)
2010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香港)
2010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美術獎·創作獎暨獲獎提名作品展(北京)
2009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展(上海)
2009精神家園—中國著名山水畫家十人展(濟南、哈爾濱、北京、南寧
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北京)
2007從傳統走來中國山水畫(第四回)展(北京)
2007正當代盛世中國(非常寫意)當代名家條幅邀請展(北京)
2007《同一個世界》中國畫家彩繪聯合國大家庭藝術畫展(北京日內瓦)
2007第二屆中國畫學術論壇(北京)
2007聚焦水墨當代中國畫邀請展(北京)
2007自然之魂中國山水創作學術邀請展(北京)
2007學院經典——首屆全國美術院校工筆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北京、武漢)
2006中國美術周當代中國畫作品展(巴黎)
2006全國著名中國畫家學術邀請展(北京)
2006中國美術出版界提名最具影響力畫家百人作品展(北京)
2006從傳統走來——中國山水畫(第三回)展(北京)
2006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北京)
2006第二屆黃山中國美術論壇暨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黃山)
2005第二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北京)
2005自然與人——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北京)
2005從傳統走來中國山水畫展(北京)
2005中國美術出版界提名中青年畫家作品展(北京)
2005中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科學與藝術”大型中國畫展(北京)
2005中國畫學術論壇暨首屆當代中國畫學術展(北京)
2005自然與人——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佳作獎(北京)
2005南北山水當代中國畫學術交流展(北京)
2004南京水墨傳媒三年展(南京)
2004首屆傅抱石獎南京水墨畫傳媒三年展(南京)
2004彩墨青島―當代名家畫嶗山作品展(青島)
2004中國當代畫家系列展(山水篇)(北京)
2004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杭州)
2004黃賓虹獎獲獎畫家作品展(北京)
2004縱橫水墨:中國當代中青年中國畫家邀請展(深圳)
2003東方之韻·解讀當代--中國畫探索展(北京)2003“彩墨境界”中國山水畫學術展(北京)
2003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北京)
2003福建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北京)
2003中國畫家提名展(北京)
2002修為與感知水墨本色第二次展(北京)
2001百年中國畫展(北京)
2001新世紀中國畫名家精品展(北京)
2000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
2000文化論壇2000中國風景畫展(芬蘭)
2000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中國畫展(南京)
2000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北京)
2000第二屆全國花鳥畫展(北京)
199999'中日當代藝術交流展(福州、愛知)
1999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北京)
1999“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成都)
1998中國首屆國畫家學術邀請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8首屆國際扇面畫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898'中國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北京)
1998第一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
1997中國藝術大展當代中國畫展(上海美術館)
199797'當代山水印象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595'中日水墨畫交流展(北京、東京)
1994現代中國畫優秀作品展(日本札幌)
1994福建省首屆文藝百花獎(福州)
1994第二屆楓葉獎國際水墨畫大展(多倫多)
1994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3首屆中國山水畫展(合肥)
1993首屆全國花鳥畫展(鄭州)
1993全國首屆中國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393'中國新文人畫展(福州)
1991“中國的四季”美術展銅牌獎(北京、東京)
1990第二屆中國體育美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0當代中國工筆山水畫展一等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1989第七屆全國美展(廣州)
1988首屆全國篆刻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87建軍50周年全國美展佳作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1987第二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收藏


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畫院、廣州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京豐美術館以及許多私人機構、中外人士收藏。

作品風格


他有兩支筆,一支是文筆,一支是畫筆。兩支筆在他手中都能駕馭自如,靈妙多姿。
文筆在他的文思驅動之下,如行雲流水,自然成章。他長於抒情,散文如詩,委婉而有風致。由於他善於巧妙組合、結構文字,而能化平易為新奇。他長於在探幽發微中顯露性靈、展示其對自然的體悟與妙想。在探討畫理、表達對自然的形而上思考時,又每每透露出睿智與哲思。筆墨、色彩、造形、結構、空間、白紙,在他手中猶如魔方,只需變換結構組合,便能創生出只屬於他自己的繪畫意象,營造出林家繪畫風格與意境,呈現出他的內心潛象與獨特生命感悟。

拍賣紀錄


2013年11月林容生作品《暖風》 國畫 紙本184x62cm,以402,500元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3年12月林容生作品《春江水暖》 國畫 紙本184x62cm,以345,000元在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5月林容生作品《山遠含冷翠》 國畫 紙本70x160cm,以632,500元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6月林容生作品《明山秀水圖》 國畫 紙本144x365.4cm,以5,750,000元在北京東聯盛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6月林容生作品《九水攬勝圖》 國畫 紙本124x247cm,以747,500元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4年10月林容生作品《北京的衚衕》 國畫 紙本153x143cm,以1,092,500元在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6年12月林容生作品《花香在空氣里飄散》 國畫 紙本124x247cm,以1,173,500元在北京東聯盛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7年6月林容生作品《峽谷聽泉》 國畫 紙本96x180cm,以241,500元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7年7月林容生作品《雨季之二十》 國畫 紙本220x123cm,以690,500元在福建瀚成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7年12月林容生作品《山鄉三月》 國畫 紙本138x69cm,以460,500元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2019年12月林容生作品《心情如山》 國畫 紙本102x342cm,以322,000元在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成交。

名家點評


畫有不落纖塵之明澈,是林容生藝術最大的特色。林容生的畫以“具體”為勝,山石坡峰,林木莊稼,房屋的窗欞階壁,溪流的委婉走向,在他的畫中都清晰如許。正是由於他的用筆用線十分豐富並有著極深的線造型功力,他才能如此悉心而從容地勾勒物象的形貌,使筆線在塑形的同時,盡情展現出變化的意趣,透溢出使驅者的興味與情懷。另一方面,他長期研究墨與色的關係,將“隨類敷彩”上升為“以意敷彩”,控制墨與色的比度,把握色調的美感,讓人看到一種滲透了當代意識的“青綠山水”。
楊曉陽(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林容生生在江南,他表現江南的秀潤山水,把色彩和筆墨運用結合得恰到好處。他的山水畫區別於北方的大山大水。他善於畫丘陵,秀潤的江南景色,氣息高雅、清新,給人一種可居、可看、可游、可賞玩的感覺。他的作品很和諧,表現了一種我們現在追求和諧社會的願望。他的技法也有一些獨到之處,色墨並用、線面並用,達到了一種前人所沒有的寫實感,但是追求提煉、概括,跟純粹的照片、寫生是有很大的距離的。他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優美的藝術世界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林容生的新青綠山水,繼承了最富於大眾性的重彩傳統,包括高度加工的藝術匠心。在建築和樹石造型上,他繼承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觀念,形成了極簡的圖式,在構圖上把西方的平面構成轉換為面的韻律與節奏的組合;在顏色的使用上,繼承了青綠的樣式,但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他首先淡化了用線,其次以青綠平塗為體,以沒骨化寫意的流動和西方繪畫色彩的色象、冷暖、色調、補色的對比為用。他還強調了肌理,從而增加了色彩的主觀性、藝術性,把古代青綠山水的燦爛輝煌的裝飾之美轉換為清靜典雅、細膩清新的抒情之美。
翟墨(美術評論家):
容生有多彩的畫筆,更有易感的詩心;有傳統程式,更有突破程式的門徑。驅形,線條悄然隱退,讓塊面唱主角,濃墨輕輕轉身,令靚彩定基調。記得綠羅裙,處處憐幽草。春天的溫情,化作綠草。濺上牆,漾上山腰,村莊漫成了蓬萊島。斜陽紅欲暮,鄉間是歸處。秋日愛意,釀成紅酒。醉了藤蘿,醉了坡谷,醉了屋后的香樟樹。山沉默黛紫,水倒映乳黃,草歡唱蔥青;無聲的風,帶著無蹤的夢,捲起無邊的相思情。
郎紹君(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副院長):
青綠山水如何兼容墨與色、工與寫、雅與俗,如何獲得更鮮明的現代性格,是當代山水畫的一個重要課題。林容生以青綠畫南方的鄉間景物,在空間結構、屋木形象、色調意趣各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探索。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研究》執行主編):
讀林容生的畫有一種清心寧靜的感受。像小草與微風低語,在娓娓道來的從容之中有一片綠色悄悄越過蒼老的牆,如山間雲靄無聲地漫入我們的心扉。
也許在林容生看來,他的作品只是與自然親切的對話,了無妨礙,而我卻從他的一片青綠與白雲之中感受到超塵的氣息。他在《回想春天》這篇散文中談到在閩西看到一棵開滿白花的樹,兩年以後翻檢速寫“剎那間茫茫暮色中白色繁花的意象又從心底猝然而現”,這真是一種富於禪意的頓悟。我想,林容生在多年的靜心體悟大自然的過程中,已經在不經意間抵達心靈的彼岸,從而將對自然景色的再現,轉換為生命情懷的映現。
我一向認為,中國藝術的傳統不只是一種筆墨和技法的傳統,它的博大精深在許多方面和人文背景、文化修養、氣質陶冶、人品修鍊有關。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目標所在是求道,即修身成人,這是中國藝術中的倫理性,即通過心靈精神的徹底解脫,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林容生的山水畫創作如同評論家范迪安所說:“既是一種不可荒蕪的學問,更是一種篤誠躬行的人生實踐。”由此,在林容生那裡最看重的是藝術語言與精神情感的互相生髮,藝術成為畫家的人生之夢,即在寧靜中透射出生命的熱情,在安謐中呈現出時空的幽遠,在緘默中表達心靈的淡泊,畫家將自己沉浸於自然之中並傾聽自然的天籟之聲。
尚輝(《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
林容生的寫意性結構山水也富有文人意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是把文人筆墨轉化為結構山水的突出代表。這種特徵體現在他如何繪製閩南的建築結構,以及將形體解構之後再進行重新整合的過程。因此,對景寫生只是他藉助自然物象來重新尋找畫面結構的一種方法。除了民居建築之外,他對山石樹木也採用結構化的處理方式,假如把畫面中的屋舍隱去,就會明顯地發現他對山巒、土坡、丘壑之間的層次仍然是按照結構化的方式來填充。
相對來講,畫面中結構性的問題容易解決,更難解決的是分割結構的線與描繪山石的面如何做到體現中國畫的筆墨功力。因此,林容生能夠始終堅守傳統文人筆墨的逸度和意趣,來體現文人畫的靜雅精神非常可貴。也就是說,林容生的畫面中極少出現濃重的大塊墨色,而是完全用一種書法用筆的方式,把山水畫中的皴法改為皴線結合,不再過多地去強調體量與空間關係,而是把整個場景轉變成一個壓扁的、濃縮的平面構成圖示。這也是林容生在當代山水畫中的探索,是其藝術格調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方駿(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林容生的山水畫有工、寫兩種樣式,工者多為細線勾廓,重彩填染,寫者多為意筆勾寫,重彩賦色。無論是工,還是寫,都是閩中山水的詩意畫面:山崗上流著溪水,蘆草和斜的的樹開著花,粉牆映襯著黛瓦,空中飄著悠閑的白雲,寂靜之中一切都那麼安然自在。
他的用筆出自他的書法,明快而又從容。他的用色帶有裝飾性,綺麗但不艷俗,明媚中有點悵惘。他的題畫文字淺顯,但並不直白,像是寫景,又像是心曲,詩意中又有禪意。
傳統的心境,現代的表情。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容生思考的仍然是建立藝術與內心世界的關係,他關注的仍然是平面上形的分列與組合關係。這種思考的關注點,對中國人來說是很傳統的,對西方人來說卻意味著morden。而表現出的具體圖象,往往會有許多超越本人意識目的的動機所驅使,成為黑格爾所言稱的“理性的狡計”。人們習慣在一對矛盾中選擇,如古典與浪漫的,抽象與移情的,風格化與自然主義,幾何畫派與表現主義,組織形態結構與非組織形態結構。在矛盾中,現實或被接受或被排斥,被模仿或被歪曲,自我或向世界屈服,或將一種自我的秩序,一種理想的存在特徵強加於世界之上。有沒有折衷的辦法?有沒有既破壞又補償的方法?容生的山水變形,以一種殘缺的浪漫情緒,表現出對故土的一種追尋。一方面是潛在的侵略與衝動的產物,對世界自戀的敵意表現(出於既歪曲又關心現實事物的藝術表現欲);又是對現代文明對現實人生所造成的種種缺憾的補償方式。所有的藝術,無論傳統的和反傳統的,都與侵略或虐待的本能相聯繫。尤其在現代,一件藝術品決不是一種純粹冥想方式的表現。藝術家不可能完全拒絕現實。內心體驗和創作靈感的憑附,均來自生活的經驗。所以,容生的山水變形是極有限度的。他的表現欲在一種“文飾的”形式中反映了生活的存在。
牛克誠(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在林容生的山水中,重色積染與水墨氤氳兼施並舉,使渲染製作的堅實厚重與沖淌滲流的墨跡幻化同時呈現出來,“工匠”與“文人”、“色彩”與“水墨”、“工緻”與“寫意”等觀念與手法融匯在他的作品中,使他實踐了古典青綠山水的創造發展,山石、民舍河塘、石橋、芭蕉等都被符號化,變作一種與其整體裝飾畫風相統一的造型元素,一起裝點著詩意化的風景。
洪惠鎮(福建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一座蒼苔斑駁的庭院貼著紅聯的門洞,窗前或牆頭養著盆花,偶爾檐下掛個鳥籠,門道里停輛自行車,園裡宅后種些花木或菜蔬,藍天白雲倒映在屋前池塘……日光熹微,沒有風也沒有人影,時間凝固了,一切籠罩著悠閑、恬靜與平和的濃郁情調,那是一種令人嚮往的桃源境界。然而它卻不是文學虛構,是林容生深入生活,面對真實的農居產生的詩意感受。或者說,他用藝術篩選凈化了真實生活,把它們釀成醉人的春醪。為了達成高濃度的藝術效果,畫中的建築造型被高度地概括和巧妙地變形,然後隨心所欲地根據立意的需要剪裁組合。布局雖有某些傳統成分,但更多地應用了現代構成,簡練的景物藉助精到的勾染和豐富的肌理來加強耐看性。這一切使作品煥發出鮮明的現代氣息,同時又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裝飾性是中國畫的本質特性之一,它使容生的重彩山水的現代樣式依然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
付京生(美術評論家):
林容生的繪畫風格,屬於“新具象”的風格範疇,他成熟期以後的繪畫風格,即是這種“新具象”總體風格範疇中的重要樣式之一。
我們這裡所說的“新具象”風格範疇,不是文藝復興三傑攝影式再現式的,也不是馬蒂斯移情式的表現主義式的,更不是蒙德里安理性觀念在哲思介入下的冷抽象式的,或是波洛克生命哲學介入下的恣肆宣洩式的熱抽象式的。但是,在林容生的繪畫風格中,蘊涵著古典寫實,蘊涵著浪漫的移情想象,蘊涵著風格化的幾何表現派因素,甚至,也隱含著冷抽象和熱抽象的諸多因素。概而言之,正是囊括了以往如是的諸多優秀文化遺產的風格,因此使林容生的繪畫圖象成為了“新具象”風格的最佳解說物。
享受著現代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愉悅,因此對現代生活懷有感恩之心,但曾經經歷過的山水田園感受,使林容生骨子裡仍然極為依戀著自然山水,依戀著田園牧歌式的心靈無拘無束的美,這使得他能夠以一個現代人的心靈和眼光,以由衷讚美自然和由衷欣賞自然風光的態度,超越了對自然風光表面的表現,而進入到情感抒發層面來表現他畫面中的精神氣息之美。這是許多當代畫家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連想都未曾想到的特殊之處。
王平(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藝術信息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報》執行總編輯):
林容生的早期創作多是工筆重彩山水畫,以勾線填色為主。五代宋之前的繪畫特點是空勾無皴,林容生的工筆畫語言就是朝向五代宋之前更古的藝術靠攏,同時,他又吸收現代藝術語言,他畫面中的物象造型非常簡潔,同時又具有意象化和裝飾性的特點。他的工筆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作畫有大局觀,同時也強調小節奏的作用,看他的工筆畫,感覺十分整體,但又很豐富。如在色彩的運用上,他並非根據物象具體的形狀及色相鋪染色彩,而是以不同的大塊面鋪染交叉產生色塊之間的撞色與破色滲透,並藉此產生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來緩解並調和色彩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進而形成了統領畫面或冷或暖的主色調。給觀者帶來了多樣的視覺感受,就如同既需要秩序也需要意外的日常生活一樣多彩多姿。
林容生以工筆名世,但他後來從工筆演化出寫意,並且做到了在工筆與寫意之間的自由切換。林容生的意筆山水畫與傳統文人畫一脈相通,承續了文人對於詩境、格調、雅緻、品位的追求,同時採用了一種新的語言形式,儘管表面上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畫家都能做到繪畫本身與形式語言之間的相互協調。這需要畫傢具備獨特的經歷、修養和認識,並找到二者之間的契合點。林容生從生活入手,並從生活感受中提鍊形成自己的語言符號與圖式,這些對應著生活的符號與圖式把藝術與生活合為一體,相互打通,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林家樣”。那是現代的意境,現代的藝術語言和圖式,也張揚著一個現代畫家的藝術個性。
夏碩琦中國美協編審、《美術》雜誌前任主編):
林容生的山水畫藝術個性鮮明,有其自身的美學特徵。他重視師法造化,但又不以模擬造物、形似對象為能事,他追求表達對自然山川的感悟與體驗,心靈體驗的真實,是他藝術的靈魂與生命。他在《出去寫生》一文中這樣表述:“是寫生也是寫心。”他認為藝術家“對自然與對內心的充分尊重創作了偉大的作品”。
從林容生的創作實踐可以看出,他採取融入自然而不是外在於自然的方式,他不取旁觀者的立場看事物,而是潛心於內、置身其中。縱身大化中,與大化同其流,以己之生命融身於宇宙生命洪流之中。人與景,不是物我兩立,而是物我冥合。“天人合一”是他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在創作中,“清”與“新”是同出而異名,所謂“非清不新,非新不清”,兩者相互為用。“花發不逢人,自照溪中影”,精警簡約的十個字,超逸、幽靜、閑遠,清且新之境盡出之矣。林容生的山水畫面目新穎,一洗陳陳相因的習氣,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時代藝術的品性。由於審美觀念、世界視野、藝術趣味、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濡染與化育,使他在創作中實現繼承中的飛躍。惟有推陳出新,創造新當代藝術術形態,才能體現他的才華和價值。
“清新”成為他藝術創作取得成就的第一標誌。陳腐老套實在令人厭倦,而林容生的畫卻恰如迎風帶露的晨花,令人怡然開懷。他的畫中似有清氣流動,往往給人以清氣襲人之感。特別是他的工筆重彩山水,創意立體、新穎悅目,畫境清而麗、清而幽、清而新,有鏡花水月的美質。

作品賞析


意筆彩墨
意筆彩墨 20張
意筆彩墨
意筆彩墨
意筆彩墨 20張
意筆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