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海縣
青海省 海南州下轄縣
興海縣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三江源”國家自然保護核心區。全縣總面積1.21萬平方公里,東與貴南、同德隔黃河相望,北與共和縣接壤,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毗鄰,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瑪沁縣相連。全縣轄子科灘、河卡、曲什安、唐乃亥、中鐵、龍藏、溫泉等三鎮四鄉,57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海縣常住人口為75833人。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2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政府發布公告,包括興海縣在內的12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9年9月27日,中共興海縣委員會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興海縣
唐聯吐蕃,文成公主,西出長安,大非川攬轡(地名,在今興海縣大河壩一帶,文成公主進藏時曾在此駐足),世代流芳。自吐蕃於貞觀八年初派使與唐聯姻,開闢了“唐蕃古道”,並在興海縣大河壩黃清河畔設那錄驛,唐蕃古道上的暖泉驛(清代稱哈隆馬索)今興海縣境內溫泉點,唐時稱為列漠海今興海溫泉的苦海。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政府成立,興海為共和轄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由共和析置大河壩設置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大河壩設置局升格為興海縣。
1950年6月,興海縣人民政府成立。
2000年,興海縣轄8鄉,縣府駐子科灘(在唐乃亥鄉境內)。其中各鄉:河卡鄉、溫泉鄉、唐乃亥鄉、大河壩鄉、曲什安鄉、中鐵鄉、桑當鄉、龍藏鄉、子科灘城關未批鎮、賽什塘牧場虛擬鄉、河卡種羊場虛擬鄉。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6號文批複:撤銷大河壩鄉,設立並命名為子科灘鎮(遷至子科灘);撤銷河卡鄉,設立河卡鎮。調整后,興海縣轄2個鎮、6個鄉:子科灘鎮、河卡鎮、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曲什安鄉、唐乃亥鄉、桑當鄉。
2001年末,興海縣轄2個鎮、6個鄉,1個居委會、61個村(牧)委會。子科灘鎮駐子科灘,轄城關1個居委會和泉曲、納洞、青根河、黃清、恰當、日干、直亥買7個牧委會。河卡鎮駐河卡,轄羊曲、克覺、三賽外、燈塔、葉龍、都台、紅旗、寧曲、吾勒赫、卻旦10個牧委會。桑當鄉駐桑當,轄桑當、明星、夏塘、切卜藏、野馬台5個村委會。唐乃亥鄉駐中村,轄加吾溝、沙那、念青、龍曲、上鹿圈、下鹿圈、上村、中村、下村9個村委會。曲什安鄉駐東大米灘,轄莫多、塔洞、大米灘、團結、才乃亥5個村委會。龍藏鄉駐尼買,轄浪琴、賽日巴、桑什斗、木果、麻日毛、日旭、秀尕納洞、尼買8個牧委會。溫泉鄉駐南木塘,轄南木塘、溫泉、長水、多巴、尕科河、蓋什干6個牧委會。中鐵鄉駐吉浪,轄吉浪、恰青、杜宗、斗后塘、龍吾隆、然莫、團結7個村(牧)委會。賽什墉牧場駐賽什塘,轄畜牧一隊、畜牧三隊、農隊、馬隊4個村(牧)委會。
2006年8月,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將原有的40個鄉鎮調整為36個鄉鎮,其中:興海縣撤銷曲什安鄉,設立曲什安鎮,實行鎮管村體制;撤銷桑當鄉,將桑當鄉的桑當、明星、夏塘、野馬台4個村劃歸唐乃亥鄉,並將桑當鄉的切卜藏村劃歸子科灘鎮管轄。調整后,興海縣轄3個鎮、4個鄉:子科灘鎮、河卡鎮、曲什安鎮、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唐乃亥鄉。
興海縣
興海縣平均海拔3924米(縣政府所在地子科灘鎮海拔3303米)。最高點鄂拉山脈雖根爾崗海拔5305米,最低點河卡鎮吾合托黃河出境處海拔2590米。
興海縣境內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輻射強烈,熱量條件差,且地區間的氣候條件差異性較大。年降水量在196.5-470.5毫米,無霜期平均38天。
興海縣
截止2012年興海縣境內綿延的崇山峻岭之間蘊藏著豐富的銅、鉛、鋅、錫、鉬、金、銀、汞等20餘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300億元,是全國31個重點找礦縣和全省10個重點資源開發縣之一,是海南州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基地。
截止2014年,興海縣轄3個鎮、4個鄉:子科灘鎮、河卡鎮、曲什安鎮、溫泉鄉、龍藏鄉、中鐵鄉、唐乃亥鄉。境內有:賽什墉牧場。
鎮 | 子科灘鎮 | 河卡鎮 | 曲什安鎮 | |
鄉 | 溫泉鄉 | 龍藏鄉 | 中鐵鄉 | 唐乃亥鄉 |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海縣常住人口為75833人。
賽宗寺
2012年全年興海縣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32730畝,與2011年同比持平。其中: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是57013畝,與2011年同比增加2108畝,與2011年同比增長3.8%;油料作物播種面積66907畝,與2011年同比減少5226畝,與2011年同比下降4.6%;蔬菜大棚播種面積97畝,與2011年同比持平;飼料播種面積11821畝,與2011年同比增加1000畝。全年實現糧油產量16432噸,與2011年同比減少988噸,與2011年同比下降5.67%。其中:糧食產量10154噸,與2011年同比減少1628噸,與2011年同比下降14%,油料產量4829噸,與2011年同比增加179噸,與2011年同比增長4%。
2012年,興海縣全年累計繁殖各類仔畜共46.97萬頭(只),與2011年同比增加3.86萬頭(只),繁殖率為77.79%,同比基本持平;成活各類仔畜43.11萬頭(只),與2011年同比增加3.56萬頭(只),成活率為91.78%,同比提高0.06個百分點,成幼畜死亡1.01萬頭(只),死亡率為0.91%,同比提高0.03個百分點。出欄牲畜47.29萬頭(只),與2011年同比增加4.86萬頭(只),出欄率為42.77%,與2011年同比提高2.12個百分點。
2012年,興海縣全年累計實現農林牧業總產值為75504.2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10038.95萬元,增長15.33%,其中,農業總產值是24384.7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了3154.27萬元,增長14.86%。林業總產值是1370.02萬元,與2011年同比減少了190.02萬元,下降12.18%,畜牧業總產值是48959.48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7044.7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6.81%,農林牧業服務業總產值790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3.95%。
2012年,興海縣全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3655.79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5.72%(按可比價計算)。其中:農業實現增加值13352.54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6.36%;林業實現增加值704.42萬元,與2011年同比下降17.46%;牧業實現增加值39124.83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6.16%;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74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0.92%。
賽宗寺
2012年,興海縣採掘產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0229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5856萬元,佔全部工業企業的40.74%。水電產業增長較快。全年實現增加值25823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加13564萬元,佔全部規模工業52%。
興海縣
2012年,興海縣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餐飲業投資增長較快。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業全年累計完成住宅投資8790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87.43%,佔全部投資總量的6.9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累計完成住宅投資7261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22.01%,佔全部投資總量的5.72%;住宿餐飲業全年累計完成住宅投資3597萬元,與2011年同比增長19.2%,佔全部投資總量的2.83%。
興海縣
興海縣
興海縣
2012年末,興海縣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638戶。
截止2012年末,興海縣初中生招生797人,在校生2342人,畢業生999人。普通小學招生1794人,在校生8183人,畢業生95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900人。
截止2012年末,興海縣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9個,計劃生育服務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156人,其中醫生127人,衛生防疫人員25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201張。年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0.86‰,嬰兒死亡率15.64‰,產婦住院分娩比例91.87‰。
截止2012年末,興海縣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2118人,比上年末增加573人。其中參保職工1616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02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8969人。其中,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職工3543人,城鎮居民5426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2301人,增加332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24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51470人,參合率達99.7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支出總額為2060.99萬元,累積受益人數達27528人次。
興海縣
賽宗寺
賽宗山
藏語稱“扎嘎者宗托桑雲丹達吉林”,意為“白岩猴寨聞思功德興隆洲”。位於縣治西偏南,在今桑當鄉西18公里的賽宗山下。賽宗山位於興海縣中部,為安多藏區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勢峻美,遠遠望去,酷似一頭飲水巨象,象鼻下垂於寺前切莫溝中。傳說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師、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務寺高僧第一世夏日倉噶丹嘉措等都先後在此活動,留有遺跡。至今有所謂“吉祥坡”、“如意奶牛蹄印”、“蓮花生大師修洞”、“宗喀巴大師法座”、“練經洞”等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勝古迹。由於賽宗山盛名遐邇,歷史上各地信徒常來此朝山。據傳,約在清末,果洛納哇活佛來此,曾在賽宗山下建參康1座。本世紀二十年代,納哇去世,該參康遂成遺跡。1923年,同仁隆務寺的第三世阿繞倉大師洛桑隆朵丹貝堅贊(1888一1959)為實現其前世即第二世阿繞倉·洛桑隆柔嘉措(1808一1886)的遺願,親自來賽宗山,創建賽宗寺,初建了阿繞倉昂欠和18戶僧舍。此後,在當地阿粗乎千戶香三木、百戶索洛、興海夏卜浪千戶才蓋和祁連阿力克頭人南喀才昂、剛察地區千戶華寶藏、果洛苟日頭人丹德爾等的支持下,於1927年建成小經堂和文殊殿,1951至1954年間,建成百柱大經堂、彌勒殿和護法殿,從而使賽宗寺發展成為海南地區最大的格魯派寺院和佛教文化中心。1958年,全寺共有大小殿堂、佛塔18座,房前15院,僧舍150多院,共計1086間,寺僧519人,包括同仁地區的修行僧人,共619人(內有轉世活佛28人,僧官1人,經頭2人,管家8人,乾巴11人)。主體建築百柱大經堂與西藏甘丹寺大經堂媲美,內供阿繞倉大師、兜率天眾、十六尊者等巨型塑像和千佛銅像以及全套大藏經、《宗喀巴師徒全集》等許多經典,另有無數曼遮、象牙、托缽、凈水杯、銀燈、銅燈等貴重法器。該寺佛像、佛經、佛塔等極為豐富,與格魯派六大寺齊名。1958年後關閉,1962年一度開放,“文革”中再次封閉。1981年5月10日重新開放,先後重建了小經堂、彌勒殿、阿繞倉大師佛堂、菩提塔,八大靈塔和百柱大經堂,並興建了5座昂欠和200多院僧舍,現有寺僧250餘人,活佛3人,由祁加活佛洛桑圖丹尼瑪(72歲,曾任興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直格爾活佛洛桑卻吉尼瑪(63歲,現任海南州政協常委)任寺主。
興海縣黃河峽谷
興海縣黃河峽谷:範圍涉及黃河幹流從瑪爾檔峽至班多峽切割形成的峽谷段落,具有獨特的高原氣候,峽谷段谷深水流急,是黃河流域最長最深,景觀組合豐富,原始面貌保持較好的V字型峽谷段。
2019年9月27日,中共興海縣委員會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2020年8月2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了“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興海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