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縣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下轄縣
同德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地處海南、黃南和果洛三個藏族自治州的交接處,隸屬於海南州人民政府。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黃河由東向西以半環狀繞縣半周。縣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鎮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鎮256公里,距省會西寧市282公里,縣城常住人口約9000人。
氣候為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縣內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48米,平均海拔3660米,年均氣溫0.4℃—0.6℃,年均降水量440mm,無絕對無霜期。全縣總面積4758平方公里,轄2鎮3鄉73個行政村,2009年,總人口6.1萬人,居住漢、藏、回、蒙、土、撒拉等民族,藏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0.3%。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同德縣常住人口為60268人。
2004年,同德縣被國家列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涉及3鄉鎮25個村2886戶1.59萬人,規劃總面積為317.44萬畝,占草場面積的56%,在黃河上游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徠2017年10月,青海政府同意同德縣從全省貧困縣中退出。
同德縣歷史悠久,先秦為西羌地,漢末為賜支河曲燒當羌居住地。
西晉永嘉末年(公元313年),為吐谷渾活動地。隋大業五年(609年),屬河源郡赤水縣(治今興海縣桑當鄉夏塘古城)。
唐龍朔三年(663年),地入吐蕃,並置獨山軍,與唐抗衡。
五代至宋時仍為吐蕃脫思麻管轄。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隸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治今甘肅臨夏市),歸必里衛萬戶府(駐今貴德)節制。
明洪武六年(1373年),屬朶甘行都指揮使司贊善王封地,由答思麻萬戶府管轄。明洪武八年(1375年),歸德守御千戶所隸西寧衛,其地亦屬之。
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將青海蒙古各部劃為二十九族,今同德為和碩特南左中旗,以蒙古牧民為主,蒙藏雜居。後來蒙古族有的移牧別地,有的被藏化,后又由甘南、川北等地遷來部分藏族牧民。
清末,又從尖扎、化隆遷來部分藏族牧民,民族遂以藏族為主。
民國二年(1913年),改置貴德縣,同德亦屬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貴德縣析置同德縣,取“邊民同服中央德化”之意,縣府駐拉加寺。
1949年10月6日,同德縣和平解放。
1950年7月,成立同德藏族自治區,隸青海省人民政府,
1951年設同德藏族自治區。1953年改設同德縣,隸海南藏族自治區(州)。
1959年劃歸果洛藏族自治區,1962年復歸海南藏族自治州。
2000年,同德縣轄6鄉,縣府駐尕巴松多(在巴水鄉境內)。其中各鄉鎮:巴水鄉、巴溝鄉、谷芒鄉、唐干鄉、秀麻鄉、河北鄉、尕巴松多未批鎮、省牧草良種場虛擬鄉。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號文批複:撤銷巴水鄉,設立並命名為尕巴松多鎮。調整后,同德縣轄1個鎮、5個鄉:尕巴松多鎮、巴溝鄉、谷芒鄉、唐干鄉、秀麻鄉、河北鄉。縣政府駐尕巴松多鎮。
2001年末,同德縣轄1個鎮、5個鄉,72個村(牧)委會。尕巴松多鎮駐尕巴松多,轄德什端、科加、貢麻、秀麻、瓜什則、歐后扎、歐溝、北扎、夏日倉、完科、賽加、德後言、科日干、美日克、知后邁15個村(牧)委會。巴溝鄉駐下巴,轄松多、地干、火炬、曲乃亥、上巴、下巴、尕哇麻、托頭、上尕毛其、下尕毛其、上阿格、下阿格、班多、團結、卡力崗、上才乃亥、下才乃亥、新村、治德、本龍、加日亥、居布22個村(牧)委會。谷芒鄉駐谷芒,轄阿血、美日克、尤龍、那仁、托土、東吾、扎血、元庄、種畜場9個村(牧)委會。唐干鄉駐唐干,轄力倫、哈夏、合土乎、加吾、東格、賽堂、青邁、加拉8個村(牧)委會。秀麻鄉駐江群,轄豆合索、木合、達哇、寧龍、豆龍、德格、老虎、三巴8個村(牧)委會。河北鄉駐賽什堂,轄賽德、金科、上知邁、賽欠、賽羊、賽堂、賽洛、格什格、黃河、下知邁10個村(牧)委會。牧草良種繁殖場。
2006年8月,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撤銷唐干、谷芒兩鄉,合併設立唐谷鎮,鎮政府設在原谷芒鄉政府駐地谷芒,實行鎮管村體制。調整后,同德縣轄2個鎮、3個鄉:尕巴松多鎮、唐谷鎮、巴溝鄉、秀麻鄉、河北鄉。
同德縣地處青海省東部,周邊與貴南縣、澤庫縣、河南縣、瑪沁縣、興海縣五縣接壤,隸屬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海南、黃南和果洛三個藏族自治州的交接處,全縣總面積4758平方公里,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黃河由東向西以半環狀繞縣半周。距州府恰卜恰鎮256公里,距省會西寧市282公里。
地處青海高原東北部,黃河九曲十八彎的第二個彎曲部,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為灘地草原。縣內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48米,平均海拔3660米,縣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鎮海拔3060米。
同德隸屬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南部九曲黃河第二曲,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大氣稀薄,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涼寒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乾燥。年平均氣溫0.4℃,年降水總量430毫米左右。
同德縣境內除黃河外河流眾多,按其流域分佈,大致可分為居布日河、巴曲河、江前水、將群水、茨哈和水、爾多水、德合索水、哇卧水、賽欠水、果壽水、多爾根水等十一大水系。境內共有干、支流48條,入境水4條,出境水3條,累計55條,全長1618.8公里。以黃河為主幹,猶如茂密的樹枝,遍布全縣境內,流域面積為750.2萬畝。
同德縣景觀
優良牧草:紫葉針茅、克氏針茅、大針茅、紫羊茅、鵝觀草、扁穗冰草、早熟禾、垂穗披鹼草、雙叉細柄茅、藏異燕麥、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線葉嵩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異穗苔草、細葉苔草、黑褐苔草、冷嵩、茵陳草、豬毛嵩、美麗毛風菊、賴草、雪白委陵菜、多莖委陵菜,黃花嵩、黃芪、華扁穗草、珠芽蓼、蒲公英、天藍韭等。
藥材:冬蟲草、黨參、秦艽、黃芪、大黃、貝母、雪蓮花、羌活、黃花杜鵑、茜草、黃蓮、木藤蓼、短葉石刁柏、當歸、龍膽草、枸杞子、狼毒、黃精、車前草、鎖陽、甘草等;藥用樹木:灌木有玫瑰、圓柏、毛果旱榆、山楊、黃花鐵線蓮、短葉錦雞兒、金露梅、珊瑚刺、綉線菊、沉香等。
魚類:無鱗湟魚、草魚、青魚、花斑鯉、厚唇重唇魚及邊扁齒魚等十餘種。
爬行、節肢、兩棲類:青蛙、蛇、蠍等。
同德縣景觀
1、穆黑汞礦:位於同德縣駐地以南35公里處,礦床在L、L兩含礦裂隙中探明金屬儲量1300噸。
2、沙爾諾汞礦:位於同德縣駐地以南30公里處,已探明表內汞金屬儲量744噸。
3、顯龍溝—牧羊溝金銻礦:位於同德縣駐地西北約70公里處,經普查,銻金礦石70000噸,金屬量400千克,銻4000噸。金礦石量789600噸,金屬量3387.13千克,品位4.363克/噸。
4、克穆達鎢銻礦:位於同德縣駐地東南50公里處,礦石類型有:輝銻礦石、白鎢礦石和鎢輝銻礦石等,以探明鎢礦石量221600噸,金屬量530噸,銻25800噸,金屬量46.9噸。
5、石藏寺金礦:位於石藏寺附近,金礦礦石量720000噸,金屬量3200千克,品位4.55克/噸。
2009年,同德縣轄2個鎮、3個鄉:尕巴松多鎮、唐谷鎮、巴溝鄉、秀麻鄉、河北鄉。
鄉鎮名稱 | 主要轄區 | |||||
尕巴松多鎮 | 申吾 | 歐后扎 | 夏日倉 | 歐溝 | 北扎 | 秀麻 |
貢麻 | 瓜什則 | 科加 | 德什端 | 科日干 | 斗後言 | |
賽加 | 完科 | 美日加 | 知后邁 | |||
唐谷鎮 | 阿血 | 美日克 | 尤龍 | 那仁 | 托土 | 東吾 |
扎血 | 元庄 | 種畜場 | 力倫 | 哈夏 | 合土乎 | |
加吾 | 東格 | 賽堂 | 青邁 | 加拉 | ||
巴溝鄉 | 轄松多 | 地干 | 火炬 | 曲乃亥 | 上巴 | 下巴 |
尕哇麻 | 托頭 | 上尕毛其 | 下尕毛其 | 上阿格 | 下阿格 | |
班多 | 團結 | 卡力崗 | 上才乃亥 | 下才乃亥 | 加日亥 | |
新村 | 治德 | 本龍 | 居布 | |||
秀麻鄉 | 轄莫合 | 達哇 | 豆索 | 德格 | 寧龍 | 三巴 |
老虎 | 豆龍 | |||||
河北鄉 | 轄上知邁 | 下知邁 | 黃河 | 賽什堂 | 賽羊 | 金科 |
賽德 | 賽欠 | 賽洛 | 格什克 |
2009年,總人口6.1萬人,居住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藏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0.3%。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同德縣常住人口為60268人。
2013年,同德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78億元,比2012年增長15%;完成縣屬固定資產投資12.87億元,比2012年增長41.8%;完成工業增加值2442.2萬元,比2012年增長33.6%;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71萬元,比2012年增長22.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億元,比2012年增長11.2%;實現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494元,比2012年增長18.32%;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萬元,比2012年增長12%。
2012年上半年,同德縣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9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1%;完成縣屬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10.6%;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56萬元,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67.79%,比2011年同期增長1%;完成財政支出26730萬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0.2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570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230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795元,增長11%;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120萬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9%;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70萬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300萬元,增長18%。
2017年10月,根據貧困縣退出程序,經青海省政府研究,批准同德縣從全省貧困縣中退出。
2013年,同德縣高產青稞、雙低油菜、小麥、蠶豆、薄皮核桃等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建設面積達到1.36萬畝,種植業良種化率達到80%以上;完成牧草種植14.8萬畝;糧油作物總產達1.63萬噸,同比增產3391噸;農業生產總值達7.94億元,同比增長5%。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努力促進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共引進良種土雞2000隻、珍珠雞400隻、獺兔300隻、種公牛430頭,組建種牛核心基地4個,核心群規模達到320個,能繁母牛規模達到1.6萬頭,牲畜良種化率達到65%以上;年內育活各類仔畜41.02萬頭(只),出欄各類牲畜39.66萬頭(只),牲畜出欄率為43.9%。
同德縣景觀
2013年,同德縣投資2500萬元建設縣遊客服務中心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投資77.8萬元新建旅遊廁所3座。同德縣12家農家院中四星級4家,三星級2家,二星級2家,準備評星的2家。
拉加寺
同德縣民族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石藏寺、賽力亥寺等藏傳佛教寺院,距今有230多年的歷史,是藏族人民敬仰的古文化。有展示古代文明的免兒灘遺址(1986年7月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斗後言遺址,唐乙改遺址等文物44處,古建築遺產也是重要景觀。
2013年,同德縣投資165萬元的發射台防雷接地配電房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100萬元為3鄉鎮文化站和5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7座寺院配備了文化演出服裝、樂器、書櫃、籃球架等文體設備。共置換安裝廣播電視村村通1796戶、廣播電視戶戶通1122戶。
同德縣共有中小學校11所,2013年,投資8386萬元的校舍安全工程和教學儀器設備配置及信息化建設項目全面完成,標準化學校和農牧區幼兒園改擴建項目進展順利。共核撥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營養改善、教育獎補等各類教育惠民資金3898.4萬元。
同德縣景觀
2013年,同德縣實現新增城鎮就業5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完成各類人員培訓2305人(次),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56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0.29億元。共發放城鎮低保金1134.8萬元、農村低保金1357.8萬元、養老保險金653.34萬元、五保供養金129.9萬元、孤兒生活保障金86.4萬元、高齡補貼110萬元、城鄉重度殘疾人補貼50.2萬元,共報銷大病醫療救助資金508萬元,受救助人數達1496人(次)。發放租賃補貼145.86萬元、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400萬元、創業小額擔保貸款477萬元,發放救災救濟金37.34萬元、臨時救助金8050元、救濟麵粉32.8萬斤。
南巴灘草原
兔兒灘遺址
兔兒灘遺址位於同德縣巴溝鄉團結村南側,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80米,是團結村農民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時發現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隊試掘后,確證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1986年7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斗后索古城遺址
斗后索古城遺址位於縣政府東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為唐汪文化遺址。1983年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巴灘草原
同德河北森林
南巴灘草原屬季風性溫帶草原氣候,年均溫5.6℃。1月均溫-8.6℃,7月17.2℃,適合夏秋旅遊。巴灘草原之美在於壯闊和平坦.整個草原面積竟達50萬畝之多,平坦如鏡於一般.發源於麥秀林場清澈的巴水河將其分成南、北巴灘。
同德河北森林
同德河北森林同德縣位於海南州南部,境內有河北、秀麻江群天然林區森林資源豐富,林區總面積8116公頃。同德縣藏族人口佔90%,藏族能歌善舞,民間藝術文化水平高,經常舉辦一些大型演唱會、賽馬會,吸引著八方遊客。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