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任

潘任

潘任(?—1279),字肩宏,漢族,江西尋烏人,自小愛讀忠臣傳記,長大精武略、重忠孝,享譽鄉里。

生平經歷


潘任是宋淳祐時狀元、秘書閣學士潘仝之孫,南宋後期皇室護衛潘毅之子。自幼受家庭影響和嚴師傳教,精武略,重忠孝。潘任少年時代就充滿著雄心壯志,要立志報效國家,在父親指導下,博讀四書五經,精通武藝。南宋德祐年間,元軍攻陷都城臨安,潘任積極響應文天祥勤王號召,在汀州率領士兵奮力阻擊元軍,朝廷封扶駕征討大將軍。潘任在汀州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把元軍堵在汀州之外。但畢竟敵眾我寡,堅守二個多月,汀州失落。潘任並不氣餒,又在漳州修築防禦工事,重振軍威,並在漳州多次擊退元軍進攻。景炎二年,形勢急劇惡化,張世傑等抗元將領決定護宋帝入廣東。為掃蕩外圍元軍,保護宋帝安全轉移,潘任隨文天祥取道廣東梅州,進兵江西。途至安遠腰古堡(今尋烏圳下村)一寬闊崗地紮營休整。為防腹背受敵,文天祥留潘任原地駐守,潘任嚴密防備,于吉潭、劍溪、項山等地布防,激勵民眾抗元。不久元軍李恆從贛中調重兵攻打興國,潘任掩護文天祥邊戰邊退,再次轉入廣東境內。景炎三年,宋端宗去世,其弟趙昺在廣東雷州半島東登位為帝,晉陞潘任為兵部尚書。
宋景炎一年(公元1276年),從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被封為扶駕征討大將軍。
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趙昺帝晉陞潘任為兵部尚書。轉戰閩、粵、贛,大敗元兵。
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亡帝喪,潘任率殘部繞山北上,探知元軍統治嚴密,不得已解散部屬,自攜隨軍兒子十三郎隱居項山,終日憂鬱,不思飲食,叮囑其子“牢記國恥、不做順民、莫為元臣”,絕食而終。明太祖朱元璋為表彰潘任忠於宋朝,堅決抗元,頒謚“忠節”。
潘任是江西尋烏潘氏開基祖,子孫後裔播遷贛、粵、閩、川、滇等十三個省區及東南亞、歐、美各地。
曾撰《長寧縣誌》宋忠節潘肩宏公傳
曾撰《長寧縣誌》宋忠節潘肩宏公傳
眼見宋室江山所剩無幾,潘任憂心如焚。為加強護駕軍隊力量,他率義隊輾轉迂迴,於祥興二年春到達雷州,卻得知宋帝昺一行在崖山海戰全部遇難、其父潘毅亦隨宋帝昺赴海犧牲的消息,潘任悲痛欲絕。后遍尋趙氏後裔及同僚,卻音訊全無,便率殘部回鄉。后在尋烏項山解散部隊,帶隨軍兒子十三郎,在項山隱居。宋亡,潘任自咎負國負民,終日憂鬱,不思飲食,囑咐兒子牢記國恥不做元官。1279年,潘任積憂成疾,不治而終。元亡后,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潘任堅決抗元、忠於宋朝的氣節,頒布“忠節”謚號。並對他予以了高度評價:“忠臣矢志,愛國亡家,良將捐軀,成仁就義。”

子孫後裔


潘任死後葬于吉潭鎮上車村烏石崗,他的子孫在項山繁衍生息,後來播遷至粵、閩、川、滇等十三個省區及東南亞、歐美各地。
江西省尋烏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潘任肩宏墓
江西省尋烏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潘任肩宏墓
潘任後裔為了紀念潘任這位“忠節”先祖,於清順治四年在尋烏縣吉潭鎮上車村黃金潭建造了“潘氏宗祠”。祠屋系青磚白瓦平房,佔地面積為1232平方米,祠設上正幢、下正幢和左右橫屋各一幢,祠堂大門左右兩側,立有石獅一對。整座祠堂是典型的客家廳堂式建築,富麗堂皇,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

崖門懷祖

宋、蒙海戰崖門古戰場沉船示意圖
宋、蒙海戰崖門古戰場沉船示意圖
潘任今有後裔子孫步田漢先生所作《崖門懷古》其韻寫下《崖門懷祖》 詩一首,緬懷祖先潘任南宋末年起兵抗擊蒙元事迹,以及憑弔在崖門海戰隨宋帝昺赴海犧牲的祖先潘毅。《崖門懷祖》①: “千里魂牽水蒼茫②,今日臨游古戰場③,折戟沉沙④空悲切,從龍逐水⑤盪迴腸。潛隱⑥只為復興計,忠節⑦猶增百代光,項山⑧絕食同殉國,潘門世代⑨更留香。”
註解:
① 崖門: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先生在遊歷崖門宋元海戰舊址后留下詩篇《崖門懷古》,後人將該詩篆刻在大石上置於“崖山祠”中。《崖門懷祖》詩作者潘震飛是潘任28代孫,其祖先潘毅曾參與該海戰,潘毅為皇室護衛,后隨宋帝昺赴海身亡。潘毅之子潘任,是為文天祥的部下,潘任在文天祥被捕後繼續率義軍輾轉於雷州等地抗擊元軍,后聞宋帝昺一行已在崖山兵敗蹈海全部遇難,遍尋趙氏後裔欲再輔助立宋復國無果,絕食於項山。作者熟讀田漢之詩《崖門懷古》,故步其韻而作此詩《崖門懷祖》。
② 水蒼茫:田漢先生在《崖門懷古》中有“雲低嶺暗水蒼茫”之句。《崖門懷祖》詩作者在遊歷崖門宋元海戰舊址前,一直對其描寫的那片蒼茫海域夢繞魂牽。
③ 古戰場:南宋與元軍海上決戰的舊址。宋昺帝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崖門海域展開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覆沒,丞相陸秀夫背著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趙宋王朝滅亡。
④ 折戟沉沙:指南宋兵敗舟毀人亡,君臣蹈海。
⑤ 從龍逐水:南宋兵敗后,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皇親與諸臣兵民等十餘萬人皆隨宋帝昺赴水身亡。其時,潘毅又稱潘八郎是宋皇室護衛,亦攜妻丘氏赴水殉國。
⑥ 潛隱:潘任聞悉宋帝昺蹈海殉國后,遍尋趙氏後裔欲再輔助立宋復國無果,率殘部返鄉,走到尋烏項山時,得知閩汀等地的元朝政權已經穩固,部隊已難立足,不得已就地解散,他則帶著隨軍的兒子十三郎,在項山定居。蒙元請其入朝為官不從,絕食身亡,妻陳氏隨之。
⑦ 忠節:百年後,明太祖朱元璋打敗蒙元光復河山,有感潘任抗元忠君,不事二主,謚潘任為“忠節”公。
⑧ 項山:地處江西省尋烏縣城東部,是贛、粵、閩三省交界之地。
⑨ 潘門世代:潘任隱居尋烏項山,亦成為江西尋烏潘氏開基始祖,尋烏開基700多年,40多萬後裔分佈於贛、粵、閩、桂、川、滇、湘、浙、皖、魯、陝、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尤以廣東客家地區為多。《崖門懷祖》詩作者是潘任的曾孫潘琴(81世祖)後裔,潘琴遷居廣東,是為廣東潘氏始遷祖。

曾孫潘琴後裔

潘任後裔廣東潘伯瀾畫像
潘任後裔廣東潘伯瀾畫像
1、潘任的曾孫——潘琴,度名萬十郎,是潘氏遷入廣東的先祖。生於宋度宗丙寅(1266)年,歿於元惠宗丁亥(1347)。原居閩汀寧化縣石壁村,因世亂,與胞弟潘瑟同移居廣東惠州府長樂縣(即今五華縣)南段開基。生子三:鵬沖(文質)、鵬霄(文彬)、鵬漢(文伯),今廣東潘氏後人多為其後裔三支。
2、潘任的裔孫,潘琴七世孫——潘伯瀾,字榮善。生於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8年)正月。明朝成化年間,由廣東興寧縣遷居韶州府屬翁源南埔楊岸壩。瀾公自幼聰穎,秉性剛直,德高望重,善忠善孝,好仁好義,疾惡如仇,德澤四方鄰里鄉民,百姓敬重,是當地息事之能人。
伯瀾公後裔為崇瀾公祖德,第四代裔孫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572年),在今翁源縣南埔鎮楊岸壩建祠,老蟹游江形,乾山巽向兼亥已叄分。
門聯日:“祖德馨香垂萬古,公恩浩大耀千秋”。又石柱聯日:“源遠流長江是藻,根深葉茂縣名花”。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七月,連南、陽山兩縣伯瀾公後裔又在今陽山縣七拱社學大荷園興建伯瀾公分祠,乾山巽
向兼亥已。瀾公自幼聰穎,善忠善孝,好仁好義,秉性剛毅,疾惡如仇。明成化四年(1469年),因阻徭役與縣主結怨。為避官非,攜家眷遠離故土,從嘉應(即今梅州)興寧縣遷韶州翁源南埔開基創業。數年後,五穀豐登,家聲大振。瀾公樂善好施,丈義疏財,德澤鄉鄰,百姓敬之。鄰里鄉民,凡事喜與公訟訴。伯瀾公明事非,辯良莠,處理公正清廉,息事寧人。方園有求公辦事者愈眾,至使縣主無事可辦,無法中飽私裹。縣主頓生嫉妒,懷恨在胸,上疏朝庭,污以事端,計陷瀾公。時朝庭失察,州府昏庸,於明弘治年丁巳歲(公元1497年),通令傳訊瀾公。公不從,縣主升兵進剿潘宅,幸鄉鄰密報,各有幫助,瀾公遂支散家人別處營生。獨攜長子與官兵相纏,妻氏,附之。公等持炸藥火鋶等武器與官兵激戰,十分英烈,爆火轟天。終因寡不敵眾,宅寨履為平地,激戰中,瀾公身負重傷,星夜南潛。行至交里九龍水塘邊,口渴難忍,至塘邊飲水恬息,力不能支,大呼蒼天,氣絕身亡!上蒼惜瀾公之德,遣螞蟻含泥葬之。後人稱為‘潘家蟻子地’。後裔就此作冢以祭之。
據傳,南埔一戰,長郎(王與)公倖存,后徙江西江龍南墩頭開基,陳氏太祖婆亦倖存,后隨子二郎玟公與五郎珠公攜長郎(王與)公之子千,及叄郎玲公之子賢往長寧(即今新豐縣)沙田纏良樓下暫避,不久齊往英德象崗居住。數年後,二郎玟公復徙長寧沙田新嶺開基,叄郎之子賢隨之,五郎珠公則復徙長寧沙田纏良樓下開基,長郎之子千隨之;千長成后,移沙田大水坑開基。至此,我新豐潘氏概系瀾公之長、次、叄、五郎後裔,計有九萬之眾。其間又有從新豐徙居江西及粵之、清遠、從化 花都 增城 龍門 東源 四會 廣寧 懷集 羅定岑溪 淅江 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2010年任公裔孫31世即伯瀾公裔孫21世宗親尋得祖源後為崇自修、從源、仝、毅、任、琴、瀾公祖德組建成立的《潘氏伯瀾公後裔聯誼》網博收集到的數據按不完全統計得出伯瀾公後裔實屬有(18萬—20萬)人口。
此外,南埔戰後,叄郎玲公徙江西開基,四郎瑞公徙淅江開基。至今可稱裔盛嗣昌唉!
贊曰:伯祖雁行叔家居,風懷志節勤習書,弱冠年華軀翰墨,身膺郡庠鴻儒。忠公體國憂民切,孝悌齊家睦里閭,寧人息事賢聲著,舍已焚倉奸吏除,生創宏業垂青史,逝遺美德蔭苗嗣,先賢奠基裔為棟,前輩擎棟宵作花縣文風綿世澤,滎陽肇典集祥余,祠立南埔祭俎豆,瀾公有靈黑米儲蓄。
祖公中牟公至始祖琴公,於今吾身當八世耳。以此支分派別,親疏莫辯,尊卑難一,自吾族以來,積德有數而年矣。由譜成,作其規戒,以示後世子孫。即當重存斯譜守其成規也,宜凜遵毋違。
二序。故編世系而列昭穆,使不相淆。一日,自吾祖宗之裔,先宜謹受祖宗遺訓,遵行先聖格言,修身齊家,以安營業。以耕讀為急務,當重乎綱常,敘其彝倫。先在忠信勤儉,禮義廉恥,毋忘作匪為,毋欺凌族規,毋持強欺弱,毋嫉妒技能,毋以嫌生競,毋以富嬌貧。要循於規矩,各宜敬之,勿視輕言,毋違!
三,凡議婚自心須告嗚宗族,擇其門閥相當,方許結合。其間有良淺不等,不可貧伊豐富而私計財物,亦不可厭她貧窮而自行鄙視。凡後嗣子孫,各宜權度。有無相稱,以成姻親,宜屬焉可。尚不遵凜,重法不恕。
潘任廣東後裔潘伯瀾子孫輩份排列表
潘任廣東後裔潘伯瀾子孫輩份排列表
四,凡先世所葬墳基、廟宇、屋場及山林等項,累累各有界址分明,后之子孫,不得盜侵,改毀強滅。則當思一脈之相承,一氣之同分。歲遇春秋二祭依期祭拜,合虔盡誠。忱自箴規,以後子子孫孫宜守之,敬之,慎勿棄之。幸遵為要,毋違!
附註:伯瀾公系滎陽潘氏八十八世祖
八十八世祖伯瀾公自韶關翁源縣開基500年來後裔子孫分佈甚廣,按較準確的統計伯瀾公後裔人口分布約18-21萬之間為準。
廣東韶關翁源伯瀾公後裔排輩:玉宗文士、維世廷宏、定成元緒、允啟熙(歧)康(光) ;英才昌濟、明德純雅、學智名興、憲錫勛華;國器掌珠、天必有常、超群益眾、萬古傳揚、積善四海、蘭桂騰芳、恆心玄業 發福悠長。

後裔各地字輩

潘任後裔江西、廣東、四川、重慶、湖南等地字輩排列對照表
省份地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江西尋烏5修
江西尋烏6修
江西會昌羊角水
四川羅江潘家灣
四川中江
重慶梁平
湖南瀏陽北鄉花橋竹沖
江西會昌
廣東梅州
江西興國
廣西蒙山
廣東韶關翁源縣新豐縣
宋忠節潘肩宏畫像
宋忠節潘肩宏畫像